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这山这水这方人】霭山溪畔艾坑村

    嘉庆黟县志·山川有记黟县水有六一会于石山,包括章山南水牛泉山水会于鱼亭,包括潘山水金村水鱼亭水会于霭冈,包括霭山水会于休宁东亭桥,羊栈岭南水会于休宁东夹溪桥,东坑水会于石埭河口,包括方家岭北水章山北水羊栈岭北水。

    其中霭山水,即霭山河,又称霭峰河今县志载:该水发源于西递镇西南乌坑岭,往南流经上村、艾峰村,绕霭山西继续南流,经古竹林、艾坑等村,再向南流入横江。河长约6公里,流域为黟东南一隅,面积18.1平方公里。上村、艾峰村、古竹林村古属六都,今属西递镇;艾坑岗村古属七都,今属渔亭镇。作为黟东南一隅,历来不大得人待见,故其地名也多有欠稳定。

    上村,古志载为上(土充),后又写成上冲,再后来改为现在的“上村”。一般说,有上村,必然有下村(如西武有上、下、中光村,碧山有上、中、下历村,宏村有个上梓坑、下梓坑),但这里没有“下村”。艾峰村,位于霭山尖西麓,其“艾”,恐有谐音之别,原应为霭峰村吧。古竹林村,旧志为“苦竹林”。苦竹,为竹子类,幼竿淡绿,具白粉,成竹渐转绿黄,灰白色粉斑,圆筒形古竹,顾名思义古老的竹子呗,加上林子,便有不伦不类之嫌;或曰古老的竹林,这又生歧义了。

    霭岗,旧志为霭冈,这里有“冈”与“岗”之区别。查阅有关字典“冈”解,其一:山脊、山梁;其二:山坡、斜坡;其三:泛指山岭或小山。如景阳冈、井冈山。《集韵·唐韵》载:冈,俗作“岗”。由此可知,先有“冈”,后有“岗”。现代字典多解释为“岗”同“冈”。至于读“gǎng”,那应是其引申义了。如象山一样高起的土石坡儿,黄土岗;守护的位置,岗位、岗哨。如今黟县原来的“冈”,为何都改为“岗”呢,如霭岗、横岗,这是没有必要的;至于四都“冈背”,改成“降背”,更有莫名。霭冈,还有“霭江”(《黟县四志·都图》)之名,海拔160米,是县内海拔之最低地。全县海拔最高点为兴岭米盘尖,海拔1431.8米区区百里烟霞间相对高差1271.8米2020年《黟县标准地名录》载:“原名艾岗,别名艾江。”这恐怕有所偏差。

    艾坑,亦称艾川(《黟县四志·都图》)。这是自清以来,沿霭山河唯一未更名的自然村落。清嘉庆《黟县志·都图》载七都村,其有艾坑村名。2020年《黟县标准地名录》载:“因原是霭山河西侧一山溪名,坑口建村,得名霭坑。后取谐音,更为现名。”如此诠释,有些望文生义。普通话中的“艾”与“霭”是谐音,但旧志向来多以当地语音解读;黟县方言的“艾”与“霭”不是谐音,倒是“艾”与“外”是谐音。从地理方位看,艾坑距省府驿道与横江水路仅数里之遥,理解为“外坑”谐音,也许还有些依据。更何况霭山溪之源头有上“(土充)”,其水口即有“外坑”,也许还是可以对应的。

    艾坑,又有人称它“艾溪”。这里普通的山,普通的水,住着数十户普通人家,是余氏聚族而居之村落。黟地余姓多,位列姓氏前十名,如县城有环山余氏、一都有历阳余氏、三都有梘溪余氏、五都有余光余氏、八都有源川余氏、十都有梓坑余氏等。

    余氏定居艾坑较早,祖源可追溯到明代以前。黟北十都梓川(即今梓坑)人余嘉荫民国23年正月手抄《余氏统宗传流簿》载:唐僖宗殿院、东阁大学士、贵溪余村下门始祖琳公第四代孙琅公位下东干百十五枝下钊得公,迁居黟县艾溪。虽未明确时间,但嘉庆《黟县志》所录人物,已有明代艾坑余氏了。

    如明代有艾坑人余福,“爱济贫困,与人无争。捐赀筑临章门北城门,助造云岩桥有功”。清代有艾坑人余延椿,“祖迁居苏州,延椿就职州同。乾隆十四年,以金一千八百寄艾坑,凭族置义田一千二十六砠,为宗祠祭祀、族童延师及赡给孤孀费”。

