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当杜甫遇上春雨,他会怎样去写,诗人想象中的“花重”该怎么理解

杜甫的五言律诗《春夜喜雨》,可以说得是一首脍炙人口、家喻户晓的诗歌。诗作读来朗朗上口,不管是在启蒙读本的唐诗中,还是在语文教科书中,这首诗历来都是杜甫诗作中被入选的诗歌之一,也可以说《春夜喜雨》这首诗是杜甫诗中的名作。

《春夜喜雨》是杜甫作于唐肃宗上元二年(761年)春天的一首诗,当时诗人居住在成都西郊浣花溪畔的草堂。因为诗人为了躲避安史之乱,携家人一路流寓到成都暂时定居。此时杜甫已年近半百,从长期颠沛流离中得到定居,开始了暂时平静的田园生活,诗人的心情也是恬静闲适的。

杜甫《春夜喜雨》诗意图

因此在这首诗中,诗人怀着喜悦的心情描写了春夜喜雨的美妙情景,是写雨诗中非常精彩的一首五言律诗

《春夜喜雨》,原诗如下: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春雨

我先将这首诗做一个整体上的解读,然后再顺着解读的思路说一下诗人为什么在尾联中用“花重”二字。

《春夜喜雨》全诗解读

诗题“春夜喜雨”四个字,不光写出了诗作的季节和时间,也表现出了诗人的情感:“春夜”表明这是春季的某一个晚上;“雨”是说在这天晚上下起了春雨;而“喜”字,是诗人情感的外露。

诗题中“喜”字是诗人对春雨的及时到来表现出的欣喜之情,这个“喜”字是定位全诗表达主旨的关键字。全诗都是围绕着诗人对春雨的欣喜之情进行的描写,并在春雨的基础上进行的想象

  • (一)首联“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在诗作的首联,诗人就按捺不住地赞美了这场及时的春雨。因为春天正是万物生长的季节,正需要雨水的滋润和浇灌。俗话说得好“春雨贵如油”,一场及时的春雨可以让植物得到滋润,尤其是春雨对田地的庄稼的生长尤为重要。

诗人面对这场及时到来的春雨,心情是按耐不住的欣喜,他用了一个“好”字赞美这场春雨

因为诗人认为春雨好像也懂得植物的生长离不开雨水的滋润一样,所以诗人说这是一场“知时节”的春雨。诗人在这里用了拟人化的修辞手法,明显把雨水拟化了。

尤其是首句中的这个“知”字,用得非常好,形神兼备地写出了这场春雨的及时而来,可以说将春雨的形和神都兼顾到位了

  • (二)颔联“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颔联写春雨的绵柔和细密,是诗人对这场及时雨的进一步描写。这两句仍然用的是拟人化的修辞手法。“潜入夜”是写春雨的绵柔,突出了春雨的形;“细无声”是写春雨的细密,突出了春雨的声。

这两句将春雨的形和声做了细致的描摹,如果用一个词语来形容的杜甫笔下的春雨的话,这个词语就是“有形无声”。这不由得让人记起了当代著名文学家朱自清散文《春》里对春雨的描写:

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两三天。可别恼。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

朱自清笔下的春雨正具有绵柔、细密的特点,朱自清描摹春雨的句子“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突出了春雨的形态特点。用朱自清的句子可以很好地体现、诠释杜甫诗中的“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春雨形和声的特点

“潜入夜”和“细无声”,在诗意上形成了互相配合、互相照应。这两句诗不仅表明那春雨是伴随和风而来的细雨,而且表明春雨是有意滋润万物生长的,这是一场及时而来的春雨。

颔联中“潜”、“润”、“细”三个字生动地写出了这场春雨的特点。在诗人的眼中,这场春雨之所以好,就是因为春雨滋润万物的及时

仔细品味诗歌,诗人欣喜的原因还有一个,那就是:这春雨好像善解人意一样,偏偏选择在晚上下起来,他既不耽搁白天人们的劳作,又在晚上静悄悄地下起来。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这两句还写明了春雨的行踪,也写明了春雨的作用,字里行间到处洋溢着诗人的欣喜之情。

诗人这种欣喜不已的情绪,将首联中的情感旋律延续着、加强着,颔联这两句在全诗的章法和行文上也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晓看红湿处”诗意图

  • (三)颈联“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颈联是诗人从视觉的角度去描写雨夜的景色。诗人放眼望去:只有船上的灯火是明亮的,连江面也看不见,小路也辨不清,天空里全是黑沉沉的云,地上也像天空中的云一样黑,这两句写出了雨夜的景象

颈联这两句先写环境,此时的夜晚一片漆黑,而诗人所在的成都西郊浣花溪畔的草堂前的渔船里,船中的渔火独明。“江船火独明”是诗人对渔火的特写,渔火和黑夜形成了色彩鲜明的对比,一明一暗,对比强烈,更加突出了夜晚的漆黑。

在颈联中,诗人通过对夜晚和渔火的明暗对比,勾勒出雨夜的景象。在漫天密布的黑色雨云之下,只有一点江船渔火明亮着。这一点江船渔火寄托着诗人对这场春雨盼望和期待的感情。

