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原创文案被抄袭,现代诗句被选入《诗经》,还上了热搜,背后的真相是什么?

知乎上有一条的近期热点,登上热搜——如何看待答主楚云卿的原创诗句被自媒体选入《诗经》?

其实,这个事情在昨天我就已经从楚云卿的一篇文章中看到了。知乎诗词话题下的优秀答主“楚云卿”,是我关注了很久的一位作者,她的很多问答,大多围绕着诗词展开,是一位专业功底和文笔才华俱佳的作者。

楚云卿这篇文章的标题是《我在知乎的文案,竟然入选<诗经>?》据楚云卿的说法,事情是这样的,她在手机上的某app上浏览资讯的时候,无意中看到系统给她推送了一个“古人是怎么说生日快乐的”短视频。

然后,她点进去看了,发现该作者在镜头中,一本正经地说“旦逢良辰,顺颂时宜”是出自《诗经》的句子。这个视频楚云卿让感到不可思议,因为这个短视频所用的文案竟然是她以前在知乎某个回答下写的文案。

楚云卿提供的网络截图

楚云卿进一步指出,她的这一文案被不同的短视频引用、抄袭。这些自媒体作者在转抄时,要么标明“旦逢良辰,顺颂时宜”出自《诗经》,但具体出自哪首却没说;要么就是标明“岁岁年年,万喜万般宜”出自《浮生六记》。

其实,这两个文案或者说祝福语,是楚云卿2019年9月在知乎问题“怎么文艺地说生日快乐”下写的回答。

为此,楚云卿还找出了自己2019年在知乎回答过的截图,如下图。

楚云卿对此事也表示了遗憾和无奈:在短视频等碎片化阅读成为获取知识的常态下,人们获取到的知识是不是有用的?是不是正确的?以及,究竟是这个时代有才华的人多了,还是会借助工具的人多了?

对于楚云卿的文案被抄袭一事, 小话诗词也有自己的考量和见解。

文化误植现象

文化误植现象古已有之。

北宋年间,苏轼参加科举考试,在试卷的文章中写了一个典故:“当尧之时,皋陶为士,将杀人。皋陶日杀之,王。尧日之,三。故天下畏皋陶执法之坚,而乐尧用刑之宽。”

这个典故大意是说,在尧执政天下的时候,皋陶作为司法官。有一天要处死一个人,皋陶说要给这个人处以重刑,尧说不行,应该无罪释放。皋陶再次说要处以重刑,尧再次说放了,就这样互相争辩了三次。

当时的主考官兼阅卷官是文坛大佬梅尧臣,他阅卷时看到这个典故,竟一时想不起来出自哪部典籍,但是又不能说自己不知道,怕丢人,所以给苏轼的考卷打了高分。

等试卷阅出来之后,他看到这个考生的名字叫苏轼。回到家后,梅尧臣马上去查找资料,翻阅了大量文献典籍却始终找不到这个典故的出处。后来梅尧臣遇到苏轼,就开门见山地问当时科举考试时文章的典故出自何处,是在哪本书中看到的?苏轼说是他自己编的。

看着梅尧臣迷惑不解的样子,苏轼又补充“帝尧之圣德,此言亦意料中事耳。”大意是说,尧那么圣德,能说出这话,也是意料之内。

其实,苏轼在考卷中强行植入典故的事情,与楚云卿的原创词句被植入《诗经》一诗,有些微妙的相似。

楚云卿的“旦逢良辰,顺颂时宜”如果放在诗经时代,也会被采诗官选进《诗经》,这或许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

再举一个古代的文化误植的例子。

还记得“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之一名句吗?这两句出自宋词《生查子·元夕》,是一首元宵词,

关于《生查子·元夕》的作者,文学史上有两种互相争论的意见:一说是欧阳修作,一说是朱淑真作。

明代杨慎认为《生查子·元夕》的作者是朱淑真,他这一说法对当时和后世很有影响。此外,明末藏书家毛晋也认为此词为朱淑真所作。

而认为此词出于欧阳修之手的则有清代的王士禛、况周颐等人。另外,清代参与编修《四库全书》的著名学者纪晓岚也认为此词的作者是欧阳修,并驳斥了这首词为朱淑真所作的说法。

关于《生查子·元夕》一词,欧阳修的《庐陵集》和朱淑真的《断肠集》都有收录。关于此词究竟属欧阳修还是朱淑真作,自明朝以来就有争论。直至现代,争论仍在继续,双方各执一词,但都无法拿出确凿的证据。

虽然争执在继续,但主流观点还是倾向于该词出自欧阳修手笔。或许,是当年的抄书人在传抄过程中,将该词误植到了朱淑真的词集里。

文化误植现象的势态

人们通过刷屏的方式获取碎片化信息的时候,觉得看到的句子好,就收藏、点赞、转发、评论起来,不辨真伪,也不问句子出自哪位作者之手。

举一个例子,还记得风靡网络的名句“林深时见鹿,海蓝时见鲸”吗?“林深时见鹿,海蓝时见鲸”,字面意思是要想见到鹿,必须走进森林深处,要想见到鲸鱼必须在海洋中。

很多对诗歌不太了解的网友,会认为这两句诗歌出自现代人手笔。这一误解很大程度上来自于晏生于2016年创作的小说《林深时见鹿》,该书共三册,讲述了少年顾延树和少女鹿惜光在幼年时被迫分离,长大后重逢,两人一起经历重重磨难最终在一起的故事。

