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泪痕春雨漫评隋唐(149) 常山颜杲卿 领衔河北反正
userphoto

2023.02.12 湖南

关注
常山郡位于井陉附近,井陉可是非同小可的地方,这是山西进入河北的最重要通道。

在这种背景下,常山郡的军政长官,更是压力山大。
因为政府军从山西大举反攻河北时,第一站肯定就是这里。
在这种背景下,如果你一心站在安禄山一边,等政府军杀回来,会怎么对你,你自己可以想象。

从当时的情形去看,光复常山郡,也不是多难的事,因为安禄山虽然在常山郡配置了强大的阵容(三个高级别的嫡系小弟坐镇这里),但是嫡系的军事力量却非常有限。因为常山郡的叛军说到天上,也就七千人;而就人们的判断,这七千人也是以伪军为主,真正的鬼子也就一百多人。

[注]:盖禄山留精兵百人以为钦凑腹心爪牙,其余皆团练民兵胁从者耳,故履谦得醉之以酒,诛钦凑及旦人而散其余耳。



安禄山没有在常山郡配置大量的军队,大约是因为三个原因。

第一、山西的军事重镇大同控制在安禄山手里。在这种背景下,政府军想从山西反攻河北,也不是件容易的事。

第二、常山郡太守是颜杲卿,他是安禄山一手提拔起来的。所以安禄山认为他的政治可靠性比较高,关键是,安禄山又让颜杲卿的子弟都到自己大本营工作(一方面表示亲近,另一方面这就是人质)。所以更觉得颜杲卿的政治可靠性没有问题。

第三、说来说去,安禄山需要把最多的兵力用于前线,追求一个接一个的胜利。在这种背景下,在河北地区他能少留兵,就尽量少留兵。

总的来说,常山郡站回大唐帝国一边,也有着很强的操作性。
因为,从力量对比看,常山郡大约也是三个鬼子控制一个县城的格局。
关键是从善后的角度来看,常山郡背靠山西,随时可以从大后方得到援助,安禄山就算派军来报复,也不容易攻克常山郡。

在这种背景下,常山郡很快就达成共识站回大唐帝国一边。于是安禄山留守常山郡的三个高级军政长官,都让义军给灭了。

看我这样分析问题,许多看惯英雄传奇故事的人,多少有点难以忍受,因为在他们看来,我这是在贬低颜杲卿等人啊。因为按我的逻辑,颜杲卿之类的人,也都是经过利害盘算,才选择坚决拥护大唐帝国的。

问题是,这不是事实吗?
在最初条件不具备时,颜杲卿等人,就是接受了安禄山的委任状、官职啊。如果安禄山一直可以在常山郡保持强大的压力,他们肯定也会一直接受这种事实。

后来,安禄山的军事主力会因为战略需要,不断调离河北地区。
看着整个河北地区的叛军越来越少,常山郡的军政长官,自然是蠢蠢欲动的想站回大唐帝国一边。失去这种背景,颜杲卿忠义无双,也会继续忍辱负重站在安禄山一边的。

当时的常山郡,有四个高级军政长官。
卿杲卿、李钦凑、高邈、何千年。除了颜杲卿,其它三个人都是安禄山的标准嫡系,因为他们都是安禄山造反的主要推动者。李钦凑是安禄山的干儿子;高邈、何千年都是安禄山的心腹之人。

结果呢?四个人都很快死了。
李钦凑在颜杲卿的运作下,很快被砍了脑袋;高邈、何千年在颜杲卿的运作下,被押送到长安城正法了。
随后不久,颜杲卿被安禄山反攻倒算,杀掉了!

单纯的基于利益关系。你说这四个人,谁会羡慕谁呢?
说到死亡时间,最多也就相差十几天吧。
但是死的原因、结果,那可差别大了。站在安禄山身后的三个,死的原因,那就是附逆;而站在大唐皇帝身后的颜杲卿,死的原因就是忠义。
至于结果就不用说了,因为附逆而死的人、与忠义而死的,死后的待遇就是天差地别的,遗属享受的待遇,也是天差地别的。

单纯的基于利益考量,一个人有机会选择,会选择当颜杲卿,还是会选择当李钦凑、高邈、何千年呢?
看到这里,我常常在想,高邈、何千年被义军俘虏后,会想到什么?会有什么样的表现?

