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让孩子学会做人

“教育的核心是人格心灵的唤醒。”人格教育是以道德品质培养为中心的做人教育。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认为,学会做人就是 “更充分地发展自己的人格,并能以不断增强的自主性、判断力和个人责任感来行动”。人格教育应是家庭教育的核心和重点。 

首先,道德素质是人的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人生的发展过程就是人的素质发展变化的过程。人的素质包括身体素质、心理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道德素质等。这几方面的素质是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的,其中,道德素质对人的其他素质的发展起着动力和保证作用。因此,成功的教育者都非常重视人的整体素质的发展,重视道德人格的培养。一位教子成功的母亲对儿子说:“孩子,学校的考场上可以考不好,人生的考场上不能不及格。” 

其次,重视人格教育,是孩子学业进步、事业成功的重要条件。人们常说:“欲成才,先成人。”这是很有道理的。因为道德素质对孩子的健康发展起着导向、动力和保证作用。古人说“德者智”,就是说品德高尚的人,有正确的奋斗目标,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有坚忍不拔的意志和很强的自主精神与自律能力,因此,他们的潜能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开发和最大程度的发挥。 

再次,人格教育,是家庭教育的主要任务。对于绝大多数家长来说,大量的、直接的、具体的教孩子功课,既不是家长的长项,也不是家庭教育的主要任务。现实生活中,有许多文化水平很低甚至大字不识的父母,为国家培养出了栋梁之才。他们所以能教子有方,在于他们都是以善良正直的品质、朴实随和的性格,在逆境中勤劳向上、不屈不挠的毅力和精神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用自己的一举一动感染着孩子,为孩子作出一个人生的榜样,引导着孩子积极向上,成就了大器。家庭教育的主要任务,是在日常生活中对孩子进行品格教育,对孩子进行学习方法的指导以及养成孩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                                                                              

一、    公共道德——道德之基 

福特刚从大学毕业,到一家汽车公司应聘。与他一同应聘的还有几个人。这几个人的学历都比他高,在其他人面试时,福特感到自己没有什么希望。当他敲门走进董事长办公室时,发现门口地上有一张纸,他很自然地弯腰把它捡了起来,看了看,原来是一张废纸,就顺手把它扔进了垃圾篓。董事长把这一切都看在眼里。福特刚说了一句话:“我是来应聘的福特。”董事长就发出了邀请:“很好,很好,福特先生,你已经被我们录用了。”从此以后,福特开始了他的辉煌之路,直到把公司改名,让福特汽车闻名全世界。 

一个刚从大学毕业的学生,面对几个学历都比他高的应聘者,只因他弯腰捡起了一张废纸,把它扔进了垃圾篓,就获得了自己想要的职位,这是不是这个公司的董事长太过草率了呢?不,福特这个简单的举动,具有“以小见大”的功能,反映了他具有公共道德素养,蕴涵着他的思想风貌和内在涵养。公共道德不单纯是社会对人的要求,更是一个人受人欢迎和尊敬的重要品质。这给我们的启示是:家长应重视孩子的公德教育。 

公共道德是人们在公共活动场所应当遵循的基本的道德要求和行为规范,要求人们维持公共卫生,不随地吐痰,不乱扔垃圾;维护公共秩序,如乘车排队,不大声喧哗;注重公共环境,维护公共设施,如不乱涂乱画,不折花,不践踏草坪,保护好路灯、宣传栏、塑像等。公共道德素养,是人们道德素养的基础。基础的道德要求和基础的道德规范都做不到,何谈更高远的道德要求呢?前两年,北京某报登了一篇《大学生高学历低规范,引人深思》的文章。文章指出,时至今日,居然还要将上课不迟到、不随地吐痰,买饭不加塞、等车要排队等这些小学生的行为规范,写进某名校的班规中。可见基本的文明素养未受到家庭和中小学校的重视。 

