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9月26日】龚自珍,下面那句诗是他的——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夏说 

 而已    

愿你当真    愿你幸福     

转发和留言,小编送红包

1

对于龚自珍,感觉很陌生。

整个近代史,几乎听不到他的传说。

比如,你听说过吗?

小时候,记得在课堂上朗朗背诵:

“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后来却只记住了一句——不拘一格降人才。

即使过了很多年,还是只有这句诗能挂在我的嘴边,一不小心就会跳出来。对的场景,不对的场景,都表现一番,从不管它引来的是羡慕还是鄙夷。

但,这还不算奇葩。

最奇葩的是,这么多年,我竟然不知道这句话,这首诗,竟然出自龚自珍。

这样说,好像我对龚自珍很熟似的。

其实,不怕你笑,和你说实话吧,一点也不熟。

但也还算榫对榫,卯对卯,基本把他们俩合拍在了一起。从此明确知道:

不拘一格降人才,这句诗,就是《已亥杂诗》里,“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其中最后一句。

《已亥杂诗》又是一个总诗名。在其名下,竟然有315首。

我的妈呀,这是怎么写出来的呀?

不仅如此,我也趁势在这里显摆一下。

如何?

《已亥杂诗》,是龚自珍48岁那年,也就是清道光十九年己亥(1839年)。

终于因厌恶了仕途,决定辞官回家。从此隐归故里,读书写诗,逍遥残年。而从京城返回杭州,又从杭州再到京城去接家眷。

往返路上,看到祖国大好河山,目睹人们生活困苦,一时触景生情思绪万千。遂即兴写下一首又一首,一首又一首这样的诗歌。

汇成315篇,篇篇不咋地的《己亥杂诗》。

诗中,有文辞激扬,有深情外露,也有忧国忧民,还有指点江山。无时不刻表达着他的呼唤、批判、期望关怀民族、国家命运的爱国激情。

其中除了这首“不拘一格降人才”(隶属第125首)外,还有: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第5首)

聪明的读者,此时应知本文题目《9月26日,龚自珍,下面那句诗是他的——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正确答案了吧,嘿嘿。

“弃妇丁宁嘱小姑,姑恩莫负百年劬。米盐种种家常话,泪湿红裙未绝裾。(有弃妇泣于路隅,因书所见。)”(第16首)

 “万事源头必正名,非同综核汉公卿。时流不沮狂生议,侧立东华伫佩声。”(第48首)

“十仞书仓郁且深,为夸目录散黄金。吴回一怒知天意,无复龙威禹穴心。”(第67首)

“少年击剑更吹箫,剑气箫心一例消。谁分苍凉归棹后,万千哀乐集今朝。”(第96首)

“能令公愠公复喜,扬州女儿名小云。初弦相见上弦别,不曾题满杏黄裙。”(第99首)

……

是否看烦了,如果看烦了,就告我,我就不抄了哦。

其实,是我烦了。

读了这么多,315首,我一首没漏,全部读了。但好像也没找到,再比这两首(第5首,第125首)更好的。

最后一首,第315首:

“吟罢江山气不灵,万千种话一灯青。忽然搁笔无言说,重礼天台七卷经。”

好吗?

我是不懂,你懂吗?

2

好了,我们不说龚自珍的诗了,我们说他的人生。

龚自珍(1792年8月22日-1841年9月26日,49岁),生于浙江仁和(今杭州)东城马坡巷。

家里祖辈,世代当官。

祖父龚禔身,与同胞兄弟龚敬身,同为乾隆三十四年(1769年)进士。官做到内阁中书、军机处行走;

龚敬还做到吏部员外郎,后来到云南做楚雄知府,为官清廉,在当地颇有政声。

据说老百姓都喜欢。

而龚自珍的父亲龚丽正,幼年时,就过继给这位人民都喜欢的好官龚敬身做儿子。

嘉庆元年(1796年),父亲也中了进士。后来也做官做到江南苏松太兵备道,署江苏按察使。

龚家人不仅做官显赫,而且文学修养都极为高深。就连他的母亲段驯,都著写诗作文,还出版过诗集、文集,刻印传世。

如此比起来,龚自珍可是落后多了,若加上他的儿子龚橙(据说卖国,带八国联军抢劫圆明园),绝对属于一代不如一代之类了。

先说龚自珍吧。

龚自珍就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中长大,想不成功都难。

可问题是,后来,龚自珍还真没成功(相比祖辈的官职爵位)。

只有一点,倒是超越了祖辈。比如诗文。比如现在我们都没听说过他祖辈写过什么好诗,但龚自珍起码有两首好诗(《已亥杂诗》第5首,第125首)。

而若没有龚自珍,谁又知他祖辈是谁啊!

