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青年书家魏波 | 学书感悟(广西青年书法提名展)

魏波別署伯元。1982年生于山东济南。现为广西艺术学院书法系主任,副教授,在读博士。中国美术学院书法系本科、硕士毕业,导师陈大中教授。先后师从陈相锋、陈大中、王厚祥先生。系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国家艺术基金签约立项资助艺术家、广西青年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广西教育学会书法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广西义务教育中小学书法教材副主编、北京水墨公益基金提名“广西十大青年书法家”、广西青联委员。

唐 刘长卿《送方外上人》 50X30cm 2020

主持或参与国家级、省级、校级科研教改项目多项,撰写学术论文20余篇,出版有个人专著《秦汉官印赏析100例》。编著、参编多部国家级、省级教材。文章、作品发表于《中国书法》、《书法》、《书法报》、《东方艺术·书法》等杂志或报刊。

南北朝 何逊诗《相送》34X68cm 2020

书法篆刻作品多次参加国内外展览,数次入展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办的展览,多次在省展中获最高奖,多次参与对外学术交流活动。

唐 杜甫诗《绝句》 34X68cm 2019

唐 东方虬《春雪》 138X34cm 2020

学书感悟

文/魏波

2011年,我从中国美术学院毕业后,来到了广西艺术学院书法系工作,时光如梭,转眼已是第九个年头了。这些年里我从没放松过对专业的追求和学习,但由于天资有限、后知后觉,错失了许多学习和进步的机会,至今也没做出像样的成绩来,但教学相长,也形成了自己的一点学书感悟或是书法观,现写出来以求教于方家。

宋 陆游《卜算子 - 咏梅》 68X68cm 2019

学书一定要有好的老师。这点前人早有论断,沙孟海先生就曾说:“凡为学问,贵在转益多师。”唐代韩愈说的更是直接:“古之学者必有师”。做学问必须要有老师,书法这门学问当然也不能例外。事实上,书法是一门传承性很强的艺术,其笔法、字法、章法中的道理必须要有人点破才能明白,历史上关于笔法就有蔡邕传文姬,文姬传钟繇,钟繇传王羲之,羲之传献之,直至智永、虞世南、褚遂良、陆柬之、张彦远、张旭、颜真卿、乌彤、怀素的故事。传承者或是亲属,或是师徒,外人不可得而闻焉,神秘得很。所以在学书中遇到名师至关重要,如果碰到“写字匠”或“江湖体”式的老师只会愈学愈远。经了明师之后,往往就会进入自学阶段,此时少了旁人的棒喝,就要看自己的学习方法和审美能力了,此阶段的学书者大都已能熟练控笔,也知道了“既得平正、务追险绝”的道理,往往就刻意求变,若没有高超审美和丰厚学养的支撑就极易走入狂怪的野路,用笔疏狂、结字乖张,这种坏习惯固定下来后往往还会自认为是“自成一体”,殊不知离正道远矣。

唐 白居易诗《问刘十九》 34X68cm 2020

所以当前书法界有一句玩笑话:“自学书法等于慢性自杀”,指的就是习气养成的危险。就我自身来说,自从学院毕业以来,少了老师的批评,有很长一段时间处于闭门造车的学习状态中,就切身经历过这样的过程。明代大儒顾炎武在与友人书中说道:“人之为学,不日进,则日退,独学无友,则孤陋而难成,久处一方,则习染而不自觉。”这话用在书法学习上再也合适不过了,学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绝不会停留在一个基准线上,书法界某些“名家”越写越差的例子比比皆是,不可不察也。

唐 皎然《秋晚宿破山寺》 68X68cm 2020

一定要专精一本字帖。还是拿我自身来说,篆、隶、草、行、楷五种书体和篆刻都经受过系统的学院式训练,也谈不上哪一种书体最擅长,毕业后临的帖就更杂了,但是进步非常缓慢,创作起来越来越空洞无物,非常苦恼,后来又经王厚祥老师的指导才意识到这叫“杂临杂写”,是很难走出来的,除非是天才或是审美非常高的人。一般人学书法必须要临一本字帖,将这本字帖至少写上三五年,完全吃透,一出手就是这本字帖的风格之后,再有意识的加上一部分其它帖里面的技法,自然就会形成自己的风格,杂临杂写就像“黑瞎子掰玉米”,随写随丢,是积累不起来的。这道理其实很简单,但是在当今发达的印刷条件下我们能见到的好字帖太多了,哪一本看着都喜欢,都想学习,选择起来就难了,所以一定要有舍弃的思想。

宋 释志芝《山居》 138X34cm 2020

一定要有篆隶的基础。书法是线条的艺术,写任何一个书体都要首先解决线条的问题,线质达不到要求,一切等于零。拿写草书为例,在快速的使转过程中笔锋很容易散乱,所以得先有聚锋用笔的能力,线条做到细劲流利,圆厚有弹性。这对控笔能力有着极高的要求,这种聚锋技法一般要在篆书或是《石门颂》一路的隶书中才能训练出来。我在学习交流时发现,有些书家把草情草意表达的非常好,结字也很经典,但问题还是线条不够凝练,容易失控散乱,他们大都没有系统地学习过篆隶书,这个功夫就没有练出来。

常持清净戒 具足大悲心 68x24x2cm 2020

一定要善于分解和总结。我在实践中发现,当今书坛的创作高手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在学书的过程中能做到分解练习和技法总结。分解练习也称局部练习,就是加强某个局部或某个技法点的练习,要采取做功课的方式而不是消遣式通临的方式练习,歌唱家每天都有吊嗓子的习惯,学书者也不必每天都临一大篇,而是随时强化某个局部,最终形成肌肉记忆。关于总结,拿字法来说,我们在某一个阶段创作时经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凭着自己的惯性书写,这个字到底长什么样子自己心里也不清楚,偶尔写出一幅满意的作品,下次写又不行了,这都是不擅于总结的结果。创作的理想状态是字的每一个部位都要有办法去处理,研究古帖我们会发现,无论是王羲之还是怀素、王铎,到了某个关键部位他们的处理方式都是差不多的,这种相似之处我们可称之为字的“经典元素”,一定要去总结这些经典元素,才能做到心中有数。也可以通过字典去比较某个字不同书家的写法,当十个书家里面有八九个是相同的处理方式时就记录下来,一个字至少可以总结出五六个经典元素,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唐 王维诗《归嵩山作》 138X69cm 2020

以上是我的一点学书体会,零言碎语,不成系统。惭愧的是,近年来杂事渐多,习字时间得不到保障,读书又太少,在学问这条路上似还山长水阔矣,还好方向已经明确,那就慢慢前行吧。

唐 刘长卿诗《寻南溪常道士》 138X38cm 2020

烟笼树倚联 180X23X2cm 2020

放开眼界洗净耳根联 240X23X2cm 2020

纂刻作品

都是夜归人 4X4cm 2018

乘风归去 6X6cm 2020

光阴者百代之过客 5X5cm 2020

不畏浮云遮望眼 7X7cm 2020

弘道养正 2.5X2.5cm 2020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河南省书法培训中心第三、四、五期书法研修班学员结业作品展之一
学书法的人务必看完,作用极大
刘春泉书法作品精选
45幅魏碑楷书常用字帖欣赏,笔姿厚重雄健挺拔,学魏碑的首选帖
这份行书字帖,一定会勾起不少书友的回忆
书法大家褚遂良,20幅褚楷集字字帖欣赏,疏瘦劲练、临帖首选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