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花生

花生

求助编辑百科名片

花生又名落花生,原产于南美洲一带,世界上栽培花生的国家有100多个,亚洲最为普遍,次为非洲,据中国有关花生的文献记载栽培史约早于欧洲100多年。花生被人们誉为“植物肉”,含油量高达50%,品质优良,气味清香。除供食用外,还用于印染、造纸工业,花生也是一味中药,适用营养不良、脾胃失调、咳嗽痰喘、乳汁缺少等症。花生的栽培管理技术性也相对较强。

中文学名:花生
拉丁学名:Arachis hypogaea
别称:落生,落花生,长生果,泥豆,番豆,地豆 等
界:植物界
门:被子植物门 Magnoliophyta
纲:双子叶植物纲 Magnoliopsida
目:豆目 Fabales
科:豆科 Fabaceae
属:落花生属 Arachis
种:落花生 A. hypogaea
亚种:蝶形花亚种 Faboideae
分布区域:亚洲非洲美洲等地区
英文名:peanut,or Groundnut

目录

简介
历史
地理分布
  1. 起源分布
  2. 国内分布
  3. 世界分布
营养价值
常吃花生的四大好处
食用花生禁忌
栽培技术
  1. 产地选择
  2. 品种选用
  3. 种子播前处理
  4. 整地与施肥
  5. 播种
  6. 田间管理
  7. 病虫害防治
  8. 收获
价值用途
  1. 概述
  2. 花生油
  3. 性味归经及药用性
  4. 适用人群
  5. 特别提示
  6. 健康红绿灯
  7. 食用禁忌
展开

编辑本段简介

  又名 金果,长寿果长果、番豆、金果花生、无花果地果、地豆、唐人豆、花生豆、落花生和长生 果。花生滋养补益,有助于延年益寿,所以民间又称之为“长生果”,并且和黄豆一同被誉为“植物肉”“素中之荤”。花生的营养价值粮食高,可以与鸡蛋牛奶肉类等一些动物食物媲美。它含有大量的蛋白质脂肪,特别是不饱和脂肪酸的含量很高,很适宜制作各种营养食品
  现在又有一种彩色花生,又称多彩色花生,多色花生,五彩花生。
  彩色花生是普通花生因果仁外皮颜色变异而产生多种颜色而来。彩色花生主要分为富硒黑花生、白玉花生、珍珠花生等几个品种,其中按果仁外皮颜色又能分为黑、紫黑、白、紫红、红白,彩粒等几个色系。五彩花生有黑色、雪白、白底红花纹、黑底黄花纹、黄底黑花纹等颜色。长出的秧蔓与普通花生没有区
  

奇妙的花生米

别,只是叶片稍大一些。按粒色可分为两粒黑,四粒黑,两粒彩,四粒彩,两粒花,两粒白等。花生为豆科作物,优质食用油主要油料品种之一,又名“落花生”或“长生果”。花生是一年生草本植物。起源于南美洲热带、亚热带地区。约于十六世纪传入中国,十九世纪末有所发展。现在全国各地均有种植,主要分布于辽宁、山东、河北、河南、江苏、福建、广东、广西、四川等省(区).
  科属分类域:真核域Eukarya生长习性
  花生是一年生草本植物。从播种到开花只用一个月多一点时间,而花期却长达两个多月。它的花单生或簇生于叶腋部,每株花生开少则一二百朵、多则上千朵。
  花生开花授粉后,子房基部的子房柄不断伸长,从枯萎的花管内长出一根果针,呈紫色。果针迅速地纵向伸长。它先向上生长,几天后,子房柄下垂于地面。在延伸的过程中,子房柄表皮细胞木质化,保护幼嫩的果针入土。
  

奇妙的花生米

  当果针入土后达5~6厘米时,子房开始横卧,肥大变白,体表长出茸毛,可以直接吸收水分和各种养分以供生长发育的需要。这样一颗接一颗的种子相继形成,表皮逐渐皱缩,荚果逐渐成熟,形成了我们所见的花生果实。 
  地上开花地下结果是花生所固有的一种遗传特性,也是对特殊环境长期适应的结果。花生结果时喜黑暗、湿润和机械刺激的生态环境。这些因素已成为荚果生长发育不可缺少的条件。因而,为了生存和传种,它只有把子房伸到土壤中去,来结果实。

编辑本段历史

  花生是豆科落花生属的1种,俗称花生和黄花生。该属约20余种。一般认为,花生原产秘鲁巴西,在秘鲁沿海地带史前废墟中发现大量古代花生,可追溯到至少公元前500年,且美洲最早古籍之一《巴西志》即已明确记录,古印第安人称之为“安胡克”。在哥伦布远航时期,航海家将花生荚果带至西班牙,在1535年出版的《西印度通史》中记载花生的西班牙语为“玛尼”,之后逐渐被传播到世界各地。
  同时,也有部分表明,中国也有可能是花生原产地之一。1958年的浙江吴兴钱山洋原始社会遗址中,发掘出炭化花生种子,测定灶坑年代距今4700±100年。1961年,江西修水县山背地区原始社会遗址中再次发掘出炭化花生种子。此外广西云南江西等地也曾报告过于花生形态极为相似的野生植物。2007年经西安文保中心专家确认,距今2100年前的汉阳陵从葬坑出土的农作物里,已经出现了花生。
  中国唐朝段成式《酉阳杂俎》中记载“形如香芋,蔓生”、“花开亦落地结子

