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新学期正确打开方式:35本育儿书单家长们操练起来!

教育新政落地,新学期马上开始,父母大人们是欢喜还是担忧?

弗洛姆说,爱是信心的行为,谁没有信心谁便没有爱。

父母大人们可能会这样说:我有爱,就是没有信心。

我当初就是没信心,所以才走上自学成才的道路,前前后后深深浅浅地读了一些教育书籍。现在我把私人育儿书单(共计35本)整理出来分享给大家。

婴幼儿喂养书籍

《育儿圣经》(英国)托尼·沃特斯顿


主要讲述0-36个月宝宝的日常喂养,这是一本如何照顾好宝宝健康的指导书。如果爸爸妈妈懂得基本养护知识,加上现在资讯发达随时可以上网查找到需要的信息,这本书又是大部头,不买也无妨。

《实用程序育儿法》(美国)马克·维斯布朗

和上一本有着类似主题,主要解决宝宝喂养、睡眠、情绪、如厕训练等一些日常养育问题,同样也是适用于0-3岁阶段的宝宝。书中引述很多案例作为参考,考虑到这本书当初出版时,可能网络还不是那么发达,书中的案例就比较有参考性了。

《婴幼儿睡眠圣经》(美)马克·维斯布朗

这本书是针对婴儿睡眠问题,令人想不到关于这个问题的阐述厚达479页。睡眠习惯对人一生的健康都有很大的影响,和孩子智力发育也有关系。最为关键的睡眠问题就是在孩子6个月后有没有养成睡整夜觉的习惯。孩子不好好睡觉,大人也跟着受累,如果有这个困扰,就可以拿这本书来指导指导。

语言教育类

《0-4岁与宝宝对话》(英国)莎莉·沃德

《与宝宝对话》这是一本专门对孩子进行语言教育的指导书,教家长如何每天用半个小时跟孩子进行一对一对话,书中对于每隔3个月孩子语言发展情况有介绍。这是一本我大力推荐的书。

语言能力对于孩子一生都起到极为重要的作用,孩子语言发展能力既体现孩子的智力,也表明孩子获取新信息的能力。有调查表明,中产阶级和贫穷阶层家庭教育有一个显著的差别就是,孩子每天接受到的单词量多与寡,这个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孩子的智力发展和学习表现。

家长如果在0-4岁对孩子坚持书中的方法,循序渐进与孩子进行对话,将大大促进孩子语言发展。

儿童心理成长类

《捕捉孩子的敏感期》孙瑞敏

《捕捉孩子的敏感期》介绍孩子0-6岁成长发育过程中经历的一些敏感阶段、如口腔敏感期、手的敏感期、行走的敏感期、自我意识敏感期、空间敏感期等。如果对此有所了解,能很好理解不同时期孩子的行为,家长会多一份释然,避免不理解而导致的争执。

不过现在好像敏感期的说法不流行了,其实不强调敏感期也没什么,它就是孩子发育的规律,只要父母能共情孩子,就能很好地照顾好孩子。故此,这本书不买也可以。

《真希望我父母读过这本书》(英国) 菲利帕·佩里 

这本书的作者是一位从事多年心理咨询方面的老司机,她一方面替父母厘清他们育儿中的困惑和烦忧,另一方面解释孩子的心理行为,指导父母如何和孩子建立既亲睦又有界限的关系。

书中讲了一个理念,那就是我们不自觉地会承袭原生家庭的一些习性,有时候我们对孩子大动肝火,不是因为孩子犯了大错,而是因为孩子的行为触发了我们的记忆。

亲子教养的核心,在于你和孩子之间的关系。如果把人比作植物,关系就是土壤。关系支持和滋养着孩子,让孩子得以成长(或抑制成长)。少了可以依靠的关系,孩子的安全感就会受损。

如果你经常在养育孩子这件事情感到烦恼,出现负面的情绪,显然它不仅影响你自己,也会影响到孩子。你想要改善亲子关系,那么这本书是值得一看的。

《儿童教育心理学》《儿童成长心理学》(奥)阿尔弗雷德·阿德勒

这两本书我放一起介绍,不仅是因为作者是同一个人,而且书中有少部分内容是相同的,这两本的有些内容还在《自卑与超越》中也有。据说阿德勒的一些理论很多是后人根据其谈话总结的。

