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人与人之间差距的本质
每天写一篇原创文章的第80
王华与李想是同班的好哥们,恰巧两家也是邻居,他们两个有着共同的爱好、梦想。不同的是,他们两家的家长教育理念不一样,王华的父母认为,现在的孩子学习压力大,课余时间需要多放松,提倡快乐教育。而李想的父母认为,学习是最重要的,只有付出更多的努力,将来才能有更多选择的机会。因此,李想的业余生活是在各种辅导班中度过的。
李想很羡慕王华,周末可以随便玩,没有多大的压力,但是,每当想起父母谆谆的教诲和殷切的期望,自己只能硬着头皮坚持下去。
转眼间高考结束,李想经过十几年的努力,最终考上了复旦大学,而王华只考上了大专。两个人的命运从此产生了差距。
都说条条大道通罗马,学习并不是唯一的出路,没错!但是,在通往罗马的道路上还有很多分叉口,如何判断选择正确的道路,这其中蕴含着巨大的智慧。
很多人都羡慕富二代,哀叹自己却生在了一个普通人的家庭。
《超级演说家》刘媛媛演说的《寒门再难出贵子》,引起了社会很大的反响,大众不得不承认,寒门真的是越来越难跨越阶层。
BBC拍摄的《人生七年》,这部耗费半个世纪取材、拍摄、制作的纪录片,通过跟踪记录来自不同阶层的14个孩子的人生轨迹。
最终结果证明了,出身就基本上决定了你的人生,阶层的壁垒没想到却如此坚固。
面对这令人无奈与沮丧的结果,我们只能坐以待毙吗?当然不是,人们说,“我们要奋斗!我们要拼搏!我们要改变命运!”
是的,没错,但是,我们要拼搏、努力、改变的到底应该是什么?
如果这一点搞不懂,我们又如何选择出哪些是通往罗马的正确道路?
我一直强调,看问题一定要找出本质,不然,最终只会误入歧途。
然而,阶层真的就难于跨越了吗?
还真不是,《人生七年》纪录片中,有一个叫Nick的男孩,他就从底层跨越到了中产阶级,他的人生轨迹是,读中小学--读牛津大学--威斯康辛迪逊大学教书。
不难看出,他是典型通过学习这条路改变命运的。
就像文章开头,造成李想和王华命运的不同也是因为学习。
有人肯定会说,努力学习就行了,对吧。
没这么简单,因为大家都知道学习是非常重要的事,但是,为什么有的人拼命学习,有的人却没有那么强的意愿?
造成人与人之间的差距根本原因并不是学习,而是
认知!
理论基础是:
认知不同,会导致行动力不同。
李想父母的认知就是重视教育,因此,如论如何都要让孩子努力学习。
《人生七年》中上层社会的家庭最大特点就是,极度重视教育!他们还给了孩子眼界、格局、能力和人脉,这些都极大地提高了孩子的认知。
最好的证明是:
富家三兄弟之一的安德鲁说:人无法确定能给下一代什么财富,但至少可以确定,一旦给了他们好的教育,他们终生都可以受用。
而中下层的人认为,他们将来要上班,努力工作赚钱,若最后入不敷出,就只能延长退休,靠政府救济金为生。
这就是由于认知不同造成的。
再举个例子:
两个新毕业的大学生,老板让他们两个去发一个星期的传单,一个认为发传单没有什么技术含量,是一件没有意义的事,所以,他发传单都是无精打采的。
另一个人认为,自己刚接触社会,正好发传单可以锻炼自己与别人的沟通能力,因此,他当做历练自己的机会,每天都充满干劲。
之后在其他工作中也是如此,由于他们两个人的认知不同,造成了他们行动力的积极性不一样,结果就不言而喻了。
这也解释了一个问题,生活中,大道理大家都懂,为什么有的人积极去做了,有的人拖着不做,根本原因就是认知程度不同。比如,学习。
所以,只有我们对事物有了高度的认知,才能更积极主动的去学习和工作。
人与人之间差距的本质是认知的高度不同。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人与人最大的差距:认知层次
人与人之间的差距究竟在哪里?(8)
认知与行动,拉开了人与人之间的差距
决定人与人之间贫富差距,不是机会不是人脉,而在于这1点,精辟
人与人的差距在哪?
人与人之间的认知鸿沟,有可能一辈子都无法逾越 不同认知的人,在知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