花生照片集锦(10张)
如香芋,亦名花生”。元朝人贾铭入的《饮食须知》载有“落花生,味甘,微苦、性平,形如香芋,小儿多吃,滞气难消”,“近出一种落花生,诡名长生果,味辛、苦、甘,性冷,形似豆荚,子如莲肉,同生黄瓜及鸭蛋食,往往杀人,多食令精寒阳萎”。明朝人兰茂的《滇南本草》亦有花生的记载。然而现今广泛种植者,则为南美引进无疑。
  到明末清初,中国沿海地区花生种植较为普遍,多次从南美洲引种花生品种,最近一次为1887年,《慈黔县志》记载:“落花生,按县境种最广,近有一种自东洋至,粒较大,尤坚脆”。
  欧洲曾从中国引种花生,因此欧洲部分地区仍称之为“中国坚果”。刚果布朗氏在1818年的《刚果植物志》中称“花生是由中国传入印度锡兰马来群岛,尔后传入非洲的。”

编辑本段地理分布

起源分布

  落花生属约有60~70个种,迄今已收集到并经鉴定的有21个种。其中大多数是二倍体种 (2x=20)。栽培花生是两个二倍体自然加倍的异源四倍体种(2x=40)。根据花生多样性品种类型的集中情况,玻利维亚南部、阿根廷西北部和安底斯山山麓的拉波拉塔河流域,可能是花生的起源中心地。
  欧洲文献中最早记载花生的是西班牙的《西印度自然通史》。中国有关花生的记载始见于元末明初贾铭所著《饮食须知》中,其后许多书籍不但载有落花生的生物学特性,且有地理分布等。

国内分布

  花生为豆科作物,优质食用油主要油料品种之一,又名“落花生”或“长生果”。落花生源于山东乳山,花生是一年生草本植物。起源于南美洲热带、亚热带地区。约于十六世纪传入中国,十九世纪末有所发展。现在全国各地均有种植,主要分布于辽宁山东河北河南江苏福建广东、广西、贵州四川等地区。花生的果实为荚果,通常分为大中小三
  

花生苗

种,形状有蚕茧形,串珠形和曲棍形。蚕茧形的荚果多具有种子2粒,串珠形和曲棍形的荚果,一般都具有种子3粒以上。果壳的颜色多为黄白色,也有黄褐色、褐色或黄色的,这与花生的品种及土质有关。花生果壳内的种子通称为花生米或花生仁,由种皮、子叶和胚三部分组成。种皮的颜色为淡褐色或浅红色。种皮内为两片子叶,呈乳白色或象牙色。

世界分布

  世界生产花生的国家有100多个,亚洲最为普遍,次为非洲。但作商品生产的仅10多个国家,主要生产国中以印度和中国栽培面积和生产量最大,前者约720万公顷,560万吨,后者为355.3万公顷,675.7万吨(1985)。其他国家有塞内加尔尼日利亚美国等。

编辑本段营养价值

  花生果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内含丰富的脂肪和蛋白质。据测定花生果内脂肪含量为44%-45%,蛋白质含量为24-36%,含糖量为20%左右。并含有硫胺素核黄素尼克酸等多种维生素。矿物质含量也很丰富,特别是含有人体必须的氨基酸,有促进脑细胞发育,增强记忆的功能。
  花生种子富含油脂,从花生仁中提取油脂呈淡黄色,透明、芳香宜人,是优质的食用油。花生油很难溶于乙醇,人们可以通过将花生油注入70%乙醇溶液加热至39-40.8度,看其混浊程度,来鉴定花生油是否为纯品。
  花生油是将花生仁经过制浸而成的油。花生油属于不干燥性油,色泽淡黄,透明度好,清香可口,是优良烹调用油。
  花生是一种高营养的食品,里面含有蛋白质25%~36%,脂肪含量可达40%,花生中还含有丰富的维生素B2.PP、A、D、E,钙和铁等。
  花生是100多种食品的重要原料。它除可以榨油外,还可以炒、炸、煮食,制成花生酥、以及各种糖果、糕点等。因为花生烘烧过程中有二氧化碳、香草醛、氨、硫化氢以及一些其它醛类挥发出来,构成花生果仁有特殊的香气。
  花生的内皮含有抗纤维蛋白溶解酶,可防治各种外伤出血、肝病出血、血友病等。
  但花生米很容易受潮变霉,产生致癌性很强的黄曲霉菌毒素。黄曲霉菌毒素可引起中毒性肝炎、肝硬化、肝癌。这种毒素耐高温,煎、炒、煮、炸等烹调方法都分解不了它。所以一定要注意不可吃发霉的花生米。
  中国花生分布很广,各地都有种植。主产地区为山东、辽宁东部、广东雷州半岛、黄淮河地区以及东南沿海的海滨丘陵和沙土区。其中山东省约占全国生产面积的1/4,总产量的1/3强。福建龙岩产的花生,果实饱满,香酥可口,应该是国内花生品种的一个地方特色。

编辑本段常吃花生的四大好处

  花生作为老百姓喜爱的传统食品之一,自古以来就有“长生果”的美誉。民谚道:“常吃花生能养生”,研究发现,其具有一定的药用价值和保健功能。
  降低胆固醇:花生油中含有大量的亚油酸,这种物质可使人体内胆固醇分解为胆汁酸排出体外,避免胆固醇在体内沉积,减少因胆固醇在人体中超过正常值而引发多种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率。
  延缓人体衰老:花生中的锌元素含量普遍高于其他油料作物。锌能促进儿童大脑发育,有增强大脑的记忆功能,可激活中老年人脑细胞,有效地延缓人体过早衰老,具有抗老化作用。
  促进儿童骨骼发育:花生含钙量丰富,可以促进儿童骨骼发育,并有防止老年人骨骼退行性病变发生。花生中含有丰富的脂肪油和蛋白质,对产后乳汁不足者有养血通乳作用。
  预防肿瘤:花生、花生油中含有一种生物活性很强的天然多酚类物质——白藜芦醇。它是肿瘤疾病的天然化学预防剂,同时还能降低血小板聚集,预防和治疗动脉粥样硬化、心脑血管疾病。而白藜芦醇被列为最有效的抗衰老物质之一。而富含白藜芦醇的花生、花生油等相关花生制品将会对饮食与健康发挥更大的作用。