公共道德水平不仅体现了个人的文明素养,而且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一个国家的文明程度。在谈到教育如何应对加入WTO挑战时,前国家外经贸部部长龙永图讲了他亲身经历的一件事。他说,有一次,一个外国的小孩子上完厕所后,因为不能冲刷便池而急得大哭起来。由此,反省我们自己,我们的孩子会因为这种“小事”而着急吗?不要说小孩,就是一些大人也没有养成便后冲厕的习惯,甚至随地小便,影响了国家的形象,影响了投资环境。加入WTO,不仅是经济上与世界接轨,更是对人的素质的要求的提升。 

教育作为人类关注自我延续和发展的一项实践活动,涉及两个基本问题——方向与方法。所谓方向,就是我们的教育究竟应该为社会培养怎样的人。而方法更多的是将理想和信念化作实际行动的实践策略和操作程序。教育方法固然很重要,可教育的方向应该是第一位的。 

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公德行为是平常小事,父母应从点滴小事入手,持之以恒地对孩子进行养成教育。 

第一,父母自己必须严格遵守公共道德,为孩子的行为作出正面的榜样。父母是孩子最亲近的人。父母的一言一行都是孩子模仿的榜样。父母的行为在孩子品德的培养中,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社会公德简单易行,关键是当父母的要有这种自觉的意识,要能随时、随处注意自己的言行,注意遵守公共道德,做教育子女的有心人。 

第二,带孩子出入公共场所时,要随时对孩子的行为作出指导性的评价。这种身临其境的教育对孩子公德行为的形成更具有影响力。如当孩子把果皮扔在地上时,要责令孩子把它捡起来,扔进垃圾箱。而当孩子为维护公共环境做出有益的举动时,要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 

第三,父母要从点滴入手,从小事做起,养成孩子遵守公德的习惯。著名的《卡尔?威特的教育》中有这样一段话:孩子的心灵是一块奇怪的土地,播上思想的种子,就会有行为的收获;播上行为的种子,就能获得习惯的收获;播上习惯的种子,就能获得品德的收获;播上品德的种子就能得到命运的收获。现在的父母对孩子的期望越来越高,希望孩子将来做指挥成千上万人的大厂长、大经理,做叱咤风云的政治家,做富甲一方的  “比尔?盖茨”……但却忘了成大事者,必须踏实地从小事做起,养成孩子遵守公德的习惯。 

第四,提升孩子对公德行为的判断力。随着抽象逻辑思维和自我意识的发展,初中生开始对社会、人生进行探索,对理想、信念有了一定的认识和理解,这是思想品德形成和发展的重要时期,应对他们进行较系统的伦理道德观、价值观、人生观教育,提高他们对是非、善恶的分析判断能力,也就是说,要让孩子明白事理,提升孩子遵守公德的自觉性。 

第五,鼓励孩子参加社会公益劳动。这是直接服务于社会公共事业的劳动。如组织学生植树造林,维护交通秩序,到公共场所打扫卫生等,从而培养学生的公共道德观念、公共道德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养成他们讲究公共道德的习惯。 

二、    文明礼貌——立身之道 

毛泽东的父亲毛顺生把他送到南岸私塾去读书。童年的毛泽东对老师邹春培充满敬意地行完了拜师礼,然后谦恭地站在一边。邹春培看到毛泽东如此地知情懂礼,便高兴地抚摸着他的头对毛顺生说:“令郎仪表不凡,礼仪周全,如此地知情懂礼,有朝一日定会名登高科,成就未来,光宗耀祖。” 

曾做了淮南王的杨行密,在一次行军作战时从战火中抢救出一个八九岁的小孩,看这孩子长得眉清目秀,心里非常喜欢,他本打算自己养着,可杨行密的几个儿子怕他将来跟他们争江山,都不同意,杨只好把这孩子送给手下的大将徐温。徐温看这孩子聪明好学,又很有礼貌,就常常把他带在身边。然而,小孩子毕竟还是小孩子,有一次调皮的时候,把墨砚打翻,把徐温刚写的一道手令弄污了。徐温是个急性子,气得抬手就打,打过之后气还没消,又立马命他离开军营,不然就打死他。小孩什么也没说就走了…… 

三天后,徐温回家,远远就看到小孩正跪在门前迎接他。徐温来到他的面前说:“我不是让你走吗?你咋还在这里?”小孩抬头望着徐温说:“父亲让我离开,我当然要回到母亲这里来,母亲这里是我们共同的家,是吗?”徐温听着他的话,眼里竟止不住酸酸的,他从地上抱起小孩对身后随从说:“这孩子如此知情懂礼,通达人情,日后必能成就大事!” 

