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晋善晋美(五)——张壁,世所罕见的神秘袖珍古堡

去年游山西的王家大院、平遥古城时,因时间的关系错过了附近的张壁古堡,这次特意补上。


张壁古堡位于山西省介休市龙凤镇绵山北麓是古时候介休去往绵山的必经之地,也是著名古代军事要塞雀鼠谷的重要堡垒之一。古堡三面临沟,一面靠山,易守难攻。虽然面积只有0.12平方公里,却因为地理位置险要,成为了兵家必争之地。这个小小的古堡,看似不起眼,却层层设防,机关密布,明堡暗道,诡秘奇绝,是我国唯一一座完整保留的军事、民住双重用途的袖珍古堡。


天上奎星,人间张壁。张壁之名,源于二十八星宿之张、壁二宿。古堡遵循中国传统古代星象和堪舆理念建造,地上阴阳五行,地下六壬奇门,现存与二十八星宿相对应的标志物30余处,这样的格局在整个中国建筑史上也是极为罕见的,因而张壁古堡也被人们称为“中国星象第一村”。


按照传统风水堪舆理念,北高南低是最佳的风水。张壁恰恰相反,地势南高北低,人们在南堡门外修建了一座坐南面北的关帝庙。之所以建这样一座反风水的建筑,一是山门正对堡门,百姓祈求关老爷保佑一方平安。二是传说这里曾是关老爷显灵的地方。这种说法还记载在庙中康熙五十年的碑文里,这也给关帝庙增添了一丝神秘色彩。


关羽一生忠勇诚信,“对国以忠,待人以义,处事以仁,任事以勇”这四句话,既是对关羽的高度评价,也是人们秉持和追求的价值观。岁月沧桑,悠悠千百年,关老爷成为古堡人崇拜的圣人。


在关帝庙的东院有三眼建于康熙年间的窑洞,窑洞的后墙是古堡的堡墙。这里原为观音堂,供奉着三尊千手观音。文革中拆除观音像时发现了堡墙里供奉着一尊神秘的泥包铁神像。


这尊塑像的内胎是铁铸,外面包了一层泥,泥上再彩绘。彩绘精美细腻,造像神态安祥。神像的服饰似佛似道又似儒,十分罕见。如此精美的铁像为什么要用泥巴包裹起来,再经过精心装饰彩绘,将他封存在墙壁之内,前面还要请来三尊千手观音加以掩饰。他究竟是谁,古堡人为何用此隐秘的方式祭奉他,至今仍是一个不解之迷。


出关帝庙,就是南堡门。堡门上镶嵌着一座石雕龙头,象征龙首;门外九条铺路红石,象征龙须;堡内一条长约三百米连接南北堡门的主干道以石板铺地,象征龙身;道路中央三列平行的红色长石条,象征着龙脊;整个古堡犹如一条欲腾空而起的巨龙。


走进古堡,目之所及是高大结实的堡墙,通行的坡道用礓礤石铺就。礓礤石材质粗,古代马拉辎重战车上堡墙时不易打滑。台阶做成三十二级,取四平八稳之意。


堡墙的高台上是可罕庙,这里是古堡的最高点,门上“齐云”二字有与云并齐之意,上正殿要经过九级台阶,喻意九重天,二者联系起来,足见可罕王在古堡人心目中的地位至高无上。只是这位可罕王是谁,同样是一个迷。



在张壁古堡,
最让人称绝的是“明堡暗道”。没人能够想象,在这仅仅0.12平方公里的土地之下,竟深藏了长达万米的地道。我也是为此专程而来,所以一进古堡,就直奔地道口。


地道的入口就在可罕庙旁。地道呈S型走向,上下三层立体三通,高层距离地面2米左右,有喂养牲畜的土槽;中层距地面8至10米,是地道的哨位;底层距地面17至20米,是存粮的洞穴。


地道内辟有将军窑、藏兵洞、马厩、陷阱、粮仓以及用于指挥、监视、传令、通风、排水之用的完善设施,地道的出入口或隐于山崖半壁,或与民宅巧妙勾连,常常让人意想不到,整个地道集攻、藏、退、逃、守于一体,令人叹为观止。

张壁古堡的“地上明堡,地下暗道”是中国古代军事防御工程的经典之作。上有明堡下有暗道,易守难攻进退有据,军事专家们高度评价了它的军事价值,称之为“了不起的杰作”,是“古之一绝”。世界上著名的法国卡尔卡松城堡,意大利罗马天使古堡,都是上有古堡,下无地道,像张壁古堡这样拥有古老而神秘地下长城的军事古堡,绝无仅有,世所罕见。