但龚自珍的诗文,却是自幼受到母亲教育,在襁褓中就开始了正规的早教。所以长大后,还是在诗文方面,技高一筹。

8岁,龚自珍开始学习研究《经史》、《大学》。

12岁,从外祖父段玉裁,学《说文》。他搜辑科名掌故;以经说字、以字说经;考古今官制;为目录学、金石学等。

另外,在文学上,他也开始早早进入创作。

13岁,作《知觉辨》;15岁,诗集编年。

18岁,倚声填词。同时,应顺天乡试,由监生中副榜第28名。

过了3年,龚自珍再次应顺天乡试,结果还是名落孙山。

这一年,他其实很倒霉,不仅再次名落孙山,漂亮的妻子还被庸医误诊,死了。

也是这一年,天理教徒林清,与宫内太监内外勾结,率众攻入皇宫,险些攻下紫禁城。

后人慨叹:

此为“汉、唐、宋、明未有之事”。

其实呢,林清进攻紫禁城的计划并非万无一失。朝廷早已接到情报,但官员们互相推诿,得过且过,谁也不把这个情报当回事。

最后任由林清率领一帮随便拼凑起来的教众,就轻松攻入了皇城。

嘉庆帝痛定思痛,总结经验教训,得出来四个字:

“因循疲玩”。

而龚自珍,也深以为然。

3

1814年,22岁的龚自珍,从徽州护送妻子的棺柩回到杭州,存放在湖西的茅家埠。 

他写了四篇《明良论》,第一次明快地表露了自己的政治见解,对君权专制进行抨击。

外祖父段玉裁阅后又惊又喜,他欣然加墨批点,认为他的论述正中当今政治要害,是别具一格的见解。

后返回徽州,参与父亲主持的《徽州府志》重修工作。

死了老婆,自然就又续娶喽,于是,龚自珍就又续娶了安庆知府何裕均的侄孙女何吉云。

结果,新媳妇刚进家门,祖父就病逝了。

于是龚自珍又赶紧脱下满身喜气,与家人回杭州遵制守孝。两年后才返回京城,没房,暂时租住北京法源寺。

又是法源寺哦,前几天写的那篇齐白石,就是在京城没钱买房,租住在法源寺。(【9月16日】齐白石,凭啥?57岁还敢来北京,做北漂

等一切都安顿好了,龚自珍,再次准备冲刺中考。

1818年,26岁的龚自珍,又应浙江乡试。

哇,终于中举。

补习8年,不容易啊。

不过大家知道的,都是因为当时没有衡水二中。

主考官为当时著名汉学家,高邮王引之(1766年—1834年)。

其祖王安国,为左都御史兼领广东巡抚、礼部尚书、吏部尚书;其父王念孙,为直隶永定河兵备道,皆以治名物训诂著称。

曾奉旨勘订《康熙字典》讹误,撰成《字典考证》。后人辑有《王文简公文集》。

三十四岁考中一甲第三名探花及第,授翰林院编修,三十八岁参加翰林院考试,名列一等,晋升为侍讲。

老师这么厉害,偏偏龚自珍,不争气。考中举人,考不中进士,还是白搭。

第二年,龚自珍参加会试,竟然毫无悬念地自然落选。

便索性留在京师,与比自己大4岁的魏源,一起跟着非著名经文学家刘逢禄,孜孜不倦地研读起了《公羊春秋》。

这魏源(1794年4月23日—1857年3月26日,63岁),也是倒霉孩子。

若说龚自珍笨,魏源更笨。

他28岁中举人,比龚自珍还晚2年。然后,哥俩又一起在道光九年(1829年),应礼部会试。

不知道是谁连累了谁。

竟然俩人双双落第。

而且房考就是他们的老师刘逢禄。

