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社会工作作为一门整合应用的学科

这是公众号的第七篇推送。

我作为社工专业的学生,常常和人谈到社工的问题,但是除了作业却鲜少写过关于社工的文字。今天蛮想聊聊我理解当中的社工。

社工是社会工作的简称,它既是一个专业、一门学科,也是一种事业。除却少数“社工发达地区”的民众和同院、同专业的小伙伴,许多人对这么一个概念都是十分陌生的。

还记得高三的时候,看过对社工专业的分享,大体意思是许多学校的社工根本称不上社工教育,基本就是社会学和心理学课程的拼凑。这种评价还是有一定普遍性的。

不知道中国整体社工专业的状况如何。单就我知道的情况来说,的确一些学校一开始甚至没有社工出身的老师,专业课都是社会学、心理学的老师,又或者人类学、法学、管理学等等的老师轮番登场。

还有两个学校的社工培养方案也让我印象深刻,两个学校设置虽然有所不同,但感觉上是非常类似的。两个学校都是已经有了社工专业的老师,但还是要和本学院或其它学院的专业合作,搞什么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一个学校是安排了公共关系管理、互联网思维之类的课,一个学校是要修社区管理、客户关系管理一类的课程。

出现这样的情况,不仅仅是因为中国社工教育的弊病,还和社会工作自身的特性有着莫大的关系。

我们先来看两个定义:

社会工作是一种专业活动,用以协助个人、群体、社区去强化或恢复能力,以发挥其社会功能,并创造有助于达成其目标的社会条件。(NASW

社会工作是以利他主义为指导,以科学的知识为基础,运用科学的方法进行的助人服务活动。(王思斌)

我们可以发现,社工首先是一种专业活动。于是它作为一门专业时,不同于社会学、人类学等理论学科,而更类似于临床、护理一类指向实操的专业。就好像临床医学需要学习在临床中涉及到的生理、病理、药理等学科知识一样,社会工作需要的知识包括了助人服务中涉及的心理咨询、社会保障的知识。

而作为助人的服务时,它却又和其它同为助人范畴的职业不同,没有像心理咨询指向心理和关系、医疗指向身体一样,有一个非常明确的范畴。

故而提姆斯提出了“外借理论”的概念,大卫豪提出了“为社会工作的理论”的概念。所指的都是非由社工专业内生的,用以支持社会工作实践的理论。

然而在实践中,究竟如何把源自社会学、心理学等等源流不同的专业知识,运用在服务当中?即便单从心理咨询的角度出发,又如何评估、选择不同的介入手段呢?

在我看来,社会工作作为一门学科,最重要的就是解决整合的问题

这个整合主要有理论和实务两个层面。

在理论的整合上,主要是两种看法。一种看法更多是一个奋斗目标,其实现难度大体和形成自然科学的大一统理论相当,想要形成统一的、面向各群体各层面的实践理论。另一种看法大体就是现在的路径,不抱有固定的立场,以实际的需要去选择各种理论。

而实务的整合,更多是一种决策的模式。个案管理其实也可以称作一种实务的整合,张和清老师提的“以社区为本的整合社会工作”也是一种实务的整合。这方面其实已经有了相对成熟的模式,但在许多教学和实务领域都没有充分地被接受到。这也是非常多人质疑社会工作作为学科的必要性和作为一种职业的专业性的重要原因。

几次看到有人讨论NGO和社工机构的关系问题。单从概念上来说,NGO必然是一个大于社工机构的概念,即社工机构应当是NGO的一种。但在现实层面上,社工机构却成了NGO中的“陌生人”。这种NGO与社工机构的割裂关系,揭示了社工机构本能够发挥的功能被做窄了

社工常会人被误解为居委会大妈,是因为很多社工所做的事情真的没有超出居委会的范畴,甚至还没有居委会的前辈处事圆滑。自然有人会提起专业的价值观和方法等等为自己辩护,可在那些社工机构的服务中又有多少专业性被体现出来呢?

以我的价值观看来,桑德斯的创举最能体现社工的精神。她最初学习政经哲,之后学习护理、获得社工师证书,最后又修读了临床医学,其间常常参与临终关怀的实践。经过这种全面的教育、实践酝酿,她终于成立了世界上第一所现代的临终关怀医院。对于临终关怀生理、心理和社会三个层面共同的重视,摆脱以医学为中心的介入策略,整合涉及服务的医生、护士、社工、咨询师及其它支持网络,使得临终关怀成为一个独立的服务领域。

临终关怀一般不会被认为是社会工作的一种,但却完全符合社会工作的定义。如果社工等同于开小组、做个案、建社区这种割裂的服务,我们倒不如不要社工这个称呼。只要以所学为指导,去做自己认为有价值的事便好了。

麦金德有一句话我非常喜欢,“知识本是一体的,把它分成不同学科只是屈从了人类的软弱而已”。

有时将事实对应到具体的领域是一种恰当的简化。但要理解人和社会这样复杂的系统,单以“理性人”、“社会人”这样的视角去看都是太过于片面了。虽然我很难去相信人和社会能被总结出恰当的规律,但我还是相信这种理解能够比现在所做的更接近于所谓真理的。

我以为社工作为学科最重要的是整合,大抵是因为我最喜欢社工专业的地方就在于它的包容性和复杂性。它不会让你感觉去看人类学、心理学等等不在课程范畴内的东西是浪费时间,也不会让你感觉现实被割裂成物理、生理、心理、社会等等的碎片。

这一点也是我写这篇文章最重要的理由。倘若一位读社会学的学生没有接触过哲学、人类学,一位读心理咨询的学生没有些社会学和医学的视角,那种局限性其实是很可怕的。我一直认为一本社科领域的书,一眼过去就能让你觉得是属于某个具体学科时,它的眼光很可能是窄的,也因此很难成为经典的著作。

希望大家能够勇于拥抱不同领域、新的知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社工理论前沿 | 何以可能? 何以可为?
文科中较容易出国的社会学专业 写的很实在,河仁楼转给大家看
号外!!!中国社会工作《独立宣言》
教师领办社工机构之“总体趋势”
这条关于“社工”的微博评论火了
中国社会工作发展史几个问题的讨论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