编辑本段食用花生禁忌

  1.痛风患者:
  痛风是一组嘌呤代谢紊乱所致的疾病,患者均有高尿酸血症。由于高脂饮食会减少尿酸排出,加重病情,所以痛风急性发作期应禁食花生,痛风缓解期也只能适量进食。
  2.胆囊切除者:
  胆汁对于脂肪的消化和吸收有重要意义。人吃饭后,胆囊收缩,将胆汁排入十二指肠以利消化吸收。高蛋白和高脂肪的食物对胆囊刺激最强,使胆汁大量排放。胆囊切除后,胆汁无法储存,势必影响对花生等油料作物中脂肪的消化。
  3.胃溃疡、慢性胃炎、慢性肠炎患者:
  此类患者多有慢性腹痛、腹泻或消化不良等症状,饮食上宜少量多餐、清淡少油。花生属坚果类,蛋白质和脂肪的含量过高,很难消化吸收,此类患者应禁食。
  4.想减肥的人:
  花生的热量和脂肪含量都很高,吃二两炒花生仁,就吃进了581千卡的能量,相当于吃了五两半的馒头,所以想减肥的人应远离花生。
  5.糖尿病患者:
  糖尿病人需控制每日摄入的总能量,因此,每天使用炒菜油不能超过三汤匙(30g)。但18粒花生就相当于一勺油(10g),能够产生90千卡的热量。
  6.高脂蛋白血症患者:
  饮食结构不合理是导致高脂蛋白血症的重要原因,因此饮食治疗的原则是限制热量、减少饱和脂肪酸和胆固醇的摄入。花生是高脂肪、高热量的食物,多吃只能加重病情,导致冠心病等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危及生命。
  7.消化不良者:
  花生含有大量脂肪,肠炎、痢疾等脾胃功能不良者食用后,会加重病情。
  8.跌打淤肿者:
  花生含有一种促凝血因子。跌打损伤、血脉淤滞者食用花生后,可能会使血淤不散,加重肿痛症状。
  健康的饮食很重要,花生香脆可口、营养丰富、价格便宜,是男女老幼都喜欢的零食,但如果你属于以上八种的人,花生则对你有害无益。

编辑本段栽培技术

产地选择

  (1)产地环境。应符合绿色食品NY/T391-2000的要求。
  (2)土壤。选择色泽浅,质地疏松,排水良好的砂壤土。黄土地和红土地花生味道更好,但收获麻烦。

品种选用

  选用经审定推广的、生育期适宜、比较早熟、株型紧凑、结荚集中、抗旱性较强、较抗叶斑病、理化指标符合绿色食品花生要求的品种。主要有:唐油四号、白沙1016.锦花5号、大白沙、鲁花十二等。

种子播前处理

  (1)发芽试验。要求发芽率达95%以上。
  (2)晒种与剥壳。播前要带壳晒种,选晴天9~15时,在干燥的地方,把花生平铺在席子上,厚10cm左右,每隔1~2小时翻动1次,晒2~3天。剥壳时间以播种前10~15天为好。
  (3)分级粒选。选种仁大而整齐、籽粒饱满、色泽好,没有机械损伤的一级、二级大粒作种,淘汰三级小粒。
  (4)根瘤菌拌种。种子拌花生根瘤菌粉,每667平方米用种量加根瘤菌粉25g,菌粉加清水100~150ml调成菌液,均匀地拌在种子上。

整地与施肥

  (1)整地。秋季前茬收割后,灭茬,秋翻、耙、压后做成新垄。准备地膜覆盖栽培的地块,做成底宽75~80cm、畦高5cm,畦面宽65~70cm的畦,畦与畦中间做成20~25cm宽,15cm高的小垄,以备播种时取土用。
  (2)施肥。优先选用经绿色食品管理部门认定的绿色食品专用肥。随秋整地作垄,施腐熟圈粪、炕洞土、沤制绿肥等。施1.5万~3.0万kg/公顷,垄作开沟、疏施,畦作撒施。垄作栽培也可在播种当年下种前疏施农肥。播种时,施磷酸二铵150~225kg/公顷、硫酸钾75~120kg/公顷作种肥。酸性土壤随基肥施石灰。如pH值(酸碱度)6.0~6.5,施石灰450kg/公顷,pH值为5.5~6.0,施石灰675kg/公顷。

播种

  (1)播种期。春季5cm土层地温稳定在12℃时,珍珠豆型花生即可播种。约在4月底至5月上旬,地膜覆盖栽培可稍提前7~10天。
  (2)播种密度与方式。垄作:垄距50cm,穴距13~17cm,即12万~15万穴/公顷,每穴播两粒。地膜覆盖畦作:一畦两行,小行距40cm,穴距13~17cm,每穴两粒,即12万~15万穴/公顷。
  (3)播种方法。垄作:开沟深5cm左右,因墒情而定。先施种肥,再以每穴两粒等距离下种,均匀覆土;镇压。覆膜栽培:分先播种后覆膜和先覆膜后播种两种方法。先播种后覆膜可采用机械或人工进行。机械播种可一次性完成整地、施肥、喷施除草剂、播种、覆膜、压土等工序。人工方法在畦面平行开两条相距40cm的沟,深4~5cm,畦面两侧均留13~15cm。沟内先施种肥,再以每穴两粒等距下种,务使肥种隔离,均匀覆土,使畦面中间稍鼓呈微弧形,要求地表整齐,土壤细碎。然后,喷除草剂乙萆胺,每667平方米用量40~60ml,对水50~75kg喷洒。如墒情不好,要加大对水量,均匀喷洒,使土壤保持湿润。最后,用机械覆膜或人工覆膜,要求膜与畦面贴实无折皱,两边攒土将地膜压实。最后在播种带的膜面上覆土成10~12cm宽、6~8cm高的小垅。

