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中国文化设计网宜昌茶叶网专访宜昌书法家任晓明
【编者按】2016年5月10日,中国文化设计网、宜昌茶叶网书画名家栏目主持人何宏江、程继波来到湖北宜昌市群艺馆2楼,对正在进行书法篆刻作品个展的宜昌书法家任晓明先生进行了专访。任晓明先生今天还通过本网书画栏目视频寄语关注中国书画的海内外朋友,三峡大学艺术学院美术系主任、副教授郑军老师也在现场通过视频对任晓明本次个展进行了评论。
中国文化设计网   宜昌茶叶网  讯   (何宏江、程继波) 宜昌书法家任晓明老师书法篆刻作品展5月8日—28日期间在宜昌市群艺馆举行,来自宜昌内外的学者、书画爱好者参加了5月8日举行的开幕式,展览期间慕名而来的观众络绎不绝,圈内外朋友对任老师的创作成果给予了高度评价,媒体重点关注了任老师的求学精进之路,对其读书、为艺、做人及创作理念进行了重点关注和报道。
任晓明先生书法创作幼承庭训,初学柳体。大学师从周德聪先生研习书法,由唐人上溯秦汉魏晋、下及宋元明清,崇尚清新雅逸的书卷气息,擅长楷书、行书、篆书、隶书。作品多次参展获奖,在海内外被广泛收藏。
任晓明先生现为三峡大学艺术学院书法副教授,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湖北省书法家协会书法创作研究员,三峡印社副社长兼秘书长,宜昌市书协理事、青年书协副主席,宜昌市侨联书画院副院长兼秘书长。
任晓明先生通过本网书画名家专栏视频,寄语爱好书画和篆刻艺术的朋友。
三峡大学艺术学院美术系主任、副教授郑军先生评论任晓明作品。
任晓明老师今日在展览现场为参观者解读自己的作品。
本网书画栏目主编应邀到现场并表示祝贺。
本次个展宣传海报
本期书画家 简介
中国文化设计网 宜昌茶叶网 书画名家
任 晓 明   Ren xiaoming
男,1969年10月生于湖北省远安县。字伯晨,号蠹简斋、抱璞庐,笔名一鸣。大学毕业于宜昌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中文科并留校任教,湖北大学教育管理函授本科。1997年入中国美术学院(原浙江美术学院)助教班专修书法篆刻,2002年9月至2005年6月入首都师范大学攻读硕士研究生并获美术学(书法)硕士学位。2008年8月赴美国达拉斯德州大学孔子学院,担任汉语和中国书法客座教授1年。2012年9月至2013年元月在武汉大学哲学学院美学专业作访问学者。现为三峡大学艺术学院书法副教授,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湖北省书法家协会书法创作研究员,三峡印社副社长兼秘书长,宜昌市书协理事、青年书协副主席,宜昌市侨联书画院副院长兼秘书长。
书法教育自1990年起从事书法教育,对于书法高等教育、基础教育、师资培训、留学生教育驾轻就熟。教学中注重基本功训练和创造能力培养,教学认真负责,深得学生信任。担任国家级精品视频课程——《书法基础》第四讲“楷书基础”主讲人,“综合性大学书法教学模式创新与实践”获得三峡大学第七届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主要参与者)。主编书法教材《书法基础》、《书法与篆刻》、参编《颜柳欧赵楷书临范》、《书法创作与欣赏》等多部。主持和参与教研项目10余项,发表教研论文10余篇。
书法理论在《中国书法》、《书法世界》、《艺术中国》、《青少年书法》、《书法赏评》、《三峡大学学报》等期刊上发表论文数十篇,其中,论文《董其昌论用墨》发表于2005年11月《中国书法》,《论杨守敬首倡“碑帖融合”书学思想》发表于2008年10月《中国书法》;论文参加第七届汉字书法学国际学术研讨会、华文书法国际论坛、纪念杨守敬逝世100周年“博文约礼”杨守敬书法学术研讨会。参编著作《中国书画篆刻年鉴》(1995—1996年卷),《书法的未来——学院派书法作品集》、《三峡大学艺术学院教师作品集》、《艺术论丛》、《翰圃积跬》(乙集——2004年)、《中国书法品评》、《三峡美术概观》、《抱璞集——任晓明书法篆刻选集》等多部。主持省教育厅项目“杨守敬的书学思想和书法创作研究”(已结项)和三峡大学科学基金项目一项,参与省部级一项,厅局级两项项,“杨守敬研究系列论文”(合作)获宜昌市第四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