这孩子就是在金陵(今日的南京)建立了南唐王朝的第一个皇帝徐知皓。 

从上述故事我们可以知道,邹春培、徐温从毛泽东、徐知皓童年知情懂礼上,就判断出他们日后必能成就大业,绝非一味的奉承之言,因为知情懂礼的孩子,肯定是一个有着较强的自我克制力的孩子。 

礼貌是富有修养的人的重要的外在表现,是人与人之间交往的“润滑剂”,对人际交往的顺利与成功起着极为关键的作用。两千多年前的孔子就提出了“不学礼,无以立”的著名论断。他强调,知礼是一个人立足于社会的重要条件。中华民族自古便有重视礼貌教育的传统,有“礼仪之邦”的美誉。当今的父母都比较注重对孩子礼貌的培养,父母们意识到,讲礼貌的孩子不仅可以获得他人良好的评价和被他人接受,而且孩子的礼貌也能体现出父母的教养水平和教育能力。于是,在日常生活中经常教育孩子要跟熟人打招呼,客人来了要沏茶倒水,照顾客人等。 

但是一些教育的实际效果往往是“有心栽花花不发”,事与愿违。孩子在家里对父母及他人不讲礼貌的现象比比皆是。有的孩子不但对父母没礼貌,还对父母任意使唤、呵斥,出口成“脏”。克鲁普斯卡娅说,如果你在家教育儿子,就是在教育公民;如果你在家培养女儿,就是在培养整个民族。父母的娇惯是造成孩子不懂礼、不讲礼的重要原因。 

与此相对,父母简单粗暴、不礼貌的教育方式,也是造成孩子不懂礼、不讲礼的原因。看看下面的对话:“到哪里去?”“出去。”“干什么?”“不干什么。”“不干什么,你出去干啥?给我老实呆着!”“我不要你管!”“回来!你今天要跑出去,看我怎么告诉你爸,他非打断你的腿不可!” 

类似的对话在生活中不绝于耳。许多父母总是习惯于用这种简单粗暴、不礼貌的方式教育孩子,而不会尊重孩子,与之文雅、礼貌诚恳地交谈。这不仅导致了孩子与父母的情绪对立,无益于问题的解决,而且还会造成孩子的粗俗和无礼。如何对孩子进行良好的礼貌教育呢?父母不妨试着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首先,对孩子的爱要留一点空白,使其获得讲礼貌所必需的心理条件。外国人曾戏称:西方流行艾滋病,中国流行爱子病。此话不假,对孩子的爱一旦超过了合理、科学的限度,就是一种畸形的、病态的爱。据中、日、美三国的一项联合调查表明,在回答“你心目中最尊敬的人是谁”时,美国和日本孩子把自己的父母分别摆在第一、二位,而中国的孩子却把自己的父母排在第九位,这足以看出中国父母在教育孩子上的悲哀!因此父母对孩子的爱要留一点空白,让孩子感到有所匮乏,认识理解他人及对他人讲礼貌的重要。 

其次,对孩子的行为要进行热心的指导。父母要教孩子跟熟人(包括小朋友)主动打招呼,并告诉孩子正确的称谓;向对方介绍孩子的姓名、年龄,让孩子有平等的意识和受敬感。见到小朋友可以问好、拉手、拍手掌,看着对方的眼睛说话。出门坐公共汽车时,教育孩子让别人先上,不抢座位,在车上示意孩子给老人和抱孩子的妇女让座。如果孩子果真做了,得到别人赞扬的强化程度往往比父母的强化更有效。 

