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张爱萍遗憾错过解放战争,副兵团的级别,为何能评上将?

作者:莫孤烟

抗战胜利后,华中的新四军部队成立华中军区,张鼎丞任司令员,粟裕和张爱萍任副司令员,粟裕排名在前。在之后的解放战争中,粟裕迎来了自己军事生涯的高光时刻,创造了辉煌的战绩,被刘伯承称作“最优秀的将领之一”。

不过,当初和粟裕平级的张爱萍却错过了解放战争。作为军人,这不能不说是一种遗憾,而这一切,源于一起意外的交通事故。

【抗战时期,张爱萍(左)于淮北抗日根据地与从上海来采访的摄影师薛伯青合影】

1945年10月,蒋军李品仙部北上,张爱萍奉命率部破袭津浦铁路,以阻击蒋军。他坐着缴获的日本卡车前往前线,当来到睢宁县大李集时,支前队伍的骡马和独轮车把公路堵得严严实实,汽车寸步难行,只能停下来让支前队伍先走。

车上的人准备下车等待,张爱萍把头伸出窗外,吩咐大家别下车,等路一通马上就走。结果就在这个时候,汽车在泥中打滑失控了,张爱萍的头夹在了车门框与车门之间,撞在一堵墙上,顿时昏迷了过去。

张爱萍被担架送进了附近的野战医院,急救后苏醒过来,然后带伤指挥作战,阻止了李品仙两个师的北上行动。在一周后的庆功会上,他一头栽倒在地,陈毅才知道他受了重伤。他的伤是颅骨损伤及严重脑震荡,国内无法医治,组织上批准他前去苏联疗养,直到1948年底才伤愈归国。

【1939年12月,新四军游击支队部分干部合影。后排右起:张爱萍、刘瑞龙、张震球、谢邦治】

而这个时候,三大战役都打完了,解放战争大势已定,打过长江之后,除了上海之外再无大仗可打,战将张爱萍没了用武之地。他后来在说起这段往事时,不无感慨地说,在解放战争期间,粟裕同志指挥得很好。作为一位生来为战的军人,这句话里既包含对老战友的钦佩,是否也有一些遗憾和惆怅?假设张爱萍参加了解放战争,是否能和粟裕成为一时瑜亮呢?

1953年7月,华东军区参谋长张爱萍被委以解放金门的重任,并担任总指挥。他经过思考,决定先打大陈列岛。但大陈列岛除了本岛之外,还有南北一江山岛、披山岛、渔山列岛等诸多岛屿,各处都有蒋军把守,互为犄角,相互支援,到底先打哪一个最为有利呢?

【张爱萍视察部队】

军区副司令员许世友主张直接打大陈本岛,这也是他一贯的作战风格,那就是集中力量先打最核心的强敌,只要打掉敌军主力,其他守敌就会不战自溃。但也有人主张先打披山岛,因为该岛守敌力量薄弱,容易得手,胜利后再扩大战果,比较稳妥。

先打强敌还是先打弱敌,这本来就是见仁见智的问题,各有利弊,和指挥员的作战风格有关,也和具体的战场环境条件有关。张爱萍对以上两种主张都不同意,他主张先打一江山岛。

张爱萍给出的理由是:我军如果直接进攻大陈岛,一江山岛是必经之路,必然要遭到敌人火力的打击,登陆部队要受到很大损失。如果绕过一江山岛,又要多跑很多路,增加一大截航程,船队暴露时间过长,极易遭到敌海空军的打击,损失也会很大,很可能会导致作战失利。因此,要打大陈岛,必须先打一江山岛。而一江山岛距离近,守敌也只有一个团,有把握在短时间内攻占。

【一江山岛战役遗址】

另外,从对蒋军的威慑力上说,打下一江山岛这个大陈岛的门户,同样能给敌军造成巨大的震慑,有可能会使得大陈岛的守军不战而撤。

许世友不同意张爱萍的看法,还是坚持要打大陈,双方发生激烈争执,许世友甚至骂骂咧咧。

从职务上讲,许世友是华东军区第二副司令员,是参谋长张爱萍的上级,但张爱萍原本也是要被任命为副司令员的,只是他自己推辞掉了,理由是华东不缺战将,这个位置应该留给其他同志,以加强团结。在此之前,许是山东军区司令员,而张是浙江军区司令员,也是平级。再说,打大陈岛原本就是张爱萍当总指挥,因此许世友没法给张爱萍下死命令。

两人意见争执不下,只好请陈毅裁决。陈毅支持张爱萍的意见,上报总参后得到批准。之后成立了浙东前线指挥部,张爱萍任司令员,不久,他和许世友一同被任命为副总长。

打下一江山岛后,大陈岛的守敌果然不战而退,华东军区用最小代价,一举解放浙江沿海岛屿,证明了张爱萍的眼光确有独到之处。

1955年授衔,有19位副兵团级将领授上将,他们是周纯全、陈再道、彭绍辉、陈伯钧、张爱萍、傅秋涛、韩先楚、唐亮、洪学智、李志民、周桓、李天佑、刘震、杨至成、王平、钟期光、郭天民、韦国清、吕正操。张爱萍位列其中。

【张爱萍上将】

按照授衔的原则,正兵团级至少也是上将,副兵团级可授上将,也可授中将,要根据资历、战功、“山头”平衡等多种因素综合考虑。这19位副兵团级干部能授上将,各有各的原因,例如周纯全的历史职务最高,曾是红四方面军领导人(曾被列入大将候选名单),杨至成是后勤战线的代表,刘震是红25军的代表,李天佑是百色起义的代表,韩先楚、洪学智、李志民都担任过志愿军的领导,等等,不一而论。

【张爱萍在沿海岛屿勘察】

具体说到张爱萍,由于基本缺席解放战争,战功受到影响,但他在红军时期身经百战,抗战时期在开创根据地和壮大队伍中贡献很大,解放后负责沿海一线作战任务,尤其是指挥一江山岛作战,加分不少。

再说职务,当时张的职务是副总长,排名在韩先楚之前、许世友之后,而副总长中最终只有廖汉生评了中将,担任副总长基本是上将。

论资历,张爱萍长征之前是师政治部主任,和“三杨”等人基本平级,低于刘亚楼、赖传珠等人。这一职务放在四方面军干部身上,基本评不了上将,但一方面军干部是够得上的。抗战中期,张是新四军旅长,后期是新四军师长,职务明显在上升。解放战争初期,张是华中军区副司令,和粟裕平级,在许世友、韩先楚、韦国清等人之上。

【张爱萍(右一)在核试验基地】

55年授衔时,出自红3军团的上将有张宗逊、李天佑、张爱萍、杨勇、苏振华、王平、李志民,长征初期张宗逊和李天佑是师长,张爱萍是师政治部主任,其他都是团政委。湘江之战后,三军团取消师级建制,缩编为四个团,张爱萍任团政委,和张宗逊平级。这几位当时的政工干部中,只有杨勇后来转为军事干部。张爱萍和他们相比,各方面都要超出一点,评为上将自然是合情合理的。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1984年粟裕逝世,在他的遗体前站着4位军队首长,他们都是谁
第三野战军八虎将,全是开国上将,有一位后来成为国防部长
张爱萍饱受迫害6年,晚年拒绝复出,叶帅说是不支持我工作
张爱萍:3年解放战争在苏联,为何还能评上将?
这三位兵团级战将,都因一个原因没参加淮海战役,解放后都授上将
没有参加淮海战役的华野三虎将,在建国后,都授予了什么军衔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