书法创作幼承庭训,初学柳体。大学师从周德聪先生研习书法,由唐人上溯秦汉魏晋、下及宋元明清,崇尚清新雅逸的书卷气息,擅长楷书、行书、篆书、隶书。作品参加1994年湖北省首届新人展、1995年湖北省第三届书法篆刻展、
1997年湖北省第四届书法篆刻展览获三等奖,1998年北京国际艺苑“首届学院派书法作品展”、1999年湖北省首届临书展获二等奖、第三届青少年书法银河大奖赛获优秀奖。2000年全国第三届青少年临书大赛获状元奖、2002年全国青少年第五届书法神龙大赛金奖、纪念《延座讲话》60周年全国书画展铜奖,
2003年湖北省第五届书法篆刻展览获三等奖、当代诗联书展赛获三等奖,2004年“清江杯”全国书法大赛金奖、全国首届书法专业研究生书学学术周作品展,2005年教育部全国第一届大学生艺术展演活动作品类一等奖,马来西亚王子学院交流展,2006年“三游洞杯”全国书法大赛二等奖,2007年湖北省首届青年书法展,2008年10月美国达拉斯·德州大学孔子学院周年庆个人书法展,2009年中国美术馆·首师大书法院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60周年师生书法展、被授予“宜昌青年书法十杰”荣誉称号、。2010年“三峡笔阵”湖北青年代表书家作品展、湖北省廉政书画大赛获书法二等奖,2011年参加“湖北省二届美术节·'山花烂漫’三峡大学艺术学院教师作品展”,2012年“中国当代百名书画家日本友好行书画展”并随团到日本进行书画交流和文化参访、第十届中国临沂书圣文化节名家书画邀请展并被收藏、中国美院书法专业50周年庆书法作品展、法国卢浮宫中国书画作品邀请展,2013年第十届中国艺术节“二安诗词”当代书法名家邀请展、北京首届“华文杯”全国书法名师邀请展,2014年湖北省首届书法小品展、第二届青年书法篆刻展、“薪火相传”宜昌1960年代代表书家作品展、中国美术馆·首师大建校60周年暨书法学科创建30周年书法展,2015年湖南长沙“守正”全国百家楷书邀请展,书法篆刻作品在各级报刊发表数十件,被杨守敬博物馆、宜昌市博物馆、宜昌市档案馆、河南大学、美国达拉斯德州大学孔子学院等文博机构收藏。《青少年书法》“青年书家”、《书法报》“书画教育”版、《世界知识画报》等专题推介。
任晓明老师在本次个展现场。
本网书画名家栏目主持人何宏江、程继波与任晓明、郑军老师在个展现场。
参观、采访本次个展的人络绎不绝,对本次个展点赞声一片。
我们期待任晓明老师未来创作丰收,精品不断。
相关链接................................................................
﹏     ﹏    ﹏   ﹏    ﹏     ﹏    ﹏   ﹏
学术观点/ 导师评论
读书 为艺 做人
——任晓明的书法之路
周德聪(教授、硕士生导师)
晓明1988年从我学书,大学毕业后又一直在高校从事书法教学,转眼间已有20余年了。这些年,他几乎是踏着我的足迹走过来的,先是在我指导下自学,而后寻梦西子湖畔,再后来负笈北上京华。看着他已经由当初一个风华正茂的青年学生成长为现在学有所成的书法专业硕士和大学书法副教授,作为老师的我由衷高兴。
晓明来自远安山区的农村,家乡的山水和良好的家庭教育培养了他朴实的为人,办事踏实、待人诚实,值得信赖,与他交往的无论是新朋还是旧友都对此赞赏有加。在学习书法的道路上,他坚持德艺双修,不事张扬,在注重包装和推销个人的当下,他多少显得有些格格不入,但我以为,这恰好是他的可贵之处,于学问于创作都需要脚踏实地、实事求是的作风,所谓“宁静致远”,晓明之谓乎?