刘逢禄也是醉了。作《两生行》哀怜之,从此龚魏齐名,悦动京城。

但魏源不愿等了。花钱捐了个内阁中书舍人候补。进入藏书丰富的内阁,徜徉于内,博览史馆秘阁官书及士大夫私家著述,自得其乐去也。

不过,过了没几年,他还是忍不住又考,终于在51岁考上进士。

官高邮知州。做官也不痛快,于是晚年又弃官归隐,潜心佛学。近代中国“睁眼看世界”的首批知识分子的代表。

就是他提出那句著名的——“师夷长技以制夷”,开启了了解世界、向西方学习的新潮流。

但龚自珍没钱,所以,还得继续老老实实走着他的科举之路。

其后,龚自珍经历再次会试,再度落第。但那时,内阁中书缺人,就将他以举人身份挑选为内阁中书。

第二年起,又任国史馆校对等官职,先后干了十几年。

其间,他阅读了内阁丰富的档案和典籍,勾索旧闻,探讨历代得失,以后又参加《大清一统志》的修撰,写出了《西域置行省议》等有深刻见解的文章。

4

1830年,38岁的龚自珍,经过第六次会试,终于考中进士。

其实,这里还发生了一个小故事。

以前为什么考不中,而这次却考中了呢?

原来,龚自珍的考卷,落入了王中丞考房内。批阅头场第三篇,感觉很奇怪,笑不可遏。隔房的温平叔侍郎听到他笑得鸭子一样怪诞,就叫他把卷子也拿给他看阅。

看后说:

'此浙江卷,必龚定庵也,性喜骂。如不荐,骂必甚,不如荐之。’

王中丞听了,频频点头,便把龚自珍的考卷推荐上去,让他勉强中了进士。

自此,龚自珍春风得意。

在殿试对策中,仿效王安石“上仁宗皇帝言事书”,撰《御试安边抚远疏》,议论新疆平定准格尔叛乱后的善后治理,从施政、用人、治水、治边等方面提出改革主张。

胪举时事,洒洒千余言,直陈无隐,阅卷诸公皆大惊。

但可惜,主持殿试的大学士曹振镛是个有名的“多磕头、少说话”的三朝不倒翁。他以:

“楷法不中程”,不列优等,将龚自珍置于三甲第十九名,不得入翰林,仍为内阁中书。

什么意思?

意思就是你龚自珍考卷太乱,字写的太丑,所以不符合馆阁体的规范。

所以,虽然考卷内容还算优秀,但依然不能列入优等,而无法进入翰林院成为庶吉士。

一句话,不能作为皇帝近臣,起草诏书,为皇帝讲解经籍,成为内阁辅臣。

龚自珍那个后悔啊,简直无法说了。

原来,那时的科举考试,对考生的书法是非常看重的,甚至还重要过文章内容本身。

清朝科考尤其要求用“馆阁体”,即:

字体乌、方、光、大,字体越是好看,就越容易入考官法眼。

后来曾国藩在对咸丰的上书中,也对这一不合理的潜规则进行过抨击:

“自道光中叶以来,朝士风气专尚浮华,小楷则工益求工,试律则巧益求巧。

……衡文取士,大典也,而考差者亦但论小楷、试律,而不复计文义之浅深。

……今日之翰、詹,即异日之督抚、司道也,甫脱乎小楷、试律之间,即与以兵、刑、钱、谷之任,又岂可但观其举止便捷、语言圆妙而不深究其真学真识乎?”

但是龚自珍,已经成为书法要求的受害者。

后来,他为雪恨,令家中女儿还又媳妇,甚至婢妾,都学习馆阁书法,勤学苦练,方舒心中怅恨。

此时的道光皇帝,一腔热血,希望做个明君。天天上朝理政,勤奋批示奏折。

可是他没想到,怎么他越是勤奋,而奏折却越是多呢?

