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罗炳辉自创战法,称“打仗像熬糖”讲火候,火大火小都不行
userphoto

2022.12.03 云南

关注

作者:莫孤烟
军队中不乏行伍出身的指挥员,他们从普通一兵干起,在枪林弹雨、尸山血海中幸存下来,靠的绝不仅是好运气,而是因为他们具备过人的胆识、高超的军事技术、丰富的战斗经验。比如说罗炳辉,他的胆识和战斗经验自不必多说,光是军事技术这一项,就冠绝全军。
罗炳辉是著名的神枪手,他在抗战时期当新四军2师师长时,就给战士们讲了个自己的故事。
【1939年,罗炳辉在新四军江北指挥部。左起:叶挺、赖传珠、罗炳辉、张云逸】
罗炳辉18岁时到云南当兵,不久就赶上了护国讨袁。之后军阀混战如同家常便饭,三天两头都在打仗,根本不缺实战锻炼的机会。一天,身为排长的他接到了一个任务,带着人去破坏一座桥,那里是敌军的必经之路,非得毁掉不可。
等他们走到桥跟前一看才知道,这并不是一座小桥,不是随便就能破坏得了的,非得用炸药不可。可他们要回去取已经来不及了,因为敌军已经逼近了。全排有十七八个人,但能打响的枪只有几支,子弹也没几发,如何能够阻挡敌军过桥?
【电影《从奴隶到将军》中的人物“小箩筐”以少年罗炳辉为原型】
罗炳辉让大家隐蔽在一个土丘后面,准备用伏击战法打敌军一个措手不及,从敌军手中抢来枪支弹药,然后再和敌人正面硬杠。这样的战术要求极高的作战效率,必须保证一开打就枪枪不落空。
敌军有七个人上了桥,罗炳辉手起枪响,结果四个人中枪倒地,落到河里。伏兵一跃而起,把另外三个吓傻了的兵活捉,枪支弹药全部据为己有。下河捞起落水者一看,三死一重伤,子弹全部从胸腹打进,背部穿出。
罗炳辉只用一发子弹就消灭了“三个半”人,后续的敌军上来一个被打倒一个,其他人哪敢上前,只能隔河对峙,最终悻悻而去。这一仗罗炳辉缴枪十几支,毙敌数十人,自己人无一伤亡。
在红军队伍中,罗炳辉枪法好是人所共知的。他去部队视察,经常拔出手枪抬手打鸟,向来都是弹无虚发,官兵无不佩服得五体投地。他也经常给官兵们说,射击是军人最基本的技术,好枪法是勤学苦练出来的,只要肯下功夫,人人都能成为神枪手。
【左起:徐海东、罗炳辉、成钧1937年在陕北合影】
好枪法自然是苦练出来的,但能达到“人枪合一”的境界,那就需要天赋了。罗炳辉参军不容易,因此当了兵之后玩命苦练军事技术。滇军的军官多为云南讲武堂毕业,因此训练相当正规,但毕竟子弹不能敞开了打,靠海量的子弹去“喂”出一个神枪手肯定不现实,因此罗炳辉有如此枪法只能归结于天赋。
行伍出身的指挥员技术过硬,打仗英勇,但指挥上不免粗糙,战术水平往往不如军校出身的军官。不过这并非绝对的,人民军队中没上过军校的指挥员指挥能力强的比比皆是。罗炳辉一天军校没上过,但绝对称得上“战术大师”,抗战时期用来打鬼子的“梅花桩战术”就是他的杰作。
【抗战时期,罗炳辉和李克农在一起】
皖南事变之后,新四军在江北重建军部,把原有的新四军和陇海线以南的八路军编为7个师,罗炳辉所在的原5支队改编成第2师,罗任师长兼淮南军区司令员。重建后的新四军需要打一个胜仗振奋士气,罗炳辉率第2师积极寻找战机,在六合县的金牛山找到了歼敌良机。
1941年4月,新四军2师12团开进至金牛山一带,在这里抓了一个伪军的班长,从口供中得知,驻扬州的日军独立第12旅团将向12团驻地发动扫荡。罗炳辉决心不避不闪,逢敌亮剑,就在这里打上一仗。金牛山南有不少村庄,地形多为丘陵洼地,便于隐蔽,是天然的好战场。
【罗炳辉骑马检阅部队】
抗战以来,罗炳辉率部与日伪军多次战斗,摸索出了一套伏击战和游击战相结合的“梅花桩战术”,也就是部队驻扎时布成三角形阵势,把兵力分散开,即避免了被敌人一网打尽,又能缩小目标,更易于机动。更重要的是,三个点互为犄角,相互策应,一个点上遭到攻击,另两个点立即反包围,便于歼灭敌军。敌军一旦进入梅花桩式的阵地后,就会遭到我军多面打击,包括冷兵器在内的所有的武器都能发挥出效能来。
在夜色掩护下,12团的三个营按照“梅花桩”样式来宿营,加强警戒,就等着日伪军来了。
16日晚,日伪军700多人携带数门步兵炮,从扬州出发向12团所在的樊家集前进,沿途严密封锁消息,行动十分诡秘。
【日军的步兵炮】
拂晓前,日军到达樊家集,然后兵分两路,一路直扑12团团部驻地大陈庄,一路进逼3营驻地万云、丁岗、厉马庄。日本没法包围“梅花桩”,只能沿着田沟爬行,结果在接近3营时被哨兵发现,立即鸣枪报警。12团首长立即分工,团长去1营,政委去2营,参谋长去3营。
3营是日伪军进攻的首要目标,轻重机枪和步兵炮都派上了用场,顿时弹如雨下。日伪军想占领3营阵地,但受到四面小分队的围攻,反而陷入包围,顿时乱了阵脚,很快便溃退下去。
罗炳辉此时来到3营前沿阵地,官兵们大为鼓舞。等了半天敌军也未发动新的进攻,战士们嚷嚷着要冲出去打个痛快。罗炳辉则说,打仗就像熬糖,最讲究火候,火小了大了都不行,以阵地为依托,才能多多杀伤敌人。等着吧,敌人会进攻的。
【日军在使用掷弹筒】
日伪军果然发起了进攻,双方激战起来。罗炳辉在高处用望远镜观察,发现日军侧翼空虚,顿时心生一计,让人在通讯队的6匹马的尾巴上绑上松枝,派一个参谋,带着骑兵通讯员,乘马在树林里面来回跑。正在进攻中的日伪军一看北面烟尘滚滚,天昏地暗,似乎有千军万马杀过来了,顿时乱作一团,狼奔豕突。
敌军溃败,这样的歼敌机会怎能放过。罗炳辉一声令下:追!战士们顿时打了个痛快。战后统计,这一仗毙伤日伪军500多人,俘虏日军2人,伪军30人,缴获大批军械弹药,新四军只伤亡了118人。
罗炳辉是天生的优秀军人,智勇双全,无论带兵、练兵、指挥都是一流水平。只可惜病逝太早,没赶上在解放战争的大舞台上展现才华,要不然还不知道有多少传奇故事上演。
【罗炳辉雕像】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寻访六合区金牛山战斗纪念碑
罗炳辉的“梅花桩”
久攻不下,新四军火烧来安城,六百名日军葬身火海
罗炳辉将军在金牛山战斗中(图)
壮烈殉国的新四军领导人
新四军成立了一支特殊部队,伪军都把他们当大爷供着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