田间管理

  (1)垄做栽培的田间管理。清棵蹲苗:苗基本出齐时进行。先拔除苗周杂草,然后把土扒开,使子叶露出地面。注意不要伤根。清棵后经半个月左右再填土埋窝。中耕除草:在苗期、团棵期、花期进行3次中耕除草。掌握“浅、深、浅”的原则,注意防止苗期中耕雍土压苗;花期中耕防止损伤果针。培土:开花后半个月进行培土,不要过厚,以3cm为宜。
  (2)覆膜栽培的田间管理。覆膜到出苗期间,发现薄膜破口或覆盖不严时,及时用上重新压埋、堵严。当幼苗破膜拱土,开始露出真叶时,扒去膜上的土,使子叶露于地表。发现缺穴,立即用催出芽的种子补种。开花前在畦沟内进行1次中耕除草。在开花下针到荚果充实期间,根据花生长势,可在叶面喷施0.2%~0.3%磷酸二氢钾500倍溶液2~3次,并喷洒地果壮蒂灵加大营养输送量,促进果实发育,提高花生的产量。在此期间,如遇干旱,要及时灌水。

病虫害防治

  1.病毒病
  中国花生病毒病主要有轻斑驳、黄花叶、普通花叶、芽枯等不同类型的病害。
  花生轻斑驳病毒病,由花生条纹病毒引起,感病植株首先在顶端嫩叶上出现褪绿斑,随后发展成浅绿与绿色相间的轻斑 驳、斑驳,沿叶脉有断续绿色条纹以及橡树叶花叶等各种症状。早期感病植株,稍矮化,后期矮化不明显。轻斑驳病在田间流行具有发病早,扩散快,形成高峰早,流行频率高的特点。
  花生黄花叶病毒病,由黄瓜花叶病毒引起,病株开始在顶端嫩叶上出现褪绿黄斑,叶片卷曲。随后发展成黄绿相间的黄花叶,网状明脉和绿色条纹等各种症状。病株中等矮化。黄花叶病的浒具有发生早,形成高峰早的特点。
  花生普通花叶病毒病,由花知矮化病毒引起,病株开始在顶端嫩叶出现脉淡或褪绿斑,随后发展成浅绿色相间的普通花叶症状。沿侧脉出现国徽状小绿色条纹和斑点。叶片变窄,叶缘波状扭曲。病株中度矮化,所结荚果多为小果,普通花叶病在花生生长前期发展缓慢,到生育中后期进入高峰,年份流行频率较低。
  花生芽枯病,由番茄斑萎病毒引起,病株开始在顶端叶片上出现很多伴有坏死的褪绿黄斑或环斑。有的叶片坏死,沿叶柄和顶端表皮下维管束褐色坏列,并可导致顶端枯死。顶端生长受到抑制,节间缩短,植株明显矮化。
  花生病毒病是花生的主要病害之一,严重影响着花生的产量和品质,在中国北方生产区,尤为严重。
  花生病毒病,除芽枯病主要由蓟马传播外,其他病害如轻斑驳病、黄花叶病、普通花叶病则通过种子和蚜虫传播,种传病薯这些病害流行的主要初侵染源。种传率的高低主要受发病时期的影响,发病早,种传率高。种子带毒率与种子大小成负相关,大粒种子带毒率低,小粒种子带毒率高。在存在毒源和感病品种的情况下,蚜虫发生早晚和数量是病毒病流行的主要因素。传播病毒的蚜虫主要是田间活动的有翅蚜。一般花生苒期蚜虫发生早,数量大,易引起病害严重流行,反之则发病轻。花生苗期降雨少、气候温和、干燥,易导致蚜虫大发生,造成病害流行,反之则轻。
  防治方法:一是采用无毒或低毒种子,杜绝或减少初侵染源。无毒种子可采取隔离繁殖的方法获得。二是选用豫花1号、海花1号、豫花7号等感病轻和种传率低的品种,并且选择大粒子仁作种子。三是推广地膜覆盖技术,地膜具有一定的驱蚜效果,可以减轻病毒病的为害。四是及时清除田间和周围杂草,减少蚜虫来源。五是搞好病害检疫,禁止从病区调种。六是药剂治蚜,播种时采用3%的呋喃丹颗粒剂盖种,每亩用药量为2.5千克-3千克,也可用25%的辛拌磷(812)盖种,每亩用药量0.5千克,花生出苗后,要及时检查,发理蚜虫及时用40%乐果乳油800倍液加新高脂膜800倍液喷洒,增强药效,以杜绝蚜虫传毒。
  2.褐斑病和黑斑病
  (1)轮作倒茬:花生叶斑病的寄主比较单一,只侵染花生,与其它作物轮作,使病菌得不到适宜的寄主,可减少为害,有效的控制病害的发生。轮作周期2年以上。
  (2)减少病源:花生收获后,要及时清除田间病叶,使用有病株沤制的粪肥时,要使其充分腐熟后再用,以减少病源。
  (3)选用耐病品种:虽然目前生产上还没有高抗叶斑病的品种,但品种间的耐病性差异较大,一般叶片厚,叶色深的品种较抗病,在河南重病区宜选用豫花1号、海花1号、豫花4 号和豫花7号等耐病性较强的品种。
  (4)加强管理,增强植株抗病性:合理密植,科学施肥,采取有效措施,使植株生长健壮,增强抗病能力。
  (5)药剂防治:在发病初期,当田间病叶率达到10%~15%时,应开始第一次喷药,药剂可选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或5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2000倍液;或80%代森锌可湿性粉剂400倍液;或80%代森锰锌400倍液;75%百菌清可湿性烩剂600倍~800倍液;或抗枯宁700倍液;或波美0.3度~0.5度的石硫合剂等。以后每隔10天~15天喷药1次,连喷2次~3次,每次每亩喷药液50千克~75千克。由于花生叶面光滑,喷药时可适当加入粘着剂,防治效果更佳。抗枯宁对褐斑病效果较佳,代森锰锌对网斑病也有较好防治效果,多菌灵在叶斑病与锈病混发区,不宜使用。
  3.青枯病
  花生青枯病双叫“青症“、“死苗“、“花生瘟“等,是细菌性病。害花生的维管束,在短期内能使大量植株迅速枯死。花生青枯病从苗期至收获的整个生育期间均可发生,一般多在开花前后开始发病,盛花期为发病盛期。病菌主要侵染根部,使根端变色软腐,维管束组织变为深褐色,并自下而上扩展到植株的顶部。将病部横切后,用手挤压,可见浑浊乳白色细菌液流出。感病植株期表现为主茎顶梢第一、第二片叶首先表现失水萎蔫,势扩展后,全株叶片自上而下失水萎蔫,叶色暗淡,但仍呈绿色。植株从感病到枯死需7到-15天,植株上的荚果、果柄旦褐色湿腐状。
  该病菌可在土壤中存活3年-5年,在土壤中越冬的病菌是主要的侵染来源,田间扩散主要借助于流水和工具。高温高湿是病害大发生的主导因素。
  防治方法:防治青枯病最经济是有效的方法是选用抗病品种,但各品种的抗病性因地点不同表现不太一致,因此在大面积引种前应先作好试验。轮作倒茬也可有效地控制青枯病的发生,由于花生青枯病的寄主范围较广,轮作时要考虑好茬口的安排,与红薯、玉米、谷子或采用水旱轮作的方式较为适宜,轮作周期达3年-5年。药物可采用25%的敌枯双配制成毒土盖种,或用1000倍液灌根;或用链霉素200毫克/千克-400毫克/千克(200ppm-400ppm)浸种或灌根。
  4.锈病
  花生锈病是中国南方花生产区普遍发生,为害较重的病害。近年来,北方花生产区也有扩展蔓延的趋势。花生锈病主要为害叶片,到后期病情严重时也为害叶柄、茎枝、果柄和果壳。一般自花期开始为害,先从植株底部叶片发生,后逐渐向上扩展到顶叶,使叶色变黄。发病初期,首先叶片背面出现针尖大小的白斑,同时相应的叶片正面出现黄色小点,以后叶背面病斑变成淡黄色并逐渐扩大,呈黄褐色隆起,表皮破裂后,用手摸可粘满铁锈色末。严重时,整个叶片变黄枯干,全株枯死,远望和火烧状。不仅严重降低产量,而且也影响品质。
  花生锈病以风和雨水传染,一般夏季雨量多,相对湿度大,日照少,锈病往往比较严重。
  防治方法:除选用抗病品种外,要加强田间管理,增施有机肥和磷、钾肥,做好防旱排涝工作,培育壮苗,提高植株抗病能力。在田间病株率达到10%-20%时,可选用50%的胶体硫150倍液;或敌锈钠600倍-800倍液,或75%百菌清800倍液;或1:2:200(硫酸铜:生石灰:水)的波尔多液;或2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3 000倍-5000倍,每隔10天左右喷1次,连喷3次-4次。敌锈钠不宜连续使用,应与其他药剂交替使用,每次每亩喷药液60千克-75千克。