最后,父母要创造一种和睦、民主、向上的家庭气氛,并带头讲礼貌,为孩子树立一个好的榜样。对环境的重要性,墨子曾有过精辟的论述:“丝,染之苍则苍,染之黄则黄,所入者变,其亦变……”意思是说,丝进什么样的染缸,就变成什么颜色的丝,也就是指有什么样的环境和教育就会造就什么样的人。对孩子来讲,这种影响更为明显,他们好奇心强,记忆力好,善于模仿,因此父母随时随地要用自己好的、有礼貌的言行去暗示孩子,影响孩子,引导孩子健康向上。     

俄国伟大的文学家列夫?托尔斯泰说:“教育孩子的实质是教育自己,而自我教育是影响孩子最有力的方法。”以此为据,家长要对孩子进行礼貌教育,自然要先教育好自己。 

三、    诚实守信——为人之本 

华裔美国科学家、微软中国研究院院长李开复是一位在语音识别、人工智能、三维图形和国际互联网多媒体领域享有很高声誉的年轻人,他在写给中国学生的一封信中就告诫广大青年要坚守诚信、正直的原则。他说:“我曾面试过一位求职者。他在技术、管理方面都相当出色。但是,在谈话之余,他表示,如果我录取他,他可以把在原来公司工作时的一项发明带过来。随后他似乎觉察到这样说有些不妥,特作声明,那项发明是他在工作之余做的,他的老板并不知道。这一番谈话之后,对于我而言,不论他的能力和工作水平怎样,我都肯定不会录用他。原因是他缺乏最基本的处世准则和最起码的职业道德:'诚实’和'讲信用’。如果雇用这样的人,谁能保证他不会在这里工作一段时间后,把在这里的成果也当做所谓'业余之作’而变成向其他公司讨好的'贡品’呢?” 

诚信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鲁迅先生曾说过:“诚信为人之本。”一个缺乏诚信的人,很难成为一个真正有所作为的人。 

诚实守信是立身之本。但据某心理研究所的一项调查,孩子说谎的比例还比较高。这项调查发现:有50%的孩子从3岁就开始说谎,而且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说谎的比例愈来愈高。到9岁时,说过谎的孩子占70%。那么,孩子为什么会说谎呢? 

第一,说真话会受到惩罚。大多数孩子知道,说谎是不对的,因此,他们内心并不愿说谎而更愿意说真话,但有时他们说了真话,会受到大人的惩罚,所以,为了避免大人惩罚而说谎。 

第二,说谎有时会得到大人强化。由于不了解情况,家长对孩子的谎言未能识破,反而无意识强化了小孩说谎。13岁的石葆说:我妈特别喜欢拿我和别人比,每次考试结束,她问过我的考分,接着准问和我不错的两个同学考多少分,如果他们比我考得高,妈妈就开始数落我,说我怎么不如别人,气得我大喊:“我傻瓜,我笨蛋行了吧!”可要是我和那两个同学考得差不多,即使分数低了,妈妈也不说什么了。发现这个规律之后,我就想了一个绝招——扰乱妈妈的参照系统。考坏了,就说某某某也和我分数差不多。这招还真灵,我连续得了三个70多分都没挨骂。可到月底班里一排名次,明眼的妈妈一下就看出了破绽,我的阴谋败露了。妈妈非常气愤地问我为什么谎报别人的分数(我的分数谎报不了,卷子家长要签字),我如实地告诉她——是为了让您心里有个安慰。 

第三,家长的示范作用。小A,初中三年级学生。他贪玩,调皮捣蛋,还经常撒谎。有一次,在三天之内就连续以学校集资、集体看电影、救灾捐款等名义,骗取了家里30多块钱,并拿了这些钱通宵达旦地打电子游戏。后来被家长发现,带回了家。家长自是气愤不已,连夜突审,怒冲冲地问小A:“你这撒谎的毛病是跟谁学的?”而小A的回答却大大地出人意料。 

