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郑杭生:一部体现“理论自觉”的宏制巨篇

一部体现“理论自觉”的宏制巨篇

——从社会学的视角看《中国民俗史》六卷本

由钟敬文先生主编、人民出版社2008年2月出版的六卷本《中国民俗史》,2010年12月17日获得了北京市优秀成果的特等奖,真是可喜可贺。这部著作,从那一方面看,都是一部宏制巨篇,是重量级的著作,是中国民俗史研究上的一个里程牌,学术价值重大。这部著作有许多突出的特点。其中的一个,就是表现出高度的“文化自觉”特别是“理论自觉”,因而能够对学界起到引领作用。这部著作提出的很多理论观点已经成为并将进一步成为学界的集体记忆,成为能够持久产生积极影响的学术资源。

在中国民俗史上,理论自觉的一个根本问题是,我们究竟需要什么样的中国民俗学和民俗学史,或者说,它把什么样的民俗学和民俗学史作为自己追求的目标:是世界眼光中国气派兼具的中国民俗学和民俗史,而不是西方民俗学某种理论的中国版。自觉到这一点,是中国民俗学界对自己的理论的反思,也是对别人的理论的反思的结果,是对自己所教学所研究的中国民俗学理论和历史的自知之明。这是“理论自觉”的主要内容,是 “理论自觉”的首要自觉。

钟先生先生事实上正是抓住了这个首要的自觉。他生前曾把它这部著作叫做“中国文科的宝贝”,深情地说:“我们现在正在编写六卷本《中国民俗史》。这套书出来了,就是向世界展示了中国文科的宝贝。”这本书还能够改变过去那种不正常的情况,即“到现在为止,在中国现代民俗学史上,研究中国民俗文化的学者,在世界上知名的,往往都是外国学者,但也不能老是几个外国人的名字,中国民俗学者自己要争气”。现在看来,这部六卷本巨著正是争气之作、扬眉吐气之作,是中国民俗史学界在国际学术界,开始从边陲向学术中心转变长途中的重要一站。“中国民俗学者自己要争气”这句话,正是中国民俗学“理论自觉”的集中表现。当年,钟敬文先生,站在这样的高度,来规划设计这部著作,是值得其他学界借鉴和学习的。这种学术趋势与我国正从地区性大国向全球性大国转变的趋势是一致的。这本书的出版,也很好完成了钟敬文先生未竟的宏愿。

同时,钟敬文先生的理论自觉还表现在他提出自己的一些独创性的看法上。钟敬文先生指出:“民俗学的基础学科应该是社会学与社会学史,以及文化学与文化学史”。他指出这是“没看见哪个外国学者讲过”的。他认为,这两组基础学科“每组都是密切相关的,同时也各有其领域”,并强调指出“研究民俗史和民俗学史,要离开文化史和社会史的记录,是不可想象的。”那么民俗学史的特殊性在哪里呢?钟先生指出“我们的重点是研究底层的文化史和社会史”。确实,社会学与民俗学是两门密切关联的学科。它们在历史渊源、学术传统、研究对象以及理论和方法等方面,存在许多交叉。

总之,有钟先生这样的理论自觉,本书才能主旨高屋建瓴,特点明显突出,通过诸多中国民俗学界的学者的共同努力,终于完成了这部巨著。


(这是笔者20101217日知道了钟敬文先生主编的六卷本《中国民俗史》获得了北京市优秀成果特等奖之后所写的一个短评。)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20160919·人类学】王建民:论研究方法和方法论在人类学学科建设中的地位
专家观点 | 张勃:民俗学视野下历史民俗文献研究的意义
本土概念与方法 | 毛巧晖:新中国民间文学研究七十年
毕生探索民俗学中国化道路的钟敬文
与钟敬文先生的交往
施爱东:我们都是顾颉刚的私淑弟子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