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功德林战犯语惊四座:我老韩要不是意外,起码也是开国大将
userphoto

2023.11.14 云南

关注

作者:相忘于江湖          
建国后的一天,功德林的战俘们又凑到一起喝茶。
经历了沦为阶下囚的巨大落差,以及初到功德林的抵触和不适应,这些昔日风光无限的“天子门生”,已经逐渐习惯了改造生活,有的还成为积极分子,像黄埔三期的王耀武。当然,也有一直冥顽不化的死硬分子,像黄埔一期的黄维。
【功德林一角】   
兵败淮海的杜聿明,聊起抗战感慨万分:“要说,我们陕军也打过不少恶仗,长城、淞沪、缅甸,从来没怂过。桂南昆仑关大战18天,让日军第五师团吃了不少苦头。”
宋希濂插话:“打鬼子,湘军可从来不落人后,就说抗战时期,我参加过的大会战不算多,可是也有淞沪会战、保卫南京、兰封会战、滇西会战,也算刀头上舔血。”
平时少言寡语的范汉杰,也按捺不住:“要说抗战,我老范也不含糊,上海闸北抗战,太行山,中条山,我范汉杰和27军没当过一会孬种,就连鬼子也惧怕三份。”
这几位昔日黄埔一期生的回忆,很快引发了战犯们的共鸣。
【《特赦1959》剧照】
王耀武一直是比较踊跃的一个,有热议话题自然不甘落后。
“虽说败军之将不可言勇,可是聊起抗战,我老王也不是吃素的,74军从上海打到南京、兰封、万家岭、长沙、上高、常德、雪峰山,不惑之年咱已经统帅30万大军。”
黄维最看不起王耀武这样的“投降将军”,不禁挖苦道:“王司令要不是当初在谭家桥打红军,说不定前几年的大授衔,你王耀武也能混一个上将当当,光宗耀祖。”
王耀武是蒋军将领中少有的明白人,听黄维一说,不禁若有所失。    
此时一个非黄埔系开了腔,他就是云南中将游击司令沈醉。
沈醉是军统戴笠的得力干将,姐夫余乐醒是我党最早的成员之一,可惜后来中途变节;沈醉的初恋叫白云,后投奔延安改名莫耶,写出了有名的《延安颂》。
沈醉很有机会成为我军最早的成员之一,但是,命运的捉弄让沈醉走向完全不同的一条道路,后来成了重庆渣滓洞集中营一手遮天的特务头子。
听了黄维的冷嘲热讽,有些惆怅的沈醉忽然冒出一句话:“当初如果不是选错了路,我沈醉没准真能成为解放军的上将或者中将,只是这世界上没有卖后悔药的。”
这时候,在一个偏僻的角落里传来一个人的声音。
只听此人哼了一声:“好汉不提当年勇,要说悔不当初,你们谁也没法和我相提并论。当初要不是一个意外,我老韩说不准也是一位开国元帅,最起码也是大将。”
众人一听这话哄然大笑,说话的是黄埔一期73军中将军长韩浚。
黄维纳闷地问:“原来是韩大师兄,你年龄大、资格老,算是咱们黄埔一期的老大哥。可是,你说差点成为开国元帅或者大将,不知道你这底气是打哪儿来的?”
韩浚不慌不忙,盯着瘦小枯干的黄维:“知道主席怎么起家的吗?”    
王耀武在一旁搭话:“老韩师兄,这谁不知道,秋收起义啊。”
【秋收起义军】
韩浚点点头:“王耀武说的一点不错。可是有一点你还真不知道,领导秋收起义的除了主席还有两个人,一个是黄埔二期的小师弟卢德铭,还有一个人,就是我韩浚。”
就这一句话,真把满屋子人唬得鸦雀无声,都在等韩浚下文。
看见黄埔校友们一脸茫然,韩浚叹了口气:“小孩没娘,说起来话长。”    
【韩浚】
敌73军军长曾是秋收起义领导人,这是怎么回事呢?
韩浚和主席同岁,1893年出生于湖北黄冈,和十大元帅之一的林总是老乡。在进入黄埔军校之前,韩浚已从铁道管理学校毕业,还在湖北省立师范附校当了几年教员。    
黄埔军校筹建时,大多数学员都在20岁上下,像开国元帅徐向前23岁,开个大将陈赓21岁,开国上将周士第24岁。当然,年龄最小的像刘咏尧入学时仅有15岁。