据晓明说,两件事培养了他写字的兴趣:一是祖父和父亲的启蒙,在他们的鼓励和引导下,他从小学二年级开始练习写毛笔字,三年级后每年坚持为自家和邻居写春联,直到现在都保持着春节写春联贴春联的传统;二是小学和中学语文课老师的肯定。农村的小学一般比较重视写字教学,晓明也常常因为字写得好受到老师的表扬,这种表扬一直伴随着他的学生生活,他至今还记得能写一手好字、给他留下美好记忆的任课老师卢德庆、孙德金、杨世信、李建平、胡为民、段家恕等。
1987年晓明考入宜昌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汉语言文学专业学习,他的写字特长有了更多的展示舞台,学校的宣传栏、书法园地都能见到他的身影,漂亮的书写每每引来师生的驻足欣赏。但他说,那时他只知道努力把字写得好看,对书法的认识还很模糊,直到第二年选修了我主讲的书法课,他才懂得书法不仅仅是写字,还是一门有着悠久历史和民族特色的艺术,有着更高的目标,即表达书写者的思想情感和审美境界。从此他尝试用艺术的眼光来看书法,也由此他认定我才是真正引领他步入书法艺术殿堂的导师。于是,在繁忙的功课之余,他不仅自己抓紧点滴时间刻苦练习书法,经常拿习作请我点评,还积极组织第二课堂活动,担任学生书画协会的会长,定期举办书画展赛和书法讲座,每次活动少不了请我担任评委或者主讲人,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在校园里颇有影响。
1989年春,他的书法作品首次走出校园,在原宜昌地区青年书法大赛中荣获三等奖。这年夏天他以优异成绩毕业,并因为书法特长(记得他的毕业论文是关于“现代派” 书法批评的,由我指导。)而留校任教。对于一个喜爱书法的年轻人,以此作为职业和毕生的追求目标,他的激动和欣喜之情是可想而知的。然而,角色不同、要求也更高了,不论是实践还是理论都要堪为人师,于是在我的指导下,他开始系统的学习,边学边备课。他把教学的压力变为动力,实践方面先以颜柳筑基,继而上溯魏晋、直至秦篆汉隶,下及宋元明清,不仅打下了扎实的基本功,而且逐渐找到了适合自己个性的路数,行书专攻米芾、追求清新雅逸的书卷气息;理论上,对书法史、书法美学、书法教育学等方面也有不同程度的涉猎,理论与实践相互促进、教学相长。几年下来,他的行书作品先后入选湖北省“首届新人展”、省三届书法篆刻展,并于1994年加入湖北省书法家协会,成为省级书协会员。
1997年,晓明考取中国美术学院助教进修班,到心仪已久的西子湖畔、在陈振濂先生主持的“学院派”书法创作高级研修班学习,八年前我也曾求学于斯。在这里,从临摹到创作、从形式到观念,他受到更为严格、系统、科学的专业洗礼,课堂上跟随老师学,课下与来自全国各地的青年才俊们切磋砥砺。他每天骑车往返于驻地和美院之间,一般人看作苦行僧似的生活对他却是兴致盎然。因为他清楚,这样的师资、学习条件和专门的时间太难得、太珍贵了,他一心扑在学习上,读书、临帖、创作,如饥似渴地吸吮艺术的乳汁,一年下来学习笔记竟积累了厚厚的三本,废纸如山就是他学习状态的真实写照。他还利用节假日到上海博物馆、浙江省博物馆、西泠印社、杭州碑林、灵隐寺、绍兴青藤书屋、鲁迅纪念馆、兰亭等地参观,在与古人晤对中得到熏陶、启发,感受到精神的快慰,眼界也大为提升。特别是陈振濂先生倡导的“学院派”书法创作模式,从最古典的技法到最现代的形式、观念,跨度之大、难度之高、要求之严,令许多人望而却步,晓明唯一能做的就是以勤补拙,他愿意多花时间去思考、钻研,并且勇敢选择了挑战自我极限的方式,结业展览他提供的小楷扇面和两件主题性作品——《新自叙帖》狂草四屏条、《阵》行书十六斗方都是他以往很少涉足的领域,他努力做到了最好,在杭州和北京展出期间受到同行肯定。隶书和篆刻上也有新的进步,在当年的湖北省四届书法篆刻展评选中,他以一幅颇具其气势的《石门颂》笔意隶书联入选并荣获三等奖,即是对他这种努力的褒奖。当然,许多一时还领悟不了内容的留待日后去慢慢消化。毕竟,他选择的是一条有三千多年深厚历史积淀又需要不断创造并为之付出努力的书法艺术之路。
