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红山文化玉猪龙:听说你是龙的传人?不不不,我是龙的祖宗。

1300年的兴隆洼文化过后,经历了中间赵宝沟,富和,上宅等文化的过度,迎来了中国新石器时代另一个最重要的区域文化之一:红山文化。

红山文化遗存最早发现于1921年。1935年对赤峰东郊红山后遗址进行了发掘,1954年提出了红山文化的命名,80多年来,我们对红山文化已经有了较为深入的了解。这个持续了1500年(6500-5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区域文化与中原的庙底沟文化,山东地区的大汶口,龙山文化,长江中游的屈家岭,石家河,下游的凌家滩,良渚等有着十分复杂且长期的交流。成为那个满天星斗的时代中最耀眼的几颗明星。

女神头像 (复制品) 辽宁省博物馆 

也正是在这些文化的激烈碰撞中,早期中国完成了从早期文明,城邦再到邦国的转变,形成了两次文化共同体。第一次是彩陶,庙底沟文化从中原像四周传播,打通了各个方向的交流通道。第二次则是玉器,从东北跨过燕山,经过大汶口再向长江中下游传播。似乎反而绕过了中原。

事实上,我一直有这种感觉,从新石器时代晚期到商周时期,似乎总有一条环绕着中原的外围文化带,这条外围文化带中各区域之间有着较高的相似性,而中原则保持着自己的风格,不停地吸收着外围文化带的特点,最终多方融合,形成了大一统的文化局面。

彩陶筒形器 红山典型的彩陶纹饰 辽宁省博物馆

红山文化早期,红山人受庙底沟文化的影响,而到了以牛河梁遗址为代表的晚期,已经反过来影响庙底沟了。

那么红山文化究竟发达在哪里?

“尚玉”及“崇龙”习俗

从兴隆洼就出现的玉器体现了礼制的初步建立,但总体兴隆洼文化出土的玉器不过百余件,能够被红山文化继承器型不过几种。到了红山文化晚期,玉文化达到高峰,无论是数量还是种类都大大增加。除中原地区常见的璧环类玉器外,还有丰富的动物形玉器,如龙、虎、龟和鸟、鸮、鱼、蝉以及其他具有专门或特殊用途的玉器,如马蹄箍形器、勾云玉佩等。

玉兽面牌饰 牛河梁遗址出土 

其中最著名的,当然是龙形器。

红山文化的玉龙有两种,一种是以出土于内蒙古翁牛特旗塞沁塔拉的C形龙。

玉龙 中国国家博物馆

另一种就是本文的主角——玦形龙,由于其鼻口部分充满了褶皱有点像猪,所以也被称为玉猪龙。考古发现的史前崇龙遗迹和遗物,在燕北西辽河流域的红山文化遗存中分布最集中、数量最多,题材与造型也最为丰富。

玉猪龙 辽宁省博物馆

从8000年前兴隆洼文化查海遗址发现的龙形堆石和龙形泥塑。

7000年赵宝沟文化小山遗址陶尊上刻画的猪首蛇身形象。

6000红山文化的C形龙以及玉猪龙等形象的出现展现了辽西地区完整的龙形象发展史——龙并不是出现就是我们看到的样子,而是经历了起码2000年的漫长过程才成为玉猪龙,此时距离商周时期的龙还有3000年,从商周到宋代今天我们熟悉的龙则还有2000年漫长的道路要走。7000年,这是中国龙的成长史。

玦形龙 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玉猪龙有着广泛知名度的同时,数量其实也并不少,根据研究者的统计,目前较为可靠的玉猪龙馆藏和民间收藏的加起来起码有几十件,但其中科学考古出土的只有3件。本文这件玉猪龙采集与牛河梁遗址,其通体受沁严重呈鸡骨白,切口处未彻底切断。虽然并非考古出土,但从体量以及工艺精细度来讲均属上乘,并且是目前仅见有牙的玉猪龙。

