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闺阁中的百宝箱

文 | 明清家具研习社

研习君语

数尺之间,却有大空间。


杜十娘怒沉百宝箱的故事想必大家都听过,其中的华彩段自然是这一情节:

十娘取钥开锁,内皆抽替小箱。十娘叫公子抽第一层来看,只见翠羽明珰,瑶簪宝珥,充牣于中,约值数百金。十娘遽投之江中。李甲与孙富及两船之人,无不惊诧。又命公子再抽一箱,乃玉箫金管;又抽一箱,尽古玉紫金玩器,约值数千金。十娘尽投之于大江中。岸上之人,观者如堵。齐声道:“可惜,可惜!”正不知什么缘故。最后又抽一箱,箱中复有一匣。开匣视之,夜明之珠,约有盈把。其他祖母绿、猫儿眼,诸般异宝,目所未睹,莫能定其价之多少。

故事虽属虚构,但压轴出场的“百宝箱”(原文中称“描金文具”),其实就是明代非常流行的一种日常用具——官皮箱,或者说梳妆匣。


官皮箱 闺阁梦

官皮箱,是明清时期盛行的一种实用的小形储物匣,主要就是用来放一些体己物件。

古代官皮箱是古代女性,出嫁必备的嫁妆之一,在一些文人的空间内,这类雅物也很是常见。

从严格意义上来说,官皮箱应当属于小型庋具,但是从功能性上看,官皮箱亦为梳妆用具,归入镜台一类。

明晚期 黄花梨“喜上眉梢”纹官皮箱

由于大部分是女眷们使用,官皮箱更多的是作为“梳妆匣'或'梳妆箱'。

打开装饰华丽的官皮箱箱盖,盖下有一个浅浅的平台,可以用来放置镜台、镜架,可以支起妆镜,方便梳妆,所以它又名“鉴妆”或“拣妆”。

平台下方可以看到各式大大小小的抽屉,各自有精巧的铜把手。每一个抽屉可以用来收纳梳篦、胭脂、首饰等女性的日常用品。

晚明 黄花梨镜箱

一个箱子就能够满足妇女们梳妆的全部需求,堪称是一个功能强大、配件齐全的古代“化妆包”。

清 黑漆嵌螺钿加金银片吹箫引凤图拣妆

自明代起,官皮箱内部的结构格局就已经形成了,入清以后,只是外观的流行式样有了一些变化:

