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道教的重要节日

  道教节日与道教的神真信仰和宗教生活密切相关,在不同的节日,一般要举办相应的斋醮法事,不但道士集会,而且影响到民俗活动,有大量的朝观香客,风俗相沿,形成“庙会”。因为与民俗活动早有关系,又吸收中国传统节气时令,所以道教的节日很频繁。北周释道安作《二教论》说:“左道余气,墓门解除。春秋二分,祭灶祠社;冬夏两至,祀祠同俗。先受符箓,兵符社契,皆言军将吏兵,都无教诫之义。”(《广弘明集}卷八)

  

  春秋二分、冬夏两至,即道教的八节斋。所谓“祀祠同俗”,是因为教本即产生于中国的世俗社会,民间文化及习俗,是道教的一个重要来源。唐释明概对道教的节日活动,更有一番激越的批评,说:“如论道士,人足数万,祭三事五,受禁行符。章奏必宰鸡肫,祭醮要求酒脯,脍醑醪,恣其醉饱。”(《广弘明集)卷九<>

  

  这段话不完全符合事实,但因为与民俗活动关系密切,所以用“祭三事五”极言其频繁,大致是可以接受的。针对节日过于频繁的弊病,道教也曾试图进行整秩,使之规范化。如唐道士朱法满《要修科仪戒律钞》卷八引《圣纪经》说:“正月七日名举迁赏会,七月七日名庆生中会,十月五日名建生大会。右三会之日,三官考核功过。依日斋戒,呈章赏会以祈景福。又云五腊日,五月一日天腊,五月初五名地腊,七月七日名道德腊,十月一日名民岁腊,十二月节日名王侯腊。五腊通三元,名八解日,皆可设净供建斋,求福兼祀先亡,名为孝子,得福无量。余日名为淫祀,有罪。”(《道藏》第6册955页)

  

  从规范教法的角度看,对节日进行整顿秩序也许是必要的。但是,要使宗教节日在教内外流行开来,扩大影响,使之成为教内外的聚会日,从而展开意愿中的宗教活动,宣道传教,一般说来需要有两种条件,一是具有一个生动的故事作为节日的背景,二是与民俗活动密切相关。前者如佛教的盂兰盆会,因为有目连救母的故事作背景,又符合中国传统的孝亲观念,所以演衍为盛大的佛教法会。后者如道教的燕九节及一些宗派的祖师圣诞,都因为与民俗活动关系密切,演衍为盛大的道教法会,而祖师得道成仙、济世度人的故事,实际上也就是节日的背景。至于有些道教节日,因为不具备诸如此类的条件,所以并未流行。如唐道士张万福作《洞玄灵宝道士受三洞经诫法篆择日历》,根据阴阳五行之理,对传授经戒法篆、上表奏章的良辰吉日进行推算,虽或其说言之成理,持之有故,但这种烦琐的推算方法,即使在教内也难通行。又如道书《赤松子章历》,罗列出天门开时、天门闭时、上章吉日、五德日、天愿日、修斋吉日、醮章吉日、七星醮日、六甲章符日及各种忌日,也因为不具备相应的条件,不能作为节日在教内外流行开来。曾在教内外流行的主要道教节日,大约有如下列。

  

  (一)三会、三元。三会日和三元日,据说都是五斗米道的节日。但从见存资料看,三元日似乎是从三会日演变出来的。陆修静《道门科略》载述五斗米道的活动,说:“令以正月七日、七月七日、十月五日,一年三会,民各投集本治。……其日天官地神咸会师治,对校文书。师民皆当清静肃然,不得饮酒食肉,喧哗言笑。会竟,民还家……。虽一年三会,大限以十月五日齎信一,到治。”(《道藏》第24册780页)这个载述与前引《圣纪经》所说相同。《赤松子章历》载三会日,则以正月五日为上会,中会、下会时日相同,同时又列三元日,即正月十五日上元、七月十五日中元、十月十五日下元,称“天地水三官检校之日,可修斋祈福”。(《道藏》第11册182页)而《魏书·释老志》载述寇谦之天师道的活动,则说:“其道坛在南郊,方二百步,以正月七日、七月七日、十月十五日,坛主、道士、哥人一百六人,以行拜祠之礼。”前两会与《圣纪经》、《道门科略》等相同,而下会则与《道门科略》“大限以十月五日”云云有异。案唐释法琳《辩正论》卷八辩道家节日说:“道家金箓、玉箓、黄箓等斋仪,及洞神自然等八斋之法,唯有三元之节,言功举迁,上言功章。三会男女,具序乡居户属以请保护。正月五日为上元节,七月七日为中元节,十月五日为下元节。恰到此日,道士奏章,上言天曹,冀得迁达,延年益算。七月十五日非道家节。”(《大正藏)第52册548页)