人沦落到这种地步时,也有上中下三策选择。

上策自然是英勇就义,总而言之,你们这些大唐皇帝的走狗,别看你们今天闹得欢,明天会有人和你们拉清单的!我们死了,也是为忠义而死的,关键是,我们安大哥会替我们报仇的!而你们现在还为昏君李隆基卖命,真是执迷不悟的可以!我希望你们会迷途知返,跟着安大哥共建新王朝!总而言之,面对死亡,我放声大笑;再总而言之,我从追随安大哥起义开始,就早已做好了随时献身的准备。

下策呢?自然就是哀号乞降。总而言之,我走到今天这一步,都是安禄山逼的,请给我个机会,我一定会将功赎罪的。总而言之,求求你们饶我一命,只要愿意饶我一命,让我干什么都可以!

中策呢?自然是没完没了后悔哀叹。总而言之,我为什么要鬼迷心窍的跟着安禄山造反呢?但是,他们也不会哀求谁,因为他们知道,哀求是没有用的;当然了,他们也不会发表慷慨讲话,因为他们内心已是充满了各种软弱可怜的情绪。

哪种选择好呢?这个很难说。高邈、何千年会做出哪种选择呢?就我理解,肯定是上策;如果他们选择下策,史书没有道理不去记载。

关键是,他们现在选择上策(英勇就义),安禄山代表的军政集团会把他们视为英雄、烈士,他们的亲属会得到各种优待;如果他们选择了下策,最后依然难逃一死(活命的概率小的可以忽略不计),大唐帝国会视他们为叛逆、安禄山也会视他们为叛徒、他们的亲属也会因为他而遗祸无穷。

千古艰难唯一死,面对此情此景,虽然理智告诉自己,一定要站直了,千万别腿软,千万要不哭泣,更不要尿裤子,但是身体有时候真的不由自主。
但是对于各种乱世豪杰,不管他们是传说中的好人,还是传说中的坏人,通常很容易克服这一关。因为他们在成长过程中,早已习惯了克服自己心中这种软弱可怜的情绪。

但是对于普通大众而言,恐怕很少受到相关的训练与强化。事实上,正是因为类似的原因,所以他们看到有人视死如归时,才会觉得他们是超然于利益之上的。其实呢,在许多时候,逃避有用吗?哀求有用吗?两退发软有用吗?尿了一裤子有用吗?

是不是说得有点远了。我们书归正传。
常山郡突然挂起大唐的旗帜,是促使河北各地,普遍挂起大唐旗帜的重要推力。
因为常山郡光复,意味着政府军从山西进入河北的通道,彻底打通了。在这种背景下,大家自然更得掂量好政府军反攻河北时的后果。

而且,颜杲卿在呼吁河北各郡军政长官,及时站回大唐帝国一边时,就是说山西通往河北的通道已打通了;政府军马上就要从山西大举杀入河北了。请大家考虑好后果,总而言之,现在及时站回大唐帝国一边,有功无过;如果继续站在安禄山一边,小心和你们拉清单。

在这种背景下,河北各郡都开始纷纷选择了挂起大唐旗帜。
因为说一千道一万,安禄山与大唐皇帝绝不是一个重量级的选手;尤其是听到各种似是而非的政治宣传时,人们对于站在安禄山一边,更有一种说不出的恐惧。

更主要的是,说一千道一万,大唐帝国围剿叛乱胜利后,曾经站在安禄山一边的人,肯定需要接受一轮接一轮的政治审查。换而言之,在安禄山叛乱期间,你曾做过什么?如果你只是迫于形势跟安禄山混,只要环境允许,就会尽力为帝国、皇帝、百姓做事,政府会给你机会的;问题是,如果你死心塌地的站在安禄山一边,尤其是义军如野火一样出现时,你依然无动于衷,这个就比较难说了。

现在的问题是,大唐帝国会平定安禄山的叛乱吗?
从理论上,应该是可以的。

大唐皇帝控制着近千万平方公里的地区,拥有几千万的人口;一旦进入战争期间,可以动员组织的军队有百万;安禄山占据着多大的地区、控制着多少人口,又有多少军队呢?
关键是,有多少人敢死心塌地的站在安禄山一边呢?所以乐观的想象,估计都不用大唐西北军大举出击,仅政治攻势就足以让安禄山集团瓦解的。

按理说,颜杲卿对未来局势的判断,并没有明显错误。
因为从正常情形去看,叛军现在深陷中原战场,就算听到各郡纷纷背叛自己,也无法迅速采取强有力的报复措施。

但是很不幸,叛军在中原战场进行的异常顺利。
安禄山亲率叛军越过黄河后,仅仅8天时间,就攻克了汴梁为中心的地区;又用了4天时间,就攻克了洛阳为中心的地区,随后两三天时间,又不战夺取陕郡、临汝、弘农、济阴、濮阳;又用了两三天时间,就打到潼关脚下!

