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中医基础理论--养生与防治--治则--调整阴阳
文参考人卫出版社《李德新中医基础理论讲稿》总结整理而成。
调整阴阳
 一、调整阴阳的概念
调整阴阳是根据阴阳盛衰的变化而损其有余或补其不足,使之重归于和谐平衡。针对机体阴阳偏盛偏衰的变化,采取损其有余,补其不足的原则,使阴阳恢复于相对的平衡状态,这种治疗则称之为调整阴阳。
从根本上讲,人体患病是阴阳间协调平衡遭到破坏,出现了偏盛偏衰的结果,故调整阴阳,“以平为期”是中医治疗疾病的根本法则。
治病必求其本,或本于阴,或本于阳,必求其故而施治。临证之时,但以审阴阳盛衰虚实消长之理,治以补偏救弊之法,使之重归于权衡,以平为期。
二、调整阴阳的应用
1.损其有金:损其有余,又称损其偏盛,是指阴或阳的一方偏盛有余的病证,应当用“实则泻之”的方法来治疗。
(1)抑其阳盛:“阳盛则热”所致的实热证,应用清泻阳热,“治热以寒”的法则治疗。
(2)损其阴盛:对“阴盛则寒”所致的实寒证,应当温散阴寒,“治寒以热”用“寒者热之”的法则治疗。
阳盛则阴病,阴盛则阳病。
阴之盛而阳必不足,阳之盛而阴必不盈。
故在阴阳偏盛的病变中,如其相对一方有偏衰时,则当兼顾其不足,配以扶阳或滋阴之法。
在损其有余而治疗阴阳偏盛之时,必须遵循阴阳互根之理,而勿顾此失彼。临证时,其处理方法为:
其一,治之先后。“病先起于阴者,先治其阴而后治其阳。病先起于阳者,先治其阳而后治其阴。”(《灵枢·终始》)
其二,同时兼顾。“阴阳气虽偏盛,而尚未至于偏极者,阳药方中,必少加阴药以存津,阴药方中必少加阳药以化气,虽有时寒热互损,补泻兼进,似乎处方之甚杂,其实原乎阴阳互根之理,剂其偏盛以协其中。”(《伤寒寻源·病由阴阳之偏,治则济其偏而病自已》)
2.补其不足:补其不足,是指对于阴阳偏衰的病证,采用“虚则补之”的方法予以治疗的原则。病有阴虚、阳虚、阴阳两虚之分,其治则有滋阴、补阳、阴阳双补之别。
(1)阳病治阴,阴病治阳
阳病治阴:阴虚而致内热之证,治宜滋阴以抑阳或阳分病可从阴论治,称之为阳病治阴。阳病治阴适于“阴虚则热”所出现的虚热证,采用“阳病治阴”的原则,滋阴以制阳亢。所谓“壮水之主,以制阳光”。
如针灸治疗中,以右治左,上病下取等即为阳分病而从阴论治。
阴病治阳:阳虚而致虚寒之证,治宜扶阳以制阴或阴分病可从阳论治,称之为阴病治阳。“阳虚则寒”所出现的虚寒证,采用“阴病治阳”的原则,所谓“益火之源,以消阴翳”。
如针灸治疗中,以左治右,下病上取等即为阴分病可从阳论治。
(2)阳中求阴,阴中求阳
阳中求阴:根据阴阳互根理论,治疗阴虚之证宜滋阴之中佐以扶阳,称之为阳中求阴。所谓“善补阴者,必于阳中求阴,则阴得阳升而泉源不竭。”(《景岳全书·新方八略》)如左归丸在熟地、山药、山茱萸、枸杞子、川牛膝、龟板等大队补阴药中,配以鹿角胶、菟丝子温润养阳,助阳以生阴。
阴中求阳:根据阴阳互根理论,治疗阳虚之证宜扶阳之中佐以滋阴,称之为阴中求阳。所谓“善补阳者,必于阴中求阳,则阳得阴助而生化无穷。”(《景岳全书·新方八略》)如右归丸在附子、肉桂、鹿角胶、菟丝子、杜仲、枸杞、山茱萸等大队补阳药中,用熟地为君以滋阴养血,补肾填精,既补精血之不足,又有补阴以生阳,即为阴中求阳之义。
根据阴阳互根的理论,临床上治疗血虚证时,在补血剂中也常佐以补气药;治疗气虚证时,在补气剂中也常佐以补血药。
阴阳双补:由于阴阳是互根的,所以阴虚可累及阳,阳虚可累及阴,从而出现阴阳两虚的病证,治疗时当阴阳双补。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也说“阴中求阳,阳中求阴”
中医基础理论(阴阳学说)-4c1090c1dd3383c4bb4cd2e7
中医基础理论
【课程小结】阴阳学说
火神派资料汇编(下)
调整阴阳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