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凄美的爱情,纯真的本性,短暂的一生,纳兰性德用真情谱写词作

纳兰容若是清代有名的词人,他与浙西派词人朱彝尊、阳羡派词人陈维崧并称清词三大家。纳兰容若深得王国维青睐,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评价纳兰容若:“北宋以来,一人而已。”

相比于纳兰容若,人们更熟悉纳兰性德这个名字,其实这指的都是同一人。纳兰性德,字容若,原名成德。

纳兰性德出身显赫,电视剧《康熙王朝》中的明珠,其原型就是历史上赫赫有名的纳兰明珠,纳兰明珠历任吏部尚书、武英殿大学士、太子太傅加封太子太师等职,名震一时。

而纳兰明珠也是纳兰性德的父亲,纳兰性德出生于1655年,自幼饱读诗书,文武兼修,十七岁入国子监。十八岁参加顺天府乡试,考中举人,19岁那年因病错过殿试,22岁时补殿试,考中第二甲第七名,赐进士出身。

纳兰性德才华横溢,深得康熙欣赏,在他考中进士的当年,并没有被安排为朝官,而是赐为御前三等侍卫,作为康熙的近侍随从。不久后晋升为一等侍卫,多次随康熙出巡。

出巡的经历,也让他体验了边塞生活,所以在纳兰信德的词作中,也有一部分反映边塞生活与边塞风光的词作。

1685年,纳兰信德因病去世,年仅三十岁。在康熙十五年期,也就是他待考期间,他在恩师徐乾学的帮助下,开始编修一部儒学大典《通志堂经解》。纳兰性德在文学上显赫名声不仅出于他的蜚声词坛的一首首佳作,也由于他为这部儒学典籍而做的成就。

纳兰性德不但在清代词坛享有很高声誉,在整个中国文学史上也占有光彩夺目的一席之地。他的词作读来很伤感,这与他的个人身世情感经历是有关系的。

纳兰性德一生经历了三段爱情,但每一段爱情都很凄美。

第一段爱情是纳兰性德和他的表妹之间的一段青梅竹马的初恋,这段青涩的爱情也是他年轻时期最美好的回忆。两人一度订婚,但却因为表妹被选入宫而被迫中止。刚体会到爱情甜蜜的纳兰性德,一下子尝到了爱情的苦涩。

“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在纳兰性德的词作中,有很多是因为思念表妹而写的。“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或许是纳兰性德对于他和表妹之间的这段爱情的情愫吧。

第二段爱情,纳兰性德20岁时与两广总督卢兴祖之女步入婚姻殿堂。他们就像许多夫妻一样,琴瑟和鸣,相敬如宾。卢氏的温柔、善良、清晰、可爱,而纳兰性德冷静、悲伤、富有同情心、孤独。命运把两个性格互补的人结合在一起。

但这段美好的婚姻因卢氏的去世而画上了凄凉的句号,卢氏因难产去世,纳兰性德写下了许多悼亡妻子的词作。他的悼亡之音由此发声,成为纳兰词中的代表作品,也成为悼亡词史中的一座高峰。

第三段是纳兰性德与沈宛邂逅的爱情故事,但也是一段凄美的爱情故事。沈宛是纳兰性德难忘的红颜知己,尽管曾是一名歌女,但是沈宛才情绝佳。沈宛的出现,让纳兰性德顿感世上竟还有懂得自己的人。但是这种美好并没有持续很长时间。

本来,两人邂逅之后,沈宛深爱着纳兰性德,她的温柔抚慰着词人。在沈宛的呵护下,纳兰性德因为情感而受伤的心灵逐渐得到抚慰,他也从悲痛中逐渐走出来。

或许是情多不寿吧,半年后,纳兰性德突然去世,沈宛含着泪水回到了江南,并靠作词抚慰自己的内心。

自此之后,江湖上便多了一则凄美的爱情故事,那就是纳兰性德和沈宛的爱情故事,而叙述故事的人,便是这位深情的女子,她用词作讲述着他们的爱情。

纳兰性德的爱情故事是凄美的,他的一生也是短暂的,但是他用超凡的才情抒写人生、寄托情感,他在继承历代诗词名家风格的基础之上,不循规蹈矩,不落前人窠臼。

纳兰性德在填写词作时,能推陈出新,他摒弃历代文人矫作之弊病,在词学上主张回归自然,文辞直抒胸臆,为本已式微的词这一文学形式注入了新的活力,也为中国词学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以下从纳兰性德的词作选取了六首具有代表性的情词,从这几首词中 ,一探纳兰性德深婉的情感和纯真的本性。