2022年的由臧溪川执导, 靳东、李小冉、岳旸 、黄家婧、牛莉、张瑶、徐百慧、王梓权、曹磊主演的现代都市剧,剧名也直接引用了“林深见鹿”四字。

其实,“林深时见鹿”出自李白的《访戴天山道士不遇》,而“海蓝时见鲸”则是现代创作的网络文学。

李白的原诗《访戴天山道士不遇》是这样写的:犬吠水声中,桃花带露浓。树深时见鹿,溪午不闻钟。野竹分青霭,飞泉挂碧峰。无人知所去,愁倚两三松。

将李白的诗句“林深时见鹿,溪午不闻钟”去掉后半句,在匹配上新的对偶句,这就是典型的文化误植现象,反倒造成了李白的原诗句黯然失色的效果。

(三)借名人效应,假托名人手笔的文化误植现象

比如,2016年5月25日,凌晨105岁高龄的杨绛先生离世。出于敬重缅怀,一些网友在微博和微信朋友圈。这是井柏然手书的。

同时一篇署名为杨绛的《一百岁感言》的文章在网络传播甚广,特别是被李开复等网络名人转载后,引得众多网友纷纷转发。

其实,这段话并不是杨绛先生所作。文章开头部分确实摘抄自记者与杨绛先生的笔谈《坐在人生的边上——杨绛先生百岁答问》,但后面的内容实属拼凑。

这些例子就是假借杨绛先生的名人效应,强行嫁接到名人身上的文化误植现象。

其他的例子还有莫言的误植。

有这样一段很唯美很动人的话语——

这个世界,总有你不喜欢的人,也总有人不喜欢你。这都很正常。而且,无论你有多好,也无论对方有多好,都苛求彼此不得。因为,好不好是一回事,喜不喜欢是另一回事。……在辽阔的生命里,总会有一朵或几朵祥云为你缭绕。与其在你不喜欢或不喜欢你人那里苦苦挣扎,不如在这几朵祥云下面快乐散步。

对于这段话,网上都流传是莫言写的,但其实真正的作者为马德。

署名莫言的文章稿件

署名马德的文章稿件

文化误植经典案例

不知从何时起,鲁迅成为人们“伪造”名人名言的第一人选,有些“金句”更是真假难辨。如:

“编也网友,查也网友,人类的悲欢并不相通。”

“笑也学生,骂也学生,不怕的人面前才有路。”

横批:石在火不绝

“我实在没有说过这样一句话 。”

对于此事,北京青年报以《一键查询引热搜 鲁博官网多次宕机》为题,报道了网友竞相通过北京鲁迅博物馆官网资料查询在线系统,搜索鉴定网传鲁迅语录真伪,致使该检索系统瘫痪数十次的事件。

集大众娱乐精神于一体的鲁迅语录之火爆程度可见一斑。在比如“学医救不了中国人”、“晚睡的人,没对象”,在网友误植的鲁迅语录里,有与鲁迅个人经历有关的,也有随便拿一句话就被冠以鲁迅之名的。在网络生活中,这种误植无伤大雅,甚至有博人一笑的娱乐作用。

而一些流传甚广的鲁迅语录和表情包似乎已经成为当代网友在这个亚文化圈子里的一种身份标识和同类符号。在聊天、互动时不经意以玩梗的方式交流,如果对方回敬上一句,那么双方似乎在第一时间就达成了某种心理共识和平衡:既然都是玩梗的,那表情包可以管上了。

在这些被误植给鲁迅的词句里,鲁迅不再只意味着一个个经典的文学符号和标签,也有了贴近人世的烟火气息。

鲁迅的后辈周令飞也表示:过去在学生当中流传一句话,叫“一怕文言文,二怕写作文,三怕周树人”,学生们认为读鲁迅的书很枯燥;而今网络上出现的鲁迅语录热,不管是不是鲁迅说过的话,至少折射出社会大众对于鲁迅的一种关注。

该以怎样的态度去审视文化误植现象呢?

表面上,科技的日新月异,带来的是实实在在的产品升级与进步,各种新颖的资讯社交平台应运而生,极大方便和丰富了人们的社交关系和生活方式。但科技也实实在在是一把双刃剑,在提高用户体验感的同时,用户去伪存真的求知欲则相应减退。

人很容易养成依赖性,正是这种兴趣划分,算法推荐,以及碎语化阅读的当下,让人们处于一个个信息茧房、信息孤岛上。很多人在网络平台上习惯了自媒体博主们的信息投递,即被动接受,缺少了求真务实、不求甚解,没有主动思考能力。即便寻找真相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情,人们也不愿付出些微时间去探求、去求知。

那么不禁要问,脱离现代工具和媒介,在不借助搜索引擎、收藏夹、APP、知识博主的情况下,人们的知识储备水平和素养,究竟有没有本质的提高?人们有没有自主思考的能力?

在如今的网络时代,造成文化误植现象是由于多种原因造成的,比如,有伪托背后的利益驱动,有新媒体时代的碎片化阅读倾向,有新媒体时代的情绪化阅读与传播,有读者审美常识的不足,也有读者审美价值取向的不稳定因素等等。

小话诗词

诚如前文所说的鲁迅被误植名言的事情,文化误植现象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折射出社会大众对于鲁迅的一种关注。

从楚云卿的的原创诗句被误植进《诗经》的事情,何尝不是大众对于诸如《诗经》这样的传统文化和国学的一种关注态度呢?

话说回来,其实小话诗词觉得,首先应该加强文化和网络的监管力度,给原创者一最大程度的保护;其次,媒体在转载原创作者的作品时,最好能抱着求真务实、考据精良、考证严谨的的态度,注明出处。这样,对原创作者的作品不仅起到了保护作用,也会进一步提升文化等领域的探讨空间。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诗经中那些美得不像话的诗句
语文竞赛A级题
高中语文必修二理解性默写练习精编
“林深时见鹿”——诗歌中鹿意象的文化探寻
建议收藏阅读的诗句,可以和心爱的人一起感受。
八上——基础知识之文学常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