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唐代书法家梁昇卿隶书《御史台精舍碑》是“唐隶”代表之一赏析
userphoto

2023.05.27 陕西

关注

唐朝时期书法家梁昇卿《御史台精舍碑》《张说碑》传世经典书法作品赏析

琴棋书画,古代被称作文房四艺,是文人墨客颇为称许的娱乐活动,古人认为,抚琴、弈棋、写字、作画,或者只是听琴、观棋、赏字、阅画,领会诗情画意,能赏心悦目,陶冶情操,有益于健康和长寿。唐朝时期的那些生活用品、山川河流,真实地反映了当时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科技水平,结合字画年代背景的记载,赏字更是别有一番趣味。

——题记

大唐处于封建社会盛期,国家统一,社会相对安定,经济繁荣及对外经济文化交流地频繁与活跃,都给文化艺术地发展带来了新地机运,使绘画艺术形成灿烂辉煌的局面,涌现出一批在历史上具有重大影响的著名画家。

唐代绘画体裁仍以人物画为主,宫廷衙署及寺观壁画占相当比重,褒扬功勋的功臣画像仍在继续,石窟及寺观壁画较南北朝有着更大的发展,其规模之宏伟、技艺之卓绝在历史上都是空前的。佛寺壁画中流行大型的经典题材,达到了空前的水平,穿插描绘有大量的生活场景,塑造的佛教形象中人性化的成分明显增强,甚至出现以宫娃为模特塑造菩萨形象的现象,附于佛寺壁画中的供养人占了更大壁面,这一切都展示出佛教绘画适应社会好尚而趋于世俗化的倾向。

唐代书法艺术,可分初唐、中唐、晚唐三个时期。初唐以继承为主,尊重法度,刻意追求晋代书法的劲美。中唐不断创新,极为昌盛。晚唐书艺亦有进展。

唐代最高学府有六种,即国子监、太学、四门学、律学、书学、算学。其中书学,专门培养书法家和书法理论家,是唐代的创举。历朝名家辈出,灿若繁星。如初唐的欧阳询、虞世南、褚遂良等;中唐的颜真卿、柳公权等,都是书法大家。晚唐有王文秉的篆书,李鹗的楷书和杨凝式 的“二王颜柳”余韵。

唐朝是我国古代书法艺术发展的鼎盛时期,出现了许多著名的书法家,他们都留下了极为珍贵的书法作品,楷书、草书、行书在唐朝也都上升到一个更高的层次,具有鲜明突出的时代特点,对后世的书法产生极为深远的影响,因此有“书至初唐而极盛”这一说法。此外,唐朝的书法教育也为唐朝书法取得非凡成就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而且对后世影响深远。

书法是指以文房四宝为工具抒发情感的一门艺术。工具的特殊性是书法艺术特殊性的一个重要方面。借助文房四宝为工具,充分体现工具的性能,是书法技法的重要组成部分。离开文房四宝,书法艺术便无从谈起。

书法艺术的背景是中国传统文化。书法植根于中国传统文化土壤,传统文化是书法赖以生存、发展的背景。我们今天能够看到的汉代以来的书法理论,具有自己的系统性、完整性与条理性。

这里分享唐朝时期著名书法家梁昇卿书法作品。

梁升卿,字升卿,安定乌氏(今甘肃镇原县)人。唐朝著名书法家,东汉凉州刺史梁鹄后代。

少好书法,以八分书知名。开元二年,进士及第,起家雍县尉,迁左拾遗,历任奉天县尉、监察御史、殿中侍御史,撰写《御史台精舍碑》。迁祠部员外郎参与封禅泰山,撰写《东岳朝觐颂》,转兵部郎中,拜中书舍人、内供奉,撰写《张说碑》,出任莫州刺史。

交好宰相张九龄,授太子右庶子,迁河南少尹,拜广州都督。卒于任上,书法作品《东岳朝觐颂》《御史台精舍碑》《张说碑》

唐朝时期著名书法家梁昇卿主要书法作品有:《御史台精舍碑》《张说碑》泰山摩崖《东岳朝觐颂》(已毁)

