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一念刹那,一念永恒》——遗世之美


孟买,是印度之行看到的最具现代气息又有诸多殖民痕迹的城市,加之属于滨海之城,称之为印度的“上海”,恰如其分。但它们之间的感觉,又殊为不同。

我在孟买最繁华的街头看到漫步的牛,而且,走到哪里都有人为它们奉上青草料。你能想象在上海的南京路淮海路看到几头牛么?孟买豪华的写字楼下面,可能就是大片的贫民窟棚户区,我们住的星级宾馆附近,就躺着一群露宿街头衣不遮体的贫民乞丐,这在上海也同样不可想象。这真是一个天堂与地狱并存,豪奢与潦倒同在的奇葩城市,贫富的分化,阶层的固化,看看阿米尔·汗电影《孟买日记》就知道了,当男洗衣工爱上富家女,一段纯真的情谊最终不得不败给残酷的现实落差——而在上海,这样的故事一开始就不可能发生和展开。   

从孟买著名的英国殖民地标建筑印度门入阿拉伯海,乘船半小时,有一处世界文化遗产——埃勒凡塔石窟,俗称“象岛石窟”。天然海域包围,地理上屏蔽了世俗远离了喧嚣,透着遗世独立之神秘。天地之间,沙鸥翻飞,此起彼伏,一路护送我们漂洋过海到象岛。  

弃船登岛,沿途商贩密集,篷布斑斓,货品琳琅,很多摊位都有大量用菩提叶绘制的耶稣像、圣母像,佛陀像,更多则是印度教诸神像——对,象岛石窟就是印度教雕像艺术所在。约开凿于5-8世纪,也有说6-9世纪,大约在笈多王朝和遮娄其王朝统治期间,总之,那是佛教逐渐衰落,而印度教和耆那教重新兴起的年代。  

石窟多由岩石外部向内开凿,形成一座座巧夺天工的地下神殿。象岛五个石窟,我仅在第一窟流连,做象征性拍摄,然后瞅了一眼第五窟那尊著名的湿婆三面胸像,因为与佛教无关,我也不想再去别的洞窟看湿婆的大丁丁(林加),就跑到窟外逗岩上长尾猴,放弃了观瞻全部洞窟的机会。如今想来后悔莫及,好在可以弥补,印度是个值得一去再去的国度。  

仅仅第一窟,已然让人震撼,笈多王朝古典主义的静穆、淳厚、庄严、典雅,衬着海岛独特的地理环境,充满神秘主义色彩,因始凿于笈多王朝晚期,已逐渐显示出从古典主义向巴洛克风格演变的迹象。  

关于公元二三世纪的犍陀罗风格造像与紧随其后的笈多风格造像,哪个更美,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后来,我私下问一些朋友,回答不同,各有所爱。我个人喜爱犍陀罗风格,不仅是因为做这个纪录片,而是个人内心的缘故。

从小我就觉得那些高高大大金碧辉煌的佛像跟人不亲,居高临下,看惯了国内一些寺庙偶感太强的佛像,突然见到犍陀罗风格的高度写实的人格化的佛像,一下子拉近了人神之间的距离,心理上容易接受多了。这种个人心理偏好,无意间吻合了中国人不崇拜神的文化传统,周公“天命在人”和孔子“敬鬼神而远之”的思想为中国人奠定了“伦理代宗教”的无信仰基础。  

若仅从审美来看,真的都美到震撼;若论重要性,二者在印度、东方和世界美术史上都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若论影响力,现代各国学者则公认,笈多美术比犍陀罗美术成就更为巨大,影响更为深远。笈多式佛像不仅影响了南亚、东南亚、中亚诸国的佛像,而且比犍陀罗佛像更深地影响了中国的佛像。中国北齐画家曹仲达“曹衣出水”的佛像画法,可能亦曾受笈多马图拉式佛像的启发。  