收获

  中下部叶片转黄脱落,多数荚果果壳硬化,种子颗粒饱满、光润、呈现品种特有的色泽,可开始收获。选晴天用人工或机械拔收、刨收、犁收均可,起收后就地铺晒,晒到荚果摇动有响声时,运回场院堆垛,荚果朝外,继续风干。约经30天,充分干燥后摘果,去除秕果,再充分晾晒,方可入库储藏。

编辑本段价值用途

概述

  种子含油45~55%,少数品种可达60%左右,蛋白质含量为25~30%。在纺织工业上用作润滑剂,机械制造工业上用作淬火剂。对小儿单纯性消化不良有一定疗效,并有镇咳祛痰作用。另外,花生种子可炒制、油炸或做花生糖、花生酥等糖果糕点以及花生酱。茎叶为优质饲料。荚壳可作粘胶的原料,经干馏、水解可得到醋酸、醋石和活性炭等10多种产品。种皮可入药,对多种出血性疾病有止血作用。
  北方很多地区农民的主要收入来源就是种植花生或对花生进行初步加工。植物肉其含油量是大豆的2倍多,比油菜籽高20%以上。花生的蛋白质除大豆外,没有一种粮食比得上它,含量在30%以上相当于小麦的2倍,玉米的2.5倍,大米的3倍。花生中的蛋白质极易被人体吸收,吸收率在90%左右。因此,花生被称为植物肉是当之无愧的。
  花生的营养价值之高,就连被称为高级营养品的一些动物性食品,如鸡蛋、牛奶、肉类等,在花生面前也甘拜下风。花生的产热量高于肉类,比牛奶高20%,比鸡蛋高40%。其他如蛋白质,核蛋素,钙,磷,铁等也都比牛奶、肉、蛋为高。花生中还含有A、B、E、K等各种维生素,以及卵磷脂、蛋白氨基酸、胆碱和油酸、落花生酸、脂肪酸、棕榈酸等。可见,花生的营养成分非常丰富而又较全面,生食、炒食、煮食均可,尤其是炒花生,香脆味美,余味深长。
  花生的叶子、花生衣、壳、花生油等,都可以作为药用。民间常用单方 血小板减少:花生米(连衣)炒食,每日3次,每次60克,7天为一个疗程。
  治高血压:花生米浸醋中,7日后食用,每天早晚各吃10粒。
  治肺结核:花生米生食,每日4-5次,每次10-20粒。如果见咳血者,带衣食之。
  治久咳:花生去嘴尖,文火煎汤服用。
  治胃酸过多:食花生米,每日3次,每次20-30粒。2-3星期为一个疗程,可使胃酸分泌明显减少。
  注意:花生营养虽好,但霉花生不可食,因为花生霉变后含有大量致癌物质--黄曲霉素,所以霉变的花生千万不要食用。