地道贯通整个古堡地下,纵横交错,四通八达,迂回曲折,环环相扣,犹如迷宫。长达万米的地道目前仅开发了1500米左右,尽管如此,我在里面还是绕得晕头转向,若不是有标记提示,绝对要迷路。


走在地道中,不禁就想起了多年前看过的电影《地道战》,仿佛置身于那个全民皆兵的年代,心中有一种感动。此刻和彼时弯曲迷离、机关遍布的地道是人民智慧的结晶,它将中华民族保家卫国,英勇不屈的精神发挥到极致。

边走边看,忽然发现走在前边的同伴不见了踪影,一个人走在阴森幽暗的地道里还真有点害怕,不由加快了脚步去追赶。一不留神与从旁边洞中出来的同伴撞在了一起,吓得没摸清状况的我连声尖叫,半天没回过神来,好在只是虚惊一场。


也不知在地道中走了多久,当我们从一户人家的窑洞中钻出地道时,已经是身处古堡西侧深达数十丈的沟壑旁,这意味着我们在古堡的地下从南至西来了个斜穿。山西各地有地道的村子不少,但像张壁这样复杂而且规模巨大的地道却还没见到第二个。其设计之奇巧,规模之宏大,有“地下长城”之美誉。

让人不可思议的是,这样一个奇绝的城堡,在史料中却无只言片语,找不到关于它的任何记录,它建于何时,被何人所建,到现在依然是个谜。

隋末唐初,与李世民争夺天下的刘武周,其偏将尉迟恭驻守此地,据推测,地道可能是他所为,如若推测属实,距今已有一千四百年了。


走在古堡中,看那高大的砖墙,斑驳的木门,陈旧的院落,坑洼的小路,显得如此的寂静荒凉,仿佛在默默诉说着古堡的沧桑往事。


古堡中居住的人家不多,大都是一些老者,他们静静地坚守着自己的生活方式,有着对这片生养之地的眷恋和不舍。我不愿去打扰他们,只是远远地和他们拍张照,将这一方土地,这里的人们留在我的旅程印记里。


走进一家院落,院中的陈设与物件充满了乡村气息,我忍不住就去体验一番,通过这般零距离的接触,似乎可以想象出生活在这里的片断。


路旁,一颗高大的枣树上挂满了青青的枣子,虽然还未成熟,但我仿佛已经嗅到了枣的清香。


兴隆寺前有颗奇特的树,名叫“槐抱柳”。这里原栽有六颗千年古槐树,按南斗六星之形状排列。民间流行“北斗主死,南斗主生”的说法,人们栽下这六棵树,就是为了祈佑瓜瓞连绵,健康长寿。

可惜的是其中五棵在1947年毁于战火,剩下的这颗也奄奄一息。后来,村民在槐树旁边栽了一棵柳树,居然成活了,还救活了将死的槐树,如今的千年古槐半百柳根部缠绕在一起,形成了槐抱柳之景观。村民将之视为神树,常在树下祈福康、挂彩布。


回到主街,向北,到了北堡门。堡门上几座庙宇一字排开张壁古堡具有浓郁的宗教文化氛围,以南、北堡门为中心的两个宗教建筑群,现存宋、元、明、清时期的庙宇殿堂等20余处,这样的密度,在全国也属少见。佛道相融共存是其明显特色,体现了这个小小村落对多种宗教信仰的兼容。


北堡门上正面居中是真武殿,重建于嘉庆十三年(1808年)。真武,原名玄武,是掌管北方的神。真武是司水之神,张壁人修建真武庙,目的是为了留锁风水,藏风聚气,保佑堡中百姓安康、风调雨顺。


真武殿的东边是建于明万历年间的空王行祠,供奉着被称为“汉人成佛第一人”的唐代高僧田志超。

空王殿最具看点的是琉璃。介休被称为“琉璃艺术之乡”,有着悠久的制造琉璃历史。国内琉璃珍品中,不少都出自介休工匠之手。空王殿顶的琉璃,就是介休琉璃艺术的代表作。

空王殿顶的明代三彩琉璃装饰,刀工细腻,烧制精致,屋脊的一龙一凤和脊角的螭吻活灵活现,精美绝伦,历经400多年,依然光彩熠然,是难得的艺术珍品。

殿顶正中3个葫芦宝瓶是狮瓶风水楼,护佑平安之意。小阁楼中供奉的是姜子牙。据说当年姜子牙大封诸神,唯独自己不称神,没地可去,就在自家屋顶造了一所茅寮住下来为百姓守护平安。百姓感其恩德,便给他盖个小阁楼遮风避雨。


空王殿前廊下的两通琉璃碑,更是举世罕见。两碑烧造于1613年,大殿西面为宽贤发愿碑,追溯僧人宽贤等人发愿修缮殿宇的事。大殿东面为创建空王行祠碑,记载空王行迹及建造行祠始末,是现存世上关于空王佛田志超成佛事迹最为完整的记录。

