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既然“一元化领导”更有效,华东战场为何要“陈不离粟”?
userphoto

2022.12.01 云南

关注
作者:相忘于江湖
解放战争时期,华野(三野)一直是“陈不离粟、粟不离陈”。
解放初期,陈毅任山东野战军司令员兼政委,粟裕、谭震林分任华中野战军司令员、政委;1947年2月,山野和华中野战军组成华东野战军,陈毅任司令员兼政委,粟裕任副司令员兼第二政委,谭震林任第一副政委,陈士榘任参谋长。华野开始了“陈不离粟、粟不离陈”时期。
1948年4月,陈毅和邓子恢从华野调到中野,陈毅除了保留华野司令员兼政委,又多了3个新身份:中原局第二书记、中原军区副司令员、中野副司令员,邓子恢的身份是中原局第三书记兼军区副政委。
陈毅调离华野,是主席给粟裕腾出空间、放手指挥军事的一大举措。
此时,粟裕的身份是华野代司令员兼代政委。但是,这两个“代”字一直没有去掉,这也是很多人意难平的粟裕未授元帅的障碍之一。为什么华野没有效法东北战场,实施一元化领导?
【三野粟裕和陈毅】
一、任弼时“一元化”的设计初衷
我军的“一元化”领导是抗战最艰苦时期,由任弼时设计的。
全面抗战时期,延安逐步形成了“五大领导人”格局:领航者主席,新四军政委和北方局少奇同志,周副主席,“朱毛红军”旗帜朱老总,以及八路军政治部主任的任弼时。
1940年以后,敌后抗日战场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
一方面,八路军和新四军的18块根据地,抗击了日军40个师团中的17个,成为抗日战场的中流砥柱;另一方面,百团大战让重庆投降阴谋破产更加消极抗战,掀起又一轮摩擦高潮。
1942年,日军“大扫荡”让根据地居民遭受空前损失;与此同时,根据地普遍存在游击作风、个人主义、英雄主义、自由主义等问题,党、政、军、民关系也亟待加以理清。
变化,势在必行。1943年1月,任弼时“一元化”领导应运而生。其核心思想是:强调抗日根据地党政军民统一领导,工作互相协调、配合、体高工作效率,杜绝政出多门、无谓内耗。
抗战时期的一元化,在晋西北试验成功,随后在各大根据地推广。
山东根据地以八路军115师政委罗荣桓为首“一元化”,一招变化,满盘皆活。
【罗荣桓在山东根据地】
二、山东和东北战场的成功经验
抗战时期,山东根据地的“一元化”是最为成功的。
在一元化之前,山东存在多头管理:八路军115师有代师长陈光、政委罗荣桓;山东纵队,则有黎玉、张经武;八路军第一纵队,有徐向前和朱瑞;山东分局的书记,则先后有郭洪涛、朱瑞等。
在不断的试错中,主席先后调离郭洪涛、张经武、陈光和朱瑞,加之129师副师长、八路军第一纵队司令员徐向前因病回延安,最终主席把41岁的115师政委罗荣桓扶上马再送一程。
山东根据地一元化,根据地的党政军民大整合很快走上快车道。抗战胜利后,山东根据地拥有主力部队27万,民兵和地方武装200万,位居7大战略区之首,为抢占东北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再看解放初期的东北,由于南京在美空军帮助下抢运军队,我军独战东北、平分东北的战略逐一落空,从苏军手里和平接收城市的计划也落空,一触即发的大战已不可避免。
于是,让东北民主联军总司令林总替代彭真主政东北,就成为最明智的选择。
天下武功,唯快不破。在这样的背景下,为抢占东北,实现农村包围城市、进而夺取东北的大战略,让林总集东北大权于一身,毫无疑问是实现效率最大化的最佳选择。
【林、罗首长】
三、华东战场的“一元化”有没有必要?
那么,华东战场有没有实行“一元化”的必要呢?
