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读书随笔:十指魅影

加拿大钢琴家格伦·古尔德的传记。找来找去,发现可能就凯文·巴扎纳这本写得不错。

大概是六年前,还租住在西直门时,偶然从企鹅版的古典名盘系列中,听到捷克的斯美塔那的《莫尔道河》,瞬间就被震住了。莫尔道河是斯美塔那最知名的交响诗,其旋律之美,色彩和线条之鲜明,情景化之明朗,让我震惊。可能就此重燃了我对古典的兴趣。

经过后来大半年的收集海淘,也收到了一些名黑胶,听着听着也终于开始熟悉古典领域。当然后来穆拉文斯基的柴可悲怆三部曲,给我的震撼也不弱于莫尔道河。也就是这么着,了解到了这个领域很多为我们这些外围人不知道的事情,格伦·古尔德就是其中之一。

虽然很早就知道巴赫音乐的可怕,但那时候只知道巴赫在技巧和数学上的可怕,直到后来读了侯世达、史怀哲之后,才知道巴赫之更可怕,在于他能把情感和思想,灌注到极其复杂精巧的赋格和对位音乐中。可能就相当于杜甫、李煜这类高手,能在严格的格律要求之下,自由抒发情绪一样。

我自己研习钢琴之后,才感觉到,巴赫的音乐非常变态,大量使用对位法,需要两个手各自弹奏不同节奏和不同旋律的琴音,同时还得保持整体和谐。所以,巴赫的音乐虽然名气大,但却往往不合适演奏——要从这种变态严格要求中抒发情感,非常之难,所以巴赫的音乐反而没有后世各类演奏家们的作品流行。

但偏偏20世纪上半叶就出了这么一位怪杰古尔德,他一生专注于弹巴赫,虽然出了十几张专辑,而且都卖得好,但怎么也无法超越极为小众,很少被演奏,却出奇地叫座的哥德堡变奏曲,就这么一张专辑,前后录制了三次,一次比一次卖得好,使得古尔德成为了一个逆潮流而上,却反而因为极为小众的曲目取得了空前的成功。这是他一怪。

他的第二怪在于根本不在乎钢琴家所需要的形式,他不善交流,甚至有些自闭,完完全全就通过巴赫音乐表达自己对世界的看法,在这一点上,他从精神上与巴赫对位了。

他演奏时不坐标准的琴凳,用的是专用特制椅子,这把椅子四个脚是不稳定的,可以摇摇晃晃。所以他是从左到右顺时针摇晃着弹琴的。到后来,这椅子坏了,没有坐板,就是几根木条支撑他的屁股。椅子也很矮,演奏时他几乎是缩着肩膀,双手就在鼻子下弹奏。

这把小椅子跟随了他整个演奏生涯,到哪都拎着走

一边弹他还一边唱。我之前淘到的一套他的帕蒂塔,能清晰地听到他的哼唱,发现他哼的时而是高音声部,时而是低音声部,估计这就是他背谱的方式。网上有一段五十年代末他演奏哥德堡变奏曲的视频,大家可以搜到——他演奏的时候,上半身是按照顺时针方向不停地晃悠的,小臂很少上抬,只看到他的手指极其灵动,他身下的靠背椅,随着他的晃悠摇动,然后就是他忘情地哼唱。深深体会到此人对音乐的完全沉浸。

他的第三怪,在于19岁就开始巡回演出,演出很受欢迎,唱片商业也很成功,前无古人的成功,却于31岁就正式退出舞台,一心玄修去了,修的什么?搞音乐分析,研究音乐史,分析各派名家,关门修炼他的巴赫音乐,玩录音玩技术。直到50岁录完第三版哥德堡变奏曲之后去世。

因此,虽然他在音乐上崇尚最古典,却在当时的技术上走到了全球音乐界的最前沿——他不仅精通当时的单声道、双声道录音技术,同时也是最好的音乐广播节目制作人,他在六十年代所录制的音乐节目,在广播界都是经典之作,这可能也是他的音乐能够火爆的原因之一——深通借力现代化传播工具。

最知名的一张照片,摄于1951年。据说古尔德有一种独特气质,让所有来听他音乐会的女人,都想照顾他

虽然他怪,但同领域的人可能没有谁能比他更一帆风顺,不论是他学习钢琴,到第一次登台,到第一次商业演出,乃至到第一次世界巡演,没有哪一次不是收获成功的。在他三十岁之前,他所达到的成功,可能是绝大多数艺术家一生奋斗的目标——举世瞩目,无人不认同其顶尖水平,而且商业上也一样成功。

