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1962年对印反击战,主席霸气拍板:与其跪着死,不如站着死!
userphoto

2023.02.20 云南

关注

作者:闪闪  

1962年,中印开战前夕,主席在京召开了军事会议,这可以理解为对印自卫反击战的战前会议。

主席对这场战争作了表态:即使美苏为印度撑腰,我们也坚决对印反击!他声音铿锵地说:“与其跪着死,不如站着死,想要我们死,也不那么容易!”

主席之所以下这么大的决心,并不是因为印度有多强大,而是印度的背后是美国和苏联。

自1959年开始,中印关系急转直下,因为边境纠纷,导致南亚地缘环境急剧恶化。而中国的敌人,犹如恶狼闻到了血腥味,纷纷支援印度。

         

对于中国来说,当时正面临着美苏的冷战压力,被敌人的海上军事基地包围,所以希望南亚边境和平稳定,并不想在高原浪费任何一颗子弹。

因此,我国对印度忍让了三年之久,可这一点恰恰被尼赫鲁抓住,印度认为中国不敢动武。

在中印边境,印度采取了一种让人非常无耻的战术,他们在几千公里的边境线上,修建一连串的哨所,每天都往前推进,等于是一点点敲掉中国领土。

与其说尼赫鲁搞的是“前进政策”,不如是蚕食,其胃口贪得无厌!

我国希望尼赫鲁能坐下来谈判,奈何对方根本就没有任何谈判的诚意。

与此同时,欧美看中了印度的“潜力”,又是给钱又是给装备,送去了大批订单,想让印度去消耗中国,开辟反华新战线。

印度一边在国际上喊着说“反抗侵略”,一边在边境蚕食中国领土,夺取我边防战士的枪支,屡屡制造流血事件。

(周公)

周公为和平奔走,尽最大的努力,希望跟印度达成“过渡性”的谅解,能暂时搁置争议。

按照中方的意见,两国军队从所谓的“麦克马洪线”各自后撤40里,先坐下来谈判,可印度却坚持挑衅。

周公写信给尼赫鲁的时候,主席加了一段话:如果两国出现冲突,即使是很小的冲突,也会被那些敌视我们两国友谊的人们所利用,以达到其不可告人的目的。

局势越来越紧张,两国边境线距离最近的哨所,仅仅只剩下几米,每天都火药味十足。

举例来说,因为冬天风雪太大,我边防哨所的边防官兵,按照惯例撤回;当夏天来临再去哨所,却看到哨所已被破坏,印军士兵正在我闪的领土上巡逻。

1962年9月20日夜,印军入侵雪域高原的扯冬地区,导致我边防官兵伤亡47人。

印军定在10月10号,正式实施“里窝那”计划,意思就是把中国军队全面“清除”出去。又因为后勤困难,该计划延迟了一段时间。

中方连发三封信,尼赫鲁却视而不见,此人去访问锡兰的时候,锡兰劝尼赫鲁不要跟中国开战。

尼赫鲁狂妄地说,会在一周之内,把中国军队“扫荡”出去。

【1962年,中印边境上的印军机枪手】

1962年10月,主席在京召开了对印自卫反击战的军事会议。

参会人员有主席、周公、四位元帅、一位大将、三位上将,以及雪域高原的张国华中将,以及何家产少将。

因为开会的地点位于西山,所以史称西山军事会议,主席吟诵了陈毅写的一首诗:西山红叶好,霜重色愈浓。革命亦如此,斗争见英雄!

众人进入会场,主席说:

“今天找大家来,是开一个军事会议,我们和印度的边境纠纷,闹了好多年了,我们不想打仗,原来想通过谈判解决……但印度毫无谈判的念想,又调集了很多的军队,非要逼着中国动用武力。

局势发展到货这一步,如今来看不打是不行了,我们要讨论打要怎么个打法,这场战争最终要打到什么程度。”

陈毅代表外交部,在会议上作了发言,他详细介绍了中印边境的历史和现状:

中国和印度,以往秉承着睦邻友好的理念,希望长期和平共处。两国在历史上,早已形成了传统的边境线,全长约两千多公里。可英国殖民者,曾图谋中国西康和四川,所以派兵进入了雪域高原,画了个所谓的“麦克马洪线”。