因为奏章看不完,他很苦恼。

前面说到的那个把龚自珍压下去的曹振镛,便投其所好,给道光皇帝献上一策:

“今天下承平,臣工好作危言,指陈阙失,以邀时誉,若遽罪之,则蒙拒谏之名。

此后中外章奏,皇上无庸遍阅,但择其最小节目之错误者谴责之,则臣下震于圣明,以为察及秋毫,必无敢肆者。”

道光一听,大喜。

从此,

每有臣工上疏谏言,道光不看具体内容,而是:

择其最小节目之错误者谴责之”。

就是你在奏折里,写错一个字,或哪句话不够通顺,便让你因言获罪。

久而久之,不但官员们不敢做事的风气没有改良,反而更加糟糕,连真话都不敢说了。

因为皇帝爱听好话,大家便报喜不报忧。

等到洪秀全率领太平军起义时,地方官员害怕受责,瞒得一天是一天,直到太平军已经成为一股严重的威胁势力时,才为朝廷所知,军情已被严重延误。

5

1839年,春,47岁的龚自珍,已经做了多年官,却做得很不开心。

他屡屡揭露时弊,触动时忌,因而不断遭到权贵的排挤和打击。最近他又忤其长官,便决计辞官南归,

6月4日,他正式离京,心中充满了悲凉,此一去,归隐故乡,难在报国,不知是对是错。

9月,他又自杭州北上接还眷属。

两次往返途中,百感交集的龚自珍写下了许多激扬、深情的忧国忧民诗文,这便是著名的《己亥杂诗》315首。

第5首中的“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第123首,“不论铁盐不愁河,独倚东南涕泪多。国赋三升民一斗,屠妞那不生栽禾。”

写出了作者对清朝政府不重视筹划关系到国计民生的盐铁生产、税收和水利等问题。

一味依赖东南的漕运,对江南人民加重剥削,致使农业生产凋敝,人民困苦不堪,危害国家经济的现实进行了大胆揭露和批评。

再如《己亥杂诗》中第八七首,“故人怀海拜将军,侧立南天未蒇勋。我有阴符三百字,蜡丸难寄惜雄文。”表达诗人对禁烟斗争的关注,对国家命运的关注。

还有第125首,“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揭露社会弊病,抨击官僚制度,给人以鼓舞和激发。他对死气沉沉的社会,砰然一击,惊醒很多世人的沉梦,促使人们向真、向善、向美、向勇。

但这一切,也只能是发发牢骚罢了。

两年后的又一个春天,龚自珍执教于江苏丹阳云阳书院。

3月,父亲龚丽正去世,龚自珍又兼任了原由其父主持的杭州紫阳书院讲席。

夏末,他还写信给江苏巡抚梁章钜,准备辞去教职,赴上海参加反抗外国侵略的战斗。

9月26日,却突患急病,暴卒于丹阳。

死得很突然。

夏说:

关于龚自珍暴卒之事,民间有多种传说。

一种是说,龚自珍在京做官时,是明善堂主人的上客。主人的侧福晋顾太清慕其才,二人有暧昧事。

比如,自珍诗集中游仙诗及词中《桂殿秋》、《忆瑶姬》、《梦玉人引》诸阙,倘恍迷离,都是为这件事而引发的。

后来被明善堂主人察觉,只好引疾归乡。结果还是被明善堂主人鸩杀了。

还有一种说,龚自珍晚年眷恋一个私娼,叫灵萧,而灵萧却另有所爱。

有一天,他去灵萧家,遇见了那个人,龚自珍便让灵萧与他断绝往来。灵萧明应,而暗中往来愈密切。

半年后,龚自珍在灵萧家又遇到那人。

气愤中的龚自珍回家拿了鸩毒交给灵萧,命她毒死那人。

这种毒药本出自宫内,服下后并非立即死,死后也没有伤痕可验。那灵萧收下药,随即放入酒中,端给自珍。

龚自珍饮下,回到家就感不适,数日后死了。 

到底该信谁的?

我也难以辨别,若真想分辨个清楚,我觉得,只有去问龚自珍本人了。

梁启超曰:

“举国方沉酣太平,而彼辈若不胜其忧危,恒相与指天画地,规天下大计。晚清思想之解放,自珍确与有功焉。

今文学派之开拓,实自龚氏。 光绪间所谓新学家者,大率人人皆经过崇拜龚氏之一时期;初读《定庵全集》,若受电然。”(《清代学术概论》)

龚自珍的诗文主张“更法”、“改图”,揭露清统治者的腐朽,洋溢着爱国热情,被柳亚子誉为“三百年来第一流”。

不过,据说柳亚子的欣赏水平并不高,不知道是不是真的,也不知道是谁说的这个话。

那就只好,拉下去,掌嘴八十。

一笑。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悦听】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龚自珍的故事: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已亥杂诗
UC头条:毛泽东与龚自珍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龚自珍: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丨一日一诗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