但是也有而立之年的学员,像31岁的韩浚,30岁的李仙洲。
尽管年龄偏大,也没有“黄埔三杰”蒋先云、陈赓和贺衷寒名气响亮,韩浚也是非常优秀的,还加入了组织。毕业后,韩浚和陈赓等人都担任了黄埔四期学生队的连长。
不久,韩浚和陈赓等人又到苏联学习爆破技术、特工知识。
1927年2月,韩浚回到了国内,先后任中央军校武汉分校学兵团连长、11军教导营营长(当时的叶挺任24师师长),还参加了平定夏斗寅叛乱的战斗。
张发奎的第二方面军组建警卫团时,在叶剑英运作下,卢德铭、辛焕文、韩浚分别担任警卫团的团长、指导员和参谋长。南昌起义时,警卫团因为一些原因没有赶上。    
【卢德铭】
按照湖南省委的指示,卢德铭3人南下寻找起义军。    
途径武汉时,卢德铭、辛焕文、韩浚遇到湖北省委负责人向警予。向警予向他们传达了“八七会议”精神,并指示3人返回部队,和毛委员汇合发动秋收起义。
同时,向警予指定卢德铭任秋收起义总指挥,韩浚为副总指挥。
临行前,向警予又派6位同志和3人一同返回部队。由于一路检查的关卡很多,为了安全起见,卢德铭、辛焕文、韩浚,每人带领2位新同志为一组,分3路赶回部队。
结果,3路人马遭遇水火两重天:辛焕文3人不幸全部牺牲;韩浚3人也被敌人识破,关入了通城监狱;只有卢德铭3人安全返回部队,参加了秋收起义。
通过在当局工作的朋友保释,韩浚恢复了自由身。在此后3年多时间,韩浚为了和组织取得联系,不断往返于武汉、上海和广州之间,但是在当时严酷环境下一无所获。
1930年夏,韩浚黄埔入学推荐导师邓演达回到国内,韩浚等失散的黄埔学友聚拢在邓演达周围,共同密谋反蒋。不幸的是,第二年韩浚和邓演达在上海滩同时被捕。
蒋校长为笼络旧部,让黄埔一期的曾扩情出面,把韩浚等人招入麾下。
莱芜战役庆功酒】
韩浚等黄埔“自新派”,从此成为军校的教官。
后来,在同乡、湘鄂川黔四省边"剿匪"总司令徐源泉照顾下,韩浚在10军48师任144旅旅长。全面抗战爆发以后,又升任73军77师师长、副军长。
应该说,韩浚和73军在抗战时期也是一支抗日铁军,参加过长沙、鄂西、常德、长衡等会战。1945年春,升任73军中将军长,在第四方面军王耀武指挥下参加了雪峰山会战。
抗战尾声,73军因为卓越的战功也换装为美械装备。
解放战争爆发以后,韩浚和73军隶属于王耀武的山东第2绥靖区,1947年春,在莱芜遭遇全军覆没的命运。韩浚始终不知道,46军军长韩练成是我军的超级卧底。
韩练成主动“失联”让46军陷入混乱,也让韩浚陷入重围。
本来73军还有一线突围的生机,但是12军军长霍守义丢下部队落荒而逃,导致吐丝口拱手让给粟裕,从而把韩浚彻底丢在了包围圈里,成为一只待宰的羔羊。
【莱芜战役中的陈毅,远处左侧为粟裕】
莱芜战役华野一举歼敌3个军,俘虏中将、少将21人,击毙2人。
韩浚被俘后,先在潍坊改造学习,后来送入北京的功德林。
如果不是意外被捕,韩浚即便不能成为元帅、大将,也极有可能像韩练成那样成为开国中将,如果发展顺利的话,成为开国上将也并非天方夜谭,只可惜,历史从来没有如果。
1961年12月,韩浚第三批被特赦,1989年9月在武汉逝世,享年96岁。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秋收起义副总指挥叛变当军长,莱芜战役跑不动被俘,晚年称很幸福
他是黄埔1期生、秋收起义副总指挥,投靠老蒋后成国军中将,后来呢?
1947年一位国军中将被俘,审讯时说出身份:我是秋收起义副总指挥
秋收起义副总指挥,投靠老蒋成中将军长,莱芜战役被俘关了15年
韩浚——秋收起义副指挥
他是秋收起义副总指挥,手下连级干部成元帅,他为何被关了14年?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