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是一个缔造“百科全书”式人才的时代,北宋文学家苏轼就是这部“百科全书”中熠熠生辉的一章节。
作为北宋中后期文坛领军人物,苏轼在诗词歌赋等创作领域取得了非凡的文学成就,有许多人慕名投靠在苏轼门下,以苏轼指导为荣。
苏轼的身边始终聚集着众多乐于跟随交游的门生后学及志同道合者,其中最有名的当属“苏门四学士”,他们分别是黄庭坚、张耒、晁补之、秦观。
在苏轼的众多门生和崇拜者中,他也最欣赏和重视这四个人。最先将他们的名字宣传并加以推介的就是苏轼。
苏轼在写给友人的书信《答李昭玘书》中曾谈及此事:“如黄庭坚鲁直、晁补之无咎、秦观太虚、张耒文潜之流,皆世未之知,而轼独先知。”
由于苏轼主动发朋友圈点赞、评论这四人,他们很快出圈,由此而广为人知。
苏轼曾评价黄庭坚“瑰伟之文妙绝当世,孝友之行追配古人。”在这句话中苏轼不光对黄庭坚的作品给予了极高的评价,也对黄庭坚的人品给予了高度的赞誉。
苏轼评价晁补之时说道:“于文无所不能,博辩俊伟,绝人远甚,将必显于世。”这句话对晁补之的作品也给予了充分的肯定。
张耒的词风近似苏辙,苏轼在《答张文潜书》中对张耒这样评价:“汪洋冲澹,有一倡三叹之声。”苏轼的言下之意就是说张耒的作品取材广泛,文风简洁流畅,气势豪放,挥洒自如,婉转而又含义深刻。
在评价秦观时,苏轼用了对仗工整的诗句:“山抹微云秦学士,露花倒影柳屯田。”大意是说,秦观的词作婉丽无比,缠绵悱恻之处大有柳永的词风。
“山抹微云”四字正是出于秦观的词作《满庭芳》,“露花倒影”出自柳永的《破阵子》。
秦观其人
秦观,字少游,扬州高邮(今江苏高邮市)人,生于宋仁宗皇佑元年(1049年)。
秦观一生著述颇丰,在诗词文赋各个方面都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尤其是在词作方面取得了杰出成就。
秦观的词风含蓄哀婉,情韵兼胜,历来被人们称为婉约词宗。
秦观是婉约派词作的代表人物,如果将晁补之和张耒比作庭园中的两株傲雪独立的梅花的话,那么秦观就是他笔下香色满园的“满庭芳”了。
《满庭芳·山抹微云》也是秦观的代表作品之一,原词如下:
山抹微云,天连衰草,画角声断谯门。暂停征棹,聊共引离尊。多少蓬莱旧事,空回首、烟霭纷纷。斜阳外,寒鸦万点,流水绕孤村。
消魂当此际,香囊暗解,罗带轻分。谩赢得、青楼薄幸名存。此去何时见也?襟袖上、空惹啼痕。伤情处,高城望断,灯火已黄昏。
这首《满庭芳》笔法高超,韵律优美。开篇句“山抹微云,天连衰草”是很有意境的句子,“寒鸦万点,流水绕孤村”更是词作中的点睛之笔。
秦观的好朋友晁补之看到这首词后,大加赞赏,说道:“此语虽不识字者,亦知是天生好言语。”
而苏轼看到这首词后,对开篇三句更是赞赏有加,而“山抹微云秦学士,露花倒影柳屯田”正是苏轼对秦观这首词的评价,秦观因此还得了“山抹微云君”的昵称。