教育的对象是人,那么要影响一个人就要对他的内心有所洞悉。我们告诉孩子一个事实,最终还要看孩子自己怎么理解它,后者才是更重要的。

父母抱怨孩子不听话,那就是父母和孩子各自对事情理解不同。孩子越小,父母对其影响越大,但是无论什么时候孩子都有自己的人格,阿德勒说十岁的孩子就具有完备的人格了,孩子们表现出不同的行为模式就是基于不同的人格特征。

我非常建议家长能看一些教育心理学方面的书籍,会有助于我们了解孩子的心理。这两本书都是非常不错的,让我大为受益,我多次引用书中的观点。比如:影响儿童成长的决定性因素既不是天赋,也不是客观环境,而是儿童对于外在环境的评价,以及他们对自身与现实世界关系的看法。——阿德勒

《自卑与超越》(奥)阿尔弗雷德·阿德勒 

这本书很有名,内容也很好,毕竟人人都有自卑。不足之处是稍显琐碎。本来以为是适用于成年人的自查自纠,看了后发现书中很多都是谈及孩子和家庭教育,确实所有成年人的问题都可以追溯到小时候。故此,我把这本书也放到教育书籍中来。

孩子天生就有自卑的一面,和自卑对应的另一面就是追求优越感,可以说是一体两面。超越得好就多点自信,超越不好就多点自卑。

书中说有三类孩子比较容易出现问题:一是身体有缺陷的孩子,二是被宠坏的孩子,三是受到忽视的孩子。

母亲在孩子生命中扮演的角色最为重要,而孩子与母亲的合作也是人生合作能力的开端。孩子最初是通过母亲和外在世界发生连接的。如果孩子和母亲之间的合作关系建立不好,其他一切的生活都将无法正常展开。

过去母亲主要承担孩子的养育。现在社会父亲在家庭教育中不应该缺失,很多教育问题就是因为角色的缺失而导致,如果父母齐心协力养育孩子,他们 自身对孩子的重视就是给了孩子成长很大的助力。

蒙氏教育系列:《蒙特梭利早期教育法》《有吸收力的心灵》《发现孩子》《儿童教育手册》《童年的秘密》

蒙特梭利毫无疑问最伟大的幼儿教育专家。这位伟大的女性因为对儿童的关爱而兴建了儿童之家,她通过对儿童的大量观察研究总结出一套早教方法,现在已经为世界所用。通过蒙氏教育理念和教具对于幼儿进行早期教育,实践证明其非常有益于儿童智力的开发和提升。

现在幼儿园和早教机构打着蒙氏教学的旗号不计其数,但是真正能把蒙氏理论理解透彻和贯彻下去的寥寥无几。我当初就是出于弄清蒙氏教育到底是什么东西的想法才购买这些书。一读之下,让我肃然起敬,不只是蒙氏对于孩子的洞察和关爱让我敬佩,还有幼儿的天赋让我感到敬畏。正是出于这种敬畏之情,我后来陆续读了更多的育儿书籍。

蒙氏最核心的教育理念是:给孩子充分的自由,呵护孩子自我成长的心灵,提供必要的教具让孩子通过使用教具达到学习的目的。

蒙氏系列具有很强的理论性,由于年代的关系,语言不像时下新出版的书籍那样生动鲜活,阅读需要有点耐心。如果不是出于教学研究的目的,不需要全部都买来看,最为推荐的一本是《童年的秘密》。

情绪管理类

《让孩子的大脑自由》(美)约翰·梅迪纳

父母都想养育出一个聪明的宝宝,关于孩子聪明不聪明,市面上有很多说法,这些说法是不是准确。作者先是厘清了一些谣言,后来又指出判断孩子聪明的四个要素,并告诉我们聪明是一个动态指标,它是可以变化的。

作者是脑神经专家,这本书是就如何培养聪明的孩子给出了一些建议。从孕期到养育方式,母乳喂养、与孩子对话、开放性活动、表扬努力这是孩子大脑四大营养成分。

良好的情绪调节和培养幸福的习惯都对孩子的大脑发育起到积极促进作用。如果你希望创造一个让孩子大脑自由的环境,可以对照这本书作为指导,培养一个健康聪明的宝宝。

《孩子,你的情绪我在乎》约翰·戈特曼/崔成爱、赵碧

作者之一约翰-戈特曼是非常著名的心理学家;另一个作者(韩)崔成爱是人类发育学博士,拥有资深的教育履历。这本书知名度也很高。从大脑情绪反应的生理科学开始阐释,非常详细举例说明在孩子各个年龄段父母和孩子应该怎样进行情绪管理,内容非常详细,年龄涉及到小孩6-7岁阶段。因为作者中有韩国人,所以有些内容和例子更贴合我们的教育背景,这是一本非常不错的孩子情商管理书。