唐朝时期著名书法家梁昇卿《御史台精舍碑》赏析

唐朝时期著名书法家梁昇卿《御史台精舍碑》碑高145厘米,宽65厘米。现存西安碑林。唐开元十一年( 723年)崔湜撰,梁升卿书 ,赵礼刻。现存西安碑林博物馆。此碑是研究唐代政教关系及唐隶书法的可贵资料。此碑所有点画都肯定、准确、规范,例如撇,不论在哪里出现,你都会感觉到它后面不容怀疑的精确的操作。结构极为匀称,同一字中平行的横画将空间准确地分割。在书法发展史上,唐代是晋代以后的又一高峰。

梁昇卿的隶书还是取自汉代,在风格上与《乙瑛碑》有相神似处。梁昇卿此时的隶书字形略扁,线条的粗细变化比较明显,起笔收笔还比较含蓄。

在真、行、草、篆、隶各体书中都出现了影响深远的书家,真书、草书的影响最甚。唐前期的几位皇帝皆好书法,唐太宗好行书,推崇王羲之,武则天以草书写碑。唐玄宗李隆基好隶书,他写的《石台孝敬碑》《纪泰山铭》,体态宽博,字势横逸,笔画丰腴。此时涌现出一批擅长隶书的书家,如徐浩、韩择木、梁昇卿等。

因此,隶书在唐朝中期辉煌了近百年,出现了隶书中兴的局面。梁升卿书法隶书《唐御史台精舍碑》是“唐隶”代表之一。唐隶虽然不及汉隶古朴,从书法历史而言,起到了隶法传承的作用。《唐御史台精舍碑》,开元十一年立。螭首方趺,通高185厘米,碑身宽64厘米,厚14厘米,趺宽73厘米,趺厚40厘米。碑文连题18行,满行30字,崔湜撰文,梁昇卿隶书,赵礼刻。