两碑通体琉璃烧造,高250厘米,宽68厘米,分为碑首,碑身,碑座三个部分。碑额的螭首为黄色,二龙戏珠,栩栩如生。碑身是珍贵的孔雀蓝色,碑文用黑釉书写。碑座是瓜皮条釉。这是国内绝无仅有的两通琉璃碑,堪称稀世之宝。


真武殿的西边是三大士殿,建于康熙三十一年(1692年)。殿中原先供奉文殊、普贤、观音三位菩萨,殿宇的木质结构为元代保留下的。元代时,三教合一这个名词开始屡次出现,宗教相融达到了鼎盛时期。悠悠青烟从焚香炉内飘然而出,几分禅意油然而生。


坐在堡门的墙上,看古堡寺庙殿宇琉璃覆顶,彩釉装饰,飞龙舞凤,走兽奔马,色彩华丽,工艺精美,不由引发无限的遐想。


站在堡门上俯瞰,一条S形长约300米的红石街贯穿南北,将整个古堡规整地划分为东西两半,从空中俯视,隐隐有太极图的模样。

细细观看,便可发现南、北两道堡门并不在一条中轴线上,这是因为古堡地势南高北低,古堡人认为自南面绵山顺山水而来的风水容易穿堡而过直出北门,因此设计成南、北堡门互不相见,这样风水不外流。同时也是遵循古代军事防御的原则。


从北堡门下来,就到了二郎庙。郎”与“拦”谐言,古堡南北落差13米,而二郎庙高13.5米,就是起拦截风水的作用。古堡人独特的风水堪舆理念实在巧妙。


出二郎庙,进了瓮城,犹如方盒,战时在此处被围,可谓升天难逃,也正应了那句古话——瓮中捉鳖。


穿过堡门,仿佛穿越了时空,走进了张壁的历史。漫步于斯,给人一种悠然的古朴情怀,时间仿佛也慢了下来。


古堡保留着隋唐时期盛行的传统里坊格局,主街两侧,依地形走势,递次有七条古巷,东三西四,垣墉孔固,曲折幽深。


小巷中古色古香的民居,多为明清时期的建筑。虽不及江南民宅之精巧秀美,却彰显山西晋商崇儒治家之文化传承。


走过一条又一条小巷,发现这里的路口都是“丁”字路口,这也是起到防御的作用。贾家巷巷口的永春楼,还可以看到保存至今的巷门。战时即使堡门被攻破,关闭巷门,各个院落就又成为相对独立封闭的堡中之堡,既可以各自为战,又能够相互呼应,即使个别巷子与院落失守,也不影响全局。巷门的旁边还有次巷门,整个古堡形成堡门、巷门、次巷门、宅门、地道五级军事防御体系,实在是令人佩服之至。


小巷的深处,有一个石碾,若在碾滚和碾盘上浇水,上面会有双龙显现,十分逼真,故也称“双龙碾”。如若不仔细观察,很难发现石碾下方就是一个地道出入口。


双龙碾旁边的宅子就是湖南卫视拍摄《爸爸去哪儿》第五季时陈小春携萌宝居住的地方。张壁古堡古老的建筑、街巷、院落吸引了《大国医》、《杀虎口》、《1942》等多部影视剧在此取景拍摄。央视等国内多家媒体也在古堡拍摄了电视专题片。


到张壁古堡不要错过那个特殊的“福”字。整个字似字又似画,左边是龙,右边是鹤,龙是古代对权利的象征,表达了主人望子成龙,希望后人飞黄腾达的意思。右边原本是一口田,但把一写成了鹤首,是长寿的符号;下面的口字,中间填实了,表示家境殷实,粮食充裕,吃的很饱,口里不空;而下方的田字则规规矩矩,说明必须以田为本,规规矩矩的去种田,表达了古堡人对田的依恋和崇敬之情。整个字由三种手法写成,狂草开头、行书过径,楷书结尾。有人说它更像个活字,所以说它是写活了的福字。


张壁古堡很小,名不见经传,远不及山西那些大院声名显赫,却同样积淀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在这部厚厚的史书里,还隐藏着一些未知的秘密。


张壁,这个世所罕见的神秘袖珍古堡,其古庙神佛异,明堡暗道奇”的特色令人难以忘怀。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山西有个1600多年前的袖珍古堡,几大谜团至今无人能解
解读古堡张壁
袖珍城堡数张壁——山西印象之六
【山西老建筑-介休:张壁古堡】
山西罕见袖珍小城,地上千年古村,地下万米长城!
【山西】地下的迷宫暗道,地上的袖珍城堡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