《培养高情商的孩子》(美)约翰·戈特曼/琼·德克莱尔

约翰戈特曼作为作者之一,所以这本书和上面那本的核心内容有相同的部分,约翰戈特曼强调情绪管理对于孩子的重要性,提供了一些评估手册,读者可以对照问题给自己打分,看看自己的教养方式是否合格,因而可以得出你是哪种类型的父母。忽视型、压抑型、放任型,这三种都不好,你要做的情绪管理型父母。

后面的章节就是关于如何情绪管理的训练内容,总结一下就是接纳、确认、共情,共同解决,每一次孩子出现情绪问题的时候就是情绪管理的好时机。

这一本和上一本书相比,我推荐上面一本。

《你就是孩子最好的玩具》(美)金伯莉·布雷恩

这本书有点文不对题,因为书名中玩具这个词并没有从书的内容得到体现,但是书的内容还是不错的,也是一本关于孩子情绪管理的日常指引。书中按照年龄段来解释孩子一些行为背后的心理,引导父母和孩子建立亲密关系。

2-3岁是建立亲密关系的关键期,4-7岁随着孩子成长会遇到一些挑战,该如何应对。这本书内容划分非常细致,多集中在幼儿阶段孩子出现的常见问题,家长应该怎样正确应对,书中举了大量非常详细的例证。

《六A的力量》(美)麦道卫/迪克·戴依

六A是指接纳Acceptance,赞赏Appreciation,关爱Affection,时间Availability,责任Accountablity,权威Authority。围绕这六个方面指导父母和孩子之间如何相处,六A的力量可以成全孩子,也成全了父母。这本书没有设定太详细的年龄段,作为父母想要成为孩子的好伙伴和心目中的英雄就可以遵循这些原则。

个人感觉,有些内容偏西方化的价值观,当然不是说这些价值观有问题,而是父母自身价值观念中不具有的东西很难传承给孩子,所以对于这本书的选择,家长可以更多地看一下书评。

总结一下对情商教育的理解:情商教育非常重要,有些家长不费什么劲就能把孩子教育得很好,其中关键一点就是共情能力强。家长都意识到情商的重要性,但是情商教育却需要很用心才能做到位。在我个人看来,情商教育比学习成绩更值得重视。学习成绩是一个相对固定的指标,而情商却在生活的每一处都能体现。

财商教育类

《餐桌上的经济学》作者:程灵锟

这是一本关于财商教育的书。不知道为什么这本书会跑到我的书桌上来,对于经济类的书籍我总是兴趣黯然。早几年买了两本股票的书,准备谈股论经,可总是拿起又放下,股市到底不如故事吸引我。

不过,这本书写得轻松愉悦,因为写给父母和孩子的,作者拿教自己的孩子理财为例来说明理财这回事。小小的年纪就开始储蓄理财,复利的价值很可观。

好像巴菲特小时候就是个小财迷,长大了变成财神爷。但是对于名人的幼年故事之类,我们听听就好了,故事可信的部分是它们可能反应了名人小时候的性格,他们最后的成功跟许多其他因素相关。拿别人故事来练自己的孩子,启发一下可以,这种事不要干太狠了,启发一下可以,否则会陷入幸存者偏见的窠臼中。

同样的财商教育的书有《穷爸爸富爸爸》、《小狗钱钱》,似乎更有名气,不过看书不必冲名气而去,这本书是可以看的。从小帮孩子建立一定的金钱观念很好,不必觉得谈钱太早、谈钱太俗,早谈早受益。

其实除了金钱观,另一个值得跟孩子早谈的是时间观,不错,让孩子从小对时间有一定的观念,懂得时间的含义,或许就可以帮他拓展人生的长度。

家庭教育类

《爱和自由》孙瑞雪

这本书应该是我买的第一本育儿书,名字就很好,自由和爱兼得的人生一定很愉快。

如果说教育是源自爱,那么到底是爱自己还是爱孩子,其中一个很重要的标准就是给予孩子多少自由。道理容易懂,做到实在难。真正的难点是父母把自己人生的问题投射到孩子身上,借由孩子来寄托人生的期望和缓解现实的焦虑。