在这种背景下,叛军自然可以更从容的、更迅速的调集军队报复河北的叛乱行为!
于是,常山郡挂起大唐旗帜仅仅八天,叛军就大举回来包围了常山郡。

如果中原战场上的军政长官,稍微给点力,把叛军在中原战场上多拖一个月时间,会是什么结果呢?没有人知道。但是有一点可以肯定,如果是这样,颜杲卿在常山郡就有更多的时间准备战事,而且河北的局势就会更有利于大唐帝国一边。但是很不幸,中原战场的军政长官,实在太不给力了。

所以,中原战场上的最高军事长官向唐玄宗汇报战事时,唐玄宗看都不看。总而言之,我当时派头猪过去,肯定也不会比你干得更差劲!再总而言之,你还有脸活着回来见我?我现在杀了你都不解恨!

当然了,如果仅仅是这种意外,估计颜杲卿还是有救的。至少在颜真卿后来的回忆录中,颜杲卿肯定是有救的。
问题是,在关键时候,坐镇太原的最高军政长官也掉了链子。于是,颜杲卿一再对太原请求救援,总而言之,看在党国的份上,拉兄弟一把吧。但是,坐镇太原的最高军政长官,就是不动如山!于是,常山郡很快沦陷了。

常山郡沦陷后,颜杲卿被押到安禄山那里。

此时的颜杲卿大约也有上中下三策。

上策,自然是英勇救义。换而言之,面对死亡、面对非常残忍的死亡方式,依然不忘大骂安禄山,更不忘发表振奋人心的忠义演说。

下策,自然是哀号求饶。总而言之,一切都是我的错。希望安老大再给我个机会,这一次,我一定不会让您失望……

中策呢,自然是沉默,换而言之,他不会发表忠义演说,也不会痛斥安禄山,因为惹恼了安禄山,有可能会让自己死的更残酷;当然了,他也不会哀求安禄山,更不会心存侥幸希望逃过这一劫,因为他知道,这一切是徒劳的,只会让自己死前出尽丑态罢了。

单纯的基于利益考量,哪种选择好呢?
这个,我在分析高邈、何千年被俘时,已分析过了。这里再简单说一下。

选择上策,你就是大唐的烈士,遗属会受到各种优待;如果选择下策,活命的机会其实等于没有,但是会被定性为叛徒,遗属会因此蒙羞。

从理性的考虑,这种利害关系很容易思考出来。但是事到临头,没有坚定的信念,恐怕还是会拉稀的,虽然明知道哀号求饶,只会让自己在临死前丑态作尽,却依然会忍不住让软弱、侥幸的心理控制自己。

对于叛军而言,也许就是希望让颜杲卿在临死前,受尽各种心理的折磨,然后做出种种丑态。于是用刀指着颜杲卿的儿子说,你求饶,我可以放过他。但是颜杲卿无动于衷,于是亲眼看着自己儿子被叛军杀死。

虽然从理性上,谁也知道,任何哀号求饶都是于事无补的,只是临死前把自己最软弱、最可怜、最卑微、甚至最丑陋的一面流露出来,但是从情感上有几个人能做到呢?
站着也是个死,跪着还是个死;大义凛然还是个死,哀号求饶还是个死;英勇无畏还是个死,脚软尿裤子还是个死。你愿意怎么死呢?从理性上,谁也知道,应该选择前者。问题是,在关键时候,有多少人能不掉链子呢?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断舌大骂叛贼,大唐忠臣-颜杲卿
唐朝如此强盛,为何安禄山敢起兵造反呢?
从安史之乱看大唐为何由盛转衰(上篇)
《祭侄稿》“动人”的前前后后与字里行间
如果唐玄宗不干涉,任由哥舒翰指挥部署,唐军能挡住安禄山吗?
贼臣 | 《祭侄文稿》关键词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