花生油

  花生油是将花生仁经过制浸而成的油。花生油属于不干燥性油,色泽淡黄,透明度好,清香可口,是优良烹调用油。

性味归经及药用性

  味归经:甘、平,入
  功能作用:健脾和胃、利肾去水、理气通乳、治诸血症。
  花生中的维生素K止血作用。花生红衣的止血作用比花生更高出50倍,对多种出血性疾病都有良好的止血功效。
  花生含有维生素E和一定量的,能增强记忆,抗老化,延缓脑功能衰退,滋润皮肤。
  花生含有的维生素C有降低胆固醇的作用,有助于防治动脉硬化高血压冠心病
  花生中的微量元素和另一种生物活性物质白藜芦醇可以防治肿瘤类疾病,同时也是降低血小板聚集,预防和治疗动脉粥样硬化、心脑血管疾病的化学预防剂。
  花生还有扶正补虚、悦脾和胃、润肺化痰、滋养调气、利水消肿、止血生乳、清咽止疟的作用。
  《本草纲目》载:“花生悦脾和胃润肺化痰、滋养补气、清咽止痒”。
  《药性考》载:“食用花生养胃醒脾,滑肠润燥”。

适用人群

  老少均可食用。
  病后体虚、手术病人恢复期以及妇女孕期产后进食花生均有补养效果。
  适用量每天80-100克即可。

特别提示

  将花生连红衣一起与红枣配合使用,既可补虚,又能止血,最宜于身体虚弱的出血病人。
  花生炒熟或油炸后,性质热燥,不宜多食。
  在花生的诸多吃法中以炖吃为最佳。这样既避免了招牌营养素的破坏,又具有了不温不火、口感潮润、入口好烂、易于消化的特点,老少皆宜。

健康红绿灯

  花生含油脂多,消化时需要多耗胆汁,故胆病患者不宜食用。
  花生能增进血凝,促进血栓形成,故患血黏度高或有血栓的人不宜食用。
  花生霉变后含有大量致癌物质——黄曲霉素,所以霉变的花生千万不要吃。 常见使用方法:
  花生米可以腌制咸菜
  可以砸碎做花生酱食用
  榨油
  作为各种食品的添加物,如糕点、粥、零食等
  不能和黄瓜一起吃

食用禁忌

  花生有很多吃法,从营养方面考虑,油炸不可取;生食也不可取,因为在花生生长过程中会感染黄曲霉毒素,黄曲霉毒素是公认的最强的致癌物,会沉积在肝脏中,诱发肝癌。花生尽量不要煮吃,烘干的花生有没有霉变容易判断,吃到一颗坏的,我们就不会吃了,如果是水煮的,好的坏的掺在一起,不仅难以判断,黄曲霉毒素还会扩散,污染好的花生,所以花生最好不要煮着吃。 
  吃的时候还有一个问题,就是关于“花生的红衣”。一般都认为“花生的红衣”中的成分对人体是很有好处的,不错,对绝大部分人是没问题的,具体资料“红皮含有丰富的甘油酯和甾醇酯,具有抑制纤维蛋白的溶解,促进骨髓制造血小板而缩短出血时间,并且有提高血小板的质量,加强毛细血管的吸收性,调节凝血因子缺陷等功能。”也就是说,“花生的红衣”有补血、促进凝血的作用,这对于贫血的人和伤口愈合很有好处。反过来,另一方面,对于血液黏稠度高的人来说,就没什么好处了,反而会增加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因此,血液黏稠度高的人不宜食用“花生的红衣”,在吃煮花生时最好把皮剥掉;贫血患者如果血液黏稠度高的话,最好采取别的补血措施,比如吃血豆腐等;老年人最好也别吃“花生的红衣”,避免血液黏稠。
  另:血液黏稠度可以通过献血或体检查出,或到医院检测。

编辑本段以下六种人切记不要吃花生

  痛风患者:痛风是一组嘌呤代谢紊乱所致的疾病,患者均有高尿酸血症。由于高脂饮食会减少尿酸排出,加重病情,花生含油脂高,所以痛风急性发作期应禁止吃花生,痛风缓解期也只能适量吃。
  胆囊切除者:人吃饭后,胆囊收缩,将胆汁排入十二指肠以利消化吸收。高蛋白和高脂肪的食物对胆囊刺激最强,使胆汁大量排放。胆囊切除后,胆汁无法储存,势必影响对花生等高油脂食物中脂肪的消化。
  胃溃疡、慢性胃炎、慢性肠炎患者:此类患者多有慢性腹痛、腹泻或消化不良等症状,饮食上应该清淡少油。花生属坚果类,蛋白质和脂肪的含量过高,很难消化吸收,所以患者不要吃。
  想减肥的人:花生的热量和脂肪含量都很高,吃二两炒花生仁,就吃进了581千卡的能量,相当于吃了五两半的馒头,所以想减肥的人应远离花生。
  糖尿病患者:糖尿病人需控制每日摄入的总能量,因此,每天使用炒菜油不能超过三汤匙(30g)。但18粒花生就相当于一勺油(10g),能够产生90千卡的热量。
  高脂蛋白血症患者:饮食结构不合理是导致高脂蛋白血症的重要原因,因此饮食治疗的原则是限制热量、减少饱和脂肪酸和胆固醇的摄入。花生是高脂肪、高热量的食物,多吃只能加重病情,导致冠心病等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危及生命。

