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049、苏坡管钥骡马嘶――走苏村

苏坡管钥亭

走苏村:苏坡管钥骡马嘶

江伟民/文

中国传统村落苏村,东邻齐武,西壤河政。从地理位置上看,苏村处缓坡之上,界于昌溪河与华源河之间。苏村是徽州民歌之乡,在这里,我们可以近距离地感受“上坡不见坡、过桥不见桥”的民谚由来,还能更好地了解到北宋末年农民起义首领方腊的身世,以及村人方成培所编撰的方本《雷峰塔》带给人们的新奇感受和思想觉醒。是为题记。

苏村原名苏坡,唐时建村,原居民为苏氏。北宋端拱元年(988),苏村方氏始迁祖忠正公自淳安迁入,后渐成村中望族。忠正公入驻苏村伊始,落户苏家,娶苏女为妻。岳父宅心仁厚,不愿方家青年为入赘之婿,嘱其村畔建村,另立门户。

忠正公为徽州方氏始祖储公后人,之所以迁回霞坑左近安家,意在修缮方氏统祠真应庙。真应庙就是为了纪念东汉方储而建。

宋代诗人钱时《真应庙》诗曰:

浪夸骑鹤上清都,

滴露研朱自壮图。

海内不蒙君子泽,

独遗石碣溉丹湖。

古籍介绍方储时,称之为“丹阳歙人”,就是现在的歙县;亦有史料称之为“歙东人”,有学者认为“歙东”特指现在的淳安县;或与诗中“丹湖”相应。

在我看来,两种不同的说法,只是代表了不同的时空,大抵是正确的。其一,从地域论,古歙地域广阔,包括现在的淳安县、绩溪县、休宁县、屯溪区、徽州区,以及黄山区汤口镇、黄山风景区等地;其二,从叶落归根论,储公逝后建有两座庙,一座建在淳安县东郭内方储墓前,是汉代盛行的墓祠。另一座为统祠,也就是真应庙,建在歙县柳亭山,也就是霞坑镇霞杭村境内。本文不再赘述。

管钥亭西外方家坦

苏村方氏宗祠敦本堂

忠正公娶苏氏后,有了岳父族人相助,便于苏坡村西路亭“苏坡管钥”外搭庐结舍、安家度日,一个叫方家坦的村子,升起了第一缕炊烟。

在历史上,方腊祖籍之争、出生地之争,一直有着不同说法。95版《歙县志》有过方腊为七贤村人的表述;百度百科上,方腊的归属也有一作睦州青溪(今淳安)人、一作歙州(今歙县)人的说法。我们在村人提供的方氏吊线谱上看到,方腊出生于浙江淳安,祖籍却是歙县苏村。方氏祖谱载:方腊为方氏始迁祖忠正公次子桂公之五世孙。桂公携子日新由“歙苏村迁居青溪万年乡始新源之帮源圆”,也就是现在的淳安县境内。

1121年,方腊起义失败后,方家坦方氏族人惨遭官兵追杀,不得不四处逃难。一夜之间,十室九空。斯时,霞坑吴氏、绩溪胡氏相继入驻,村名也被改成吴家坦、胡家坦。这一改就是300多年。

明景泰元年(1450),磻溪方泰(1383—1463)复居苏坡,辟祖基建祠,颜曰:爱敬。泰公也就成了苏村方氏支祠始祖。方氏重新入驻后,家族势力不断扩大,吴、胡二姓逐步从方家坦迁出,方家坦地名才又重新改了过来。

苏村界于齐武、河政二村之间的缓坡上,从水系论,该村仅有数股潺潺细流穿村而过,分别汇于华源、昌源之中。或是过于细小,地图均无标识。即便如此,却不妨碍一个村落的水系布局。苏村缺水,村人便于后山修建水坝引水入村。宽仅尺许的水渠,沿着一条石板铺就、长约千米的徽杭古道北侧人家前缓缓流过。

这样的水渠设置,当得起徽州大户人家的典型配置。古时建房多砖木结构,时时思虑防火。水渠的开凿不仅有着防火功能,还能方便洗涤,灌溉,可谓一渠多用。自然,村人汲水饮用,就离不开水井了。一个斜坡之上,鼎盛时期掘井逾百,现尚在使用的水井水池就有30余口。漫长的农耕文明,各姓氏之间,有过和睦亲善、相扶相携的美好时光,但大多时候表现出来的却是无休无止的争斗,充盈着谋略、智慧和牺牲。位于村中布顶巷口的布顶巷井,就是村落姓氏之间争夺战中的一个实例。

布顶巷井

布顶巷井位于村中徽杭古道旁、布顶巷口。所谓布顶巷,概指此巷以织布、染布、售布为业。明清时期,作为重要的徽州府通往杭州府的陆路通道,苏村人流如织,商业发达,沿街店铺林立。布顶巷井构造科学独特,用料做工讲究,内外井圈双套封闭,村人称之为“井水不犯河水”,水位高,水质优,千余年来饮用至今。

村人方益民称此井为徽杭古道上最为知名的三口井之一。从徽州府一路向东,稠木岭、苏村、竹铺三井,为沿途商旅提供了充足的水源支持。“稠木岭一口井,苏村一口井,竹铺一口井,为过往商旅人畜用水提供了保证。这口井现在还在用,水源优质,冬暖夏凉,还有一丝甜味。”

