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向左走,向右走 | 策展与观展之间(上)

——以“创意改变生活——意大利设计艺术展”为例


“创意改变生活——意大利设计艺术展”展厅(图/刘桐)


无论在博物馆,还是在美术馆,抑或在艺术画廊,其展览项目的具体组织者都曾被称作“项目负责人”,而今这一称谓逐渐被“策展人”取而代之。


尽管国内业界对“策展”一词的内涵存有分歧与争议,尽管许多策展工作的实施不能尽如人意,但就其本质意义而言,“策展”显然是一个国际化、专业化和规范化程度更高的词汇。称谓的这一转变,不是为了追求时尚和新奇,而是为了便于对话和交流。


值得注意的是,业界往往热衷于从自身立场探讨策展理论和方法,而对策展与观展之间的应然或实然状态语焉不详,本文即以“创意改变生活——意大利设计艺术展”为例,就此问题略陈管见。


一、若即若离


观展与策展的关系实态


策展的主旨在于建构一个主题明确的展览,并最大限度地吸引人们前来观赏,行之有效地传达某种知识、观念和思想。就此而言,策展与观展的融合程度是衡量展览成功与否的重要指标。然而,策展与观展永远是两条不能完全重合的曲线,其相互关系也只能用“若即若离”来概括


尽管策展人总是希望得到观展者的理解和认同,但是展览主题的确立、展品类型的选择和展示形式的设计,不可能完全超越策展人自身的专业背景和兴趣取向——它既是策展成功的基本素质保障,也难免对观展者的理解和认同构成某种程度的限定。毫无疑问,对于个体的观展者而言,其个性和诉求显然是千差万别的,即所谓“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因而策展人的种种预设和期待,往往是难以与观展者完全重叠的。在这种意义上可以说,“若即若离”或“不即不离”可谓策展与观展之间的应然关系状态。


策展人:安德烈·布兰齐


“创意改变生活——意大利设计艺术展”的策展人安德烈·布兰齐是20世纪60年代激进设计运动的主要推动者,是阿基佐姆工作室的主要创始人之一,也是独立的思想家、教育家、批评家和著名的展览策划组织者。本次展览展出了他的3件设计作品。他的专业和职业背景,决定了他在策划本次展览时的特有专业视角。正如他在《意大利设计的“核心竞争力”》一文中所言,展览“旨在通过展示意大利设计和生产之间的关系,阐释‘什么是意大利设计’”(吕章申主编:《创意改变生活——意大利设计艺术》,北京时代华文书局2017年4月版,第18页)


安德烈·布兰齐作品:家庭宠物


考虑到生产是与工业设计最为直接相关的环节,由布兰齐策展的意大利设计艺术展,在整体布局上并未刻意关照时间顺序和审美特征,而是按照研发产品、限量产品、批量产品和定制产品四个主要类型及其更为细化的类型,将111件(套)展品措置于11个不同单元之中。这种归类布展方式,或许一时难以得到那些习惯于以传统时空概念和审美偏好进行构思者的认同,但从本次策展的特性、立意及其现场效果看,这种呈现方式还是有其启示意义的。


“创意改变生活——意大利设计艺术展”展厅(图/刘桐)


策展视角也决定了更为具体的形式设计主调。众所周知,与工业设计密切相关的是产品,而与产品生息与共的则是市场,这一现实促使策展人采用了以商场式橱窗展陈为基调的形式设计理念。


负责展陈设计的安东尼奥·奇特里奥在意大利设计界颇享声名,其3件设计作品也在本次展览之列。他用可丽耐隔板在展厅建构了一个近似圆型的展示区域,并于其间摆放了11张白色大理石长方条桌,展品并未按照器物类型或质地进行严格区分,而只是按照不同的主题,分置于这些高低不等的桌子上。其所追求的视觉效果是:所有展品零而不乱,错落有致,宛若商场橱窗中琳琅满目的商品陈设。显而易见,相较于对“每一件”展品细节的展示,他更注重对“每一组”展品的整体呈现。正如他在“布展说明”中所示:“在展品的选择和布置过程中,试图构建一个思想、技术、需求、使用方式和市场交织的脉络,而不去考虑展品的形状、品位和风格属性。”每件展品所附的200字左右的说明文字,揭示了“这些物品的历史”和“各自不同的故事”,以便让这些“表面看来似乎混乱无序”的展品,体现出“十分抽象的收藏理念”(吕章申主编:《创意改变生活——意大利设计艺术》,北京时代华文书局2017年4月版,第296页)。


安东尼奥·奇特里奥作品:移动式文件柜


按照策展人的原本构想,在可丽耐隔板的背面还装饰有不同的镂空图案,其后的背景灯可将其投映到可丽耐隔板的正面,以烘托出商场橱窗般的现场效果。虽然由于展陈设计师对展厅实况了解不足而未能如愿实现,但这一设想若能实现,无疑对立体而生动地诠释展览主题定有裨益。