碑阴、侧及额有当时的御史台官员近千人题名。此碑左下角略有残损,现存西安碑林博物馆。

唐朝时期著名书法家梁昇卿《御史台精舍碑》之一

唐朝时期著名书法家梁昇卿《御史台精舍碑》之二

唐朝时期著名书法家梁昇卿《御史台精舍碑》之三

唐朝时期著名书法家梁昇卿《御史台精舍碑》之四

唐朝时期著名书法家梁昇卿《御史台精舍碑》之五

唐朝时期著名书法家梁昇卿《御史台精舍碑》之六

唐朝时期著名书法家梁昇卿《御史台精舍碑》之七

唐朝时期著名书法家梁昇卿《御史台精舍碑》之八

唐朝时期著名书法家梁昇卿《御史台精舍碑》之九

唐朝时期著名书法家梁昇卿《御史台精舍碑》之十

唐朝时期著名书法家梁昇卿《御史台精舍碑》之十一

唐朝时期著名书法家梁昇卿《御史台精舍碑》之十二

唐朝时期著名书法家梁昇卿《御史台精舍碑》之十三

唐朝时期著名书法家梁昇卿《御史台精舍碑》之十四

唐朝时期著名书法家梁昇卿《御史台精舍碑》之十五

唐朝时期著名书法家梁昇卿《御史台精舍碑》之十六

唐朝时期著名书法家梁昇卿《御史台精舍碑》之十七

唐朝时期著名书法家梁昇卿《御史台精舍碑》之十八

唐朝时期著名书法家梁昇卿《御史台精舍碑》之十九

唐朝时期著名书法家梁昇卿《御史台精舍碑》之二十

唐朝时期著名书法家梁昇卿《御史台精舍碑》之二十一

唐朝时期著名书法家梁昇卿《御史台精舍碑》之二十二

唐朝时期著名书法家梁昇卿《御史台精舍碑》之二十三

唐朝时期著名书法家梁昇卿《御史台精舍碑》之二十四

唐朝时期著名书法家梁昇卿《御史台精舍碑》之二十五

唐朝时期著名书法家梁昇卿《御史台精舍碑》之二十六

唐朝时期著名书法家梁昇卿《御史台精舍碑》之二十七

唐朝时期著名书法家梁昇卿《御史台精舍碑》之二十八

唐朝时期著名书法家梁昇卿《御史台精舍碑》之二十九

唐朝时期著名书法家梁昇卿《御史台精舍碑》之三十

唐朝时期著名书法家梁昇卿《张说墓志》赏析

唐代书法家梁昇卿《张说墓志》,全称《唐故尚书左丞相燕国公赠太师张公墓志铭并序》,张九龄撰、梁昇卿书、卫灵鹤刻。1999年秋出土于河南洛阳伊川县吕店乡万安山南麓袁庄村,志石现藏洛阳市第二文物工作队。著录首见于《书法丛刊》2000年第三期赵君平《唐张说墓志述要》,《文物》2000年第十期亦刊有李献奇《唐张说墓志考释》。现藏洛阳博物馆。

墓志为青石质,近方形。志盖盝顶,高53厘米,宽52厘米,斜刹16.4厘米,边厚5厘米。盖顶篆书“唐赠太师燕文贞张公墓志”3行12字。志高80.8厘米,宽80.4厘米,厚16.5厘米。志文隶书32行,满行33字,共936字,有浅线界格。

释文:唐故尚书左丞相燕国公赠太师张公墓志铭并序。

工部侍郎、集贤院学生、族孙九龄撰,朝议大夫、中书舍人梁升卿书。

大唐有天下一百二十三年,开元十有八载,龙集庚午冬十二月戊申,开府仪同三司、尚书左丞相、燕国公薨于位,享年六十四。呜呼!哀哉!皇帝悼焉,素服举哀,废朝三日,乃下制赠太师,盖师傅之旧,恩礼有加也。

诏葬先远,丧事有日,又特赐御辞,表章琬琰。公义有忘身之勇,忠为社稷之卫,文武可宪之政。公侯作捍之勋,皆已昭昭于天,文虽与日月争光可矣。公讳说,范阳方城人。晋司空社武公之裔孙,周通道馆学士讳戈府君之曾孙,庆州郡督讳恪府君之孙,赠丹州刺史、刑部尚书讳陟府君之季子。自上世积庆,及公而祥发。

神明所府,道德为枢,生以宁济,幼而休祥,鹰扬虎视,英伟磊落。越在诸生之中,已有绝云霓之望矣。初,天后称朝,举郡国贤良,公时大知名,拔乎其萃者矣。起家太子校书,迄于左丞相,官政四十有一,而人臣之位极矣。尚书,国之理本,公悉更之。中书,朝之枢密,公亟掌之。休声于偕,升降数四。守正而见逐者一,遇坎而左迁者二,其余揔戎于外,为国作藩,所平除者,惟幽并秉节钺而已。

至若三登左、右丞相,三作中书令,唐兴已来朝佐莫比。盖圣贤之运,有会师臣之道行。人虽求多,我每余地,馨香之发,敷闻自久。宜其翊戴圣后,师范百寮,功烈过於如神,德声出於成一,此固与板筑崛起,屠钓作合之类,亦不异也。公志玄远而性高亮,未尝自异,会节乃有立,何所不可体道以为宗,既定国於一言,亦保身之。雅其於经理世务,杂以军国洪事,如流应物,如响纷纶,辐辏其犹指掌。

及夫先圣微旨,稽古未傅,缺文必补,坠礼咸甄,与经籍为笙篁,于朝廷为粉泽,故不可详而载也。始公之从事,实以懿文而风雅陵夷,已数百年矣。时多吏议摈落,文人庸引,雕虫沮我胜气。丘明有耻子云不为,乃未知宗匠所作王霸尽在。及公大用,激昂后来,天将以公为木铎矣。