历史上,布顶巷井原为夏氏所有,供全村人取用。时日一久,方、夏二姓有了纷争,争夺所有权,最终把官司打到了徽州府。自然,这样的小事很难引起官府注意。方氏为引起官府足够重视,竟将一双肉脚踏在烧红的烙铁上,表达自己的决心……或许官员不愿诉讼双方再行自戕之事,派员入村察看,竟从抽干了水的井底处发现了方氏一族的记号,方氏最终赢了官司。

自然,所谓的记号,概为方氏谋略中的一环。为赢取官司,一日方氏着人秘密抽干井水,在井底做下了必赢的记号。

村人讲述这一少有人知的历史时,大抵心中忐忑,似有难言之隐。在笔者看来,这样的事情却是屡见不鲜的。英坑黄氏为争一地,门板打苋菜、平移古樟百米一事,便有异曲同工之趣。一村不同姓氏之间,有着和谐共处,大多时候却是争斗不断,究其目的均是为了一家一族更好地生存和发展。这就如同资本的原始积累,总是沾满了各式各样的血腥。

历史上的苏村、方家坦,原为两个村落,也就有了相应的两道水口。苏村水口以“苏坡管钥”、池塘、以及竹坝为内核。竹坝、池塘展现的是自然景观,“苏坡管钥”亭,融入了一定的人文因素。进入此亭,便是徽杭古道,明清300多年来,由古道走沪杭闯天下的徽商队伍,络绎不绝,骡马嘶鸣。“管钥”二字,可以简单地理解为徽州府通往杭州府的“钥匙”,地理位置十分显要。

砥澜桥

方氏建村方家坦,自然也有自己的水口。方氏水口建在管钥亭西一箭距离,以砥澜桥为基,旁设树坝,桥上曾建有八角亭,关公庙等。如果说,当地民谚“上坡不见坡”,是对苏村数千米缓坡的概括,那么“过桥不见桥”,说的就是砥澜桥了。

砥澜桥桥长3米,却有35米宽,即便人从上面走过,亦不知行在桥上。因为根本看不到桥的两头,以为自己只是走在一块平地上。

历史沿革中,苏氏式微,至今已无一户姓苏。随着方氏兴起,其他姓氏不断迁入,可苏村之名一直没有易名,概因方氏一族始终不忘苏氏相助提携之恩德。或许,我们从一个地名的沿用上,依旧可以看到烙进骨髓的徽州家风。

苏村明清古宅众多,保存完好的就有30余幢,方氏宗祠“敦本堂”、支祠“爱敬堂”、民居“燕翼堂”、春和书院等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敦本堂保存尚好,爱敬堂前进不存,两祠侧门相通。在两祠后进中间,新辟一间做成享堂“红祖会”,供奉方氏之外的他姓遗老和乡贤。

村人相告,苏村方氏占了七成以上,但有十余其他姓氏,一个村落的发展,自然需要包括方氏在内所有村人的支持和付出。在方氏二祠间设建“红祖会”,表达了方氏人家为了建设发展村落所展现出来的海纳百川的气度。

燕翼堂为村中方氏祖宅,历三代建成,占地近300平方米。新中国成立后曾作为苏村区、苏村乡、苏村公社的办公地点,时间跨度20余年,一直持续到苏村乡政府建成后搬离。

燕翼堂

凤英阁

苏村村东原有东平王张巡庙,西有关公庙,均毁。张巡是忠君的象征,关公是忠义的化身,每年农历7月24日,村人举办祭祀活动,四邻八乡汇集于此,万人空巷,甚是壮观。

苏村有着民歌之乡的美誉,苏村民歌涵盖爱情、劳作、丰收等多个方面。当地的舞狮民俗,在歙县解放之时,曾献舞中和街,其高超的技艺赢得过往居民的一致喝彩。

苏村西村口有一民房,名曰:“凤英阁”,为黄梅戏表演艺术家严凤英来苏村体验生活时的暂居地。相传1965年10月至次年元月,严凤英在苏村及周边村落工作生活了80余天,“凤英阁”中就住了40余天。严凤英一边收集当地鲜活的素材进行创作,一边为当地村民献演,达71场之多。

“歙县苏村乡工农业余剧团”旗

苏村文化底蕴深厚,千百年来,在这片热土上,滋养了一批又一批文人雅士,清代戏剧家方成培就是其中最为绚丽的一朵奇葩。

方成培一生著述颇丰,其中经他改编的《雷峰塔》,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白蛇传》,摒弃了黄本中的腐朽成分,把法海这一封建卫道士嘴脸刻画得十分形象,越发激起了广大人民群众对自由生活美好爱情的向往和追求,带给大家观念上的觉醒和改变。

缓坡渐进名门第,

桥过无桥砥浪基。

雷峰塔侧千帆竞,

苏坡管钥骡马嘶。

我们在苏村的行走,虽为匆匆一瞥,却是收获满满。我们看到了方氏族人知恩图报守护苏村村名千年不变;我们厘清了北宋农民起义首领方腊的历史生平;我们也见证了新时代的苏村人为了打造和振兴苏村所付出的诸多努力。历史已经远去,远去了曾经的筚路蓝缕、艰难跋涉,远去了过往的骡马嘶鸣、摩肩接踵。繁华落尽,归于本真;设定目标,重新启航。这是时代的需求,更是时代的召唤。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徽州,两只不一样的秋老虎
【徽州.行走】西环桥,你可知汪堨桥不是你真姓名?
图游徽州44:歙县井潭
徽州有个古镇叫许村
歙县十大古村落(3)
一知半解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