秦观的词,既写得雅韵有致,符合各阶层的审美,也赢得了各阶层的交口称赞,秦观的词又因为韵律优美,因而每一词填成,就成为人们争相传唱的流行歌曲了。
由于历代词学评论家对秦观词的推崇,以及对婉约词风格印象的固定思维模式,人们往往把秦观与多愁善感联系起来。其实秦观的词风是一个渐变的过程,尤其是秦观还未进入仕途时期的词风并不是以抒发多愁善感为主的。
相反,秦观早期的词作充满了快乐的因子,因为这一时期秦观的生活足迹主要以游历、交游、科举考试为主,词人的生活足迹也决定了他的词风。
秦观早期的词风清新欢快,婉丽动人,这和秦观步入仕途之后的词风是截然不同的。
青春少年,歌词婉约
秦观前期的生活是无忧无虑的,他在求学、游历和爱情中度过了美好的时光。
青年时期的秦观因为没有步入仕途,没有宦海沉浮和仕途羁绊,因而他的足迹也是自由自在的,而他前期的词风也像他的足迹一样,在自由自在中有一份闲情逸致。
这时的秦观意气风发,志向远大,充满豪情壮志。他喜欢游历,他的词作也洋溢着欢畅惬意的情感,如这首《行香子·树绕村庄》:
树绕村庄,水满陂塘。倚东风、豪兴徜徉。小园几许,收尽春光。有桃花红,李花白,菜花黄。
远远围墙,隐隐茅堂。飏青旗、流水桥旁。偶然乘兴、步过东冈。正莺儿啼,燕儿舞,蝶儿忙。
在这首词中,秦观用通俗浅显的语言勾勒出园内一派阳光明媚,万物竞长的盎然景象。眼前的桃花,李花,菜花争相绽放。
红、白、黄,这三个表示颜色的词汇色彩绚烂,层次分明,既富有感染力又充满生机。
“啼”“舞”“忙”三个字精巧、传神、动感十足,准确地描绘出事物之间的牵连,那就是春天的生命活力,春天的生机勃勃。
全词的景物描写以作者的立足点渐进展开,形成上下两幅各具相对独立性的画面,画面相互对称、映射,又构成了一个和谐统一的整体。画面中的春日美景动静结合,相映成辉。
春意盎然,曲调明快,洋溢着词人欢畅惬意的情感,更是写出了词人怡然自得,意气风发的好心情。
词人眼前的春日美景更应该是一块天然的油画背景板,每一个读到这句词的人似乎都会拿起手中的画笔在背景板上渲染几笔。
即使不会画画的人也可以凭借想象力去填充这幅美丽的画面。这是一幅春意盎然的、色彩缤纷的画面,这是一幅流动色彩美的画面。
青年时期,秦观游学的足迹遍布淮阳间的繁华之地,湖州、杭州、润州等地都留下过他的足迹,也写下了许多词作。
秦观此时的词风主要是抒情,歌词清丽,词风婉约,如他在游览扬州时写的《望海潮·星分牛斗》:
星分牛斗,疆连淮海,扬州万井提封。花发路香,莺啼人起,珠帘十里东风。豪俊气如虹。曳照春金紫,飞盖相从。巷入垂杨,画桥南北翠烟中。
追思故国繁雄。有迷楼挂斗,月观横空。纹锦制帆,明珠溅雨,宁论爵马鱼龙。往事逐孤鸿。但乱云流水,萦带离宫。最好挥毫万字,一饮拼千钟。
秦观青年时期博览群书,游历丰富,游历也让秦观拓展了视野,游历也让秦观认识了更多的文坛朋友。
秦观有一腔报国的热血,他深知要想实现理想,就只有发奋读书,通过参加科举考试而实现自己读书出仕的理想,从此他踏上了漫漫的科举之路,在科举之路上他又有着怎样的词风呢?