对比抗战时期的罗荣桓一元化的山东根据地,以及解放初期林总一元化的东北战场,陈毅、宋时轮的山东野战军和粟裕、谭震林的华中野战军,实际情况和罗荣桓、林总的一元化时期还不一样。
第一点,解放初期的山东和华东地区,大形势和抗战中期已经完全不同。
抗战中期山东既有八路军115师、山东纵队、于学忠部,也有武器准备精良的日伪军,还有秦启荣、吴化文等部顽军和土匪绺子。而解放初期,山东和华中地区八路军的主要对手,只有蒋军。
第二点,延安整风和七大以后,各自为政、山头主义受到整肃。
延安整风反对主观主义、宗派主义和教条主义,对山头主义也做了批判:承认山头但反对山头主义,尊重实际情照顾山头,进而通过德才兼备、任人唯贤,来逐步缩小山头差距,最终消除山头。
第三点,和东北战场不同,华东战场的战略比较稳定,就是打胜仗。
东北战场,由于经历了“和平接收”到“武力抢占”的转变,所以主席让林总一元化,就是对东北局势大变脸的一个强烈信号。而华东地区从来没有“和平”,所以唯一要做的就是打胜仗。
最后一点,东北战场是创业和整合,而华东已经经营8年,需要的只有整合。
【解放时期的陈毅】
四、华东战场的“一元化”有没有可能?
随着解放战争的发展,华中根据地两淮失陷,华中野战军部队一部分北移山东,一部分退守淮河以北,实际上华中根据地和解放初期的中原军区一样已经战略性放弃,一元化更没有必要了。
但是,如果要实现华东地区的“一元化”,还有没有落地的可能性呢?
作为一个非常成熟的根据地,华东情况比较复杂,很难简单地用“一元化”整合。
从组织层面来看,华东局有饶书记、张鼎丞、邓子恢、谭震林,建国后“五马进京”的“千里驹”就有3个,很难让一个人同时统领两大分局和两大战略区。
从军队层面上看,陈毅虽然和刘伯承同为七大委员,但是泗县、淮阴两战失利,被张鼎丞、邓子恢和曾山斥责“不会打仗”,还向主席告了一状,以陈毅为首“一元化”难以服众。
而粟裕七大仅是候补,而且位列黄克诚、谭政之后,更不在军事核心层,所以也难立为核心。另外,华东局书记、军区饶政委,虽然颇受刘书记器重,但资历不如陈毅,也不会是一元化的核心。
最关键的一点,南线和东北战场不同,主席管理模式是创新的团队“总前委”。
【饶书记(中)在军调小组】
五、主席让“陈粟”搭档,内容大于形式
解放初期的泗县、淮阴失利以后,陈毅的指挥受到质疑。
坊间流传最广的就是所谓“七人批陈会议”,按照这一说法,张鼎丞、邓子恢和曾山电请主席临阵换帅,也就是派徐向前来山东指挥作战。但是,主席经过20天深思熟虑,最终推翻了这一建议。
为什么主席没有借鉴东北战场,通过换军事一把手来彻底改变敌我态势?
在主席看来,张鼎丞、邓子恢和曾山的建议有一定道理,但没有抓住“七寸”和“牛鼻子”。陈毅进入山东6仗5败,根本原因是背离了“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作战原则。
1946年9月16日,主席在给陈毅、张鼎丞、邓子恢和谭震林的电报中,着重提到这一原则,并列举了两大成功案例:一是粟裕、谭震林如皋围歼战,二是刘邓大军定陶“虎口拔牙”围歼整3师。
10月15日,主席再次致电陈张邓曾并粟谭,对“集中兵力各个歼敌”原则做了详细解读,如一能全歼二能速决,如敌军进攻我军防御适用此原则,如主力和地方兵团、游击队和民兵相配合等等。
10月27日,陈毅在江苏涟水陈师庵干部会议主动揽责,并带头学习“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作战原则。之后,陈毅向主席提出华野主要由粟裕指挥,形成了内容大于形势的匹配。
【解放上海入城式,陈毅、饶书记、粟裕、宋时轮】
1946年12月中旬,山野和华中野战军联手打了宿北战役。
宿北战役,是粟裕第一次指挥两大野战军作战,此战共歼敌2.1万人华野伤亡8700人(阵亡2200人),主席两次发电称赞“辉煌第一仗”,祝贺前线大胜利、望对一切有功将士传令嘉奖。
“陈不离粟、粟不离陈”的模式,从宿北战役一直延续到上海战役。这一独特的搭档方式,是主席针对华野(三野)独创的管理模式,也是我军内部协同和配合上内容大于形式的一次有益尝试。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远征军组建,司令员是谁?他原本要被调往东北战场,却为何没去?
#图说军史# 细节:粟裕将军在华东战区的...
粟裕大将逝世34周年 纪念将军在临沂光辉岁月 击毙民国粉偶像
历史上哪些将军的存在,可以用“力挽狂澜”来形容?
五大野战军之四——陈毅和粟裕带领的华东野...
华东野战军的组建历史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