玉猪龙的头究竟是不是猪其实也不好说,牛河梁第二地点M26墓中出土了一件玉饰,定名为双兽或者双鸮首饰。其实从造型很明显可以看出正是玉猪龙的展开图。其背部有突出的类似背鳍的造型,这正好也是C形龙的特征。

双鸮形饰 图片来自《牛河梁》考古报告

所以玉猪龙未必是猪,但辽西地区千年以来延续不断的类似龙的形象层出不穷说明龙在当时的先民眼里是极为重要的,漫长的发展过程中可能由各种动物结合成这个不存在的动物,到了玉猪龙流行的时期,这种器型展现了极大的共性,目前所见几乎所有玉猪龙都没有太大区别。说明在当时这是所有人都认可的神之化身。

红山文化晚期的5500-5000年这个时段,农业经济彻底取代狩猎—采集经济占据主导地位,稳定的食物,人口的增长为初级文明社会的出现奠定了重要物质基础。信仰在此时也发展到高峰。

玉猪龙 辽上京博物馆

牛河梁作为红山人的信仰中心展现出了一个十分特别的地方——它是一个纯粹的宗教场所。周边很大范围内都没有生活区域,并且50平方公里范围内发现了30多处祭祀地点,这些祭祀地点之间似乎没有什么联系,可能是不同聚落各自信仰的神。这些聚落中最强大的汇集在牛河梁的这一区域内成为一个更高级的小圈子。

年代相近的良渚此时已经进入邦国时代,社会除了有了较为严密的组织形态和阶级表现,红山的聚落则显得没有那么得到强而有力的统一领导。说明红山是一个信仰驱动型的文化。不是因为统治需要而产生信仰,而是因为有统一的信仰逐渐把大家联系在一起并且区分等级。

石雕人头像 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牛河梁11处积石冢群都各自处于一个独立的山岗之上,各自代表一个社会群体。存在主次之分,著名的女神庙遗址更是整个红山文化的信仰中心,并且女神庙主次分明、左右对称、前后呼应的复杂结构和布局,其规模和等级都远非史前时期一般居住址单间、双间甚至多间房屋所能相比,而是已开后世殿堂和宗庙布局的先河。

牛河梁第二地点中的3号积石冢为圆形祭坛,向中间递增一共三层,这被认为是目前最早的盖天宇宙论图解。北京天坛正是以盖天说为原理设计。祭坛在整个新时期时期都不罕见,我们已经介绍过的比如高庙文化,大溪文化,屈家岭文化,石家河文化,良渚文化都有。这说明先民们早就已经有了基本的宇宙观。

然而有区别的是高庙文化祭坛在居住区正中央,大溪文化在城中特别划分出一区用作祭坛,后期祭坛上面用作墓葬,屈家岭的祭坛也在专门区域,并且祭祀陶祖,良渚的祭坛则和反山,瑶山等最高等级的墓葬结合在一起。

相比之下,牛河梁遗址集坛、庙、冢于一体,还有燎祭痕迹。不同位置的燎祭遗迹中发现了不同组合,还发现了埋有器物的祭祀坑等。这些发现与《周礼》《礼记》等文献中记载的“燎祭祀天、瘗埋祭地、肆献祼享先王”等礼仪制度相近。而燎祭遗迹中发现的不同焚烧物则诠释了文献中所言的祭祀等级规定,显示出牛河梁遗址已出现了较为完备的祭祀礼仪体系和相关的礼制。

玉龙凤佩 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红山文化发现的女神庙、祭坛和积石冢以及燎祭遗迹等,反映了红山文化已不仅仅处于一般的原始聚落阶段,而是进入了更高的社会发展阶段。其对玉器的应用以及龙形象的形成是新石器宗教与祭祀的发展结果,对礼制的探索则是后世文献记载的礼制与礼仪活动体系的雏形,对中国古代的哲学思想、制度等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成为中华民族的精神内核,一直持续到今天。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礼重唯玉 玉出红山
红山文化玉猪龙
红山文化玉猪把件
牛河梁上的风土
四十天,从红山文化开始又以红山文化结束
大集结!史上最强红山文化玉器大展!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