1078年, 他来到了徐州游历,而此年苏轼正好在徐州为官,秦观有机会拜谒了苏轼。
苏轼对秦观的词作大加赞赏,并鼓励秦观参加科举考试,而秦观的科考之路却格外漫长,他两次科举考试都名落孙山。
初入仕途,春风得意
科举失利的秦观回到家乡,闭门苦读,读书之余,也会以出游的方式排遣压抑之情,他对扬州是情有独钟的,词人的足迹频繁来到芜城(扬州)。
当秦观某一次来到扬州后,他游览了水边华丽的楼台,足迹从古台到横桥,再从朱门到芜城凭栏,而此次的游历被词人写进了《满庭芳·晓色云开》:
晓色云开,春随人意,骤雨才过还晴。古台芳榭,飞燕蹴红英。舞困榆钱自落,秋千外、绿水桥平。东风里,朱门映柳,低按小秦筝。
多情,行乐处,珠钿翠盖,玉辔红缨。渐酒空金榷,花困蓬瀛。豆蔻梢头旧恨,十年梦、屈指堪惊。凭阑久,疏烟淡日,寂寞下芜城。
这首词分上下两层来写,情调也是由愉悦转为忧郁,色调从明快渐趋暗淡,词人的心情随着足迹和时间的变换而有了明显的变化。
下阕的曲调更像是用古筝来演奏一曲婉转含蓄的曲子,诉说自己失落和惆怅的心情。
这首词最能说明词人彼时彼刻的心境,词人的心情也如眼前的晚景一样,景情合一。
此时的秦观为什么会突然陷入忧郁呢?这与他十年来的人生经历有关,他两次科举失利,心里多多少少是有些失落和伤感的,此情此景,词人会有很多的感慨,这是人之常情。
秦观愁肠满腹,要有懂他的人才能慰藉心中那一份寂寞,秦观这样的好词,如果让莺声燕语的歌女唱出来的话,那就更好了。
而且词作一经歌女的传唱,就更容易流行了,简直成为了当时的流行歌曲。
当时甚至流传着"凡有井水处,皆能歌柳(柳永)词"的说法,可见一首好词的流行程度。所以,青楼也成了秦观常去的地方,成为词人心灵的港湾,这里也曾留下过词人的足迹。
而秦观的词也不例外,他填写的歌词在当时是可以与柳永媲美的。
秦观在这里邂逅了红粉佳人,遇到了真爱,词人将自己的情愫熔铸于词作中,这首《鹊桥仙·纤云弄巧》就是在七夕节写给青楼一位歌女的。
这是一首情致绵延的词作,因为词意优美,也被誉为千古名作,后两句更是成为恋人间的常用语。原词如下: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秦观已经将他们的爱情升华到了至纯至美的境界,真正的爱情能够战胜时间的煎熬,抵得住流年的侵蚀,经得起离别的哀愁。
反观全词,表面看似在写牛郎织女鹊桥相会,句句不离天上神仙眷侣的故事,实则是写人间美好的爱情故事。
词作天人合一,境界高远,因而这首词也成为了表达纯美爱情的千古绝唱。在词人的眼中这是圣洁而永恒的爱情,也是词人对爱情的讴歌和赞美。
相遇的时刻是这样的美好,但又是这么短暂,当词人足迹即将出行之际,他们携手唱响了这首千载之下依然被人们吟咏传唱的爱情誓词《鹊桥仙》。
在旖旎传情、缠绵哀怨的曲调中,词人将聚少离多,真心相爱的这一爱情主题表达得淋漓尽致,这两句宛如用洞箫演奏一曲清幽凄婉的故事。
秦观前期的词有着轻悠的音乐节奏,描绘了一个精美无比的艺术世界。
因为这一时期的词人还没有进入仕途,没有仕途的沉浮和羁绊,他的词作更多地流露出一种恬静悠闲的情感境界,如这首小令《浣溪沙·漠漠轻寒上小楼》:
漠漠轻寒上小楼,晓阴无赖似穷秋。淡烟流水画屏幽。
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宝帘闲挂小银钩。
细细品味这两句韵律优美的句子,是一幅清幽而又有着浓郁诗意的暮春画境,却又有着婉美、轻灵的艺术境界。