他说,这撒谎的本事是跟爸爸妈妈学的,并且还详细地讲述了两件事情来作证。一件事发生在去年,小A爸打麻将输了钱,却让小A回家帮忙作伪证,说钱是在坐公共汽车时被小偷偷了。结果,小A爸不但没受责备,反而还喝了一顿压惊酒;另一件事是小A妈骑自行车带小A看电影,被警察抓住了要罚款,而这时,小A妈却撒谎说小A的脚扭伤了要去医院治疗,结果,警察就给放了行。最后,小A还补充说:“我看你们都说谎,挺好玩的,所以……”听到这儿,小A爸和小A妈满脸通红,羞愧地低下了头。 

审孩子,最终却成了审自己。做父母的,是否都敢肯定地回答:我做得很好,没有给孩子留有“找茬”的机会呢! 

孩子说谎的根本原因是为了避免受到惩罚,是投机取巧。但每次说谎的具体动机是不同的,因此,面对孩子说谎,家长要具体分析孩子每次说谎的动机,采取不同的处理措施,以纠正孩子说谎的坏习惯,养成诚实、守信的好品质。 

1.抓好第一次。如果孩子仅是第一次说谎,父母必须当做一件大事把它抓好。家长应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分析说谎的危害,指出问题的严重性,帮助孩子认识说谎的危害性。家长应告诉孩子,说谎得到的只是自欺欺人的短暂快乐,而失去的却是父母、老师、同学的信任。说谎或许能一时蒙混过关,但迟早会被他人发现真情,从而遭到人们的斥责和鄙视。 

2.重视屡犯的孩子。对那些屡犯的孩子,父母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因为这是关系到孩子道德品质的大事,弄不好会成为孩子走上违法犯罪道路的开始。因此父母要认真分析其说谎的原因,摸准其说谎的规律,要多花点功夫,不要轻信孩子的话,稍有怀疑,必须马上核实,如是谎言,应及时揭穿。 

3.创造民主和谐的家庭氛围。有时即使孩子做了错事,只要孩子认错了,就不应再痛骂、毒打。华盛顿小时候用斧头砍倒了他父亲的一棵樱桃树。父亲见心爱的树被砍,非常气愤,扬言要给那个砍树的人一顿教训。而华盛顿在盛怒的父亲面前毫不避讳地承认了自己的错误。父亲被感动了,称华盛顿的诚实比所有樱桃树都宝贵得多。诚实,受到鼓励,才能养成诚实的品质。 

4.对孩子提出的要求,要符合孩子的实际。当孩子未能达到大人要求而说出真话时,家长不能惩罚孩子,否则就会“逼”得孩子说谎。 

5.要对孩子的行为有所了解,避免孩子说谎成功而强化了其说谎的心理。家长要善于及时发现孩子的说谎行为,及时教育。其实,只要家长注意观察,多和孩子交谈,发现孩子说谎是不难的。如经常问问孩子当天上了哪些课,参加了哪些活动,就不难发现孩子逃学;当孩子向家长要钱,并说是捐款时,只要问问捐款的用途,或向其他同学了解一下,便可判断是否在说谎。 

6.家长要给孩子沉默的权利。孩子做错了某件事,自己意识到了,并愿意改正,此时,父母要让孩子知道,大人已了解其行为,不必逼孩子承认、解释。家长给孩子沉默的权利,一是表明父母对他的宽容、信任,二是避免他再次撒谎。 

7.家长自己为人要诚实,重信誉。有的孩子说谎,原因往往是家长自己说谎“教”出来的。所以家长决不能在孩子面前说谎,或说话不算数,欺骗孩子。我国古代“曾参杀猪”的美谈可成为广大家长学习的楷模。曾子不欺骗孩子,也培养了孩子讲信用的品德。家长如果与人交往讲诚信,做事重信誉,孩子就会自觉不自觉地受到熏陶,养成诚实、守信的良好品质。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不要让孩子输在道德的起跑线上
孩子也是社会人公德意识须养成
青少年社会交往礼仪(一稿)
德国人的好习惯和好品质
不要打着“礼貌”的幌子,去强迫孩子,这些误区你注意到了吗?
孩子无礼不能纵容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