    从明至清,艾坑村余氏家族走出不少成功人士。他们或习儒有成,如明万历贡士余有安天启贡士余有尚清康熙贡士余道旦清雍正贡士余翼宸等;或为官有德,如明虹县训导余有尚陕西固原卫经历余天盈府经历余懋谦明杭州照磨余廷金、州同延椿国子监典籍余光徽、清江苏试用县丞余明德等;或营商有方,艾坑余氏经商,一般都起于本都渔亭,讲诚信、重承诺,继而拓展至苏浙,尤其以常熟、仪征、沪上等地居多,其中以余国瑾家族为最。

   余国瑾,字慎斋,字敬符,曾为黟县渔亭镇公局董事,“能树立奇赢居积,言行为乡里所信服”(《黟县三志》)。太平天国战乱时,曾在渔亭清军营中“见有短发者,必是被掳良民,保释不斩生命,赖以保全者不少,并为之资遣回籍”(《经历志略》)。同治三年,国瑾在上海大东门外王家嘴角仁昌源记布号中经商,“遇见救出之常熟人,相见之下,追认前情,馈送事物”(同上)。此后,更是将业务扩大到常熟等地方。国瑾生有三子,长余之莱,次余之葉、幼余之芹。

   余之莱,字侣仙,附贡生。善书法,楷草隶篆,无所不精。能写竹,镌图章,知堪舆,黟县大堂“清慎勤”三字之额,为其所书。曾跟随黟县著名学者桂林程鸿诏入两湖总督李鸿章幕府,职司奏折。通常是程鸿诏起稿,余之莱誊写。稍后,前往金利源旗昌洋行充当买办,后又从事襄阳盐局。在为洋行东家兼买办顾子嘉兄弟前往苏州穹窿山看风水中得病,回到苏州泰昶钱庄就医,不治而逝,时年三十九岁。有子余光漱,中书科中书。民国时期,有曾孙余筱臣、余颂诚及元孙二人生活于浙。余之葉,字辅宜,少业儒,失怙辍业,就贾于常熟,与叔国勇于任事;为人通达大体,和蔼可风。

    余之芹1847~?,字鲁卿,清末民初沪上闻人、商界翘楚是黟县乃至徽州著名绅商之芹幼时读过三年私塾,十三岁前往江西,习杂货、布业。初当小店学生,三个月遇太平军战火,返回家乡。十四岁在家读书,十五岁前往上海,先后油车习业、布号账房、典业钱房。二十五岁,任经理,账目经理、管包、管钱、管饰四角一人充当不久之芹分身自为贾,先后创办万康典仁大典旗昌质。不几年,余之芹在上海典业便颇具盛名先后担任上海典业行董事,上海“徽宁会馆董事,上海总商会典质业代表会员、会董。清政府曾经以工振请奖,保举他做县丞四川总督鹿传霖、官商盛宣怀,为他工振请奖保举他做知县,授三品衔花翎。这时候的余之芹才40岁出头。清末民初(1911年12月12日)上海十多个商界团体为维持国货衣帽的生产和销售成立中华国货维持会之芹被选为首届议长民国元年(1912年9月29日,光绪三十年(1904)成立的中国红十字会召开首届会员大会,之芹被选为常议员共34人)。余之芹生有四子,长子与三子患危症不治。次子光朝,字志汶,清以国防奖,分发江苏县丞;后进南京学堂读书,后为民国安徽驻蚌水利局测绘主任。四子明德,交通大学唐山部土木工科毕业、工程师,历任上海南洋铁路学校教员,中华工业专门学校校长,著有《铁路湾线》《导准图说》等书。

    更难得的是,晚年时期的余之芹在追忆毕生经历及数十年所见闻之际,为后人留下了三万数千《经历志略》一书。该书分“家世出身”“徽州发匪乱时状况”“善举公益”“交际”“杂记”“时论”和“小言”七个部分这是一份弥足珍贵的历史资料,无可置疑地成为黟籍徽商原始文献的典范代表具有多方面的史料价值和研究意义。非常可惜的是,我们的一轮、二轮修志,均未能触及,但愿三轮修志时可以补上。

    我未曾到过艾坑,不知村貌如何,原有的余氏“六物堂”宗祠、余观礼建造的“一府六县”大屋可还在?当年县招生办主任余定孚仁兄是艾坑人,曾相邀数次,但一直未能成行,今终成憾事矣!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珠溪余氏
黄山黟县3
淳安百源:鸠坑富志源
行走丨宏村
寿山石-山坑石-水洞湾石
【踏青】山乡春寒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