可能所有在特定领域至臻化境,用特定形式来表达哲学理念和进行深度思考的人,或多或少都会这么怪异,哪怕之前他并不怪异。比如耳聋之后的贝多芬,比如落魄之后的莫扎特,比如老年之后的柴可。

其它方面,古尔德与所有天才级音乐家一样,出身音乐世家或至少是爱好者之家,自小即展露出过人的音乐天赋。尤其是从五岁开始就接受母亲的教导,十岁就掌握了巴赫平均律的第一卷,十六岁就已经能够自如地编曲,自小即展现出对音准和音阶的精准把握和严格追求——这一点特别难,尤其是我自己也练手过乐器,虽然弹了多年吉他,在弹钢琴时总是无法做到严格的指法和音阶对应。古尔德这种严格追求的癖好,果真非常适合巴赫的对位法和赋格,因为不严格精准,是没有办法协调对位和赋格的。

演出间隙在他的小椅子上休息记谱子。

过分早熟是古尔德怪异的根源之一。从十二岁上中学开始,他就已经展现出了很多音乐家到二十岁出头才有的锋芒和对浪漫主义的追求,藐视同龄所接受的教育,在作曲上追求旋律和技巧——这也导致他很早就摒弃了时下的潮流,走上纯理性音乐道路,自觉地全身心投入到钢琴技巧训练和编曲中去。

而且早在他中学期间,他就自动地意识到,管风琴才是理解巴赫音乐的关键,因此,他花费了两年时间练习管风琴,甚至于要求父亲给他配一台。从管风琴上,十六岁的他就提出,钢琴有三只手弹,两只是手,还有一只是脚。他的核心技巧也在这个阶段形成:一是不追击琴键,而是顺着指法来发展技术,二是特别注重节奏和轻重的使用来使音色产生差异——这一点与肖邦走到一起去了,可参见去年敝号推介的《肖邦传》。为此我曾经还买了一张他的管风琴帕蒂塔。

他对巴赫对位法的发现,根据他的自述,不是从音乐或旋律本身得来的,而是他在练习莫扎特的赋格曲时,因为周围噪音太大,无法听到音乐,他突然间发现仅仅是指法本身就让他突然间领略到了对位和赋格的精髓所在。——我估计其实巴赫也是这么干的,与其说巴赫在写音乐,不如说是巴赫在玩管风琴上的指法。

天才及其成功,还需要两个关键的外部条件:其一是有一个发现其潜力并加以培育的老师,其二是一个赏识其才华,并通过商业运作使其为大众所接受的经纪人。从这个角度来看,古尔德无疑比之前很多音乐家都幸运。

首先他在自己家乡就遇到了一个重量级的好老师——加拿大最富盛名的钢琴家和作曲家格雷罗,且格雷罗恰好是那种只是启发,而不控制的风格,他对古尔德的最大作用,即是教会古尔德运用手指,而非手臂,因此,古尔德那怪异的弹琴动作,可谓完全承自这位名师。

鲁宾斯坦说,如果给他一次机会,还想要什么的话,那就要古尔德的那双手。

其次他在刚刚开始演出生涯时,就被加拿大当时为数极少的演出经纪人之一杭伯格发现并认同,也恰好杭伯格是那种懂得顺从艺人习惯,不断引导开掘型的经纪人。古尔德终身也没有再换过经纪人,估计其他经纪人都无法忍受这个怪杰的举动。杭伯格也就给古尔德提过一个要求,要他在演奏时,稍微控制一下自己嘴里的哼唱,原因是,那个时候他的哼唱可以让最后一排观众都能听到

古尔德的演奏水平到底如何?两个事例就能够说明:

一是六十年代苏美关系解冻后,应赫鲁晓夫邀请,西方国家派出文化访问团到苏联,古尔德是入选的为数极少的钢琴家。古尔德在莫斯科的专场演奏会,起先是赠票,而俄国人也都完全不了解这位小年轻。

演奏会上半场过后,中场休息阶段,所有听众都紧急打电话叫家人或朋友赶来看,到下半场,全场爆满,连售票厅都挤满了人。大提琴大师罗斯特罗波维奇说,全苏联也没有人,从来没有听过巴赫是这个样子,从来也没有人能弹出这样的音乐。

