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那年的年味

原文写于2017年2月。忆会消失,感情会减淡。唯有文字经久不变,不在乎时间的残忍,可以将逝去的昨天一点点还原。时隔3年,再看文章,那年回家的情景一幕幕重现。思乡的情绪有增无减。

结婚之后,轮流着回娘家婆家过年。每一次回去,感觉家里的变化挺大。安静的小城,渐渐也有了高楼,观光景点,成片成片的乡村“别墅”。不认识的人也越来越多,七大姑八大姨老了,兄弟姐妹们都各自组建家庭,侄儿侄女们也渐渐长大了。

刚回去的头几天,因为空气干燥,脸上脱皮,女儿也因为不习惯新环境撒泼耍赖。热闹的时候家里两个小朋友轮番上阵,哭声震得耳朵嗡嗡响。大家都说这些年年味淡了,没有小时候那么期待。也许是他们的团圆来的太容易,才会觉得过年如此的普通。饮食跟平时没什么差别,新衣服也经常穿,除了门框上红通通的春联,和中央台不断重播的春晚还有点年味。 

上班到赶飞机的前一天,辗转三四个城市,大巴,地铁,飞机,顺风车。在昆明老友家住了一晚,印象中2007年之后就没见过面,快10年了。出发前一天,临时决定到了昆明去思如家住。退掉定好的酒店,从机场到她家里已经夜里快10点了。怀孕8个多月的孕妈,依然灵巧在厨房里忙活,匆匆忙忙吃完饭,照顾小孩睡下。大家才有空坐下来聊天。工作,生活,拉家常。这么多年没见,依旧是记忆中的样子,也没什么隔阂。真朋友大抵都是这样子。平时各自忙碌,相见的时候也无太多刻意的寒暄,各自心里确如亲人般熟捻。8月份回昆明也是,在鲁鲁那里住了一晚,我们距上一次见面,也有三四年了。每一次回昆明,都会见一见上学时的朋友。记得佳丽带我们去吃的火锅,南屏街的私房菜,王丽琴家的火腿肉,白龙校区的烧烤……高中同学也好,大学同学也好,上学时候的朋友,真的是可以相处一辈子~

从昆明到家的下午,正好赶上表妹的订婚。回家放好行李,稍微休息了一下就到三姨家吃饭。未来妹夫的朋友竟然是高中同学,世界真小~事业有成的已婚男,仿佛都是大腹便便,满脸肉肉的样子,希望同学看到了表打我。。。。女同学都越变越漂亮了,男同学,呵呵,收入涨了,地位高了,肉也涨了不少。

家里的年货已经准备了七七八八。老妈说要不要带我们到处去逛逛,想吃家乡的甘蔗,懒癌爆发,只去了离家两公里不到的超市。遇到老爸单位上热情的同事,硬是送了我们一大捆甘蔗。回到家,又有另一个同事给老爸送了腊肉和香肠。我说想带点卤腐回去,老妈说三姨送我们的那罐刚好合适,让我装一些。路上遇到的每一个认识的人,不论老少,都会热情的问我们什么时候回来的,逗一逗小朋友。习惯了外面的冷漠,这些礼尚往来让人觉得非常温暖。这才是世间温情的正确打开方式。同一个世界,同样的熊孩子。女儿怕鞭炮,在贴春联的时候,一个路过的小男孩故意把鞭炮扔到我们这边了,女儿吓得哇哇大哭。他奶奶在那里大骂“你这个小兔崽子,妹妹那么害怕,你走远一点放啊,看我不揍你。。。”都是一些琐碎的小事,却这么鲜明的记在脑海里。

跟有的地方不同,老家过年基本是全家动起来的。热热闹闹的。从准备年货开始大人买鸡鸭鱼肉,小朋友买对联,灯笼鞭炮;大人做年夜饭,稍大点的孩子打下手,小的孩子贴春联。当然,如果家里只有一个孩子,就要被父母使唤的团团转了。夜里全家看春晚。今年春晚没看成,3岁的熊孩子非要看熊大熊二。孩子爸基本从到家那天到走的那天,每天都挨我骂,估计习惯了在小家做大爷,有婆婆在,衣来伸手,饭来张口。跟我们家的气氛格格不入,看着就来气,还好人脾气不赖,叫干嘛就干嘛。忙着带孩子,搞卫生,做家务,红包没抢,春晚没看,啥景点也没逛,但也没觉得无聊。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对恋人如此,对亲人更是如此。家里多了两个小孩,终于热热闹闹的过了一个年了。父母老了,相聚的时间越来越少。看了一下日历,2017年的中秋和国庆又撞到一起了,哈哈,到时候又可以回家。有六七年没在家里过中秋了。

有钱没钱,回家过年。当然,给父母幸福的晚年,少不了钱,少年们,奋斗吧。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老照片:70后、80后与95后的春节回忆
古诗词里的“年味“”,原来别样浓……
笑话大全 妹纸闲来无事
荣辉写童谣:春节(共8首)
看好你家熊孩子,远离“瞎炮”
熊孩子往车内扔鞭炮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