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读书随笔:楼兰
井上靖是个诗人,终身爱好研究中国西域历史考古,曾27次赴新疆和甘肃考察研究。这本小书的前三分之一是对楼兰的片段历史研究,文笔素雅。在描述完楼兰之后,井上靖编入了六七篇关于古中国和古日本的历史短篇和短篇小说,可以说是从史实,到故事,到幻象。也都如楼兰古城的结局一般,不论楼兰人后代如何努力,终究不可避免楼兰及其族群永远地消失在长河里一样,小说也都是以无可避免的消失和无奈为结局。三分之一篇幅的那几个短篇,可以看做是因楼兰历史而燃起的一系情愫吧。
楼兰古国仅在公元前130年到前77年间存在过,也就是说,只存在过半个世纪。汉帝国当年还是通过探险家和战术家张骞才知道有这么个沙漠国家存在,与且末、莎车、于阗、轮台、龟兹、乌孙等成为那个时代的沙漠诸国之一。不过楼兰的地理位置非常重要,几乎就是联接玉门关与罗布泊和塔克拉玛干沙漠的节点,从楼兰开始,去往西域的路分为南北两条。楼兰只有一万五到两万人口常驻。
作为沙漠小国,楼兰始终在汉帝国与匈奴帝国的夹缝中生存。按照血缘关系和地缘关系,它与匈奴更为接近,因此基本上是向匈奴效忠的。但张骞通西域之后,汉帝国发动了两轮攻势,把匈奴赶出此区域,楼兰收归汉帝国所有。但汉帝国又不设常驻军,也没有汉族人来实边,所以不久匈奴又会卷土重来,楼兰则又投向匈奴——实用主义。
如此反复了四五次,加上汉帝国的最终在楼兰王安归的决策下,彻底倒向匈奴,与汉帝国对抗。这种对抗没有持续超过两年,汉帝国又出了个傅介子这样的传奇人物——只带了两个随从,前往楼兰进行谈判,在谈判席上,傅介子直接刺死了楼兰王安归,砍下脑袋。上千人的卫队竟然无人敢动,就这么着,直接扶持亲汉的安归的弟弟尉屠耆当了楼兰王。
为了不再劳民伤财一天到晚被两个大国纠缠,尉屠耆请示了汉帝国派驻军来保卫楼兰,并且举国搬迁离开了罗布泊湖边,来到了一个离汉帝国更近的新地——他们把新地称为鄯善,不再称为楼兰。因为搬迁,很多楼兰人把家里的财物就地私藏了起来,这就是楼兰宝藏的来历。
迁都这天,老楼兰王后,也就是安归和尉屠耆的母亲去世了,一同去世的还有新楼兰王后,也就是被刺死的安归的妻子,楼兰人把两位王后厚葬之后,在墓地树了一棵怪柳作为标志,正式迁都。从迁都鄯善的公元前77年开始,古楼兰人就再也没有回去过。期间经历了一百年的风沙,罗布泊随着塔里木河的改道而逐渐萎缩干涸,楼兰古城也从城市变成要塞,再又从要塞变成了废弃之地,逐渐淹没在了黄沙之中。
到王莽篡汉,汉帝国又开始了一轮收缩战略,放弃了西域诸国。唯独鄯善国始终一心向汉,因而屡遭匈奴蹂躏。到光武帝时期,汉帝国居然又冒出来一个雄才大略的班超,以一人之力,深入西域,通过夜袭匈奴驻军得上将首级的方式,赢得了鄯善国的忠诚。班超此后尽半生之力发展驻屯事业,守护了汉帝国在西域的威名。汉末到两晋时期,整个北方一片混乱。鄯善、龟兹、于阗各自瞬时吞并了大量沙漠小国,巩固了自身阵地,同时也总是苦于北方继匈奴而起的柔然帝国。期间,鄯善国曾经发动过两次试图光复古楼兰城的战役,均以意外的沙暴入侵而失败,古楼兰似乎已经注定不再是鄯善人的故乡了。
到北魏时期,鄯善被北魏彻底打垮,宣布投降北魏,成为了北魏的一个郡县。至此,也就是公元445年,罗布泊、楼兰、鄯善,这个神奇的沙漠大国,消失在了历史沙尘之中。
1927年,一千五百年之后,塔里木河再次改道——回到了当年的位置之上——人们后来发现,塔里木河改道周期为一千五百年,罗布泊因此也以此为周期南北移动。瑞典探险家斯文·赫定重坊楼兰故地,沿着重新有了水的河道行进,发现了两个相距不远的坟墓。首先映入赫定眼帘的,是一棵怪怪的柳树,他立刻断定这里就有墓葬。他发掘了墓葬,很快就明确了墓主身份——美丽绝伦的沙漠王后,也就是两千年前的楼兰王安归的妻子。
两个同样奇特的人——班超与中行说。
班超之强悍。班超出使西域,乃是为了宣示汉帝国对西域主要六大沙漠王国的宗主权,哪知道班超一出就是三十年。此前班超的四十年都是在平凡生活中蹉跎,此后三十年,他为汉帝国稳定了整个西域,可谓用最低的人力和物力消耗,维持了三十年的西域门户基本和平。他维持和平的关键,就是不停歇地严厉打击来犯者,反叛者,杀伐决断,动辄斩首数百人。