编辑本段食疗价值

  豆科草本植物落花生的种子。又称落花参、长生果、番豆、地豆、落地生、花生米、花生仁。中国各地均有栽培。秋末采收果实,剥去果壳,取种子晒干用。亦可生用。
  [性能]味甘,性平。能补脾益气,润肺化痰,催乳,滑肠,止血。
  [参考]种仁含丰富的脂肪油,油中含多种脂肪酸的甘油酯,其不饱和脂肪酸占80%以上;又含较丰富的蛋白质,多种人体必需的氨基酸;卵磷脂、嘌呤、胆碱、胡萝卜素、维生素B1.B2.E,泛酸、钙、磷、铁、甾醇、三萜皂甙、纤维素。种皮含脂质、甾醇、鞣质等。
  [用途]用于脾虚少食,消瘦乏力或小儿营养不良;久咳肺虚或肺痨咳嗽;产后缺乳而气血不足者;脾气虚弱,脚气,两胫肿大,步履沉重;大便燥结;紫癜。
  [用法]生食,生研冲服,炒熟食,或煮熟食等。
  [注意]鲜品、生品性偏凉,热食偏温。生食过多,易引起腹泻;炒食过多,易于燥火,使眼、口、鼻干燥。
  痰湿较甚,或肠滑腹泻者不宜食用。炒熟后,止血作用大减。
  [附方]
  1. 花生补浆:花生、甜杏仁、黄豆各15g。加水共研磨成浆,滤取浆液,清晨或早、晚煮熟饭用。亦可将三者研为细末,临用时加水煮熟服。
  源于《医学碎金录》人造乳。本方富含蛋白质、氨基酸、脂肪、维生素、铁等,能补益脾胃,滋养补虚;花生、甜杏仁又能润肺化痰。营养价值有如牛乳,而又具医疗作。用于肺痨或久咳肺燥;脾胃虚弱,消化不良,消瘦乏力等。病后饮之尤宜。
  2. 花生赤小豆:花生、赤小豆、大枣各60g。加水煮成汤。
  源于《现代实用中药》。本方三物含丰富的维生素B1,可补充人体维生素B1等的缺乏;又有补益脾胃的作用。用于脚气病、脾虚浮肿、食少乏力、便溏腹泻、精神倦怠等。
  3. 花生红枣汤:花生120g,大枣30g。加水煎服。亦可嚼食花生,用大枣煎汤送服。
  花生与大枣配用能补脾益血、止血。用于脾虚血少,贫血;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血友病等出血。

编辑本段保健食谱

  1. 花生粥
  花生米50克,桑叶、冰糖各15克。取饱满花生米洗净,沥去水分,桑叶拣去杂质;花生米加水烧沸,人桑叶及冰糖,改小火同煮至烂熟,去桑叶,其余服食。此粥具有止咳平喘,润肠通便的功效。是肺燥咳嗽,哮喘发作,百日咳,大便于结等病症良好的辅助治疗食品。
  2. 红枣花生衣汤
  红枣50克,花生米100克,红糖适量。红枣洗净,用温水浸泡,去核;花生米略煮一下,冷后剥衣;将红枣和花生衣放在锅内,加入煮过花生米的水,再加适量的清水,用旺火煮沸后,改为小火炯煮半小时左右;捞出花生衣,加红糖溶化,收汁即可。本汤具有强体益气,补血止血的功效。适用于气血两虚所致的胃果食少,短气乏力及各种出血病症。
  3. 花生粳米粥
  落花生50克,粳米100克,冰糖适量。将花生与粳米洗净加水同煮,沸后改用文火,待粥将成。放人冰糖稍煮即可。本粥具有健脾开胃,养血通乳的功效,适用于睥虚纳差、贫血体衰、产后乳汁不足等病症。经常食之有补益的作用。

保健食谱图片(4张)

编辑本段主要营养素

  花生(炒)的营养成分列表(每100克中含)
  
成分名称含量成分名称含量成分名称含量
可食部71水分(克)4.1能量(千卡)589.0
能量(千焦)2464蛋白质(克)21.7脂肪(克)48.0
碳水化合物(克)23.8膳食纤维(克)6.3胆固醇(毫克)0.0
灰份(克)2.4维生素A(毫克)10胡萝卜素(毫克)60.0
维生素A(毫克)0硫胺素(微克)0.13核黄素(毫克)0.12
尼克酸(毫克)18.9维生素C(毫克)0维生素E(T)(毫克)12.94
a-E9.92(β-γ)-E2.38δ-E0.64
钙(毫克)47磷(毫克)326钾(毫克)563.0
钠(毫克)34.8镁(毫克)171铁(毫克)1.5
锌(毫克)2.03硒(微克)3.9铜(毫克)0.68
锰(毫克)1.44碘(毫克)0

编辑本段花生过敏症

  花生会引起极其罕见的过敏症。花生过敏的症状包括:血压降低、面部和喉咙肿胀,这些都会阻碍呼吸,从而导致休克。据英国研究人员统计,在英国,每200个人当中有大约一人对花生敏感。虽然部分人只是对花生有轻度过敏反应,但是,花生也会令一些人出现过敏性休克。在英国,每年大约有10个人因为对花生的过敏反应死亡。在2005年,英国研究人员宣布,他们已经发现了花生是如何在部分人群体内引起过敏反应的。这种对坚果的过敏症近50年来在国外日益增多,希望也引起国内人的注意。