中国美院学习归来,他重新回到三尺讲坛,这时我已到首都师范大学欧阳中石教授门下做访问学者。欧阳先生是著名学者,由他一手创办的该校书法学科经过十几年的发展,逐渐形成以书法文化研究为特色的办学方向,注重学生的传统文化(国学)修养,通过我的介绍,晓明又有了新的目标。其实,早在1992年,他就报考过欧阳先生的研究生,由于各方面条件不成熟,他折羽而归,但考研的情结始终不曾动摇。为此他积蓄了十年,终于在2002年金榜题名、如愿以偿。这年9月,晓明北上京城读研。欧阳先生“书法不仅是艺术还是学问”的思想理念使他深受启发。检诸历史,没有一个书法大家不是以深厚的学问为根底的,清代刘熙载说:“书,如也。如其学,如其才,如其志,总之曰如其人而已”。对自己的学习思路进行一番清理之后,他深感自己视野狭隘,对书法以外的学问知之甚少,这必然会限制书法向更高层次迈进。于是他把大量时间用在读书方面,尤其是中国传统文化思想方面,对书法的文化基础逐渐有了更为深刻的领会,艺术学、书法文化、古典诗词格律、文献学等研究生课程的学习也使他的学术视野、研究能力有了很大提升,在业师张同印的悉心指导下,先后有多篇书法史研究论文公开发表。他的学位论文《董其昌的书法与绘画关系的研究》洋洋九万多言,在当年6月举行的学位论文毕业答辩会上得到与会专家学者的充分肯定,认为“在前人基础上有较大的推进和创新,是一篇比较优秀的硕士论文”,答辩委员们一致通过其论文答辩。读研期间,他以专业成绩优秀、组织能力突出,获得北京市“三好学生”荣誉称号,书法作品还入选湖北省五届书法篆刻展并获三等奖,被聘为湖北省书法家协会第二届创作研究员,他的隶书对联在2005年教育部举办的全国第一届大学生艺术展演活动中获得作品类一等奖。
在我看来,2005年是晓明人生事业的新的起点,他的勤奋努力获得了一系列回报(如前所述),带着丰硕的学业成果、他回到三峡大学,续写他热爱的教师生涯。这一年他获批为副教授职称,刚刚返回工作岗位即在秋季学生评教中名列全三峡大学榜首,这些都是他长期坚持在教书育人第一线全身心投入、爱护和关心学生成长、既严格要求又和蔼可亲的人格魅力以及扎实的学术功底为支撑的,这样的责任和担当也是他一贯坚持、多年恪守的原则。所以,他的教学和为人在学生和同事中有口皆碑。近10年以来,他所担任的书法篆刻类专业和公选课程多达20余门,他没有一门课程不是认真备课的,从教学内容的精心组织到教学程序的科学设计、教学效果评价的方式方法、PPT和教学视频的制作,他都有独到的思考并用心做好每一个环节,一切围绕强化学生的专业技能和创造能力而展开,以培养学生的人文艺术素质和艺术创造能力为旨归,他的教学受到学生的普遍欢迎也就是实至名归了。他在教学中还虚心向同事学习,尤其是像我们这些老教师的课堂他会经常去听课,他说,老教师的教学有一种既严谨又鲜活的学术传统,需要一代代传承下去,无形中他自己也成为这个传承链条中的一环。适应于新形势下对教师角色的新的要求,结合自己在教学中的思考和积累,晓明主持和参与了多项书法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对于书法教学与人文素质教育的关系、书法艺术素质教育的课程设置、书法教学中加强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书画融通教学模式探讨等问题展开研究,形成了有价值的研究成果并在教学中推广,使学生受益。