  

  法琳曾为考校佛道是非同异,在荆州青溪山鬼谷洞学习道教,前后将近二十年,其所述道教事,大体都是准确的。七月十五日是佛教的盂兰盆会,似原非道教节日。但自隋唐以降,三元成为道教的重要节日,如《要修科仪戒钞》卷八引《玄都大献经》说:“正月十五日,天官校戒,上元斋日;七月十五日,地官校戒,中元斋日;十月十五日,水官校戒,下元斋日。此三日能斋,三官勒名善簿。”(《道藏)第6册956页》上元节即民俗之“元宵节”,又衍传为天师张道陵的诞辰。七月十五是道教的中元节、佛教的盂兰盆节,民俗则称作“鬼节”,保留了古代五腊祭鬼神的遗风。至于原来作为道教中会的七月七日,在民间则传为牛郎、织女相会,实际上是中国民间的“情人节”,这个节日的形成,与五斗米道及南北朝天师道的“三会男女”等活动是否有关,则有待民俗学者去研究。

  

  (二)戊日。戊日是道教的重要忌日,道教称作“戊不朝真”。对于这个忌日的源流始末,难以作出详细的考证,其法是以干支纪日,逢六戊日,即戊子、戊寅、戊辰、戊午、戊申、戊戌,关闭殿堂,不上香,不诵经,殿堂门上悬挂戊字牌。此六戊为“明戊”。另有所谓“暗戊”,如四月的寅日,八月的申日等,精熟此道者亦为忌日。

  

  (三)祖师诞辰。道教是多神教,既有各宗派共同崇拜的三清四御尊神,也有宗派各自崇拜的祖师神。前者反映出道教的基本信仰及教义,后者则多与地方性的民俗活动有关,演衍为影响不等的道教节日。其中许多都是相因成俗的,若详加案考,则往往有不合史实者。不过,道教节日终归是习惯的宗教活动和民俗活动日,我们即依道教习惯,简列其祖师诞辰如下。

  

  正月三日,全真七子之孙不二、郝大通诞辰。

  

  正月九日,玉皇上帝诞辰。

  

  正月十五日,天师张道陵诞辰。

  

  正月十九日,全真七子之五长春诞辰,即燕九节。

  

  二月初一,全真七子之刘长生诞辰。

  

  二月三日,文昌帝君诞辰。

  

  二月十五日,太上老君诞辰。

  

  三月初三,真武大帝诞辰。

  

  三月十八日,全真七子之王处一诞辰。

  

  三月二十八日,东岳大帝诞辰。

  

  四月十四日,吕祖纯阳诞辰。

  

  四月十四日,钟离权诞辰。

  

  四月十八日,紫微大帝诞辰。

  

  五月初一,南极长生大帝诞辰。

  

  五月十三日,关圣帝君诞辰。

  

  五月三十日,全真七子之马丹阳诞辰。

  

  夏至日,灵宝天尊诞辰。

  

  六月二十三日,火祖诞辰。

  

  六月二十四日,雷祖诞辰。

  

  六月二十五日,二茅茅固诞辰。

  

  七月十二日,全真七子之谭处端诞辰。

  

  八月一日至二十七日,北斗星下降之期。

  

  九月一日至九日,南斗星下降之期,即九皇会。

  

  九月初九日,王重阳诞辰。

  

  十月初三,大茅茅盈诞辰。

  

  冬至日,元始天尊圣诞。

  

  十二月初二,三茅茅衷诞辰。

  

  十二月二十三,灶神升天日。

  

  (世界宗教研究所道教研究室编《中国道教基础知识》,宗教文化出版社1999年版。)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为什么道教不像佛教那样兴盛不是谁都能当道士,看完你就明白了
学修福利 | 弥罗、救苦、斗姥诰如何拜,一篇文章全学会
道教节日及其渊源
道教文化与中国民间习俗
玄门日诵早坛功课:一部自度度人修行经
北京东岳庙:讲述700年的道教故事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