(印军1962年医疗分队的直升机)

有个小细节是,当时的晚清政府,没有川康的高清地图,可却在四川的英国多数官方和民间机构里,找到川康地区的高清地图,精细到每一口井的高清地图。

通过地图便可看出,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英国野心太大了。

二战打碎了英国的殖民体系,印度自从独立之后,并未遵守传统边界线,反而把帝国主义强加给我们的麦克马洪线,当作是所谓的“边境线”。甚至幻想着,继承了英军制度,也能像英军那样在南亚作恶。

因为中国一再忍让,印度得陇望蜀,越过了麦克马红线,要豪夺12.5万平方公里的领土,大致相当于今天安徽省的面积。

三年来,我军因为雪域高原的边境冲突伤亡了13人,9月份的克节郎河谷冲突,又伤亡了47人。

按照陈毅的说法,虽然中方跟印度多次沟通,但外交途径已经被尼赫鲁彻底关闭。

主席在这次的军事会议上,简单谈起了中印两国的交战历史。

两个古老的文明,打过一次半的战争,第一次是唐朝时期,唐军将领王玄策只身一人,从邻国借来了一支部队,打得印度一溃千里,押送国王阿罗那顺,一路返回了大唐。

时至今日,李世民的陵墓旁,还有阿罗的石像。

“半次仗”,是帖木儿入侵印度,遇到了印军120头战象。帖木儿的战术,是赶着骆驼冲向象群,骆驼身上带着干柴和枯草,点燃之后吓得象群溃散。

到今天,新中国要对印自卫反击了,主席提出了两点要求:第一是此战要打赢,主要目的是逼迫尼赫鲁谈判;第二是我军出兵,要有理有节有利。

会议继续进行,由副总长杨成武介绍了中印边境的敌我双方兵力和印军的作战计划。

由张国华与何家产,分别代表两个作战方向,介绍了我军的当前部署和作战方案的细节。

我军部队目前遇到的困难是,后勤保障难度大,印军在东段高原地区的兵力较多,而我军在东段兵力布置不足,很难抽调别的部队去增强东段防御。

主席和周公了解到这一困难,于是询问总长罗瑞卿:调哪支部队去支援东段?最好是距离较近,有高原作战经验。

(罗瑞卿)

罗瑞卿说,建议调54军上高原,该部一直驻在四川,不仅距离东段较近,而且有雪域高原的作战经验。

提起54军,刘伯承当即就想起了丁盛,于是说:“主席,是否还记得'丁大胆’?”

主席自然记得,丁盛少将外号“丁大胆”,当时是135师师长,在解放战争时期四野对战新桂系,丁盛一个师顶住了桂军七个师,反而率部冲击桂军,死死咬住了白崇禧,在当时名震天下。

也因为那一战,得了个“丁大胆”的外号。

提起后勤问题,周公则要求增派了500辆卡车,随54军支援雪域高原。

【1962年11月14日,丁盛(左二)与韦统泰(右二)及其他指战员亲赴航堆以南地区视察阵地】

会议开到最后,主席作了个总结:“我国既然要反击印度,想必美苏两个大国,会跟印度站到一起。”

“我还是那句话,与其跪着死,不如站着死,想要我们死,也不那么容易,这一仗,我们不打则已,打就要打出威风,起码要保证三十年的和平!”

1960年10月20号,对印自卫反击战打响,印军一触即溃,短短一个月就被我军歼灭了近九千人。

尼赫鲁慌忙求助美苏,美苏都被困在古巴导弹危机当中,哪里还顾得上印度?

而中国惩罚印度之后,总算是把尼赫鲁逼到了谈判桌,实现了预定目标。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1962印度陆军无力抵抗,请求空军支援,尼赫鲁拒绝:后方会被报复
1962年中印战争有多难?战前,毛主席问张国华:我们能打赢吗?
预见还是巧合?1962年对印反击打响第三天,古巴导弹危机爆发
被打落神坛的印度战神:被永久赶出军队,至今还是印军之耻
聪明反被聪明误?这一回,莫迪终于失算了
1962年中印边界反击战,印军四个旅全军覆没,尼赫鲁得知后傻眼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