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品味“自律不了追求他律”背后的深意…

“自律不了追求他律”。

乍一听这句话似乎有道理。不过,仔细品味则另有深意。

01

那日与一位朋友聊起早起阅读这事儿。他谈到想要加入阅读群。领读也好,共读也罢。有人带领,彼此促进,相互鼓励,总是好的。

问其缘由。他说自己常常会因工作繁忙等原因,在自我提升与学习成长方面有所懈怠,难以坚持。所以,需要寻找一个“他律”的环境。

“自律不了追求他律”。这是与他交流时,让我印象深刻的一句话。

他的心情我可以理解。毕竟,独学而无友,则孤陋寡闻。读书需要氛围,学习需要环境。自己一个人读书容易把书读偏了读歪了,甚至理解错了自己都不知道。

可是,自律不足真的能够用他律来弥补吗?他律的本质是什么?一个人在追求他律时真正的动机是什么?

这些问题在与他交流之后,一直盘旋于我的脑海之中。

02

他律是什么?

他律是外界的约束。

自律是什么?

自律是自己约束自己。

人的天性是向往约束,还是向往自由?

答案毋庸置疑。没有人希望自己被束缚,但我们又不得不在束缚之中。环境的限制现实的约束都是客观事实。因此,突破限制,追求更大范围的自由才符合人性。

那么,一个人为什么会主动追求被约束呢,无论自律,还是他律?

从目的论角度而言,追求约束能够让他达到自己的目的。而这个目的能够让他获益。若达不成这个目的则会让他的利益受损。

因此,自律与他律的“律”表面上看是约束,要求,规矩,条件,限制…实际上,这个“律”是为达成目的应该怎么做的客观规律。反之,若不如此,目的达不成,或达成了也不会长久。

如此想来,目的从何而来,什么样的约束能够保证目的的实现,是否意识到约束与目的之间的关系,能否组织调动自己…这些问题的答案或许也就构成了自律与他律的区别。

目的来源于自己而不是别人,是自律。知道什么样的约束能够达成目的,是自律。能够应用约束来达成目的,是自律,能够组织调动自己,是自律。

反之,目的来自于他人,是他律。不知道什么约束能达成目的,是他律,需要他人来约束行为,是他律。无法组织调动自己,是他律。

03

思考到这里,我似乎有所领悟。

在“自律不了追求他律”这句话中,隐含了如下几种情况:

第一种情况是没有自己的目的(追求、目标)。但又不甘心如此,期待别人给自己确定目标,指明方向。否则,一空闲下来就不知道该做什么了。

第二种情况是有目的(追求、目标),但不知道如何实现。所以,需要外界约束,向别人学习。

不知道如何实现的原因或许是对自己优势劣势所处环境资源条件以及对如何利用这些资源实现目标缺乏正确认识。

第三种情况是有目标有追求也知道怎么去实现,但却调动不了自己。

调动不了自己的原因或许是,与目标没有情感,目标来自于负向激励、按照自己的方法去做屡屡受挫碰壁等。因此,需要他律来提供动力,纠正错误。

如此看来“追求他律”这事儿也有差异。有人把他律当手段,有人把他律当目的。

若把他律当手段,那么,这样的他律也是自律。若把他律当目的,那么,这样的他律则是自我放弃。

因为,无论是他律还是自律,其本身并不是目的,而是达成目的的手段。

什么是目的呢?从广义而言,是更好地生存,更大的自由。即孔子所说的随心所欲而不逾矩。若具体到每个人则情况各不相同,有人想变美,有人想变瘦,有人想通过考试,有人想功成名就…

此时再来品味这句话“自律不了追求他律”。若没有把这几层意思想清楚,或许就会成为推卸责任的借口。

因为他律更像是环境,而要形成真正的改变,达成目的,还是得靠自己。毕竟,自己才是自己的第一责任人。

阿德勒到底讲了什么?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辩证养心》拓展了“自律和他律”矛盾理论
定目标,自律,控制力和理性约束
论持续安全生产工作中的“自律”与“他律”
序言:我思,故我在
自律与他律的关系,是学习与成长的重要话题
是什么阻碍你过上自律的生活?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