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日军向老乡兜售化肥,八路军专家大喜:这是给我们送炸药啊

我们知道,八路军自成立之日起就面临着武器装备差、火力贫弱的困难。在全面抗战的八年中,这种困难始终没有得到彻底解决。为此,取之于敌就成为了八路军改善装备、提升战斗力的一条重要途径,正所谓“没有枪没有炮,敌人给我们造”。
不过,要想从敌人那里得到枪炮,是极为困难的。尤其在抗战中,那些流传下来的影像资料里看似琳琅满目的缴获,其背后都是八路军与强敌历经血战才得来的。面对穷凶极恶且又武装到牙齿的日军,有时为了夺取区区几支枪,八路军都要付出难以想象的伤亡代价。
这样的缴获,往往是八路军将士付出生命代价换来的
八路军取之于敌的故事,还有一些戏剧性的故事。一次,冀中八路军利用日军的疏忽大意,不仅轻而易举改善了自己的装备,而且还转过头来狠狠教训了日军,让日军直到挨打时,都不知道八路军为什么突然一下子强了起来,令人看罢直呼痛快!
这是怎么一回事呢?
(一)日军强卖化肥,八路军专家大喜:日本人给咱们送炸药啊
时间进入到1938年,日军开始在华北占领区推行“以战养战”的政策,大肆掠夺包括粮食在内的各类战略物资。但华北地区久历战火、民生凋敝,加之自然灾害频发,粮食产量一直不高,这让日军很是头疼。抢不到粮食,拿什么养活队伍?日军思来想去,决定在占领区内以低价向百姓出售化肥。
这种化肥名叫“肥田粉”,能够促进作物生长、防止耕地板结。不过,千万不要以为日军这是在施行什么“德政”。他们给百姓化肥,归根结底是为了增进粮食产量,到时候自己能多掠夺一些。而百姓们对日军的伎俩是心知肚明,所以反应也很冷淡。反正种再多粮食,到时候还不是大多被你们抢走了?而且,日军化肥售价虽低,但毕竟需要拿现钱去买,这帮家伙岂能允许你打白条?所以里外里日军都是赚,日军做生意的头脑倒是可以!
然而,4月的一天,冀中根据地的八路军军工专家汪德熙在带队外出收集原材料时,无意中得到了几袋不知什么原因被人遗弃的肥田粉。虽说化肥和军工生产不搭界,但不要白不要,反正把这些化肥带回去,也能改善一下根据地的收成。不过,要想让化肥发挥功效,你得先知道这化肥的成分是什么、怎么用才最好吧?
所以,作为当时根据地里为数不多的理工人才,研究如何使用化肥的重任当仁不让地落在了汪德熙肩上。意外的是,汪德熙这么一研究,居然发现这些日军生产的肥田粉里,富含硫酸钾——硫酸钾可是做烈性炸药的重要原料。汪德熙大喜:“这可是日本人送给咱们的炸药啊!”