例如:外开门取代了内插门,菱花或圆形的面叶取代了横长方形的面叶。

康熙年间的《增补素翁指掌杂著全集》里有副鉴妆的图,就是个面有雕花、外开门的官皮箱。

至清代中期,水银玻璃镜开始普及,梳妆匣便逐渐为功能近似的玻璃镜支匣所替代。

黑漆描金嵌染牙妆奁

总的来说,明清时期的官皮箱或有百宝镶嵌、大漆满饰立粉彩绘的华丽雍容,或满雕花纹的玲珑可爱,也有不加雕琢的全身光素的做法,但通体不离平顶、盝顶两式。

明式官皮箱有的全身光素,有的门上略施雕饰,有的改两开门为插门。至于箱顶,以平顶的为多,盝顶者较少见。

【平顶式素官皮箱】

清代官皮箱做工多精巧考究,为了美观,一般在里面抽屉面上是看不到明榫的,箱子上的铜件制作精巧,整个箱子看上去精美绝伦。

清 黄花梨嵌宝龙纹盝顶式官皮箱

盝顶式雕花官皮箱

在很多流传下来的官皮箱中,很多装饰有男女情爱、母婴嬉戏、花鸟树藤等图案,具有鲜明的闺中色彩。

【盝顶式柜门雕花官皮箱】


官皮箱有何奥妙

官皮箱,由箱体、箱盖和箱座组成;作为一种“抽屉匣”,即在一个完整的匣箱上分列多层抽屉,有大有小,大的有尺半高,小的有拳头大小。

箱体前有两扇门,内设抽屉若干,箱盖和箱体有扣合,门前有面叶拍子,两侧安提手,上有空盖。

箱体之上还会加设一层活盖,在箱背一侧凭合页相连。

明 黑漆描金吹箫引凤图拣妆

两侧及柜门上沿做出子口(后期为外开门),关上柜门,箱盖放下时可以和门上的子口扣合,即将四面板墙全部固定起来,门就不能打开,也可将抽屉悉数遮住,防止滑脱。

如果要开箱的话,就必须先打开金属锁具,后掀起顶盖,再打开两门才能取出抽屉,要是没有主人的钥匙,那就休想染指箱匣内的收藏物。

明末清初 黄花梨雕人物鎏金铜件官皮箱 细部

官皮箱往往还在在顶面或两侧装有提手,很方便提携;咱们也可以直接把它看做一种便携式的私人保险箱,既能够存放贵重物品,还容易搬移挪动。

所以它常用于官员巡视出游之用,稍有身份的人都会备上一只,用以保存印章、账册、契约等重要文件,或珠宝首饰等贵重细软。

黄花梨 平顶式百宝嵌官皮箱

人们甚至为它起了个雅称“七星箱”,将官皮箱上排列的大小不等若干只抽屉比喻成天上的星辰,颇富诗意。

清初的知名生活设计家李渔就曾经将朋友赠送的一只七星箱,巧妙改动过,将挂在匣前的明锁便改而置于匣的背壁,转成轻易不能看到的暗锁,这让匣正面的形象浑然完整,陈列在几案上,显得更为美观,只可以流传太窄,佚失已久。

一旦理解了古代百宝箱的具体形制,杜十娘的故事也就变得更为生动明白。


官皮箱为何叫官皮?

那为什么常常用作妆奁使用的官皮箱,要叫“官皮”二字呢?它与“官”、“皮”又有何关联?

其实,这个名称是有以讹传讹的成分。

明末 朱漆官皮箱

根据资料表明,官皮箱真正诞生在明代,确实是官家用品,主要用于盛装官方文件或者是文房用具。

当时正是元明交战的时候,由于明军沿着长城万余里布防,路途遥远,军饷宝钞和机要文件的安全运送十分困难,迫切需要一种坚固、轻便、防雨的容器来加以盛载。

明代朱漆官皮箱原型/美国纽约布鲁克林博物馆 元代漆饰皮箱

于是,参照蒙古人的马背漆皮箱设计制作了一种庋具,表面髹涂代表明朝官方权威的朱红大漆,这就是几百年来民间百姓口口相传的官皮箱。

它的形制很特别,其箱盖的造型为拱券式,很像棺材的模样,“棺”“官”二字同音,民间常作谐音的比喻。

明初 朱漆官皮箱

由于用牛皮脱模制作,以木条做盖枨、箱口及底座,还会糊麻布,做漆灰底,髹漆多道,故箱子较轻,便于携带,耐朽性极强,还能防水,即使天气再恶劣,里面的机要文件、军饷宝钞等重要物品依旧能安然无恙。

而在明朝建立之后,它常用于官员巡视出游之用,故匠师俗称“官皮箱”。

孤品 明早中期 朱漆戗金缠枝莲龙纹御用皮箱

当然,它也有等级之分,皇帝出狩时携带的御用皮箱饰有龙纹,皇室贵族携带的豪华皮箱饰有凤纹,而官员携带的办公皮箱则平素无纹。

但不论哪一种官皮箱都为官造,民间不得僭用,由于它的材质不便于长久保存,再加上明末清初时的时局动荡,存世极少;拣妆的本名佚失,张冠李戴的官皮箱又不慎被载入书籍之内,以讹传讹,乃至于约定俗成。

清 紫檀盝顶官皮箱

而原先官员盛放文件的“官皮箱”,也就变成了后来我们所说的镜台之属。以至于清代时所说的官皮箱不仅与“官”不沾边,与“皮”的关系也不大。

但是不管我们怎么称呼,官皮箱本身的实用性与观赏性也早就受到了民间的喜爱和肯定。

箱匣虽小,但开合自有天地,外看不奇却内有乾坤,恰如如苏轼词中所言,“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

看似不起眼的百宝箱在层层叠叠展露出来以后往往能让人大吃一惊。将珍贵的首饰纳入其中,让财富不惹人眼,体现的是古人的内敛之道。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官皮箱
细数中国古典闺房家具
官皮箱:古人的“百宝箱”
【市场观察】百宝箱和百宝箱行情(上)
女儿出嫁家具随便买买?怎么可以!
苏富比香港2017年4月_轻巧袖珍宝攻玉山房专场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