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为什么你很努力地为对方好,可是对方却不领情?

每天写一篇原创文章的第2123

写作目的:帮助更多的人提升智慧

车胎扎了去补胎,透过玻璃窗,我看见店主家的两个孩子在低头忙活着什么。
我跟店主说:“您家的两个孩子在学习吗?这么晚了(晚上九点)很难得嘛。”
店主说:“学习?这么乖吗?在玩手机吧?”
我有点疑惑,向前走近一看,两个孩子,一个在玩手机,一个在玩平板。
后来店主无奈地表示:孩子不好好学习,没办法,总想让他们努力学习,不想让他们的孩子像他们一样吃苦,可孩子就是不领情。
其实,很多家长都面临着这样的问题:
家长受苦受累供孩子读书、报辅导班。可是孩子就是不珍惜,根本就不理会父母的良苦用心。
真的是孩子不懂父母的心吗?
其实,他们都懂,他们也知道好好学习是对的,父母这样做是为了他们好,可就是做不到好好学习。
这是为什么呢?
惯性。
不好好学习的行为和意识他们已经习惯了,打破一个人的惯性会使人非常痛苦,如果外界贸然打破一个人的惯性后,没有人及时的指导和疏导,这个人在面临迷茫、犹豫、不知所措之后,又会回到最初习惯性的状态,而且这次一旦恢复到原来的状态,再想改变可就更加困难了。
所以,人们常说的“江山易改,本性难移”,是有道理的。
那么,到底该如何改变一个人呢?
这个人必须在灵魂深处受到震动,才有可能做出本质上改变的行为。
所以,当一个人遇到人生重大变故时,才会容易发生改变,这也是俗话所说:受刺激了。
人们常问:为什么明明懂得很多道理,且依然过不好这一生?
答案就在这里:因为人们只是知道道理,却很少有人能够真正做到改变。
《学经》说:
知道而易行,慧也。
知道并能够改变自己的言行,这是智慧的。
那么,普通人如何改变自己言行?如何打破惯性?
试着去实践。
一个真正智慧的人,不在于他懂得多少道理,而在于他能多大程度地改变自己的言行。
很多人学到了一个道理,他觉得这个太对了,他也会尝试着去做,但是,他发现,做起来太难了,根本就行不通,所以就放弃了。
这里面的问题在哪?
问题在于人们总想一蹴而就,太过于心急。
你长久以来养成的习惯,想着只通过一两次或者几次的行为的改变就脱胎换骨,那怎么可能呢?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滴水穿石,非一日之功”。
改变需要一点一滴地积累,需要耐着住性子。切莫不可急躁,不可妄念太重。
《道德经》说:
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天下难事必作于易。
天下间的难事一定是由容易的地方开始着手,天下间的大事一定是从细小处开始累积的。
小的改变需要十几天、几十天的持续改变,而大的改变需要几年、十几年,甚至几十年的持续改变。
你努力地为对方好,就期待对方做出改变,这是你内心的虚妄;对方想通过短时间的坚持改变就得到结果,这是对方内心的虚妄。
事实上,一切都需要时间的积累,需要在行动上不断地加强重复的频率。
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控制住自己急于求成的心性,需要有保持不急不躁的心态去实心做事。
道理说明白了,接下来就需要大家切实地去做了。
希望这篇文章能够帮助到大家。

欢迎交流,可加微信号haoyunbaozeng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管理者把自己累死了,员工却不领情(把道理说透了)!
一些小感悟:摄心为戒,因戒生定,因定生慧。
我对他这么好,可他为什么一点也不领情?
先进篇第十一⑳ 子曰:“论笃是与,君子者乎?色庄者乎?”
我对你这么好,你为什么不领情?
《对话的力量》对话练习(三)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