汪德熙院士

顺便说一句,如今的化肥,不论其种类如何,成分都已大大改变,是怎么也弄不出炸药来的。
(二)“清华学霸”变身“军工专家”
汪德熙这个名字在今天或许会令人感到陌生,但在那个年代,这绝对是“学霸”“专家”乃至“化工巨匠”的代名词。
1929年夏,时年16岁的汪德熙以第一名的成绩,被北京师范大学附中录取;1931年,汪德熙以优异成绩考入清华大学化学系学习。在化学专家张大煜的指导下,他发表了《有机物电解还原》等论文,震动了当时的化学界。建国后,汪德熙历任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副所长、科学技术委员会主任、副院长,1980年11月被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明白老先生在化学领域的造诣有多牛了吧?
全面抗战爆发后,八路军迅速在华北建立了多个抗日根据地。但由于武器落后、弹药匮乏,在与日军的战斗中往往十分吃力。为此,延安于1938年初号召各根据地要利用各种条件建立自己的兵工厂,满足手枪、步枪、子弹、手榴弹、炸药等武器的生产,以“使游击战争无军火缺乏之虞”(参见《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的兵工生产》)。
根据地的兵工厂
然而,建立兵工厂谈何容易!且不说机器、设备、原材料怎么办,光是凑齐相应的专家、学者和技术工人都十分困难。所以,各根据地都想尽办法网罗军工人才。有一天,组织负责人找到汪德熙,说现在冀中根据地正在建兵工厂,但缺少一位专家,你能不能去?早就想杀敌报国的汪德熙马上回答:“我去!”于是,汪德熙就来到了冀中根据地。
当时,根据地的军工生产条件十分落后。比如说造子弹,就只能对用过的废旧弹壳进行重新装填。可问题是,再装填需要的弹头怎么办?汪德熙给出的解决办法是,去敌占区收集铜板,拿回来用冲压机床对准铜板中心一压,正好形成一个弹头状的漏斗,里面灌上铅,几乎和日军兵工厂的原装产品别无二致了。当时为节约弹药,八路军很多部队都开展了争当神枪手的比赛,人人力争一发子弹消灭一个敌人。后来由于每新生产一发子弹要用一个铜板,于是根据地就有了“一个日本兵的命就值一个铜板”的趣谈。
八路军自制手榴弹
(三)化肥“变”炸药,洋教授来帮忙
现在,汪德熙开始埋头研究如何让化肥“变”炸药了。日军的肥田粉杂质很多,要想造炸药,需先进行提纯,而后再提取硫酸钾,再经过一系列复杂的化学反应,才能制成炸弹。这期间工程难度不小,汪德熙又没有经验,怎么办?
汪德熙想到向大学期间与自己关系不错的北平的外籍教授请教,于是便将写好信,委托专人在敌占区内通过关系网寄到北平。
停,打住!造炸药这么重要的事情就用写信的方式来交流,难道不怕信件被日军截获吗?别急,汪德熙早就想到这些问题了,所以他在信中问的,都是钾肥如何提纯及钾元素的结晶、提取、富集等技术性问题,而且用的都是英语,所有语句中一概没有关于抗日、国际形势等“敏感”内容。即使日本人发现了这封信,一字不差看一遍,可英语水平不咋样,化学知识也有限,大体也会认为只是师生之间交流学术问题。
八路军军工人员在收集原材料
就这样,在洋教授的帮助下,冀中根据地兵工厂的炸药生产水平突飞猛进。由于生产原料肥田粉可以轻松从敌占区以低价收购,所以不到3个月,冀中根据地生产的炸药就完全取代了黑火药,填充到八路军官兵使用的手榴弹、地雷、迫击炮弹中。这一下,八路军打日军可来劲了,冀中日军的伤亡陡增。特别是以前几个日军盘踞在一个工事里负隅顽抗,就能让八路军无计可施。现在好了,你不是躲在工事里吗?直接上炸药包,给你连人带工事全部报销。日军大惑不解:八路从哪里弄来那么多炸药呢?
(四)军工专家亲自上阵,创造院士歼敌的记录
汪德熙不光造炸药,有时为了检验自己的产品质量怎么样、今后该如何改进,他还亲自上阵炸日军,战果颇丰。
1938年9月的一个晚上,汪德熙带领两个爆破小组悄悄行进到保定以南,准备试验新研制出来的烈性炸药,目标是一段日军补给专列所行驶的铁道。之前由于八路军缺乏炸药,对于这些铁道无法彻底破坏,只能是用土办法去扒下一段铁轨,造成其暂时瘫痪。然而,你把铁轨扒了,日军很快就能修好。因为你只是扒了一段铁轨而已,路基、枕木什么的都没事,他只需运来一段新轨安好就是了。所以这次,八路军就决心给敌人来一次痛快的,谁让咱也“阔”起来了呢?
扒铁轨
为确保爆破成功,两个爆破组分开,一个由汪德熙率领在南线爆破,另一个在北线爆破。汪德熙在铁道专家的指引下,从选定好的铁道要害部位上一连埋设了12个炸药筒,而后将它们一一接好,连上起爆器,撤到铁道外的安全地带隐蔽起来。不一会儿,一辆日军的铁道巡逻车驶来,汪德熙示意大家不要动,这巡逻车肯定是来打前站的,后面会有大鱼——果然没多久,日军一辆补给军列驶来了,足足有25节车厢!
汪德熙一看这场景,立马来了精神:炸的就是你!待日军列车完全驶入爆破地点后,汪德熙迅速摁下起爆开关。只听“轰隆”几声巨响,不但这列火车被炸得四分五裂,铁道的铁轨、路基、枕木等也完全被破坏,新炸药试验取得圆满成功。
而负责北线爆破的那组人马则有些波折。院士确实不是吹的,大晚上摸黑接起爆线的技术不是谁都能掌握。这组人马不像汪德熙那样装药、接线一气呵成,在黑暗中他们把起爆线接反了,所以日军列车驶来时,他们没有起爆成功。
这时,一个战士不顾危险,飞身上前重新接线。日军的探照灯虽然照到了他,但因为之前从没发生过八路军炸铁路的情况,日军突然间见到一个正在铁道边上捣鼓线路的人,也不知道这是在干什么,就没有开枪!就这样,线路重新连接完毕,爆炸也总算是成功了,两路人马大获全胜,完美!
事后得知,这两次爆破不仅造成了日军200余人的伤亡,还炸毁了这一地区日军仅有的两部补给专列。
值得一提的是,这次爆破行动创造了一个战争记录:中科院院士亲手歼敌的第一例。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抗战中,科学家齐聚冀中根据地,研制出了炸药包,但在首次实验炸铁路
清华才子熊大缜被错杀,行刑前真诚建议:只愿用石头,省下子弹打日军
【抗战英雄】走出象牙塔
八路军竟懂“炼丹术”?农村神秘器具成为土法制硫酸“法宝”!
《地雷战》背后:造地雷并不像电影里那么简单
1938年5月,冀中军区二分区在滹沱河中发现了3艘大船 船上20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