这种高超的表现手法,将自然之美与艺术之美巧妙地融合在了一起,毫无违和感。
而词人此时的情感都隐藏在这静态的景物描写中,此处情景交融,融情于景,在超远的意境中将词人那轻轻的寂寞和淡淡的哀愁表现得如梦如幻。
在品味这首词的时候,让人的思绪也跟随着词人的足迹漫游其中、流连忘返,在欣赏词作的同时也在享受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秦观以他高超的笔法为我们留下了一首首韵律优美的绝妙好词,让我们在欣赏他的词作的同时,得以窥知词人前期的生活、足迹和心境。
宋仁宗元丰八年(1085年)秦观第三次入京应试,金榜题名,考中了进士。
时年秦观38岁,被朝廷授予了定海主簿、蔡州(今河南汝南县)教授的官职。
秦观在做好自己本职工作的同时,也像许多宋代的文人一样,能很好地安排自己的业余生活。
词人在蔡州任职期间,邂逅了一位青楼的歌女,双方坠入了爱河。而当秦观离开蔡州之际,这份感情难以割舍,他写下了这首《水龙吟·小楼连苑横空》赠给她:
小楼连苑横空,下窥绣毂雕鞍骤。朱帘半卷,单衣初试,清明时候。破暖轻风,弄晴微雨,欲无还有。卖花声过尽,斜阳院落;红成阵,飞鸳甃。
玉佩丁东别后。怅佳期、参差难又。名韁利锁,天还知道,和天也瘦。花下重门,柳边深巷,不堪回首。念多情、但有当时皓月,向人依旧。
秦观的这段韵事也被记录在宋人的笔记中。
南宋词学家胡仔在《苕溪渔隐丛话前集》卷五十引《高斋诗话》:“少游在蔡州,与营妓娄琬字东玉者甚密,赠之词云'小楼连苑横空’,又云'玉佩丁东别后’者是也。”
在秦观笔下,明月也多情,它曾经多情地照着彼此深爱的男女双方,如今却只照着远行的词人。
秦观此时形单影只,孑然一身,他离去的足迹是孤独的,词作中流露出凄凉的感情来。
秦观在蔡州的词作多描写儿女情长,词风深情绵绵,情浓意蜜,婉转凄恻,而这首《水龙吟》就更能读出这样的味道。
元祐三年(1088年),秦观经苏轼举荐,到汴梁担任太学博士、校正秘书。
秦观由此进入馆阁工作,这对他来说是一份专业极其对口的工作,因为秦观在文学领域有着游刃有余的扎实基本功。
而此时张耒、晁补之、黄庭坚也齐聚京城,拜在苏轼门下,时称“苏门四学士”。
一有闲暇时间他们便相邀同游京城名胜,酬唱作答。秦观作为馆阁编修,恪尽职守,也深得领导赏识。
可是这样优游的生活仅仅持续了六年,随着时局的变化而一去不再。
宋哲宗亲政后,新党重新上台,在党争的背景下,旧党官员连遭罢黜,而秦观的名字亦出现在罢黜的名单中。
秦观也没有想到,这次的贬谪成为了他人生的重大转折,从此他的足迹就踏上了贬谪的道路。
1094年,他在离开京城之际写下了《望海潮·梅英疏淡》:
梅英疏淡,冰澌溶泄,东风暗换年华。金谷俊游,铜驼巷陌,新晴细履平沙。长记误随车。正絮翻蝶舞,芳思交加。柳下桃蹊,乱分春色到人家。
西园夜饮鸣笳。有华灯碍月,飞盖妨花。兰苑未空,行人渐老,重来是事堪嗟。烟暝酒旗斜。但倚楼极目,时见栖鸦。无奈归心,暗随流水到天涯。
秦观在这首词中不止追忆了两年前上巳节(三月三日)皇帝赏赐馆臣们花酒的事情,以及三月中旬他们在金明池、琼林苑等地游乐生活,还透露出词人官场失意的感慨和对京城眷恋不舍的感情。
秦观在《淮海集·西城宴集》诗序中记载了此次盛会:“元祐七年三月上巳,召赐馆阁官花酒,以中浣日游金明池、琼林苑,又会于国夫人园。会者三十有六人。”
“西城宴”是当时高规格的盛会,以至于给词人留下了难以忘怀的印象。当他的足迹离开京城之际,词人故地重游,两年前游乐的场景历历在目,词人将此事形诸笔端。