随后他的演出会场场爆满。——另一方面也证实了俄罗斯这个民族的艺术氛围和造诣可谓非凡,即便是斯大林时代,他们也能拥有肖斯塔科维奇、穆拉文斯基这样震动世界的巨人。

他演奏钢琴时的奇葩姿势

二是六十年代初期,古尔德开始与欧洲各著名乐团合作,有演奏会,更多的是录制钢协。他第一次与有指挥皇帝之称的卡拉扬的柏林爱乐团合作时,古尔德就弹了序曲的前几个音符,卡拉扬就表情严肃地停止指挥,从台上走下来,坐到观众席第一排,听完了古尔德的全曲演奏。卡拉扬是个极其高傲而难以相处的指挥家,对乐队要求高到变态的地步。古尔德是少数几个为卡拉扬赞不绝口的演奏者,两人也终身保持了良好的个人关系。

他最吸引人的两个特点,一是他对椅子的要求,二是他对HIFI技术的追求。

古尔德的椅子在整个钢琴界都是知名的,他坐不了正常的钢琴凳,于是他自己找人,按照特殊要求作了一把折叠椅,这样他就可以随身携带四处演出。这个椅子非常怪异,一是很矮,坐上去后,膝盖是高过屁股的,你可以想象古尔德坐在钢琴前会有多矮,琴键就与他齐胸;二是这个椅子四个脚都是可以独立调整高矮的,所以古尔德可以随时斜过身子,椅子一边突然矮下去,让他可以以怪异的姿势弹到最边上的音;三是这个椅子的坐垫,很早就因为使用过度,完全坏掉了,而他也不肯换这个椅子,也不肯装个坐垫,所以,古尔德余生都是坐在椅子的骨架上。

古尔德一生在技术上站在全世界的潮头——他可能是第一个看出,并且完全投入到音乐传播事业中音乐家。他不仅精通录音技术,而且自己购买了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录音设备,这套设备先进到什么程度?当时美国音乐出版大牛哥伦比亚公司,也没有。他不仅热衷于录音室录音,这也是他不善交际所造成,而且热衷于制作音乐广播节目,他于六十年代在加拿大广播公司和美国广播公司制作了一系列堪称音乐广播经典的广播节目,主要用于介绍古典音乐。正是借助于这种方式,他也开启了后半生的研究分析工作。

演出前用热水淋手

如果说他怪,他还真不是怪,他就是个音乐圣徒,一生的全幅精力,都投入到了诠释和创新巴赫音乐。他一生富裕,因此无需像莫扎特们那样为求生存而挣扎,但他也一样追求简朴到了极致——吃东西对他而言就是补充能量,他最喜欢的就是吃几块饼干,喝一罐牛奶,音乐旅行时的装备就是他那把破椅子,一箱子安神的药物,一箱子毛巾,他在演奏之前喜欢用热水泡双手。他没有女朋友,也没有迹象显示他有同性恋癖好,他就是为音乐而生。

最后需要提到的就是更广阔的背景条件,一是家庭,二是政府。

从家庭来看,首先他的父母都是音乐爱好者,母亲甚至可以说是一位段位很高的业余钢琴师。其次是家庭财力好,古尔德的家庭在当时的加拿大属于中产阶级,拥有别墅和几处房产。在广播刚刚兴起的时期,他家就能购置到录音机这类高档货,使得古尔德从小就能通过录音机来进行检查和学习,同时,接触到最新的技术,因此养成了他不同于很多古典音乐家的特点——开放态度接受新兴技术和事物。——还记得一万小时天才理论吗?

从政府来看,古尔德也恰好成长在一个加拿大政府开始重视本国文化艺术事业的时代。从四十年代开始到六十年代,加拿大政府投入了大量的财政经费和专业人员到文化艺术领域,文化艺术机构,诸如各类协会、经纪机构、演出机构大量成立,财政支持到民间投资支持急剧增长,构成了一个全国努力打造文化艺术事业的氛围。正是在这样的氛围下,古尔德获得了各种来自机构的支持——至少他能通过广播系统以及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的唱片公司来传播他的音乐和理念。

比较庆幸的是,古尔德认为Bill Evans的钢琴很不错,后者是我第一次听就喜欢上的一位总是叼着烟在钢琴台面上放杯威士忌来弹钢琴的爵士钢琴家,说明敝号音乐口味还成吧。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巴赫--赋格的艺术--风的使者
马慧元写古尔德两篇
今日推荐丨古尔德《哥德堡变奏曲》
鉴碟 | 巴赫的众生相
今天是巴赫的生日,但你知道怎么教、怎么练巴赫吗?
音乐所能唤起的圣洁感受,其他艺术难以企及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