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控股股东高位减持之下,千禾味业还值得期待吗


撰文 /   姚安安

编辑 /   小安

监审 /   香君

出品 /   乳财传媒



由于调味品消费预期增加,千禾味业食品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千禾味业”)股价自3月中旬以来,持续保持增长态势。不过,随着公司大股东频繁减持股票,引来了其可持续成长的质疑 。

01

2019年增收不增利

4月17日,千禾味业发布2019年年度报告显示。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3.55亿元,同比增长27.19%;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98亿元,同比下降17.4%。

其中,公司的调味品实现营收11.49亿元,同比增长35.66%;主营产品酱油实现营收8.35亿元,同比增长37.2%;食醋实现营收2.2亿元,同比增长23.61%;焦糖色实现营收1.67亿元,同比下降10.12%。从产品类别来看,酱油作为千禾味业主力产品,占总营收的六成以上。

历年财报显示,千禾味业上市以来营收一直在增长,同时,带来的扣非净利润也在同比增长,每年同比增长都高于15%。虽说酱油收入大增,但仍处于增收不增利状态。

同期,千禾味业销售费用大增42.73%至3.09亿元;管理费用为5390.3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3.24%;研发费用增长93.92%至3948.26万元。

对此,千禾味业在年报中表示,销售费用同比增加主要系本期职工薪酬、促销宣传费和运杂费增加;研发费用同比增加要系本期公司开发新品类,以及针对产品“零添加剂”、“天然好味道”等开展的一系列研发项目投入增加。

此外,中国食品产业分析师朱丹蓬表示,目前,国内的高端酱油等调味品仍处于导入阶段,在消费者层面,对于高端调味品高价格的接受度不是很高。

而千禾味业主要定位高端酱油市场,在商超渠道方面,为了能够达到一定的销售量不被清场,常年进行打折促销,这就使得整体的营收受整个消费红利的影响有所上升,却也导致了净利润的下滑。

02

成长性存隐忧

千禾味业于1996年在四川眉山成立。公司最初以焦糖色等食品添加剂业务起家,2001年开始向调味品下游拓展,目前形成了以酱油、食醋、料酒等为主的调味品产品系列和以焦糖色为主的食品添加剂产品系列。

并于2016年3月在上交所上市。但其实千禾味业定位的高端和超高端酱油市场规模并不大。

数据显示,2018年国内高端酱油市场规模达到202亿元左右,占了全部酱油市场的三分之一。

同期,我国酱油行业零售收入达到了745.55亿元。千禾味业目标客户定位更小众,500ml酱油为例,公司主力产品价格带在19.8元/瓶~49.8元/瓶之间,远高于同价格的高端酱油10元/瓶~18元/瓶的主流价格带。

调味品作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刚需消费品,具有市场需求稳定的特性,且不存在明显的周期性、季节性特点。但是高端市场有限,行业竞争十分激烈。

李锦记和海天味业和千禾伟业同样是定位高端酱油,不同的是李锦记品牌力更强,而且早已发展成全国性品牌。

海天味业作为酱油行业的绝对龙头,也推出了一款对标千禾爆款零添加酱油的超高端酱油。而且,海天味业强大的经销商体系也可以帮助其高端酱油迅速进入市场,挤占千禾味业市场空间。

千禾味业过半的销售集中在西南地区,目前正尝试往全国拓展。但离开大本营市场后,有可能会失去品牌优势,让消费者接受零售价格明显更高的千禾酱油确实是个挑战。

千禾味业虽然产品单价远高于海天味业和中炬高新,但是净利却是三家中最低的。千禾味业2019年三季度利润率下滑到14.71%,而海天味业和中炬同期净利润率分别为25.88%和17.01%。

这主要是因为千禾味业品牌力更弱,所以拓展时必须大幅增加销售费用。千禾味业销售费用已经从2015年占营业收入的16.65%,增加到2019年三季度的22.91%。

而且,从2017年至2019年,销售费用呈现加速上升趋势。相比同行业的海天味业和中炬高新,大幅低于千禾味业的销售费用投入。但是,大手笔销售费用砸下去之后,千禾味业收效却不令人满意。

数据显示,截止2018年,千禾味业雇佣销售人员1164人,占全部员工55.67%。

同期,市值是其三倍的中炬高新和市值十倍于千禾味业的海天味业分别雇佣销售人员为989人和2000人,占比分别为21.2%和40%。千禾味业采用“人海战术”的结果是人均创收和人均创利都大幅低于同行业。

此外,“人海战术”还会迎来另一个潜在风险,就是工资支出大幅增长。

综合来看,超高端市场深度不足,面临强劲竞争对手,千禾味业品牌力和盈利能力均不存在优势,公司表面风光的背后其实已经暗藏不少隐忧。

03

股东纷纷减持套现

值得注意的是,业绩放缓的同时,千禾味业的高管频繁减持可能对股价构成潜在压力。数据显示,2019年1月开始,千禾味业包括胡高宏、何天奎、吕科霖在内的三名高管陆续对公司股票进行减持,累计减持数量27.01万股。

与此同时,重要持股机构也在减持。资料显示,2018年1月至6月,千禾味业第三大股东北京宽街博华投资中心累计减持公司股份达885.98万股。

此前2019年年底,公司曾发布公告称,控股股东、董事长兼总裁伍超群计划自2020年1月7日至7月5日期间,通过大宗交易、集中竞价交易减持不超过其持股总数的20%且不超过公司总股本的2%,即不超过931.7万股。

4月8日,千禾味业公告显示,2020年1月16日至3月17日期间,伍超群通过集中竞价交易方式减持公司股份326.076万股,占公司总股本的0.7%。减持金额达7669.67万元。

据了解,千禾味业控股股东同时也是实控人伍超群持有公司42.64%的股份,有1.99亿股;第二大股东伍建勇持有12.54%的股权,数量为5839.57万股;第四大股东伍学明持股534.92万股,占总股本比例1.15%;第九大股东潘华军持股251.65万股,占比0.54%。合计持有公司26491.14万股,占比56.89%。

其中,第一大股东伍超群是第二大股东伍建勇的叔叔,是第四大股东伍学明的弟弟,是第九大股东潘华军的妻弟,显然实控人家族将是最大的受益者。

减持股份本是资本市场一个很正常的现象,可是千禾味业在股价大涨的情况下还持续减持套现,这对于外界来说,可能是个不好的信号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饭桌上的PK 千禾味业能否撼动海天味业的神话?
酱油企业鏖战华东市场,千禾味业何以杀出重围?
通过“四大股”上半年表现,看酱油品类未来发展态势
白马“闪崩”不断,海天股价跌下来是陷阱,还是机会?
千禾味业,酱油新势力如何崛起?
一则公告,引发行业巨震!市场又要给机会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