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2018年中国葡萄酒行业发展现状及市场前景预测【图】

葡萄酒具有色、香、味、酸、甜、涩、度数和酒体8大基本特征。葡萄酒的生产链很长,葡萄酒品质受品种、气候地理环境、栽培方式、采摘方法、酿酒师、酿造工艺及储存工艺等多重因素影响。品质好的葡萄酒更是一种艺术品。葡萄酒生产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汉唐乃至清代都有葡萄酒生产的记载。建国后,尤其改革开放后我国葡萄酒产业取得长足进步。

一、中国葡萄酒产量及进出口统计分析

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2017年1-12月中国葡萄酒产量为1001000千升,相比2016年葡萄酒产量减少了136000千升,同比下降11.96%。2018年1-9月中国葡萄酒产量为446000千升,同比下降5.1%。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华经产业研究院整理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2017年中国葡萄酒进口数量为787204千升,同比增长17.8%,进口金额为3675509千美元,同比增长21.9%;2018年1-8月中国葡萄酒进口数量为505289千升,同比增长1.8%;进口金额为2656930千美元,同比增长19.4%。

数据来源:中国海关,华经产业研究院整理

数据来源:中国海关,华经产业研究院整理

10月26日,张裕干红(赤霞珠)一号店28元/瓶,同比下跌10.54%,张裕干红(特选蛇龙珠)一号店98元/瓶,杰卡斯干红一号店108元/瓶,较上周持平;2018年1-8月葡萄酒总产量39.20万千升,同比下跌3.90%;2018年8月葡萄酒进口量6.17万千升,同比下跌13.48%。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二、中国葡萄酒行业特征分析

1、中国葡萄酒产业处于成长期的早期阶段

我国葡萄酒产业早期阶段的特征明显,取得了很多成绩但也有不足。葡萄酒质量显著提高,酿造工艺、技术及相关领域的研究已与世界同步;葡萄酒产业组织日趋合理化,葡萄酒产业链日趋完善,优势品牌初步形成;葡萄酒标准及法规逐渐健全;葡萄酒区域化研究日渐成熟,多个优势产区已经通过地理标志保护;葡萄酒文化大力宣传和普及,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开始接受葡萄酒。

经过多年快速发展,葡萄酒产业还存在很多不足:如品种结构有待优化;部分葡萄园农残超标;机械化程度低;葡萄酒质量认证和管理体系相对滞后,葡萄酒质量良莠不齐;从业人员的素质还比较低,葡萄酒产业的国际化高端人才缺乏;产区特色不明显,风格缺失;产区建设缺乏整体规划,东西部发展不够均衡协调;国内市场的短期行为泛滥,消费导向缺乏正确认知,性价比严重失衡;葡萄酒产业标准化、组织化程度差,企业融资瓶颈没有得到有效破解,企业经营困难局面没有改善;与文化旅游产业的融合不够深入;政策扶持不到位等问题还困扰着中国葡萄酒产业的发展。

2、具备葡萄酒风格多样化的气候和地理条件

气候条件是影响葡萄酒风格的重要外界因素。酿酒葡萄品种只有在与之相适应的生态条件下种植才能发挥出其潜力,生产出独具风格、品质优良的葡萄酒。尽管东部产区夏季高温多雨,西部产区需要越冬埋土,增加病虫防控和劳动力成本,但我国广阔的土地,复杂的环境气候类型,成为葡萄酒多样化、个性化的有利条件。

3、酿酒葡萄栽培面积和产量迅速增加,而酿酒葡萄品种单一,各产区同质化严重。比如,在河西走廊产区的规模葡萄酒企业中,紫轩、莫高拥有较多产品系列,其它葡萄酒企业的产品种类、口感、形象和产品结构都较单一。山西省葡萄酒红色品种中超过60%为赤霞珠葡萄。从全国范围来讲,红葡萄品种所酿的酿酒葡萄占市场80%,白葡萄品种约占20%。多数较有名气的葡萄酒厂都以干红为拳头产品,酒种单一。

白葡萄酒很少,而半干、半甜的优质红(桃红)、纯汁发酵气泡酒等酒种稀少,天然甜酒、雪丽酒等低度葡萄酒品种尚待开发,消费者难以享受各类葡萄酒带来的愉悦。国际市场葡萄酒种类繁多,竞争力强,我国高级白兰地等市场就已被法国产品垄断。酿酒葡萄品种的单一化导致葡萄酒风格的同质化,背离了葡萄酒的性化和多样化的产品属性,降低了我国各产区葡萄酒的竞争力,也使得我国地域广、气候复杂多样的特色优势难以发挥。

4、葡萄酒文化相对薄弱

葡萄酒文化指在大范围内、有规律地将葡萄酒与一般餐饮相搭配饮用,并养成在特殊场合品尝高档葡萄酒的习惯。葡萄酒文化是影响葡萄酒产业发展的直接因素,是人力资源培养的基础。像法国、意大利等传统的国家葡萄酒文化已经渗透到国家的文化、生活等方面。欧洲人饮用葡萄酒是为了欣赏葡萄酒的美好,捕捉其变化时带来的惊喜,感受葡萄酒赋予的内涵。

