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排雷科长”忆老山往事:正营干部首登李海欣高地,提5点建议
userphoto

2022.09.18 云南

关注
作者:原32师工兵科代理科长 胡东年
按:近期,本号连载了军校学员覃汉科赴32师见习、随队参加老山作战的回忆《战火青春》,受到广泛关注,特别是老领导、老战友给予很多勉励,也唤起了11军32师很多战友的记忆。32师司令部工兵科代理科长胡东年给作者来信,并附一篇回忆文章。现予刊发,以飨读者。

汉科同志:
您好!这段时间断断续续拜读了您在老山作战工程保障的一些经历和感受,内容翔实,感受真实,反映了当年工兵分队指战员在酷暑湿雨的恶劣环境下,头上冒着敌人的炮火威胁,脚下警惕着散布的地雷,全营干战协同作业完成了一个又一个艰苦卓绝的保障任务,可歌可泣!值得大书特书!一是挖掘我们这支队伍的英雄历史;二是教育和激励年轻的新战士;再者就是激活我们这些当年参战老兵的历史记忆,使32师工兵精神传承下去。
汉科同志,您的回忆也把我的思绪带到了当年的战场。回想起在老山作战的点点滴滴,想写点儿什么又无从落笔。今年“八一”建军节前夕,杭州战友高松林来电询问我关于他们在142号高地上进行工程保障的事。为了回复他,我就写了一小段回忆。
1984年10月中旬,我在80号与100号阵地之间组织工兵分队排雷和开辟秘密通道时,发现越军埋下的地雷,这是一枚标准的“诡雷”,秘密开辟通道又不能用炸药引爆,我决定亲自去排除这枚地雷,不幸被地雷炸伤,眼睛留下后遗症。由于眼伤不便、年高健忘,可能没有全面反映出作战时的情况,不免丢三落四,还好呈蒙得到了陈德兴、方志英、陈黔明、谭平、王法明、高松林、龚平等战友的指正,才得以成篇。在此感谢并致军礼!
胡东年
【32师工兵科代科长胡东年在老山100号阵地上指挥布雷】
1984年7月底,陆军第11军32师奉命紧急接防陆军第14军40师,进驻老山地区进行防御作战。师属各部接防后的首要任务,就是迅速熟悉敌情和地形地貌,熟知自己的防御区域和战斗任务。经过一段时间的战场准备和小规模的接敌战斗,我师各部都小有斩获,也有一些小的伤亡,但总体上一线防御阵地基本稳定下来了。因为32师和40师换防是严格遵照前指命令,执行秘密撤出和秘密进入,在我们完成换防后,越军在很长一段时间一直认为他们当面的我军防御部队仍是14军40师,加上7月12日我军步炮结合,有力地痛击了越军“北光计划”师团级的猖狂进攻,一天之内越军死伤数千人之众,打得他们惨败收场,再也无力在短时间内聚集兵力反扑。正是这些因素,才有了我们接防以来战场的暂时宁静和战局的短暂稳定。
但是,越军大规模反扑和小部队偷袭的危险,时时刻刻印在前线各级指战员的脑海中,随时准备迎战击敌反扑的这根弦一刻也没有松懈过。为了积极主动做好战斗准备,防止敌战役反扑及渗透袭击,加强我方既有阵地的防御建设就成了我师当时重中之重的紧迫任务。由于我部各防御分队进入坚守阵地时间仓促,物资短缺,我方前沿的行进交通线和军工输运能力都相当薄弱,使得我师一线部队的防御工事构筑得不到加强。
考虑到一线的实际情况,师首长决心:一是尽快组织兵力调配运力将后方的各种工事构件、材料、工具、耗材靠前集中和梯次前送;二是派工兵分队上阵地指导帮助步兵构筑阵地并了解统计现有阵地构筑工事所需各类材料的种类和数量,按班、排、连、营逐级上报到团汇总后报师统一掌握和分步落实。
记得当年云南地方上有两个林业局全力支援保障我师,为前线提供了大量构筑工事所急需的木料,保障了部队的需要。同时,部队的科研、后勤等部门组织的工字钢制式掩蔽部构件、波纹钢制式猫耳洞构件、纤维袋、麻袋、铁丝网等构筑工事的材料,通过几百辆军车和地方车队紧急送达前线。
【32师工兵科代科长胡东年(蹲者)在老山100号阵地上指挥埋雷封锁通道,他正在检查72式防步兵地雷】
我时任师工兵科副科长(以副代正),是前线工兵分队的总负责人,为进一步了解掌握一线阵地工事构筑的实情,我决定到前线去勘察阵地,经师领导批准,当时我毅然选择到最前沿最危险的142号高地去进行实地勘察。8月初,经师首长同意,我和侦察连配属我的两名战士到达前线阵地,在接近142号高地前,为了减小行进目标,我把两名战士安排到142号高地后面的一个无人小村设防,待命等候,我一人小心翼翼地悄悄行进,爬向142号高地。
