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中华民族的道德观

 

中华民族的道德观,其脉络体系大致如此:在儒学之前是尧舜“禅让”、夏禹“三过家门而不入”、以礼乐治天下的“周礼”原始礼仪,而影响最为深远的是战国时期齐国管仲提出的“国之四维”即“礼义廉耻”。在“四维”之后,儒家伦理开始形成,孔子提出了知、仁、勇“三达德”,并提出了礼、孝、悌、忠等一系列德目,构建了一部堪称完整的道德规范体系。孟子则提出仁、义、礼、智“四德”, 并将其扩充为五伦十教,即君惠臣忠、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夫义妇顺、朋友有信。汉代董仲舒把 “仁、义、礼、智、信”推为“五常”,把“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推为三纲,“三纲五常”将儒家伦理推向了新高度。到了宋代,开始形成了“八德”,即孝、悌、忠、信、礼、义、廉、耻,一直延续到清末民初,孙中山提出了“忠、孝、仁、爱、信、义、和、平”的新“八德”。直至当前,我们推行的是 “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爱、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20个字”的公民道德规范,以及“八荣八耻”的荣辱观。

中华民族的道德观的发展历程,大致分四个阶段:以孟子“五伦”为标志,形成了“以人为本”的伦理道德观。以宋代“八德”为标志,形成了“以家为本”的伦理道德观。以孙中山新“八德”为标志,形成了“以国为本”的伦理道德观。这“三个为本”经历了三千年。而今,中国又从一个全新的视角提出了“以人为本”的思想。历史的巧妙轮回,亦是“否定之否定”“螺旋式上升”的哲学原理的生动写实。

    礼是中华民族的母德,因而我们以礼仪之邦傲立民族之林。好礼、有礼是国人立身处世的重要美德。周礼的建设与发展前后八百余年,成功地把氏族社会的原理转换为文明社会的伦理政治秩序。管仲四维以礼为首。孔子一生从礼、崇礼,在其有生之年,为之奋斗不已的,也是,他提出了内仁外礼说,提倡要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将融入中,使人的情感成为循礼的内在动因。这一理论影响十分深远,延绵数千年。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中国十大传统美德
中国传统伦理道德的基本内容
仁、义、礼、智、信
什么是五伦、十义、 四维、八德、三达德、三纲五常
中华传统美德
五伦、五常、四维、八德对现代人非常重要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