而最令词人印象深刻的就是当时“误随车”的事情,可以想象,当日京城的上巳节,文坛才俊齐聚,还有城中出游的百姓,真可以说是游人如织。
在车如流水、马如游龙的盛况之下,才会有跟错车的小插曲,但这件小事却让词人保持着美好的回忆,时常能引起词人美好的遐思。
词人时年已经45岁,却面临离开京城汴梁的现实,于是也就产生了何日才能归来的强烈愿望。
这首词作以词人足迹即将离开京城汴梁之际,去西园重游而展开,以怀旧而引起思归的情愫。
词作用大量的笔墨写往日游宴的欢乐来反衬今时的失落和词人年华的渐老,具有极强的感染力。
而就从此时开始,秦观的词风由儿女情长的婉约转变为对生活的感慨,他一路上的词风愈加凄婉。
当词人足迹到达处州后,这种思归的渴望就更强烈了。远离京城,远离师友,词人落寞惆怅,往往触景生情。
有一次,他到处州城外散心,看到处州春日里的景致,又勾起了对往昔的回忆。词人悲不自胜,写下了《千秋岁·水边沙外》:
水边沙外。城郭春寒退。花影乱,莺声碎。飘零疏酒盏,离别宽衣带。人不见,碧云暮合空相对。
忆昔西池会。鹓鹭同飞盖。携手处,今谁在。日边清梦断,镜里朱颜改。春去也,飞红万点愁如海。
这首词把今时情景和当年汴梁西园的情景作了时空上的对比,同时也把仕途上的失落坎坷,贬谪之后的孤愁和爱情上的失意交织在一起。
秦观此刻的心理是极其复杂的,因而这首词具有很大的思想容量与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秦观也不曾想到,这是他一生中仅有的一次规模和规格高大上的活动。
随着时局的变化,当年携手同游者大多贬谪,秦观内心对恢复以往馆阁任职还是抱有一丝希望的,可是一年又一年的过去了,他的梦想如同泡影,因为他没有收到任何的讯息。
秦观很是失落,他认为回到京城的梦想不可能实现了。而词人的脸上却留下了岁月痕迹。
秦观在这里写到了仕途梦想的破灭,爱情的失落,年华的逝去,容颜的衰老,词义缠缠绵绵,哀婉至极。
尤其是结尾的“春去也,飞红万点愁如海”,这两句不只是写春天的逝去,也写出了生命的春天一去不复返了。
全词就在如此悲凉的呼喊声中结束,词作曲调也定格在这无边无际的“愁”字中,读来已经是很凄婉的了。
词人在处州期间,感觉回到京城的期望越来越渺茫。
而这首名为《好事近·梦中作》的词作,虽然通篇没有一个愁字,读来却是凄婉苦楚,催人泪下。
这不由得让人想到当时同样贬谪的士子的内心世界,所以这首词更具有广泛的代表性,《好事近·梦中作》原词如下:
春路雨添花,花动一山春色。行到小溪深处,有黄鹂千百。
飞云当面化龙蛇,夭矫转空碧。醉卧古藤阴下,了不知南北。
这首词的上片描写的是一个梦境。在梦境中,秦观漫游在一条景色瑰丽的山路上,而此时天上又下起了雨,雨后的景色格外,春雨将灰尘轻轻地按揉在地面,空气变得清新而甜润。
映入眼帘的是盛开的鲜花,山路紧邻蜿蜒的小溪,曲径通幽。沿着小路走向小溪深处,而小溪深处更是别有一番境界,有无数只黄鹂栖息在林木上。
这样的风景让秦观的心情有了难得的愉悦。
因为词人的来到,它们时而飞腾扑跃,时而愉快啼鸣,静谧的山林顿时变得喧闹起来。词人徜徉在这绮丽的境界中,自由舒畅,然而这只是梦境,何止是词人的一场美梦而已。
“醉卧古藤阴下,了不知南北。”词作最后两句是梦境,亦是强烈的现实写照。
词人在贬谪中遭受着精神层面的压抑和痛苦,在压抑和痛苦无法排遣的时候,梦境亦或是醉乡成为了词人精神层面的寄托,这是何等悲凉的命运。
秦观从进入仕途在蔡州任职,到进入京城馆阁工作,再到贬谪处州,他经历了仕途的跌宕起伏,感情的一波三折。