应该说,班超创造了一种模式,这种模式后来在西班牙的科尔特斯对阿兹特克帝国的征服,乃至英格兰的克莱夫对印度的征服中一再重现——以一人之智慧与勇力,配以极少而极精的部队——科尔特斯带了500人,克莱夫也只有800人,班超亲随仅36人,作战时也从未超过1000人——就能发挥出惊人的威慑力。班超本可以在十一年之后回国,但他没有,他已经完全融入了西域生活,继续在西域六国之间展现他纵横捭阖的政治军事能力。班超回到长安之后,不但自己的家人皆已去世多年,他亲随的36人也无一返回,几乎都埋身沙漠,他的邻里朋友也都几乎无法辨认他的模样——他连眼珠的颜色都变了。
中行说的国家意识。
中行说是汉文帝时宫中的宦官,公元前177年,汉文帝通过和亲方式与匈奴老上单于和解,送公主赴匈奴,中行说被选中为服侍公主一同去往匈奴的宦官。中行说并不愿意,他已经四十多岁了,并不想远去匈奴。但皇命难为,当文帝问到他的时候,他表面上服从,于脸色上很艰难。文帝安慰他说,五年内就召回他。中行说回复说,五年还是一年都一样,把我派去匈奴,于大汉没有任何好处。
中行说到匈奴之后,因一次汉使前来傲慢于老上单于,被中行说直接怼了回去,引起了老上单于的关注。老上单于向他询问治国之道,中行说立即把头脑中的计划告知了单于。老上单于从此对中行说言听计从——一切都以壮大匈奴,孤立大汉,最终攻占河北领土为目标。
中行说对此不遗余力,不仅帮助单于训练部队,且警告单于不要采用汉地的生活习惯,养成骄纵的生活模式,他甚至复制汉帝国的以夷制夷之策略,鼓动匈奴利用月氏、楼烦等异族力量来制约汉帝国,可谓一心帮助匈奴做大。在他的支持之下,匈奴军队战力迅速增强,对汉朝北疆的侵犯日甚一日。公元前166年,中行说带领军队在讨伐了月氏之后,顺道进攻汉帝国,一路如入无人之境,直接杀过甘肃,逼近了陕西雍州,几乎直抵长安。
汉帝国也知道了中行说的作用,在老上单于去世的时候,派使者召回中行说。中行说却严词拒绝,他动感情地说,他非常期望回到故国去看看那里的山水,这种心情没有谁体会得到,但没有单于的命令,他愿意终老草原,表明了自己一心留在匈奴的决心。此时,中行说已经六十余岁。中行说甚至预测到大汉不久就会在南方发生叛乱,可趁此机会再来一次南下作战,集中全部兵力攻占长安,一击必成。不久,中行说老病去世。此谋略成为了过去时。
怎么评价中行说此人?叛国,叛贼,叛徒这样的形容当然政治正确和简单易行,但想想他前后所说、所做,哪一件不是他已预见,但当事人却丝毫没有感受到的?
班超在西域大漠呆到老,中行说在匈奴草原呆到挂,一个心向国家,一个心向他国,一个被尊为爱国典范,一个被斥责为叛徒。我感觉,从个人角度而言,两人其实是一致的——他们都已经完全融入了他们置身的环境,以班超之能,与其说他为了爱国呆在那里,不如说他在西域才找到了自我,找到了存在感,四十岁之前他的默默无闻,以及四十岁之后他无所不能——同样的道理适用于中行说,与其说他恨汉帝国,不如说他在匈奴体会到了自己的价值。
这就是那个时代的中国,不论国力、文化、传统都在欣欣向荣,都处于生机勃发状态,才能产生出这样勇猛智慧的人物——体现国家意志的陈汤、张骞、班超,体现宗教意志的玄奘,他们展现的是探索、扩张和征服的气质。这种状态,在一千年之后的1500年开始,逐步从精神气质上日趋衰弱、认知封闭化的中国消散,仅仅在反抗内部暴政或外部侵略时才会稍有展现,却逐步在西欧民族身上体现出来——在达伽马、哥伦布、科尔特斯、克莱夫、德雷克、纳尔逊、劳伦斯们身上体现出来,为西欧民族开疆拓土,奠定了现代化全球秩序。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中华帝国扩张史五·大汉风云2
班勇(东汉名臣班超少子,东汉将领,著有《西域记》)
“犯我中华者,虽远必诛!”《战狼2》中的这句台词居然源自2000年前
汉朝有多霸气?当着大臣和百姓的面斩杀国王
这是华为内部流传的故事:中国最杰出的公司都在寻找一个姓班的人
遥望西域 班勇:最后的拯救者(三)重返父亲的战场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