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初患糖尿病,应该做哪些检查

要点聚焦  初次诊断糖尿病,并不是光查查血糖就够了,还要了解是哪种类型的糖尿病,病情的轻重如何,有没有并发症或者合并其他疾病等,所以患者需要做一系列的检查,这不是白花钱,更非耽误时间。

 

临床实例

张师傅最近有点儿烦,前不久单位查体发现他血糖高,确诊为糖尿病。当他得知这个消息时,先是大吃一惊,继而又疑惑不解。他心想,自己没有什么不舒服,只不过就是有点乏力,体重稍减而已,而且尿糖也是阴性,怎么会是糖尿病呢?

于是张师傅改日又到另外一家大医院复查,诊断结果一样,并且医生还给他开了一大堆化验单,包括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胰岛功能、血脂、肝肾功能、血流变、心电图、眼底检查等。他心想,既然糖尿病已经诊断明确了,还有必要再做这么多检查吗?于是就光拿点药,化验检查干脆没做就回来了。

此后,张师傅参加了我院定期举办的糖尿病健康教育讲座,并在会后向我提了一连串的问题:“尿糖阴性能算是糖尿病吗?糖尿病不就是血糖高吗,为什么要化验其他项目?我视力很好,为什么还要检查眼底?”等。经过我一番耐心细致的讲解,张师傅心中的疑惑终于解开了。

由此我想到,诸如此类的问题在门诊上可谓司空见惯,如果不将这些问题解释清楚,患者对检查可能不配合,甚至还会引起误解,进而影响患者的诊断和治疗。

我们知道,糖尿病的可怕之处并不在于“血糖高点儿”,而在于潜伏在高血糖背后的心、脑、肾、眼、神经等多器官损害。因此,到医院看糖尿病,除了明确诊断以外,还应进一步做病情评估,明确是否存在糖尿病所致的各种急、慢性并发症,病情严重程度究竟如何。只有把糖尿病诊断、分型、并发症等问题彻底搞清了,才能有的放矢地采取针对性治疗,这才是我们看病的主要目的。那么,糖尿病患者究竟应做哪些检查呢?

与诊断、分型有关的检查

(1)血糖:是诊断糖尿病的依据,包括空腹血糖和餐后2小时血糖,按照世界卫生组织的标准,空腹血糖≥7.0毫摩/升(126毫克/分升)和(或)餐后2小时血糖≥11.1毫摩/升(200毫克/分升),即可诊断为糖尿病。需要注意两点,一是不能忽视餐后血糖,它对早期糖尿病的诊断意义更大;二是尿糖阳性仅能作为糖尿病的诊断线索,不能作为诊断依据。换句话说,不能根据尿糖阳性或阴性确诊或排除糖尿病。

(2)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试验):当患者空腹或餐后血糖比健康人稍高,但还没达到糖尿病的诊断标准时,就需要进一步做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来确定究竟是糖调节受损还是糖尿病。

(3)胰岛功能测定:本试验包括胰岛素释放试验(IRT)和C肽释放试验(CPRT)。本试验通过测定患者空腹及餐后各个时点的胰岛素及C肽的分泌水平,可以了解患者胰岛功能的衰竭程度,此外,根据胰岛素分泌曲线的形态特点,还有助于对糖尿病进行临床分型。

(4)胰岛b细胞自身抗体检查:包括谷氨酸脱羧酶抗体(GADA)、胰岛素自身抗体(IAA)、胰岛细胞抗体(ICA)等。此项检查主要用于糖尿病的分型,1型患者往往抗体呈阳性,2型则否。其中,GADA在血中出现早、持续时间长,故临床意义最大。

反映血糖平均控制水平的检查

无论空腹还是餐后血糖,反映的均是某一时刻的血糖值,其结果会受到很多偶然因素的影响,血糖波动大的患者尤其如此。要想准确了解一段时期内血糖的总体水平,就要注意检查以下项目。