中国饮酒文化体现着一种交际,往往体现着礼仪和权力,开怀畅饮,追求雄壮豪迈,喜欢酒的烈性和醉态。国人一般将葡萄酒做为白酒的一个酒种来对待,饮用葡萄酒时更在意饮用葡萄酒的快感,缺少对葡萄酒文化的认知和葡萄酒自身品质的分析和评价,能欣赏和追求葡萄酒美好品质的更是寥寥无几。

三、中国葡萄酒竞争力分析

中国葡萄酒过去人都是以甜酒为主,葡萄汁含量低,经过近几年的产品结构调整,我国已形成以全汁葡萄酒为仁的产品结构,其中干型、半干型葡萄酒已占总量的50%一60%。高档产品品种也日益丰富,除已有国际公认的高档单品种葡萄酒外,高档起泡葡萄酒、庄园酒也相继投放市场,并且这些高档葡萄酒在世界评比中已获得不少奖项。这说明我国葡萄酒行业产品结构调整已开始进入健康规范的发展阶段。

1、生产工艺、装备水平已接近国际水平,产品质量稳定提高

随着葡萄酒国际交往的不断增加和友好合作关系的建立,葡萄酒企业的工艺技术装备有了很大进步。目前国内些大型葡萄酒厂都在使用国际先进酿酒设备,一些关键设备如除梗破碎机、除菌过滤器、酒石处理器、灌装设备等都从国外引进,这大大提高了葡萄酒产业机械化程度。在酿造工艺上,由于积极地采用国外葡萄酒先进酿造工艺井与我国具体情况相结合,进一步提高了我国葡萄酒的酿制水平。

我国葡萄酒行业始终把不断提高葡萄酒产品质量放在重中之重的地位。近几年,国家葡萄酒监督检验中心对全国的葡萄酒检测结果表明,我国葡萄酒总体质量良好,市场销售的不同档次葡萄酒在满足不同消费人群的需求中其质量是可靠的。

2、行业集中度较高,企业具有一定规模

我国葡萄酒生产区主要集中在山东、河北、吉林、天津、新疆、北京、河南、甘肃、广西、云南等10个省、市、自治区,占总产量的90%以上,其中山东、河北两省仍为葡萄酒生产大省,其葡萄酒产量占了全国总产量一半以上,带动了我国葡萄酒产业的发展。

随着行业的发展,企业采取了品牌整合、收购、集约化生产等措施来扩大生产规模。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国葡萄酒企业约有600家,具有规模以上的企业有200多家,主要分布在葡萄产区及沿海地区。这些企业生产能力相对较大,销售渠道相对较宽,各自拥有自己的主打品牌和市场,因此其销量约占全国销量的90%以长。

3、葡萄酒行业管理体系进一步规范,产品标准与国际接轨

要想发展葡萄酒首先要有好的原料,为解决我国葡萄酒业可持续发展,葡萄种植业也相应得到了发展。很多厂家对于基地建设都给予了很高的重视,国家对葡萄酒产区也给予了大力支持,相应开展了一系列原产地命名工作,将产地建设纳入法制化管理,先后有一批葡萄产区获得原产地保护,如昌黎产区、烟台产区、贺兰山产区、沙城产区。

此外,参照“国际酿酒技术法规”,结合中国的实际情况,制订了“中国葡萄酿酒技术规范”,从葡萄原料到葡萄酒酿造的生产工艺都规定了必须遵守的内容与要求。又参照OIV葡萄酒指标拟订了“中国葡萄酒国家标准",2005年又对国标进行了修订,新修订的国标除了某此指标作了适当修订外,还将特种葡萄酒、年份酒、品种酒、产地酒的定义列入标准中。这些规范的实施将促使葡萄酒行业管理日益完善,为调整产品结构铺平道路,使我国葡萄酒在与国际葡萄酒接轨的进程中迈出一大步。

三、中国葡萄酒行业发展趋势

我国目前的葡萄酒产业仍处在培育期。城镇人均消费葡萄酒0.7升。与世界人均6升多的消费量差距很大。从国内饮料酒的消费结构看,葡萄酒也仅占酒类年消费总量的1.5%。中国葡萄酒市场具有巨大的市潜力。未来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和居民收入的提高将使葡萄酒行业长期景气。

中国是世界上葡萄酒消费增长最快的市场。10年来,世界葡萄酒传统消费国的消费量基本维持原有水平,唯独中国市场异军突起,葡萄酒销量不断攀升。这让全球葡萄酒厂商趋之若鹜。曾有法国报刊用“令人瞠目结舌”来形容中国葡萄酒市场近年来的需求增长速度。

专家预测,中国将是全球最活跃的葡萄酒市场,葡萄酒消费量将增长近36%;同期,全球葡萄酒消费总量的增长幅度仅为9.15%。一家西班牙葡萄酒厂商曾公开断言,世界未来的葡萄酒市场将是中国、印度和巴西三国鼎立的市场。尤其中国,越来越富裕,名牌消费意识日益增长,将出现越来越多的崇尚世界大牌葡萄酒的消费者。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朝阳酿酒葡萄产业开发可行性研究
没完没了的葡萄品种
中国葡萄酒行业现状及发展方向
我国酿酒葡萄和国外酿酒葡萄的根本差异
怀来沙城:中国现代葡萄酒产业的摇篮 | 河北县域特色产业集群样本57
葡萄园升级?!日本第一葡萄之乡(山梨县)四步巧妙实现三产融合的葡萄酒产区!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