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读书随笔:思想史 从火种到弗洛伊德(11-2)

与此同时,印度北部也发生一次普遍的叛乱和改革,此前的吠陀信仰被修订——奥义书出现,提出了系统的重生和投胎的思想。

最重要的,奥义书也提倡,人的救赎不在祭祀,而在于内在信仰和个人最深的真我。——毫无疑问,这与犹太教的起点几乎是一样的,所以完全可以想见发生在公元前800年左右北部所谓雅利安人对印度的入侵,就把琐罗亚斯德教的教义带入了印度的吠陀信仰。

公元前500年左右,希腊的毕达哥拉斯相信灵魂和轮回的存在,并且提出了永恒真实的存在——诸如他在数学研究中提出的形式和理念。

这种思想深深影响了后来的苏格拉底和柏拉图,到柏拉图那里发展到了极致——他认为真实只存在于抽象思想中,人只需要关注抽象的实体——理念世界

这个思想在亚里士多德那里进一步发展为一个理性的宇宙等级秩序,最上面是不动的创造者,不朽,不动,就是纯粹的思想。

这被誉为是西方思想基石的诞生,也正是从这里开始,产生了东西方思维方式的差异性。

公元前500年,中国的孔子已经开始建立他的影响。在此之前,远至公元前2000年的殷商时期,中国最为重要的信仰活动也是祭祀。

在祭祀活动中有三个崇高的职位——史、祝和巫。史就是记录人,祝就是祈祷人,巫就是占卜的人。这个时期的中国人信仰天神和祖先两类神明

到孔子出生的时期,中国也和印度一样,经历了一次范围巨大而时间久远的北方游牧民族入侵,社会动荡,产生新的社会阶级。

孔子的见解也和毕达哥拉斯、佛陀们一样,超越了此前的多神崇拜,认为决定作用在于人类心中的道德秩序。人遵循道德的道、仁、义规则去生活,就能获得个人与社会的和谐共处。

与孔子同时的老子提出的道教,则从另一个解构的角度阐述了与孔子一样的道理——它提出了道是宇宙最高的规律,但提倡直觉而不是学习和分析。追求的是超越人类存在的极限,摆脱身心束缚,达到与道同一的高度。

总的来说,在公元前6世纪左右,前后三百年时间,宗教开始脱离对许多具体的神的信仰,实现了转向人类内心的伟大转变,重点放在人自身——心理、道德意识、直觉和个体性

宗教并不是我们简单想象的,早期祖先认识水平不够的产物,相反,宗教是人的抽象思维达到一定层次之后才会产生的东西

作者认为,根本的动因,在于西欧、西亚、印度和中国都在同一时期从传统的农耕村落文明进入到了城市文明,社会阶层已经开始增生,传统农耕文明的自然神,已经无法帮助人类继续他们的城市生活,于是发明了新的宗教信仰。

这个时期正是东西方思维方式分裂的开始。

作者对东西方思想分裂和差异的分析,与此前敝号推介的赵林的西学三书无不同。总的来说,雅典也好,爱奥尼亚也好,都是航海民族,航海民族天然就是合约型、贸易型合作联盟模式为主的群落。所以,注重实利永远是这种民族的追求和行事特点

这个地域在公元前300年之前就没有出现过强有力的统一国家,也没有强大的宗教力量和祭司阶层。也就从来不会有对自由思想的钳制和敌视

基于这样的地理特点和民族特性,雅典贡献出了伯利克里建立的民主政治——大家都可以参与政事讨论,都可以提出自己的政治见解;其次就是贡献了欧洲历史上第一批爱好知识和研究世界的学者——所有的见解都需要竞争,都需要塑造自己的影响力,所以,修辞非常重要。于是,“逻各斯”就出来了——不是中国的孔子和老子们的语录体,而是可供辩论、分析和对比研究的论点,所谓的逻各斯,其实是指可供辩论分析的真理

相比之下,中国的封闭式大陆地理特征,农耕文明文明秩序,水患和灾荒的应对与治理需要,很早就诞生了强大的国家治理模式。

在缺乏现代技术的公元前,统御一个地理范围广泛的国家,最容易的方式就是建立森严的等级秩序。等级秩序面前,政治的参与性当然就必须降低,思想言论就要更加谨慎。不论官僚阶层,还是科学家群体,都是服务和服从于最高统治者的。