第一首:《木兰花·拟古决绝词柬友》

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

骊山语罢清宵半。泪雨零铃终不怨。何如薄幸锦衣郎,比翼连枝当日愿。

“人生若只如初见”,初相遇的美好,连时间都是甜蜜的,连时光都是快乐的。即使偶尔有一些不如意的地方,也甘心消受,因为心中有期盼、有憧憬,所以相信一切只会越来越好。

所有的困难,都是微不足道,与初恋的相处也应像初见时那般甜蜜温馨,深情快乐,可蓦然回首,曾经沧海,早已是,换了人间。

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短短两句道尽物是人非的感慨,一时心中如同打翻了五味瓶,各种滋味涌上心头:人生如果总像刚刚相识时那样的甜蜜,那样的温馨,那样的深情和快乐,该是一件多么美好的事情

第二首:《蝶恋花》

辛苦最怜天上月,一昔如环,昔昔都成玦。若似月轮终皎洁,不辞冰雪为卿热。

无那尘缘容易绝,燕子依然,软踏帘钩说。唱罢秋坟愁未歇,春丛认取双栖蝶。

这首蝶恋花是妻子卢氏亡故后,纳兰性德填写的一首悼亡词。他在另一阕《沁园春》的序中曾写:“丁巳重阳前三日,梦亡妇淡妆素服,执手哽咽,语多不复能记,但临别有云:衔恨愿为天山月,年年犹得向郎圆。妇素未工诗,不知何以得此也。”

现存的三百八十七首纳兰词里,有悼亡词四十七篇,这些悼亡词代表着纳兰词最高成就。一个最基本的原因就是词中感情的自然流露,也就是词人真情实感的倾诉。

纳兰性德将爱情融进字里行间,他不像前人那样故作深婉,矫情做作。他的每一个字发自肺腑,字字泣血,句句真切。他不吝表达自己的哀痛之情,亦不寄情其他事物,他的比喻亲近自然,一扫前人借故人薄酒浇自己块垒的行文风格,不得不说是一场词学本质的回归

第三首:《浣溪沙》

残雪凝辉冷画屏,落梅横笛已三更。更无人处月胧明。

我是人间惆怅客,知君何事泪纵横。断肠声里忆平生。

“我是人间惆怅客”,只这一句,将纳兰性德的所有的哀愁倾吐了出来。正因为饱尝人间离愁别苦,才情不自禁、潸然泪下。

但他又马上回头看见自己竟然在流泪,也更是无人知晓,来给予慰藉,于是他便回头自嘲:你知道你一个人孤单寂寞,独自掉泪究竟是为什么呢?难道还会有人来给你安慰吗?简直是可笑的事情。

最后一句“断肠声里忆平生”,是全词的点睛之笔,短短七字,不禁令人潸然泪下。见惯了哀而不伤,隐而不发,反而更容易被这样痛彻心扉的凄绝之美打动。闭上眼睛仿佛依然能看到词人在那一片断肠声里,落泪伤神。

这就是纳兰性德,一位深情的词人。满腔愁苦,转过身才发现,自己是如此可怜,竟然连哭泣也毫无价值。

第四首:《采桑子》

明月多情应笑我,笑我如今。辜负春心,独自闲行独自吟。
近来怕说当时事,结遍兰襟。月浅灯深,梦里云归何处寻。

该词上片写出词人低沉黯然的心情,同时还烘托出纳兰性德怅然若失的心态。下片描写往事不堪回首,一切过去的都将不再重来。全词表达了词人对沈宛的怀念之情。

开篇之笔“明月多情应笑我”,让人惊艳。明月是如此的多情,一定会笑我此时的孤单落寞,辜负春心。等读到“独自闲行独自吟”这一句,这样的意兴阑珊、茫然心绪,叙说近似白话,朴实自然可谓独步天下了。

自古多情空烦劳,正是这种失落哀伤之感,使他近来不敢提起当初的事情。结句的“月浅灯深,梦里云归何处寻”,浅显平易,自然流畅,意境幽深而不乏优美动人。

而到了下片的时候,词人便解释为什么自己会有如此沉郁的心情,首先是害怕回首往昔,词人害怕提起当日的事情。因为往事不堪回首,一切过去的都将不再重来,纳兰面对的回忆不过是空城一座,而词人自己,只有在城外兴叹。

这也就是纳兰性德为何会在月光下愁苦,在灯光下,午夜梦回,依然能够温习往日的岁月。不论这首词是纳兰作给朋友的,还是沈宛的。都是词人发自内心的感慨,细腻单纯,干净得几乎透明。

这首词的情感非常细腻,上片写出纳兰低沉黯然的心情,同时还烘托出词人怅然若失的心态。从“辜负”、“闲行”、“独自”这些词语中,能够体会到词人内心的寂寞和无聊,只有自己吟唱自己的孤独,因为他人不懂