可丽耐隔板背面的镂空图案


不无遗憾的是,策展人和展陈设计师的策展意图,其实并不能完全被多数观众理解和认同,出现异议也在所难免。这一方面是由于双方的知识背景和生存环境不同所致,另一方面也有展览语言不够具象和明确等原因。此外,按照本次中意展览项目合作机制要求,所有设计和制作均由意方定夺,中方的策展意见有时很难被对方采纳。就如布兰齐策展的主题“series,off series”,其字面意思是“系列和系列之外”。


毫无疑问,在意大利或中国设计领域,因为有着共同的专业知识背景,很多约定俗成的文字表达是既可以意会,也可以言传的,无需再做更多阐释。但展览所面对的观众除了这些专业人士之外,还包括众多的来自各行各业不同文化层次的非专业人士。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当看到直接译为中文的主题后肯定会一脸茫然。因此,作为中方策展者,首先考虑的问题是:如何使专业术语被非专业人士准确理解而不至于一头雾水?尤其对一个外展来说,如何顺利实现跨文化交流是一个不容回避的问题。中意两国文化之间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思维方式和表达习惯更是皆异其趣。相关的历史经验证明,解决这一问题最为便捷的办法就是抛开对题目简单的“直译”,充分考虑观众的文化背景和认知习惯,根据展览的整体立意和具体内容,提炼出一个既能准确传神又能雅俗共赏的表达方式。通过对意大利设计和本次参展作品特点的提炼可知,意大利设计之所以能够引领世界潮流,端赖其以解决生活中的细节问题为旨归,并能以层见叠出的创意,不断设计和制作出实用而精致的产品,从而引领意大利生活的时尚潮流。有基于此,展览的中文标题最终确定为“创意改变生活——意大利设计艺术展”。如此“意译”,起码可以为普通观众提供欣赏展览的另一视角。同时,为了便于熟悉意大利设计的专业人士从中捕捉更多信息,意方策展人的原有意大利文标题依然保留不变。


“创意改变生活——意大利设计艺术展”展厅(图/刘桐)


尽管中意双方策展人共同付出了诸多努力,但都无法保障其所要传达的信息被观展人完整无误地接收。换言之,策展与观展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和认知差距问题是一种无以回避的客观存在,它只能在一定程度上得到解决,而不能也无需获得所谓的基本或根本解决。


相对于诸多有关博物馆功能的不同定义,曾任大英博物馆动物学部门负责人的约翰·爱德华·格雷(1800年—1875年)的界说或许更为理性,同时也更为接近于博物馆的本初蕴涵。他说,博物馆的目的是“在广大群众中传播知识和理性娱乐,给科学研究者提供多种方式来仔细观察和研究博物馆所藏的标本”(弗雷德里克·奥古斯塔·卢卡斯:《现代博物馆的目的与目标》,《博物馆起源》,陈建明主编,译林出版社2014年7月版,第53页)。由此可知,早在19世纪,就已有人敏锐意识到博物馆的职能并非专指某一方面,诸如助益专业研究、传播科学知识和提供理性娱乐等方面,都应被博物馆同样重视。而在提倡文化和价值多元化的今天,观众对博物馆的需求更为丰富多样,包括知识、技术、思想、灵感、审美、语言和娱乐等在内的不同需求当然也是平等无别的,绝无此重彼轻或此尊彼卑之分,也就是说,专业知识诉求并不比理性娱乐享受更重要或更高尚。因此,策展者对观展者任何一种或数种需求的满足,都应被认定为某种意义或某种程度上的成功


“创意改变生活——意大利设计艺术展”展览图录


在意大利策展方最初提供的展品清单和展览方案中,11个单元都标有明确的序号,而在展厅具体呈现时,顺序被打乱了,序号被取消了。这样观众不必拘泥于策展人预设的展线束缚,从而更为自由和自主地完成自己的观赏活动,就如悠然而随性地游走于商场一般,或驻足于某款极具个性的灯具之旁,或流连于时尚拉风的法拉利原型车之前,观展人由此获得的个性化体验必定是真切而灵动的。意大利策展人之所以采用了这种开放性设计,或许是出于这种考虑:观展人的参观行为并非被动地任由策展人或设计师引领,而是在观赏过程中主观能动地去理解、评判和弃取未完待续)


(本文作者侯春燕系中国国家博物馆研究馆员,“创意改变生活——意大利设计艺术展”中方策展人,曾为“罗马与巴洛克艺术”展览项目组成员。




【展览信息】


展览:创意改变生活——意大利设计艺术展


展期:2017/4/25-7/25


地点:国家博物馆 北16展厅


票价:30元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转载】宝格丽:125周年艺术展
博物馆的展览是如何做出来的?
Mayalit·玛雅案例 | 满京华 iADC设计博物馆
Nancy生活馆 | 亚城时尚达人带你逛逛2018纽约大都会”天体“时装展(上)
展览解读 | 《罗马假日》之浪漫轻骑
2020年博物馆观展报告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