斯文岂丧,而今也则亡。呜呼!克生以辅时,而臣道不究致用,以利物而人将安仰,上抚床以念,往下辍相而哀,至复见之於公焉。太常议行,谥曰“文贞”。二十年秋八月甲申,迁窆於万安山之阳,燕国夫人元氏祔焉。夫人故尚书右丞相、武陵公怀慎之女也,动为柔范,皆可师训。及公之贵,连姻帝室。虽处荣盛,若非在巳,内执谦下,外睦亲疏。古之贤明,未始兼有。

开元十九年三月壬戌,薨于东都康俗里第,享年六十四。长子均,中书舍人。次曰垍,驸马都尉、卫尉卿。季曰椒,符宝郎。泣血在疚,皆我之有后也。呜呼!玄堂永闭,何事春秋,幽篆斯在,亦云不朽而已。铭曰:天有密命,滋液百宝。时无大贤,谁与明道。我公允叶,我德孔昭。翰飞戾天,羽仪清朝。功遂身谢,名由宾美。言而有立,古无不死。南山之下,诏葬于兹。后之与归,谁我太师。鄜州三川县丞卫灵鹤刻字。

志文之外,其书法亦值得关注。《张说墓志》为梁升卿所书。梁升卿于开元二年(714)贤良方正,直言极谏科及第。此后任奉天县尉、雍县尉,迁拾遗,历监察御史、殿中侍御史、祠部员外郎、户部郎中、中书舍人、莫州刺史、广州都督、太子右庶子。升卿长于书,其书名虽未能煊赫于史,然于唐代则以隶书名于时,而为唐开元年间名家。

在梁昇卿书写的这19通碑刻墓志中,立于开元十五年(727)的《萧灌碑》和开元二十一年(733)的《冯昭泰碑》均由玄宗题额,而《张府君碑》由玄宗撰文并题额,由梁昇卿书丹。由此亦可见梁昇卿与玄宗之间的书法交谊,亦可窥见梁昇卿于玄宗朝书法声名之重。

《张说墓志》书于开元二十年(732),与书于开元十一年(723)的《御史台精舍碑》相比,《张说墓志》书法更为完整地体现了唐人隶书的精熟特征。

与《御史台精舍碑》相对照,我们发现《张说墓志》中的隶书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此时梁升卿的隶书字形略呈方整之态,线条的粗细变化不是不明显,在整体风格上已经完全不同于汉隶,而为成熟的唐代隶书了。梁升卿此时的隶书已经十分平整精熟,但精熟之后也带来弊端,我们看其隶书撇划最后的顿笔和提笔,都是明显的顿挫一下,然后向上挑去,成为一个模式,形成了习气。

《张说墓志》志盖四行十二字篆书也颇具特色,其篆书线条方折和圆曲相结合,字势工稳、沉静,亦为高手所为。值得一提的是志文中并没有记录篆盖者姓名,赵君平《唐张说墓志述要》和李献奇《唐张说墓志考释》等文章中也没有就此事进行说明。笔者认为志盖的书写者应是梁昇卿。

唐代梁升卿的《奉和圣制答张说扈从南出雀鼠谷》赏析

何意重关道,千年过圣皇。

幽林承睿泽,闲客见清光。

日御仙途远,山灵寿域长。

寒云入晋薄,春树隔汾香。

国佐同时雨,天文属岁阳。

从来汉家盛,未若此巡方。

中国书法不仅是中华民族的非物质文化瑰宝,而且在世界文化艺术宝库中也是独具一格,非其他书法所能及。所谓艺术无国界,书法作为艺术的一种表现形式,以多种方式深入到世人的生活与工作中,在这个快速发展的时代,书法带给人的慰藉已远超金钱所带来的满足感。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宽博横逸:唐代梁升卿隶书《唐御史台精舍碑》书法欣赏
高清碑帖|梁昇卿 隶书《唐御史台精舍碑》
法度森严的唐代,隶书就变成这样了!
也许是唐朝隶书代表作
唐代隶书 《唐御史台精舍碑》,真的很精美,值得收藏欣赏!
唐代隶书,《唐御史台精舍碑》,真精美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