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书武融通」百转千回:小篆书法与八卦掌

文:高天晨

小篆是秦代统一文字的产物,是大篆的整合,从文字学上来说,是篆书新的发展。从书法美学来说,小篆的形成了新的篆书美学,对后世影响很大。八卦掌是一种以掌法变换和行步走转为主的拳术,这种拳术的运动规律都是以弧线走转为主,与篆书尤其小篆的运动特别极为相似。

小篆是强调毛笔的捻管转化,婉转而通达;而八卦掌强调身法和步法变化,特点是身捷步灵,身体起伏拧转,随走随变。二者的运动意识和文化类型都有相通之处。

傅振嵩先生演练八卦掌

取法卦象,体正势圆

从文化上来说,二者是一个源头。小篆是篆书成熟的标志,而篆书最早就来自于卦象。八卦其实是上古先民用来表示天地物象的符号,古人用这些符号来代表最明显的事物和功能,观察他们之间的变化衍生规律。八卦掌也是取八卦方位的步法以及其演化规律而成的拳法。在文化上,小篆和八卦掌是一个源头。

先天八卦图

清代书法理论家刘熙载在他的《书慨》中说出了卦象符号与篆书的关系:“圣人作《易》,立篆以尽。意,先天,书之本也,篆,后天,书之用也” 。这段话说明了篆书是卦象的一种发展,而篆书也是汉字书法的一种应用手段。卦象衍生了汉字的发展。

坎卦

八卦的卦象直接影响了汉字,这些符号是汉字之前的状态,甚至有的符号直接就是成为了后来汉字的形态。比如表示水的坎卦的符号和水的小篆写法就完全相同。

小篆的“水”

小篆体现的对称、平衡、等距等形态,是古人观察自然规律的总结。而八卦掌的走转形态也反映了对人体规律的透彻认识。写小篆需要笔正而力均,而走八卦步法,也需要重心平稳,步法均整。总体来说,即二者都强调“体正势圆”。

对书法来说,体正是笔正,笔正才能重心保持中正,才能体现平衡对称。势圆是毛笔笔毫的转动体现圆转。看小篆的字形,没有棱角没有转折,所有的转化都是圆的,力量都是均衡。

而对八卦掌来说,脊椎要中正,全身要形成协调的整体,八卦掌的一个源头即道家的功法“转天尊”,身体在旋转中协调,同时自身要保持中正。八卦步法一摆一扣,步走如趟泥,即体现了势圆的特点。

吴让之小篆

婉转精妙,形似游龙

唐代书法家孙过庭在他的书法理论著作《书谱》中说“篆尚婉而通”,这是最篆书婉转精妙的非常好的概括。秦代篆书统一了当时的汉字写法,均匀典雅,有一种稳定中的动感。后人称之为“玉筋篆”。

唐代李阳冰的篆书在继承秦篆之上增添了圆媚劲逸,飞动自然的风格,婉转流丽,玉树临风,犹有妙趣。后人称之为“铁线篆”,体现其内在恒定的一种力量。

小篆蜿蜒如流水,似乎印证了天地间的某种规律,流水蜿蜒流动,却是生生不息,充满演化之机。故而小篆能演化后世隶书乃至楷书等诸多字体,而小篆的笔法又是他们最核心的规律所在。

李阳冰小篆《三坟记》

清代丰坊《书诀》云:“古大家之书,必通篆籀,然后结构淳古,使转劲逸。”可见,篆书是书法技术的核心本体,因为书法用笔最重要的就是使转之用,而篆书是其核心规律。

现代书法家林散之说“笔从曲处还求直,意到圆时更觉方”更好的表达了篆书是这种曲直方圆辩证的美学关系的最直接表现方式,是书法的共性规律,行草书亦受其影响。

婉转精妙而通达的感觉,也正如八卦掌的运动风格。现代武术家王芗斋先生,在回忆八卦掌大师程廷华演武的时候说:“其神情类若神龙游空,百折千回,令人难追其功劲”。身法如游龙,即全身一直在走转,百折千回而又不露明显的换劲痕迹,即八卦掌也体现了劲力方圆辩证转化的特点。

八卦掌单换掌

八卦掌的基本功就是走圈,脚在一掰一扣的变化中转变方向,脚的这种方向变化特别像是写小篆时候毛笔的捻管,即手指捻动笔杆,让笔毫转变方向。笔杆如同脊椎,笔毫如同步法。

八卦掌转掌歌诀里说:

八卦转掌妙无边。行如推磨走当先。步法要稳圈要圆,上下与中分三盘。三盘旋转气为宗,全身环节要放松。心情意静内子精,内外轴承法自灵。

八卦掌把身体内外看做一种轴承,即身体自转和摆扣步法带来的公转结合起来,形成一个环环相扣的力学系统,在圆转流畅中寻找无穷的变化之机。

小篆笔法轨迹

中含浑劲,静气凝神

二者除了运动方式类似之外,在内在力量上也是一致的。康有为曾说“书法之妙,全在运笔。该举其要,尽于方圆。操纵极熟,自有巧妙,方用顿笔,圆用提笔。八卦掌和小篆,都是以圆为运动规律,故而确实都有“提”起重心的一种方式。

又说:“提笔中含,顿笔外拓,中含者浑劲,外拓者雄强,中含者篆之法也,外拓者隶之法也。”提起笔的重心和提起身体的重心一样,其中含有浑圆之力而不露,这是篆法的精妙之处,也是八卦掌劲路训练的关键。

故而小篆和八卦掌的演示都有萧散超逸的样子,因为其在动态中含有中劲,即浑圆之力。八卦掌歌诀说“气行百孔。展放收紧,动静圆撑,神气意力,合一集中”。

刘凤彩先生演练八卦掌

要有这种力量,还需要神气集中,即书法和行拳之基本,都要凝神静气。欧阳询《传授诀》云:“每秉笔必在圆正,气力纵横重轻,凝神静虑。当审字势,四面停匀,八边具备。”八卦掌心法说:“君稳臣顺心不乱,气血充实养精神。”

由此可见,八卦掌和篆书都这体现了中国美学的一种追求,是以中正均衡为核心基础演化千般变化。而在这个过程中,内心和身体都要达到一个集中而平衡的状态,以中正安舒为枢纽,不断衍生灵活动态的用法。

邓石如小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懿学院|唐代篆书
书法的起源
小篆适合用什么毛笔?
元代杨桓篆书《无逸》
中国汉字的演变及历史文化价值
书法讲座 | 篆书24品【14】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