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0添加”能否成为评价乳制品的标准?

相信不少消费者在看到“0添加”时会觉得更有安全感,是产品的加分项,并且随着生活水平的提升和消费观念的改变,对于价格的敏感度也有所降低,这也成就了定位高端的“0添加”乳制品,越来越多的乳企布局该领域。

而“0添加”真的是评判乳制品好坏的标准吗?乳企又是否真正做到了0添加?还是只是宣传噱头?

有必要选择吗

据巨量算数&36氪研究院调研数据显示,消费者对于食品饮料产品健康相关要素的关注度较高,其中57.4%的消费者表示会在选购食品饮料产品时关注配料表中的低脂、低糖、低钠、低卡等信息;35.5%的消费者会根据自身健康相关的特质选购产品。

新生代消费者比较追求天然、无添加产品,认为该类产品更加安全、健康,乳企们也洞察到此消费需求,开始布局“无添加、回归产品本身”路线,将品牌、产品定位为高端。

在查找乳制品时,会发现部分产品介绍、包装上拥有“0添加蔗糖”、“0脂肪”等字眼,尤其是在高端产品区域较为普遍。

这些字眼异常吸引消费者的目光,长期以来“添加剂”都给消费者一种不安全的感觉,让其望而却步,而“无添加、0添加”则给消费者一种更加健康、安全的感觉。值得注意的是,合规添加食品添加剂是安全的。

另外,近些年“控糖”风潮刮起,在众多社交网站上都在讲控糖,甚至发展为有些消费者闻“糖”色变。使得市场上控糖面膜、控糖胶囊等产品也陆续出圈,而乳制品中“低糖”、“0蔗糖”、“0糖”等产品也是发展的风生水起。特别是0蔗糖的乳制品,有许多企业布局,消费者是不是真的有必要选择这类产品呢?

科信食品与健康信息交流中心主任钟凯直言,0蔗糖有两种情况,一种是不加任何糖,另一种是不加蔗糖但是加了蜂蜜、果葡糖浆、浓缩果汁等,主要还是看配料表和营养标签。而对于香精、色素、增稠剂这些,其实他们本身都没问题,加不加,加多少,往往和产品特性有关,并不能说没加的就比加了的好。他表示具体问题需要具体分析,一般情况下有忽悠的成分。

0添加与"身价高低"

大部分“0添加”产品都放置在高端产品区域,因为相较于其他产品成本较高,“0”的字眼也提升了乳制品的身价,虽然有部分0蔗糖酸奶、牛奶产品售价较低,但从整体“0添加”领域来看,该类产品售价普遍偏高。

比如新疆稀遇脱脂无蔗糖酸奶,宣称“0脂肪、0蔗糖、0代糖”,每桶净含量1000g售价68元,平均每100g售价6.8元;蒙牛圣牧有机脱脂纯牛奶12盒净含量250g售价188元,平均每100g售价6.27元。

而随着消费水平的提升,消费者对于产品的价格敏感度有所降低,所以部分消费者倾向选择高价认为“健康、安全”的产品,这也达到了乳企对于0添加产品的期望。

据澳友数据显示,从中国消费人群的年龄段来看,乳制品消费集中在20-40岁,占总量的74.6%。其中25-29岁年龄段消费的乳制品占比最大,达到24.9%,他们作为主力的消费人群,既具有相当的经济实力,同时在品质和个性化上有自己的追求和喜好,也助推了乳制品的高端化进程。

没有明确的界定标准

在逛超市或是浏览购物平台的时候可以发现,许多产品将“0添加”的字样标注在包装的正中央或是较为显眼的地方,“0”成为了部分产品的主要卖点,但“0”真的代表产品中没有吗?

据了解,简爱曾因无添加遭受了质疑,简爱0%蔗糖原味发酵乳配料表为生牛乳、乳酸菌,后还标有其经典宣传语“其他没了”,“其他没了”实则为该公司的注册商标。

不久后,简爱酸奶在官方微信发布了《关于“某乎”平台作者抹黑简爱酸奶文章的声明》,回应显示:“在简爱酸奶提出高端无添加酸奶产品理念时,市场上并没有同类预包装食品在售,因此将'其他没了’申请注册为商标。一直以来,简爱酸奶从未隐藏'其他没了’为商标的事实,这也是简爱酸奶对'无添加’酸奶的承诺。”

其实,对于无添加等类似宣传引起争议的并不止简爱。需要知道,如果含量在国家规定的一定范围内或是添加量可以忽略不计,配料表中是可以不用标注的。

当下市场对于“无添加”等类似宣传已经不足为奇,但如何界定产品是否为“无添加”呢?钟凯告诉《乳业财经》,目前并没有明确标准,只有无糖、低脂等少数几个营养声称有具体要求。

监管是否会限制“不”字宣传?

据了解,此前《预包装食品营养标签通则》及其问答的相关规定显示,只要含量在国家规定标准的一定范围内,就可以进行“0糖”、“0脂”这类宣称,所以目前对于该类产品是被允许的。

但在2020年7月,市场监管总局发布修改后的《食品标识监督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其中规定,对于食品中不含有或未使用的物质,食品标识不得标注“不添加”“零添加”“不含有”或类似字样予以强调。目前,该征求意见稿并没有正式出台。

其实,目前国内尚没有明文规定直接约束“不添加”“不使用”“未添加”式误导性标注。但对于宣称不添加食品添加剂的行为,《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GB7718)规定此类属于定量标示,应标示所强调的食品添加剂在成品中的含量。

中国食品产业分析师朱丹蓬告诉《乳业财经》,有很多企业都把零添加作为差异化的点或者核心竞争力来宣传,但其实这对于整个产业来说并不是好事。国家也出台了相关的指导意见,严禁在整个产品的宣传中去宣导所谓的零添加,这对于整个行业的健康、良性有序发展提供了顶层的设计以及指引。

能否成为评价乳制品的标准?

2018年,食品巨头雀巢推出了低糖版的巧克力棒 Milkybar Wowsomes,该产品应用了“充气多孔糖”,通过修改糖分子的形状,提高舌头感知甜味的强度,从而减少大约 1/3 的糖用量。为了迎合消费者减糖需求,雀巢花费了大量资金与时间,但到 2020 年,雀巢还是砍掉了这款销量不佳的产品。

其实,因为糖不只提供甜味,也是天然、成本低廉的食物保鲜剂、甜品里的粘合剂。如果不用糖,这些功能就需要以其它原料替代。糖是重要的填充剂之一,许多甜味剂没有蔗糖的“粘性”。

朱丹蓬表示,零添加不一定是最好的,只要在标准之内添加就没有问题。而且对于像乳业、乳品这种蛋白质含量高的品类市场,其实适当的添加,对于食品安全的保障更加有帮助。

认知&浅评:消费者在嫌弃“糖”时,其实也离不开糖,因为健康的无糖产品一般都不太好吃,这也是众多酸奶产品虽然撤除了蔗糖,但是会选择用代糖或者其他糖分添加,就是为了中和酸奶,保障口感是大多数消费者可以接受的。无添加更多的可能是企业的营销手段,并不是衡量产品的标准,消费端可以根据需求选择。


推荐视频:
关注乳业财经视频号  关注中国乳业新力量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呼吁! 不要让“零添加”沦为营销噱头
乳品减糖竞争有看头,新老品牌“混战”无糖酸奶
开启全品类减糖新格局,瑞芬生物「零蔗糖 」解决方案蓄势待发
警惕有糖的“无糖食品”
专访全球15家食品原料商:乳制品清洁标签的洞察与创新
Innova:中国乳品工业的创新机会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