新的思想总是会被同化到已有的体系中去,从来不会出现新思想对既有体系的决斗

这也才能解释,何以在公元前500年左右,在希腊会出现如此之多的研究太阳、月球、地球,提出原子学说,质疑神性,提出理念世界的科学-哲学知识群体,这些群体和相关学说,放到东方任何一个国度都会被视为异端而被加以边缘化或干脆铲除

雅典帝国化的末期,也就是马其顿帝国兴起之前,一个显著的思想变化是伦理学与政治的分野——古典希腊时期,政治是高尚的、道德的,是希腊城邦生活的中心,政治生活是人的必须,人也是社会人。

到末期,政治越来越受到鄙视,政治生活也逐渐被视为充满了欺骗和讹诈,道德生活从政治参与中分离出来,进一步上收到个人的精神领域,尊重个人生活和言行成为一种新的价值观

这被视为希腊思想史中个人主义的开端,这既是希腊城邦解体的标志,也是西方思想史上不可或缺的里程碑。

在描述古典希腊时期的美学、哲学、史学、戏剧时,作者指出了一个此前在其他相关论述中极少提到的一个现象——古希腊时期的男性同性恋现象十分普遍。

整个希腊区域,不仅仅是雅典,年长男性与年轻男性爱人之间的关系,其实是当时的一种风俗——这也正是为什么希腊古典雕像中有那么多裸体男性的重要原因之一

甚至于当时希腊的军事家们也认为,世界上最强大的军队,应该是由男同构成——男性有力量,而男同之间的爱情让他们相互协同和照顾

实际上,在公元前400年左右,希腊就有一支叫底比斯圣军的男同军队,从被冠以“圣军”的名头,就知道这支军队在当时有多受重视和推崇!

柏拉图在他的理想国中,曾经提到理想国要“禁止娈童”,在当时就被视为是异端思想

一个与同期的春秋中国相类似的地方,是人们普遍认为,优美的相貌和完美的身体形状,是美德的一种体现。这也许正体现了,在公元前500-400年间,人类的关注力从神下降到人自身后,对人类的一种自我欣赏。

在敝号此前随笔的赵林基督教史《天国之门》中提到过,基督教之成为宗教信仰,实际上是很晚近的事了。

希腊在公元前400-300年间就已经有了荷马史诗,但希伯来的《圣经》,也就是基督教的《旧约》是直到公元前200年才有了确定形式。这个时期才有了第一位确证了姓名的犹太作家——便西拉。此前所有关于犹太人信仰的资料,均是传说和历史,并非经文。

到公元37年左右,犹太作家约瑟夫斯总结了前人的文本——还记得吗,敝号在随笔《文字的力量》和《圣经的历史》时提到过,早期的传教者或者上帝本人,可能就是早期的抄写员——确定了五本犹太律法。而之所以犹太人如此重视律法,当然与其几个世纪以来从事商贸活动的历史有关。

圣经篇首的《创世记》,最早可能来源于公元前8世纪的《先知书》,先知书也是一部散乱的记录犹太人早期活动的史书,基本都是一些商贸活动记录,从未提到过创世、亚当夏娃之类的传说。所以,摩西是否存在,目前没有确证。被证实的最早一位圣经人物,是亚哈王,活跃在公元前8世纪左右。

现代的考古发现,耶和华一开始只是中亚神祇之一,他还有一个妻子

因此,目前较为统一的认识,是圣经乃是流亡到巴比伦的第二批犹太人(第一批可能流亡去了埃及)返乡时收集编纂的,其目的就是两个:一是证明迦南地区是犹太人最先占领的,二是以犹太人与耶和华立约的方式来确证犹太人对迦南的所有权。也就是在这个阶段,耶和华从众多神中被追认为唯一的神

耶稣是木匠,在当时的阿拉米语中,木匠也是有学识的人的意思,因此,可能他也并不是真的木匠,更像是个知识分子——知识分子才会有政治危险嘛。

耶稣所诞生的加利利地区,以及在他所生活的那个时代,公元前50-30年左右,曾经有过一个犹太人的叛乱组织,不服从罗马治理,不纳税,要建立犹太人自己的城邦。目前也不知道耶稣是否受过这个组织的影响