他在这一时期的心路历程也体现在词作中,更多流露出词人精神层面和现实世界之间的矛盾。
秦观将仕途的荣辱和情感体验都融进了词作中,所以他的词作呈现出凄婉的一面,通过词作让我们看到了一个真实、细腻、感性的秦观。
词人在处州没有等到被召回京的消息,等来的却是再一次被贬的消息,而这次的贬谪之地是更遥远的郴州。
兜兜转转,跌宕起伏
1094年秦观被贬谪到处州后,他在仕途上遭遇了接二连三的打击。没过多久他接到了这样的消息:削夺一切职务,贬谪郴州。
对秦观来说,这样的结果无异于封杀,与其说是贬谪,还不如说流放更准确一些。
因为随着哲宗皇帝亲政以及对新党的支持旧党官员大多遭遇了仕途上的波折,被贬郴州对秦观打击是很大的。
1096年秦观凄凄惶惶地动身去了千里之外的郴州,在去郴州的途中,秦观的心情是非常低落的。
在去郴州的路途中,留下的不只有秦观的汗水和足迹,也留下了词人凄厉伤感的一阕阕心声。眼看离郴州越来越近,而秦观的词风却变得愈加凄厉了。
秦观白天行路,晚上住宿驿站,他将一路的所闻、所感、所见写进词作中。
与其说是秦观贬谪的羁旅情怀,还不如说是他的人生苦旅,词作《如梦令》就是秦观在去郴州的途中夜宿驿站时写下的一首词:
遥夜沉沉如水,风紧驿亭深闭。梦破鼠窥灯,霜送晓寒侵被。
无寐,无寐,门外马嘶人起。
寒凉的夜晚,寒凉的秋风,紧闭的门窗,更增添了一股寒寂的感觉。远离故土,置身驿亭。在这样的环境里,秦观的心情也是可想而知的。
秦观抵挡不住行程的劳顿,带着疲惫和困意进入了梦乡,在深沉的寒夜里做一个好梦,好缓解疲惫的身躯。
可是秦观的美梦被打断了,他从梦中惊醒,原来是半夜出来觅食的老鼠发出了声音。
而秦观梦醒之后所看到的是昏暗如豆的油灯,以及半夜出来偷食的老鼠,窥字精准传神地写出了老鼠的神态,因为老鼠惦记着油盏里的剩油。
秦观惊醒后看到的这一景象,更是说明了驿亭条件的简陋以及氛围的凄清。而秦观恰恰捕捉到了这一极富特征性的细节,也创造了独特的词境。
全词通篇没有直接写人物的内心世界,而是集中用笔墨描写长夜漫漫,秋风送寒,鼠声惊梦,人马嘈杂的种种驿亭景象。
秦观通过视觉、听觉、感觉,将贬谪路上夜宿驿亭的处境淋漓尽致地写了出来。词作不加任何修饰的白描手法,真实地再现了词人夜宿驿亭的场景,读来令人如历其境。
这首词全部借助环境的描写来表现词人的心路历程,也能看出来这次贬谪之行的艰辛。
处州到郴州之间山水迢迢,行程千里,路途上留下了词人一串串的足迹,也留下了一首首凄婉哀怨词作。
随着词人足迹离郴州愈近,他的心情也愈加感伤,他的词作也愈来愈凄厉,愈来愈哀伤。
当词人渡船进入湖南岳阳洞庭湖,夜晚泊舟湖中君山的时候,他写下了《临江仙千里潇湘挼蓝浦》这首词:
千里潇湘挼蓝浦,兰桡昔日曾经。月高风定露华清。微波澄不动,冷浸一天星。
独倚危樯情悄悄,遥闻妃瑟泠泠。新声含尽古今情。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
开篇两句写词人的行程,千里潇湘之上,浦口的水色似揉蓝。词人还引用了屈原的故事。
“兰桡”代指木兰舟,是屈原当年乘坐的舟船名字,而词人到达的地方正是当年屈原曾经到过的地方,所以词人才会写出这样的词句。
词人借用屈原的故事,也让这篇作品从一开始就注入了悲凉的色彩。
清末著名词学家冯煦在《蒿庵论词》中评价秦观此时的词风:“他人之词,词才也;少游,词心也。”
这是对秦观词风的准确评价,这一评论用在秦观贬谪郴州之后的词作上的话,就更贴切了。
贬谪郴州对秦观来说是一件极其痛苦的事情,要经受身体和精神的双重磨难。