编辑本段史努比粉丝

  史努比漫画原名就是花生,因为长时间没有被人所用,慢慢地史努比的粉丝就叫“花生”了。

编辑本段适合人群

  一般人均可食用
  1. 适宜营养不良,食欲不振,咳嗽之人食用;适宜脚气病患者食用;适宜妇女产后乳汁缺少者食用;适宜高血压病,高脂血症,冠心病,动脉硬化,以及各种出血性疾病之人食用;适宜儿童、青少年及老年人食用,能提高儿童记忆力,有助于老人滋补保健。
  2.花生含油脂多,消化时需要多耗胆汁,故胆病患者不宜食用;花生能增进血凝,促进血栓形成,故患血黏度高或有血栓的人不宜食用;体寒湿滞及肠滑便泄者不宜服食;内热上火者不宜食用,因花生性燥,能使口腔炎、舌炎、唇疱疹、鼻出血等更加重,长久不愈;跌打损伤者不宜食用,因花生中有一种凝血因子,可使血淤不散,加重淤肿。

编辑本段食疗作用

  性平,味甘;入脾、肺经。
  润肺、和胃、补脾、止血、催乳。治燥咳,反胃,浮肿,脚气,乳妇奶少,润肺化痰,滋养调气,清咽止咳之功效。
  主治营养不良,食少体弱,燥咳少痰,咯血,齿衄鼻衄,皮肤紫斑等病症。

编辑本段花生食物相克

  对于肠胃虚弱者,花生不宜与黄瓜、螃蟹同食,否则易导致腹泻。

编辑本段花生做法指导

  1.生食,炒食,煮食,或煎汤服
  2.用以榨油或作副食;饮食业用以做菜或作辅料
  3. 将花生连红衣一起与红枣配合使用,既可补虚,又能止血,最宜用于身体虚弱的出血病人
  4. 在花生的诸多吃法中以炖吃为最佳,这样既避免了招牌营养素的破坏,又具有不温不火、口感潮润、入口好烂、易于消化的特点,老少皆宜。

编辑本段具体烹饪

花生太妃糖

  花生太妃糖的制作材料:
  主料:花生300克
  调料:麦芽糖80克,白砂糖200克,色拉油30克
  1.花生洗净晾干,置于浅而宽的盘中,用高火炒10分钟(其中2分钟翻动一次)取出,晾凉后去皮备用。
  2.拌匀麦芽糖、白糖、色拉油,用中高火力煮12分钟成糖液,再拌入花生仁,直至糖液成丝。
  3.取一浅模具,内壁涂油,填入花生糖压扁,晾凉后切块装盘即可。

糖粘花生仁

  糖粘花生仁的制作材料:
  主料:花生仁(生)200克
  调料:白砂糖100克、盐3克
  糖粘花生仁的特色:花生仁香甜酥脆。
  1.花生仁择选好后,放入炒热的盐锅中,不断翻炒,炒至花生仁熟,待花生仁自然晾冷后,除去表面红色的皮衣。
  2.锅放在中火上,加入清水、白糖加热,熬至锅中的糖液浓稠,水分含量少,端离火,放入花生仁拌匀,分散,晾至常温时,锅中的白糖就会返霜粘裹于花生仁表面,即可装盘成菜。

花生杏仁粥

  花生杏仁粥的制作材料:
  主料:粳米200克
  辅料:花生仁(生)50克,杏仁25克
  调料:白砂糖20克
  1. 花生仁洗净,用冷水浸泡回软,杏仁焯水烫透,备用
  2. 粳米淘洗干净,浸泡半小时,沥干水分
  3. 粳米放入锅中,加入约2500毫升冷水,用旺火煮沸
  4. 转小火,下入花生仁,煮约45分钟
  5. 再下入杏仁及白糖,搅拌均匀,煮15分钟,出锅装碗即可。
  花生鲜为人知的特殊作用
  花生性平味甘能润肺补肺,平咳涤痰之功卓著。生吃或水煮有助人体健康,如取净肉研磨冲汤服用,或水煮服用,则痰嗽自安。世俗以火炒食,反能生痰。
  《杏林医学》:治久咳,秋燥 花生(去嘴尖) 水煮服用。
  《滇南本草》:盐水煮食治肺痨炒用燥火行血。
  花生煮半熟吃能补己土, 土归脾, 肺属金, 秋季属金, 土能生金, 故此花生能润肺也最适宜在秋天时食用。

编辑本段其他烹饪方法

  黑豆花生红枣丰胸汤
  材料:黑豆,花生,红枣各半斤,冰糖依个人喜好,水适量。
  做法:
  1、黑豆和花生洗净用盐水包一晚,再以清水洗去盐份。
  2、材料全部放入锅中加水盖过材料煮焖。
  花生炖猪脚
  材料:花生2汤匙、猪脚4两、酱油2汤匙、糖1茶匙、酒2汤匙。
  做法:花生、猪脚洗净同时放入锅中,加入酱油、糖、酒。
  花生红枣黄豆丰胸汤
  材料:花生100克、红枣去籽100克、黄豆100克做法:
  1、花生及黄豆连皮烘干后,磨成粉,红枣切碎,充分拌匀,加少许水使其成形;
  2、将其揉成小球后,再压成小圆形状(大小可自行决定);
  3、烤箱预热10分钟,以摄氏150度烘烤15分钟。
“花生”在汉英词典中的解释(来源:百度词典):
1.[Botany] a peanut; an earthnut; (Br.) a monkey-nut
我来完善 “花生”相关词条: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我的落花生
中药材:落花生(花生米)
花生根腐烂根怎么防治?
落花生專輯
花生美味又养生
花生米炒芹菜,降压又降脂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