一旦我们真的把孩子当作独立的生命,给予充分的尊重和自由,孩子在充满爱的环境下成长,很大可能成长的很好。当然并非只有无限度的爱就可以,还需要有智慧的引领。

我说这些似乎就抱着书名解释了,实际上这本书的理念都是蒙氏教育理念,作者孙瑞雪开办的学校就是蒙氏幼儿园,她用幼儿园遇到的很多例子来解释蒙氏理念。如果你看蒙氏系列觉得枯燥,就可以拿这本书来看。

《园丁与木匠》美国 艾莉森·高普尼克

这本书比较有科学含量,里面有很多科学实验的例子,用以说明儿童的发育和成长中那些因素比较重要,比如说为什么会玩的孩子比较聪明,孩子是通过游戏来学习的,依恋模式影响孩子的学习心理,对孩子精雕细琢终归是徒劳,这是一本很硬核的书。

父母会不自觉地陷入一个悖论:最重要的心理内核,却是父母最不重视的,而最容易在人生中学习、改变,并且受到心理内核和特质风格严重影响的外在表现,却仅仅因为最容易被评估,就得到了父母最大的重视。

我多次引述书中理论,出过一期视频介绍这本书,相较市面上很多方法论的育儿书,这本书厘清了儿童成长的规律。如果你读了这本书,你就不会蛮干,放弃做一个木匠式的家长,而是选择做园丁式的家长。

《卡尔威特的教育》(德)卡尔·威特

这本书讲述的是老卡尔威特如何培养出天才儿童小卡尔威特所持的教育理念。小卡尔威特是早产儿,出生时有点不够灵光,但是在老卡尔的教育下,小卡尔八九岁时学会了6国语言,其中包括拉丁文。9岁上大学,14岁授予哲学博士学位,16岁又获得法学博士学位。

书中有几个核心的观念:孩子智力潜能发展呈递减法则,应该尽早对孩子进行早期教育;教育的作用比天赋更重要;教育需要劳逸结合,需要方法。

不知道是不是翻译缘故,这本书文字上显得有些拖沓琐屑,当然这本书书成书年代很早了。今时今日看来,老卡尔的教育有些刻板,但是他几个核心的观念和父亲对于孩子教育的倾注的心血,使我受到很大影响。 

《早期教育与天才》日本 木村久一

作者通过对全球天才儿童的教育背景进行调查,得出他们有一个共同的教育背景就是儿童时期有大量的阅读。所以作者早期教育的重点是信息的输入,限制阅读就是限制儿童智力发展。

和卡尔·威特持相同的观点,作者也认为儿童的智力潜能发展呈递减法则,越接近0岁智力潜能越大,儿童到8岁时智力潜能差不多已经衰退。这里强调一下智力潜能并非等同于智力。

这说法有一定的道理,通过观察我发现儿童的观察力和记忆力都惊人,如果在这个黄金时期,多让孩子输入输出大量的信息,对他们的大脑发育显然大有受益。对于儿童来说,人人都是天才,但是家长不必以培养天才去苛求孩子,只要意识到儿童早期教育的重要性,进行正确适时的教育,就一定能培养出优秀的孩子。

《斯宾塞的快乐教育》(英国)赫伯特·斯宾塞

作者斯宾塞是英国著名的教育学家、哲学家和社会学家,一生载誉无数,他还被提名为诺贝尔文学奖候选人。这本书所持的快乐教育理念一定被父母和孩子欢迎,能快乐地接受教育是再让人省心不过的事情了,这本书的作者拿自己的家庭教育为例来说明如何做到快乐教育。因为以自己家庭教育为例证,既翔实也生动,看这本书时也让人心情轻松。

如果你在家庭教育上一直不快乐,可以通过读这本书让自己放松下来。我本能地感觉正确的教育一定如行云流水般顺滑,叫人愉悦的,磕磕碰碰的教育一定是有问题的。如果养育子女过程让你感到快乐,我想这种教育是成功的,愉悦就是成功者的奖品。

《有奉献精神的父母培养大人物》(韩国)金惠星

这本书是一手打造出6个博士的韩国妈妈写的,在韩国几乎家喻户晓。这本书主要的精髓是父母的言传身教对孩子产生的影响,切中书名中的奉献精神。涉及早教的内容不太多,较多阐释的是父母在子女教育所持的理念,重视品德的培养,如何在孩子面临问题时给予指导,总之偏向于品德的培养。