142号高地是位于那拉口以西、松毛岭以东一线阵地,位置前突孤立,海拔约300米,是我方145、146号等老山前沿防御核心阵地的前哨高地。由于位置前突且地势较低,直接受到越军小青山、清水河、八里河东山等三面控制,特别是经常受到小青山越军直瞄火炮的威胁。7月12日越军秘密策划的“北光计划”中,前后投入一个加强营400多人分别从东、南、西三个方向进攻我142号高地,40师119团8连9班在代理排长李海欣带领下,先后打退越军六次轮番进攻,毙敌104人。我15名战士9人负伤5人牺牲。为纪念李海欣烈士和坚守高地的十五勇士,142号高地被命名为“李海欣高地”。
7月底,我师96团4连接防“李海欣高地”,由连指导员孙士元(河南洛阳人)带兵防御。
我爬了一个多小时被之前炮火炸成石渣的山路,到了阵地,在4连指挥所见到了指导员。指挥所设置在小小的掩蔽工事里,地面积满水和污泥浆,孙指导员和战士们双脚全都浸泡在泥水里,孙士元坐在用弹药箱垒起的櫈台上,老小子满腹牢骚地说他们自从上了阵地就缺医少药(弹药),缺少防御防护物资,还说他们是在一座石头山上坚守,战壕挖都挖不动,一挖全是石渣,根本无法构筑工事。他还说,我是32师当时上142号高地级别最高的干部(正营),回去后一定要为他们向上级反映尽快解决问题。
了解了情况后,我就向孙士元说,要去远离连指60多米开外的班阵地去看看,孙士元说他不能离开主阵地,不能陪同我前去。我想一个人独自前往也好,目标小,便于机动,途中要经过一段开阔地长约30米左右,这个地段是越军小青山火炮直瞄封锁的地段,交通壕浅浅的,只有30厘米的深度,由于阵地上全是灰白色的石灰岩根本挖不下去,我只能在堑壕里匍匐前进。
这时天色渐暗,为了赶时间,我悄悄隐蔽行进至堑壕口,憋足一口气,一个冲刺冲过这段暴露地段,有惊无险地到达坚守142号最前端的这个班防御阵地。只见几个战士抱着枪,蹲守在简陋的堑壕里,手榴弹尾盖打开,放在射击位置上,定向雷摆在枪位侧下方。我向战士们详细了解了他们的坚守情况,仔细查看了阵地工事构筑的现状,深深感觉到现有的步兵阵地构筑还是相当脆弱的,有些位置上一发炮弹打过来,石头破碎也会间接伤人。我见天色已晚,视线也不太好,考虑到赶回师指挥部还需要2个多小时时间,就乘天色渐黑之际原路返回,小心下了阵地,在预定地点和两个侦察兵会合,一起返回师部。
【32师曼棍洞指挥所内景,条件十分简陋】
回到师部后,我即向师首长汇报了我这次上142号高地了解勘察到的具体情况,并提出五点建议:
一是加大对142号高地及其他前沿阵地装配式工事的配置,具体需要增加单兵猫耳洞波纹钢构件和掩蔽部藏兵洞构件的配置;
二是考虑到142号高地为多石质山体地质,应大量配置纤维袋、麻袋和粘土,堆积垒叠构筑掩体工事;
三是调配一批土工作业工具器材,增派工兵骨干协助和指导步兵构筑工事(后又增派师工兵营工兵连排长杜火成带工兵一个班在146号高地荫蔽位置爆破打出了一个石质短兵坑道);
四是在142号高地前沿加大布雷密度和纵深;
五是弹药和后勤保障要进一步加强。
师首长采纳了我的建议,随即组织军工、民兵和配属我师的33师工兵分队,向前沿阵地突击抢运所需工事构件材料等物资。同时,派师工兵营工兵连7班长李昭田(山东济南人)带一个班前出到142号高地实施布雷。在布雷中,发现142号高地前沿坡度较陡,原先的雷场已在7·12战斗中被破坏,战士们无法下去布雷,李昭田想了个法子,找一些长竹竿,一头绑着吃过的空罐头盒,将设置好的72式防步兵地雷(直径约7厘米)放到罐头盒里,伸出阵地外6、7米位置扣放在地表面,并伪装好。战士们起名叫“长竿”布雷法。与此同时,师决定由我和工兵营营长木茂生(纳西族)各带一个工兵班,分别在老山主峰东侧和松毛岭东侧连夜构筑两个标准班防御阵地,之后,师分批安排各团组织连以上主官参观推广。由此拉开了老山一线防御阵地工事建设序幕。
在我们派出的工兵和守卫的步兵分队的共同奋战下,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我师一线部队的各前沿阵地工事得到了有效加强,有力保障了前线阵地的防御作战。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第61篇:老山轮战,越军打的最窝囊的一次战斗
【第79期】这是越军在中越老山作战中,打的最窝囊的一次战斗,我估计越南到现在都不会提及此事
越军两线作战难以支撑,解放军在老山准备出击,这是一场硬仗
俄 | 俄军如何打仗?——旅长和工兵科长判断情况时的内容和方法(内含大量作战计算公式)
对越“C3工程”作战:一个乙种团的可怕战力
【第190期】老山著名的《兰剑B-计划》,其实是有群幕后功臣的,虽不知有谁,但不会忘记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