(1)糖化血红蛋白(HbA1c):它不是一个确切的血糖值,代表的是糖化血红蛋白占全部血红蛋白的百分比,其正常值为4%~6%,HbA1c不受一些偶然因素的影响,能客观准确地反映近2~3个月内的总体血糖水平。

(2)糖化血清蛋白(GSP):由血浆中的白蛋白与血液中的葡萄糖结合而成,正常值为1.5~2.4毫摩/升,可以反映近2~3周内的总体血糖水平。

与代谢紊乱及并发症有关的检查

糖尿病最大的危害来自于它的各种并发症。为了全面了解病情,患者还须检查下列指标。

(1)尿常规:包括尿糖、尿酮体、尿蛋白、白细胞等多项指标,这些指标可以间接反映患者的血糖水平,明确是否存在酮症酸中毒、有没有泌尿系感染等情况。此外,尿微量白蛋白定量测定还是发现早期糖尿病肾病的重要指标。

(2)血糖、血酮体、血乳酸、血渗透压及二氧化碳结合力:主要用于确诊有无酮症酸中毒、非酮症高渗性昏迷、乳酸酸中毒等糖尿病急性并发症。

(3)血脂及血黏度:糖尿病患者往往同时合并脂代谢紊乱及高黏血症,这些都属于心血管病的危险因素,与糖尿病的慢性并发症直接相关,因此,应当及早检查、及早发现、早期干预。

(4)血压:一半左右的糖尿病患者同时合并高血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比单纯高血压的预后要严重得多,因此,对糖尿病患者的血压控制要更加严格,一般要求控制在130/80毫米汞柱以下,对已出现蛋白尿者,要求血压控制在125/75毫米汞柱以下。

(5)体重指数(BMI):计算方法是:体重指数(BMI)=体重(千克)/身高2(米2)。正常标准是男性<24、女性<23。体重指数可作为每日摄入热量多少的参考依据,还可以指导临床选药。例如,超重或肥胖的糖尿病患者首选双胍类药物,消瘦的糖尿病患者首选磺酰脲类药物。

(6)肝肾功能:一方面了解有无肝功能异常及糖尿病肾病,同时还可以指导临床用药,因为在肝肾功能不全时,有些口服降糖药是禁忌使用的。

(7)眼科检查:了解有无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白内障及青光眼。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在早期往往没有症状,而到了晚期又没有良好的治疗方法。所以,糖尿病患者初诊时就应该做眼科检查,绝不能等到视力明显下降时才去检查眼底。

(8)神经科检查:通过神经肌电图检查,可以早期发现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也可采取更简单的办法,用10克单尼龙丝检查患者肢端皮肤的触觉。另外,还应做自主神经方面的相关检查,如做立卧位血压测量,以判定有无直立性低血压。

(9)心电图、心脏彩超:了解有无冠心病及心功能不全。

(10)下肢血管超声及造影:了解是否有下肢血管动脉硬化、斑块或狭窄。

(11)胸部X线片:明确是否同时合并肺部感染或肺结核

(12)骨密度检查:了解患者有无骨质疏松

需要指出的是,并发症在早期阶段往往没有明显症状。一旦有了症状(如水肿、蛋白尿、视力下降、手足麻木、间歇性跛行等),并发症多已进入中晚期,此时病情往往已经不可逆转,治疗难度增大,效果欠佳。最好的办法就是早期诊断、及早治疗,防患于未然。因此,在糖尿病诊断之初,无论有无症状,均应进行一次全面体检,以后还要定期复查,以利于并发症的早期发现。

专家点评  糖尿病的危害是全身性的。当您确诊糖尿病以后,无论有无症状,均有必要做一次全面检查。如果医生给您提出上述建议,千万不要以为这是滥开化验单。请记住,正确而全面的诊断是良好治疗的开始。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糖尿病的那些检查
「科普」初诊糖尿病人需要做哪些检查 李芳 山西省中西医结合医院
得了糖尿病,应该做哪些检查
糖尿病健康教育知识汇总 - 糖尿病网
关于糖病尿的N种不科学说法
糖尿病常用检查一览表,全了,值得收藏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