这个家庭的父母本身都是博士,是一个书香浓厚的高知家庭,虽然生活学习在美国,不过他们受东亚传统文化的影响,对子女的家庭教育还是属于东方式的。

这本书我比较推荐给有志于言传身教的父母,写过一篇单独的书评总结了这本书的精华,有兴趣进一步了解的朋友可以在历史文章中找来读。

《好妈妈胜过好老师》《最美的教育最简单》《自由的孩子最自觉》作者:尹建莉

作者尹建莉本身是教育工作者,《好妈妈胜过好老师》中观点是基于她总结了自己大量教学实践,更为难得的是她通过对自己女儿的培养过程验证了她所持理念是成功的,足可以引以为鉴的。最为难得是因为这本书面对的是中国当前的教育现状,有着非常的现实借鉴意义,如果你的孩子正在小学阶段,这本书就是最为适合的一本中国家长应该要读的书。

《最美的教育最简单》和《自由的孩子最自觉》书中引述了很多案例,有些是读者的来信,通过这些例子作者强调了给孩子真正的自由和爱的重要性。教育的美就在于有爱和自由,孩子自觉是在自由的环境下养成的自律。

总结一下,尹建莉的教育理念受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的影响,还有趋同于蒙氏的教育理论,她所主张的育儿观念如果浓缩的话就是爱与自由,在她眼里孩子的一切行为都是可以理解被接受的,几乎无条件地接纳孩子。

在这一点上李玫瑾教授则偏重于“术”,经常教父母怎么对付孩子孩子,怎么跟孩子斗智斗勇。我个人支持尹建莉的教育理论,因为她的教育中更具有爱,爱会让人具有更多的可能性。

《如何说孩子才会听怎么听孩子才肯说》(美)阿黛尔·法伯/伊莱恩·玛兹丽施

说话确实是一门很大的艺术,同样一句话因为语气不同效果就不同,为什么语气不同?根源还是对于事情的态度和理解。

如果我们理解孩子的感受,那么就可能更好地说正确的话。抱怨孩子不听话的家长很多,但是自责自己不会说话的家长却不多,这是为什么?

这涉及到人性和智慧。人性使之具有合理性,智慧提醒我们需要学习。这本书就是用来指导家长如何说话的书,也就是用情商管理的理论来和孩子交流。涉及的内容有:帮助孩子厘清他们的感受,鼓励孩子和父母合作,代替惩罚的方式,鼓励和赞赏孩子等。

如果你和孩子沟通上经常大呼小叫,可以学习这本书上的方法,书中还有一些作业可以完成,也许父母大人自己干作业的时候会更理解孩子吧。

《唤醒孩子的内驱力》梅拾樱

这位作者是我的一个文友,我们不曾谋面却常常不谋而合。这位美女妈妈从不放弃对于美的追求,笔下文字、掌上生活、心上育儿方方面面都体现她对于美的执着信念。读她的书是一种享受,你会在她的文字里放松下来,一种自然的、内心深处的力量被唤醒。

教育是一种生活,但是我们当下却把它从生活中剥离出去,硬生生地、苦哈哈地干成了996、997,干成了对“父母懈怠”的“福报”,你今天 不努力鸡孩子明天孩子会“福报”你,我们为此而焦虑。

完全不焦虑那是不可能的,焦虑如同自卑一样,有时候它们也是我们成长的动力,当然前提是不能叫它们给毁了。父母多大程度上影响孩子,这是一个很大的话题,但是有一个现实父母不得不服,那就是孩子终究要靠他们自己的内驱力前进,父母这个助推器随着孩子到了一定的高度就该分离了。当然有父母就是打死也要抱团,结果是要么孩子飞不高,要不就是一起掉下来。

你为孩子不自觉地干学习而苦恼,为孩子玩手机而焚心似火,你可以围观梅老师如何在教育一儿一女的过程中依然美美的。关于这本书我写过一篇书评,有幸得到梅老师本人的认可和转发,使我受宠若惊,使我在教育话题上既谦虚谨慎又小小骄傲。

《由内而外的教养》(美)丹尼尔·西格尔/玛丽·哈策尔

这本书就是那种比较硬核的书。对人来说最硬核的器官就是大脑,书中介绍了大脑的感知方式、左右脑模式等脑科学知识,还有亲子关系形成的依恋模式形成的不同人格。

想一想,一个头脑在成长过程中比较理想的状态下发育,另一个是在不理想的状态下发育,这两颗脑袋里面的差别远远大于外观上的不同,而且这种不同恐怕很难改变,却无时不刻掣肘我们的人生。有人一点就通,有人犹如顽石,如果脑袋不好,再高明的敲打恐怕也不好使。

依恋关系是我们作为父母可以直接影响到孩子的一个因素,其原因在于“由内而外”这一重要理念——真正重要的不是你的童年经历了什么,而是你对于这些经历如何影响了你的生活的思考。