颈联的诗句意象,也为尾联中诗意的递进和诗人情感的升华做好了意境上的衬托和铺垫

  • (四)尾联“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尾联是写诗人想象中的雨后拂晓的锦官城里的景象。诗人紧扣诗题《春夜喜雨》的喜悦心情,写想象中的雨后清晨锦官城的迷人景象。好雨下了一个晚上,万物就都得到润泽,第二天云消雨停,大自然是一派雨后生机勃勃的景象。最能代表春色的花,在雨后更加娇艳了、更加光彩了。

“锦官城”是成都的别称,因为成都自古以来就有养殖桑蚕的传统,成都的织锦业由此也很发达,自汉代开始,朝廷就在成都设立锦官来管理桑蚕和织锦业,所以后来就把成都称为“锦官城”。成都出产的蜀锦历来都是宫廷的贡品。

尾联中的“红”、“湿”、“重”三个字用来描写雨后的花朵,这三个字精炼传神,精准地描绘出被雨水沾湿的花朵的颜色与姿态。

春天是一个光彩夺目的季节,万紫千红的花朵将春天装扮的绚丽多彩。而在春天里盛开的花儿经过一夜雨水滋润和洗涤,花瓣上的尘土被冲刷的干干净净,愈加显得娇艳

清晨的花儿,花瓣上还有点点雨珠,犹如露水一样晶莹剔透,万紫千红的花朵上点点的雨珠,使得花瓣愈加显得娇嫩。

因为花瓣上沾着雨滴的缘故,所以诗人展开想象:他想着等天亮到锦官城里去看花,他放眼望去,整个锦官城的花儿愈加的娇嫩,鲜艳的花儿将整个锦官城装扮的焕然一新

锦官城内外,繁花似锦,万紫千红,湿润丰满,春色盎然,大自然到处充满欣欣向荣的景象,展现出无限美好的前景。

在诗人眼中,锦官城焕然一新的面貌都是因为这场知时节的春雨,诗人在尾联表达出了对春雨的赞美之情,这是诗人对春雨欣喜之情的升华。此时诗意又与主题紧密的扣合在了一起,景情交织,水乳交融。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诗人想象中的锦官城的春色是色彩清丽明艳的,诗人通过想象也生动地展现出春雨后锦官城明媚娇艳的景色和诗人的喜悦的心情。

诗人在尾联中为什么说“花重”

杜甫的《春夜喜雨》是一首五言律诗,诗作对景物的描摹堪称精工,语言堪称精炼。杜甫的诗作是非常讲究格律的,先来看一下这首诗的平仄格式: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仄仄,平平仄平平。

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

诗作的尾联是“仄起式”,“重”字是下联的第二字,按照平仄对仗的规律,应该读仄声。“重”字汉语中是一个多音字,有zhòng和chóng两个读音。chóng是平声,是不符合诗歌规律的。所以这个“重”字应该读zhòng的音,才是符合这首诗的格律的

诗人之所以在尾联中写道“花重锦官城”,这是由全诗的意境所决定的,尤其在尾联中,诗人展开想象,他想在春夜之雨过后的早晨,迫不及待地进入锦官城,去看那经过春雨滋润之后的花朵的姿态。

“花重锦官城”其实就是诗人脑海中浮现出的想象画面:诗人放眼展望锦官城,他看到经过春雨滋润的花瓣,愈加的娇嫩愈加的鲜艳。锦官城成了花的世界,花的海洋,锦官城因为娇艳的花朵而“锦上添花”。

在娇艳的花朵点缀之下的锦官城是焕然一新的,是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至此,诗人的喜雨之情将全诗喜悦的氛围推向了高潮。

“红湿”是描写在春雨滋润下的花朵的颜色,写出了花朵更加鲜艳、更加娇嫩的特点;“花重”是描写花瓣的姿态,因为花瓣被春雨沾湿了,花因沾着雨水,显得更加的饱满沉重,更加的娇艳欲滴

诗人为什么会这样来写春雨之后锦官城的花朵呢?只有把握了诗人这首五言律的基本审美特征,才能明白诗人用到的“花重”二字的含义。

这是诗人情感的渲染,“花重”二字用层次的重叠构成了视觉上的认知和诗歌整体的意境。

举个例子说明一下,这就好比中国传统山水画中的浑然一体的整体布局,既有整体布局的描绘勾勒,也有局部精细的工笔细描,“花重”二字恰好就体现了这种创作上的艺术性

小结

杜甫的《春夜喜雨》,全诗从江船雨夜写到拂晓初晴,是按照时间顺序铺写的。首联是诗人对这场及时春雨的赞美之情;颔联是诗人对春雨形态的精工细描;颈联是诗人从视角角度出发,写雨夜的景象;尾联是诗人的想象,诗人以展现在雨后娇艳花朵装扮下的锦官城为由,突出了对这场春雨的欣喜之情。

杜甫的《春夜喜雨》一诗,除诗题外,全篇没有一个喜字,却又处处流露出诗人的欣喜之情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解读杜甫《春夜喜雨》
杜甫《春夜喜雨》
杜甫的伟大尽在这首诗中,虽然只是描写雨,足以看出他的一片真诚
2012高一语文必修一古代诗歌鉴赏复习训练试题(含答案)
唐宋诗歌里的雨下了千年,至今仍在滋润着人们的心灵
诗歌百练:躬耕(陆游)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