出得洞窟,一路且听北大杭教授介绍世界遗产,补上珍贵一课: “世界遗产的概念,包含自然遗产和文化遗产,在中国,二者往往是合二为一的。总体数字,现在全世界世界遗产截止到2015年,是1031处,我们这次要看十几处,很幸运,中国有48处,占第二位,第一位是意大利,第三位西班牙。  

世界遗产的申报认定,并非完全客观,名额争取背后有政治利益或经济利益综合驱动,因与旅游挂钩,比如大运河,人满为患。也有学术价值很高,但旅游不热门,比如周口店。政治因素的比如柏威夏寺,建在一个山崖上,位于泰国和柬埔寨边界,因为该寺庙的归属权问题,两国打过不止一次的真枪实弹的仗。比如日本要把明治维新遗址群列为世界遗产,中国表示反对,就是政治因素。所以,遗产问题不仅是遗产的问题。遗产,并不是一个过去的问题,而是一个当下的问题。当然,还是有一个客观标准,文化遗产有6条,自然遗产有4条,概括来说,该地要有突出的普遍的价值。  

西方大航海之后,人类越来越物化,比如,人类对汽车的依赖。现代文明看似很强大,其实很脆弱,如果来一场战争,只要炸城市几个关键点,就会整个瘫痪,不要说战争,就是一场冰灾一场寒潮,也可致瘫痪。据预测,再过三十年,我们人体内会植入各种芯片,但科技的发展有个临界点,比如人正常出生,通过长期学习,来积累知识,但现在通过芯片,可以把咱们的记忆和储存植入给下一代,这是非常可怕的事情。一旦超出这个临界点,作为生物体的人已经无法控制智能机,他比人类聪明,他也可以引发各种各样的战争,危险极大。  

西方从19世纪末就开始怀古,英国有一个拉金斯流派,怀念废墟,就把墙砌成破破烂烂的样子,发思古之幽情,所以西方重视文化遗产是经过一个大的工业化发展之后,自然产生的一个现象。人类走的太快,需要等等自己的灵魂,要看看发展的对不对,要往哪儿发展。要回头看看走过的路。这也是重视世界遗产的内在驱动力。  

世界遗产源起于1959年埃及要修一个阿斯旺高坝,1902年尼罗河上修过一个堤坝,就像黄河三门峡以前也修过一个坝,但因河地淤塞不能使用,后来又修了小浪底水库枢纽工程。修阿斯旺高坝时涉及到会淹掉一个很大的区域,会淹掉一个神庙,它在埃及文明里面非常重要。而要保护它,靠一个国家的力量不行,所以汇集了很多国家,以切割、搬迁、就地上移的方式保护。抬高后实际上发现还是有遗憾,以前冬季时有一缕阳光刚好照在一尊石像上,上移之后就照不到了。所以遗产保护现在讲求原真性,真实性完整性。  

美国的国家公园体系,是为人类做出的贡献。1972年,联合国签署180多个国家签约世界遗产公约,1984年,时任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教授的侯仁之先生从美国康奈尔大学访问归来后,与郑孝胥先生等人联合提案,很快中国加入公约,龙门、殷墟等成为第一批遗产……”  。

2017中印关系一度紧张,没关系,不过是一时一局,双方还会好起来的,和平是大势所趋,我也还会有机会再去观瞻这个文明古国的艺术瑰宝,去感受那些在虔诚的信仰力量下诞生的遗世之美。


【桃源君公告】

公众号“走出桃花源”长期征集主题为《般若·空华》的佛教题材摄影作品,不定期推出。

“犹如空华,从空而有,幻华虽灭,空性不坏”。

佛教造像,寺庙僧院,废墟遗址,禅意瞬间……由宗教见艺术,以艺术为宗教。倾听定格的梵音,观想自在的呼吸,在天地之间,于轮回之前,让我们徜徉极乐极美世界。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印度佛像的发展及特点
2018年五月英伦自由行之24-大英博物馆之八南亚厅及韩国馆
木石斋典藏之梵天佛地
造像之美:从犍陀罗到龙兴寺的佛造像艺术
[转载]到松冈美术馆看佛像
菩萨有胡子?罗汉没有18个?佛像的10个硬核冷知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