耶稣本人从未想到过要创立一个独立于犹太教的新的宗教,真正把基督教从犹太教中独立出来,成其为一种宗教信仰的,乃是耶稣同时代的保罗,也就是后世所认为的使徒保罗。

保罗坚决地摒弃了罗马帝国所崇尚的希腊文化影响,他认为希腊哲学过多地考虑了不必要的细节,导致了多神信仰和混杂不堪的宇宙观,因此,他提出了一种坚持独特性的历史观——唯一的神明(上帝)创造了世界,在一个特定的时期通过一个特定的人来揭示这一切,并向世人提出救赎之道。而所谓信仰,就是对神明、特定的时期、特定的人的全身心关注和解读。

这就是基督教之不同于此前其他信仰的起源,也是为什么说基督教的出现代表了人类思想的进步

公元前300年左右,地中海最令人震惊的知识和思想事件,是亚历山大港的图书馆。

这个图书馆于前3世纪左右建成,经过近一百年的收集存储,到公元前200年,这座图书馆已经拥有40万卷藏书。

在公元2世纪左右,图书馆甚至成立了一个专门用于研究和抄写的学者团体,这个学者团体制度延续了700年之久。在图书馆收集书本的边缘进行注释scholia的人就是后来英文scholar学者的来源。

从托勒密开始,连续几代帝王都把抄写和收集资料作为主要任务之一——这也真是奇怪,即便同时期的中国也没有做到如此程度,更不要说收集的书籍和资料的丰富性了

由于亚历山大港的交通核心枢纽地位,欧洲、西亚、非洲等各地的商队、船队,时刻都在把当时分隔在各地的信息、资料带到亚历山大港。当时托勒密王朝的规定是,所有经过的商队携带的书籍都必须交到图书馆进行抄写,抄写完毕后返还

托勒密三世还亲自写信给他所知道的任何国家的任何君主,借书来抄。就这样,亚历山大图书馆成了当时从语言、知识类型和规模上都是独一无二的资料宝库。

这个宝库给了从公元前3世纪一直到公元6世纪之间所有著名学者以灵感和基础,如欧几里得、阿基米德、丢番图、阿波罗尼奥斯、托勒密等,它存储了西方世界长达一千余年的数学知识和成果。

值得一提的是,迟至公元4世纪,读写和买书,都是极其昂贵的一件事——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知识的传播,也是为什么说印刷术的发明是人类历史上可与直立行走、发明语言相比的大事

因此,只有王公贵族重视知识,才能做得出、做得起收集并整理书籍的事。贵到什么程度?公元1世纪时,马提亚尔的一卷《隽语》,大约只有700行,13张莎草纸,标价5迪纳厄斯金币。5迪纳厄斯金币在当时的购买力是:45顿鹰嘴豆晚餐+享用45个女人莎草纸在当时的价格相当于今天的200元人民币每张

公元1世纪基督教传播到亚历山大港后,立刻就引起了图书馆学者团体们的热烈讨论,并对教义和经文进行了相关的研究——既有追捧的,也有反对的。

公元前2世纪到1世纪,也是佛教在印度本土兴盛,并向东方传播的时期。作者指出,远比中国佛教史所认为的,佛教是在汉明帝时期,即公元58年传入中国要早。

早在公元前2世纪,就有一个叫景卢的中国人,把佛经当做吐火罗斯坦国的礼物带回了中国。公元1世纪,中国就已经有了朝圣者前往西天拜佛求经——王玄策多达4次出使印度,并且专门到访了佛陀悟道的地方——菩提伽耶,在那里临摹了一幅佛像。这幅佛像应该是中国最早也是最原版的佛像。

作者分析认为,佛教之能在中国获得全新的发展,乃是与中国文明的特质有关。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18新纪元;基督教的诞生
为何全世界都容不下犹太人?一针见血:犹太信仰和世界是对立的
'两希'文明哲学研究不能简单叠加
读书人的愤怒与歌哭
西方思想史简论思想理论
现代欧洲思想史简述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