第五首:《画堂春》

一生一代一双人,争教两处销魂。相思相望不相亲,天为谁春。

浆向蓝桥易乞,药成碧海难奔。若容相访饮牛津,相对忘贫。

这首描写爱情的《画堂春》,与纳兰信德的其他描写爱情的词不同,以往的爱情词总是缠绵悱恻,动情之深处也仅仅是带着委屈、遗憾和感伤,是一种呢喃自语的絮语,是内心卑微低沉的声音。而这一首词仿佛换了一个人,急促的爱情表白,显得苍白之余,还有些呼天抢地的悲怆。

隔着茫茫人世和滚滚红尘,我与你已经错过。失去的痛,让词人的呼唤显得这么苍白、无力,这苍白、无力的情感倾诉中却有着动人的、催人泪下的悲伤。这种悲伤,不仅是委屈、遗憾、感伤,它是低喃浅唱,是倾诉衷肠,是让人潸然泪下的情感告白。

蓝桥相遇并不是难事,难的是即使有不死的灵药,也不能像嫦娥那样飞入月宫与她相会。如果能够像牛郎织女一样,渡过天河团聚,即使抛却荣华富贵也甘心。

爱情是什么滋味呢?是让人欢喜也是让人忧愁的滋味。明明是天造地设的一对璧人,怎奈分隔两地,暗自神伤。容若一向讴歌爱情,字字句句都是爱情的悲唱。由困顿到渴望,从爆发到解脱。词人将情感波动与心路历程,都寄寓在《画堂春》的字里行间。

全词直抒胸臆,落落大方,将一段苦恋无果乃至悲痛终生的感情完美呈现,丝毫没有其他爱情词中的委婉、含蓄、缠绵。在这首词中,纳兰性德将纵然无法相守也保留着一线美好的愿望表达得淋漓尽致。

第六首:《青衫湿遍·悼亡》

青衫湿遍,凭伊慰我,忍便相忘。半月前头扶病,剪刀声、犹在银釭。忆生来、小胆怯空房。到而今,独伴梨花影,冷冥冥、尽意凄凉。愿指魂兮识路,教寻梦也回廊。
咫尺玉钩斜路,一般消受,蔓草残阳。判把长眠滴醒,和清泪、搅入椒浆。怕幽泉、还为我神伤。道书生簿命宜将息,再休耽、怨粉愁香。料得重圆密誓,难禁寸裂柔肠。

这整首词里字字句句都渗透了词人对亡妻刻骨铭心的思念,也看出了词人那种凄楚的心境。而纳兰的词风的婉丽凄清也正是来自于他们夫妻二人的情深意长。

“青衫湿遍”,只此一句,就表明了词人悲痛的程度。眼泪把他的衣服都浸得湿透了,这是怎样的一种悲痛,又是怎样的一种凄凉,才能把衣服都湿透。

“半月前头扶病,剪刀声、犹在银釭”,从这里可以看出,他妻子逝世的时间才只有半个月。半个月前,她还在自己身边,就在自己眼前,带着病在灯下,强打着精神做事。而今却是阴阳两隔,空留自己独自在回想。

词人回忆起妻子生前生性胆小,连一个人在房间都害怕,可如今你却在那冰冷幽暗的灵柩里,独自伴着梨花影,受尽凄凉。

这几句体现了词人对亡妻的挚爱以及对其浓烈的思念之情,于是词人把自己满腔的愁怀,全部都寄托在梦幻中,希望亡妻能认识回家的路,到梦中与自己相聚

下片仍是抒发了词人的哀婉深情。“料得重圆密誓,难尽寸裂柔肠”,词人记得夫妻俩所有的密誓,但是那些誓言已经不能够实现,想到这真是令人肝肠寸断。

青衫、银釭、梨花影、回廊、玉钩斜路、蔓草残阳、清泪、椒浆等凄淡的意象,在词中组接成一幅完整的艺术画面,读来更是让人令人荡气回肠。这些意象大都是一种忧伤的感觉,透出一些悲凉的气氛,单看这些词,一种凄清感就扑面而来。

小结:

纳兰性德的词不仅具有婉约派词人的共性,而且在意境的创作上也具有个人风格,那就是他哀伤凄婉的词作的的由来。尤其是他写的悼亡词更是将这一特点展现得淋漓尽致,正因为这样,他的悼亡词才能以深婉的情感打动读者

纳兰性德的词风凄清婉丽、扣人心弦,这就要归结于他纯真的本性。与其他词人不同的是,很少使用华丽辞藻修饰作品,而是更倾向于真实情感的表达。

纳兰性德字字传情。有温度的、有情感的、扣人心弦的、回响着真挚情感的文字,才是纳兰词无限魅力的源泉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纳兰容若的爱情:他用半生悼念亡妻,却与这名女子有过短暂的爱恋
清朝初期三大词人之一,纳兰性德十首词,清丽婉约,超凡脱俗之感
李煜与纳兰性德词作的纯真美
纳兰性德词与李煜词相似之处探微
品词,品纳兰容若的词与情
纳兰性德的悼亡词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