秦观将自己坎坷的人生遭遇和痛苦的情感体验诉诸于笔端,他将自己真实的人生感受填进词中。秦观是用整个心灵来填词,因而他的词作具有真实感人的艺术效果。
1096年冬季,词人进入贬谪之地郴州郴阳,词人几乎哭泣着写道"人人尽道断肠初,那堪肠已无",这两句饱含词人辛酸苦楚的词句就在《阮郎归·潇湘门外水平铺》中:
潇湘门外水平铺,月寒征棹孤。红妆饮罢少踟蹰,有人偷向隅。
挥玉著,洒真珠,梨花春雨徐。人人尽道断肠初,那堪肠已无。
“人人尽道断肠初,那堪肠已无”,词人心中的悲伤哀痛无法抑制,他用极尽悲伤的腔调唱出了身世的沧桑变化。这两句饱含着词人无比的辛酸苦楚,也饱含着词人无尽的新愁旧恨。
这是他长时期得不到释放的压抑情绪的总爆发,也是词人从处州到郴州一路上所经历的艰难困苦的总结,这两句悲伤凄厉的词句道尽了一颗饱经沧桑的苦楚悲伤的心。
秦观在郴州举目无亲,独自忍受着艰苦的生活,这种凄惨的境遇是可想而知的。在郴州他一连写下了几首《如梦令》。
秦观将仕途上的挫折,羁旅之愁,断肠人在天涯的种种境遇,以孤楚哀怨的腔调倾诉在词作中。
如这首写于次年的《如梦令》,那是词人声泪俱下的倾诉,凄厉哀伤的词风尽显其中:
楼外残阳红满,春入柳条将半。桃李不禁风,回首落英无限。
肠断,肠断,人共楚天俱远。
再比如这首《如梦令》,那是词人悲不自胜的诉说,凄婉哀怨的词风尽显其中:
门外鸦啼杨柳,春色著人如酒。
睡起熨沈香,玉腕不胜金斗。
消瘦,消瘦,还是褪花时候。
贬谪郴阳的秦观,消息闭塞,音讯久疏。他不知道几千里之外的京城正在发生着什么。
此时的汴梁城,党争异常激烈,两派势同水火,新党对旧党的挤兑力度更大了,秦观的名字又一次出现在贬谪人员的名单。
秦观没有收到调回的消息,却收到了贬谪横州(今广西横县)的消息,这对秦观的打击是沉重的。
可想而知词人此时的境况,他的内心已经到了绝望的边缘。
1097年暮春时节,词人的足迹即将踏上横州之际,他写下了这首蜚声词坛的《踏莎行·雾失楼台》:
雾失楼台,月迷津渡。桃源望断无寻处。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
驿寄梅花,鱼传尺素。砌成此恨无重数。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
在这首词中,秦观用写实、写虚、象征等多种手法开拓了词的意境,展现了秦观高超的艺术才能。
这是秦观的呕心沥血之作,是词人凄迷幽怨的感情的宣泄。
开篇三句写楼台笼罩在茫茫的大雾中,它的身影逐渐消失在迷雾中。渡口被朦胧的月色隐没,这是一个意象中的夜雾笼罩一切的凄凄迷迷的环境。
这样的写虚手法表达了词人对屡遭贬谪的失意和惆怅,也表达了词人对前途未卜的迷茫之感。词人因情造景,景为情而铺设,手法不可谓不高超。
此时此刻,传来杜鹃的阵阵悲鸣,惨淡的斜阳正缓缓落下。羁旅流放的词人孤独又寂寞地居住在旅馆,他感受到的是料峭的春寒,所听到的是杜鹃的悲鸣,所见的是日暮斜阳,词人情何以堪。
这景象又给独处孤寂中的秦观增添了无穷无尽的愁烦心绪,上阕的词风在这一帧帧画面的渲染之下已经是凄厉到极点了。
词作以“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的反问结束。秦观笔下的郴江江水,已经注入了他对离乡远谪的深长怨恨,这是象征性的写法。
秦观不禁反躬自问:离开郴山一去不复返的郴江江水“为谁流下潇湘去”。这是词人对自己不幸命运的反问,何尝不是词人的人生绝唱呢?