正是不断地实践,思考,磨砺,沉淀,晓明对于教学越来越驾轻就熟,成为学院书法教学的骨干力量。2014年,由我主持的“书法基础”视频课程获得教育部专家验收成为国家级精品视频课,晓明主讲其中的第四讲“书法基础”;这一年我们书法团队还获得“三峡大学优秀教学成果奖”一等奖,晓明是团队的主要成员。这些年,晓明还先后担任书法教研室、美术系、中国书画系的主任,积极充当桥梁纽带,秉持公正包容和无私奉献的精神带领大家推进学科建设和发展,为专业老师争取正当利益,做了许多实实在在的工作。
近十年来,晓明凭借优秀的专业能力,以文化使者身份走出国门,先后到马来西亚、日本开展文化参访,到美国孔子学院执教,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书法艺术播撒到海外。于他个人而言,不仅开阔了自己的学术视野和文化胸怀,增强了文化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也更加热爱优秀的民族文化和自己的书法事业,使命感也与日俱增。他在学校长期担任国际文化学院外国留学生书法教学,引导来自世界各地的国际友人体验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和汉字书法艺术,汉语基础几乎为零的学生在短期内都学得很有成就感,这与他的强烈的使命感和丰富的书法教学经验是分不开的。
除了兢兢业业做好一名高校教师的本职工作外,晓明也走出象牙塔,积极参加更多的社会活动,参与和组织书法篆刻展览、培训、雅集等社会公益活动,在一些全国性展览中经常有作品入展,并于2014年成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晓明深知,成为国家级会员不仅仅是荣誉,更意味着责任和使命。现在,他把自己这些年学习书法篆刻积累的这些作品汇集成册,呈献给关心爱护他的师友亲朋,是一件很有意义的工作。我想,这既是他对自己以往学书历程的一个阶段性小结,也蕴含他对未来前行道路的更深入的思考。我们希望他以此为新的起点,在书法教育、书法创作和理论研究上有更多成果面世!
乙未仲秋于抱一斋
周德聪
男,1957年4月出生于湖北当阳。现为教授、硕士生导师、三峡大学书法文化研究中心主任、校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湖北省书法家协会副主席、隶书专委会主任、教育专委会主任,学术委员会委员。民盟湖北艺术院副院长,民盟宜昌书画院院长,楚天书法院副院长。湖北省书画研究会主席团成员、湖北省政协委员、宜昌市政协常委、宜昌市政协书画室副主任,宜昌市文联名誉主席、宜昌市书法家协会主席、湖北省中青年文艺人才库成员,宜昌市优秀专家,三峡大学“教学名师”、“师德标兵”。
﹏     ﹏    ﹏   ﹏    ﹏     ﹏    ﹏   ﹏    ﹏     ﹏    ﹏   ﹏    ﹏     ﹏    ﹏   ﹏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问道汉上——宜昌十位书法家作品展览
汪洋(1980年生湖北宜昌, 中书协会员)
全国第五届书法篆刻展获“全国奖” 周德聪 书法欣赏
【一中人物.校长】陈光勋>>湖北省宜昌市第一中学 >> 百年校庆 >> 校史溯源
在大格局中“玩”书法 ——湖北省宜昌市书协主席周德聪访谈
【老年书画·宜昌专版】(一)(2019年第3期)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