这本书因为有很多理论解析,读起来需要点耐心,是一本含金量比较高的书。

《自驱型成长》美国 威廉·斯迪克斯鲁德/奈德·约翰逊

这本书的语言比较生动,引述的例子也是真实的教学案例,所以阅读体验要比那些硬核的书要好得多。

孩子学习不主动,做作业拖拖拉拉,学习上懒散,是很多家长的苦恼。孩子不自律的一个主要因素,就是家长实施他律的结果。如果你有类似的困扰,先给自己一点驱动力,把这本书认真研究一番,你会找到答案。

让孩子有内驱力,就要先培养孩子的自我控制感,作为驱动力的引擎就是动机,如何培养孩子的积极性,书中从大脑的生理到心理都提供了分析和解决方案。还引述了“自我决定论”的观点,说明自主感、胜任感和归属感对孩子的自驱力的影响。

书中还对使用电子产品给出一些忠告和建议。对存在学习障碍的孩子进行了分析,并给出非常建设性的建议。书中的有些解决方案并不是很适合中国的国情,我们在就业选择、学校选择方面没有那么多的灵活性,解决方案就没有那么多元,但是我们孩子面临的问题是一样的,所以这本书很值得一读,它能解决很多现实而具体的问题。

《成长的边界》(加)大卫·爱泼斯坦

这是一本我在读的书,迫不及待地放进来,是因为这本书真的不错,它是一本搞学习的书。它一开始就吸引了我,“赢在起跑线”的教育狂潮经过作者一分析,结论是:不可靠。

并不是早早地就踏上专业跑道的人才奠定优势,相反东跑一下西跑一下的人积累的经验更利于以后专业发展。

外部视角比内部视角,局外人比局内人,新手比老司机或许更具慧眼;学习上的慢可能比快更好;书中的很多观点都具有颠覆性,打破我们认知的边界。作者的观点并非是猎奇,而是有严谨的实验来佐证。

当成长的边界被打破、被拓宽,意味着成长的可能性也就越多。要成长为学霸,光是肯下功夫是不够的,一定是要有自己干学习的那一套,这本书的观念令人耳目一新,换一种思维世界竟如此不同。

我觉得这本书不仅家长可以读,稍大一点的孩子也是可以读一读,打破思维的壁垒。这样的知识我们学校提供的太少了,我们该给自己和孩子补上。

《爱的艺术》美国 弗洛姆

书单开篇引用这本书中的观点,最后我还想把这本书推荐给你,因为它实在太好了!

我们现在都热衷于听故事,这本书没有故事,只有道理,真正的干货满满,金句滔滔。

读书有了一定的量后,你就明白比故事更重要的是背后的道理,你也就明白为什么真正搞学问的人能埋头纯理论书籍里而甘之如饴。如果你能读到这里,恭喜你,你已经打败了60%以上的读者。

听书名似乎跟家庭教育没有太大关系,其实不然,要说爱,父母和子女之间的爱必然是永恒的主题。书中谈到父亲和母亲对孩子的爱以及父爱与母爱的不同之处,兄弟之爱,还有情侣之爱。

父母对孩子的爱,尤其是母亲对孩子的爱,书中论述得比较多。父母是在孩子的生活中给予其重要影响的人物,要相信孩子有爱的潜能,幸福的潜能,运用其理智的潜能和更为特殊的潜能。正是这样的信心把教育和管制孩子区分开。教育就是帮助孩子实现其潜力,教育的对立面是管制。

不用管制的手段帮助孩子实现其潜力就是最好的教育。要做到这一点,父母既要懂孩子,也要懂教育,这些都需要学习。

爱是一门艺术,它需要知识和努力,需要学习。——弗洛姆

P.S.: 在成长道路上我奉行长期主义,父母和孩子一起学习共同成长,如果你也秉持这样的理念,欢迎你加入古读运动&读书成长营,群里的小伙伴们分享运动、读书、成长和育儿心得。一个人可以走得很快,一群人可以走得更远,长长的路我们一起漫漫地走!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如何教育孩子,才算好父母?这5本书给你答案
个人建议父母育儿必读书单
书单:9本适合孩子看的财商启蒙书,让娃赢在起跑线
书单 | 以阅读抵抗育儿焦虑——0-8岁育儿书单
父母读过这些书,才敢放心教孩子
私藏书单 | 看过这么多育儿书,这6本书想推荐给你们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