清末学者王国维在《人间词话》感慨地说道:“少游词境最为凄婉,至'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则变而为凄厉矣。”
一代词人秦观悲惨的境遇多少使人有些泪目,秦观愈走愈悲剧的人生注定了他的词风愈来愈凄厉哀婉。
据说,秦观去世后,苏轼在看过此词后叹息:“少游已矣,虽万人何赎?”足见秦观词中感情之凄厉哀伤。这正是秦观心灵感情本质的体现,是他锐感的感情品格的必然流露。
人生暮年,流寓岭南
在郴州,更令秦观无法接受的消息接踵而来。
此时的秦观年逾50岁,他没有得到一位士子应有的地位和尊荣,而是被流放到更遥远的横州,1099年又流放到岭南的雷州(今广东省雷州市)。
此时的秦观已经风烛残年,他所遭受到的党争的倾轧打击,贬谪、流放的悲惨命运,远离亲人朋友的痛苦,独居幽闭贬所的孤独,这一切都要他一人独自承受。
秦观悲叹前途的渺茫,他感到压抑、苦闷,为了摆脱精神层面的压抑和苦闷,他不断地去追寻得以摆脱压抑、苦闷的方法,以进行自我调节。
在雷州,“桃源”这个具有传统美学意味的意象成为了秦观获得精神慰藉和平衡的精神家园。
“桃源”出自陶渊明的《桃花源记》,是一种陶渊明式的生活方式,也是世外的乐土和躲避世俗烦恼的隐居之地。
秦观在雷州期间的词作,无一不流露出他对桃源的向往,其实就是对陶渊明躲避世俗烦恼的生活方式的向往。
秦观遭受的磨难和精神的压抑只有通过这种方式才能得以排遣,这是他为了摆脱精神层面的压抑和苦闷做出的选择。但这却是秦观不想要的选择,也是无可奈何的选择。
如这首《点唇绛·醉漾轻舟》:
醉漾轻舟,信流引到花深处。尘缘相误,无计花间住。
烟水茫茫,千里斜阳暮。山无数,乱红如雨。不记来时路。
反观秦观的这首词作,他将内心积郁感伤情怀痛痛快快地表达了出来,而词风更加凄婉了,此时的词风成为秦观人生轨迹和心路历程的真实写照。
多年贬谪的艰苦生活严重影响了词人的情志和健康,他在横州的词作流露出愈来愈浓烈复杂的感伤之情了,词风也变得愈加悲楚凄厉了。
如这首1099年写于雷州的《添春色·唤起一声人悄》:
唤起一声人悄。衾冷梦寒窗晓。瘴雨过,海棠晴,春色又添多少。
社瓮酿成微笑。半缺癭瓢共舀。觉健倒,急投床,醉乡广大人间小。
此时的秦观经过颠沛流离的贬谪,他饱尝生活的辛酸苦楚。
在雷州,当春回大地时,秦观依旧欣慰地看着雨后盛开的海棠花和满园的春色。只不过此时的他对这一切只能是苦笑了。
秦观不仅遭受着精神层面的压抑和痛苦,他还遭受着身体病痛的折磨。桃源、醉乡,成为了词人暂时忘却痛苦的寄托。
桃源、醉乡,也是秦观逃避在现实中无法排遣的压抑的寄托。桃源、醉乡,也是秦观身体和精神得以超脱世俗苦恼的寄托,秦观晚年的命运是何等的悲凉。
小话诗词
1100年,徽宗即位,时局变动,贬谪的大臣多被召回。秦观在雷州终于得到了一个消息,他被复命为宣德郎,放还横州。
秦观终于结束了长达七年的贬谪流放生涯,但在北归途中,秦观于广西藤州溘然长逝,享年53岁的词人走完了他跌宕起伏、兜兜转转的一生。
秦观半生仕途坎坷,屡遭贬谪流放,正因为秦观有着这样的人生经历,他才对生活的辛酸有着更深刻的体会,他才会用整个心灵去填写一首首词作。
正因为如此,所以秦观的词作中才会流露出凄婉哀怨甚至凄厉悲伤的腔调。也正因为这样,秦观的词具有了高度的现实意义和高超的艺术表现力。
国学大师王国维在《惠风琴趣》中写道:“惠风词小令似叔原,长调亦在清真、梅溪间,而沉痛过之。疆村虽富丽精工,犹逊其真挚也。天以百凶成就一词人,果何为哉!”
秦观在跌宕起伏的人生里谱写生命之歌,他的人生华章恰似王国维“天以百凶成就一词人”的评语。
秦观为后世读者留下了一首首绝妙好词,读者可以通过他的词作去感受一个情思细腻、有着凄楚人生的秦观,也可以通过秦观的词去领略婉约词的艺术魅力和那个时代的词作风貌。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