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新安夜空】第143期|吴炯:江南徽州 南宋梦寻

新安

让文学唤醒梦想

用艺术点缀人生

夜空

  江南徽州 南宋梦寻 

吴  炯

一入三月江南春

三月的临安烟火繁华、市井喧酣,渐暖的风熏醉游人的心,偏安一隅的宋人们,居然也忘了“宣和旧日,临安南渡”的悲怆。三月的徽州草长莺飞、杂花生树,农人们正精心抚育着松木、茶树、竹林;不久日,溯新安江而下,将为都城的贵胄奉上徽州的礼物。

范成大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

1131年,绍兴元年,南宋升杭州为临安府。“靖康之耻”带来的第三次“衣冠南渡”,给徽州带来了15族的移民,这是给予“山越”最大的馈赠。

一觉醒来,徽州成了南宋都城的“后花园”“供货商”,徽州的百姓们“恍若如梦”,徽州的商人们闻到了商机,徽墨歙砚直抵京城,徽州的匠人们准备打起“包袱”去“进修”了。“山越”之地与“京城”临安就隔着一座天目山,还连着一条新安江。

如果说,1121年,宣和三年;宋徽宗送给歙州一个束缚的“徽”字。那么,1131年,绍兴元年;宋高宗送给徽州一个“瑰丽的梦”。

真正意义上的徽州,美好的徽州,开始萌发。

最是江南好风景

所以,徽州到底属不属于江南?江南是个名词,江南也是一个形容词,不同朝代的“江南”,总有不同的解读。若是从历史沿革上而言,徽州在“江南”的边界;若是从风光山水,徽州就是江南;若论人文风物、诗词歌赋,徽州很“江南”。

宋室南迁,有力促进了南北文化的交流、交融与交合。不敢遑论,“靖康之耻”的“正面价值”;但是,徽州确实在第三次“衣冠南渡”中获得了春天般的勃勃生机。以至于,有学者认为,南宋笔记《梦梁录》的作者吴自牧是新安人,也就是徽州人。不过,人家自牧先生自述“钱塘人”。兴许,南宋徽州贸易流通的通畅发达,人力资源的高效流动,从徽州迁居钱塘也是情理之中的事。

茶瓯香篆小帘栊

宋室好文。

徽州自古物产丰饶,尤其是文房四宝中的纸、墨、砚均享有盛名,特别是“徽墨”。南宋徽州府歙县十四都呈坎人罗愿撰《新安志》如此描述徽墨:有贵族尝误遗一墨于池中,逾年临池饮,又隧一金器,乃令善水者取之,并得墨,光色不变,表里如新。想来,宋人也是“趋之若鹜”吧。

宋人爱茶。

《茶酒论》载:浮梁歙州,万国来求。《宋史.食货志》载:茶有二类,曰片茶,曰散茶……其出虔、袁、饶、池、光、歙、潭、岳、辰、澧州、江陵府。《梦粱录》载:临安,处处各有茶坊。徽州,当仁不让成为临安府茶叶、茶饼的优质供应地和主要行销商。

浅草才能没马蹄

山迢迢,水迢迢。

杭徽古道,见证了一千年来浙徽两地的经贸往来与人文交流,更加见证了徽商的跌宕起伏和徽州的前世今生,它也成为继“丝绸之路”“茶马古道”之后的第三种存在。

新安江,沿着300多公里的水域里程,各种码头商埠穿插其里,渔梁、深渡、街口、排岭;船家、艄公、货郎、买办,处处可见;盐铺、茶庄、酱园子、木材行,应接不暇;梆子声、吆喝声、读书声,生生不息……

宋人是雅致的,他们既有大雅之风,亦有大俗之气。生活在宋代,不“美”也难;生活在宋代,不“美食”更难。《梦梁录》载:凡饮食珍味,时新下饭,奇细蔬菜,品件不缺。徽州,那个神秘的北纬30°,山高林密、沟壑纵横、云雾缭绕、河流密布,山珍野味、河鲜江鲜最是不缺,从山河到餐桌,隔着几个春夏,连着几个秋冬。

不论是柴米油盐酱醋茶,还是诗词歌赋曲艺,中国的生活方式、审美表达和艺术形式几乎在南宋都有迹可循。

东京梦华今胜昔

再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和吴自牧《梦梁录》,汴京与临安,其繁华富庶、文风璀璨、美食珍馐、风俗人情、州桥夜市、街坊巷陌等无二致也。

宋高宗到临安后开始修建皇城,宫城内殿、堂、楼阁约130余座,王公大臣、达官贵人纷纷效仿大兴土木,徽州天然的木材资源、新安江得天独厚的运力资源、徽州人民骨子里的“莽荒之力”开始发挥巨大的价值。

司户参军范成大在徽州为官曾记:休宁山中宜杉,土人稀作田,多以种杉为业。杉又易生之物,故取之难穷,出山时价极贱,抵郡城已抽解不赀。百姓,毕竟还是苦的。

一座崭新的都城再度拔地而起,寒暑易节,你来我往,亦是你中有我,相交甚欢。

徽州的商人们早已敏锐的把握了“开疆拓土”的先机,盐典茶木,乃至百业,均有涉及。南宋,正在慢慢培养一个中国最强大的商帮——徽商,若论“融入杭州都市圈”的时间,徽州至迟从宋朝就开始了吧。

处处楼台藏野色

处处楼台藏野色,家家灯火读书声。

徽州,从南宋实现从“尚武”到“崇文”的“华丽转身”,成为世人眼中的“大州”“富州”。“西北衣冠与百姓奔赴东南者,络绎道路”,中原士族、文化墨客、三教九流等浩浩荡荡南下,还有一大批人“懵懵懂懂”一头“撞”进徽州。他们中有文学家、书画家、鉴赏家,还有歌舞伎乐、商贾僧道、奇技淫巧等等。这些,都给徽州带来“富矿”,中原文化和江南气韵也在徽州扎下了根。

“无南北之分矣”,南方的文明,自此有了质的飞跃。

江南,也因为南宋而变得更加灿烂、更加具象、更为真切。江南是一个变迁的历史过程,也是一个政治、地理、经济的概念。而文化,则赋予了江南的“神”和“魄”,成为一个独立的文化符号,千百年来,影响着一代代文人骚客,创造着无法比拟的一个个奇迹。

近朱者赤。

徽州浸润在南宋都城之下,氤氲着帝都“烟火”,又有南渡文化融合,山野村夫,也博闻强记,垂髫小儿,也习《三字经》《千字文》。徽州的读书人越来越多,徽州的宗族文化愈发加强,徽州的经济社会发展日新月异。一切,只为孕育一个钟灵毓秀、人杰地灵、文风昌盛的无二徽州;一切,只为锻造一个富甲天下、物阜民丰、耀眼夺目的金银帝国。

问渠那得清如许

朱熹说,穷理之要,必在读书。

作为南宋时期著名的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诗人朱熹,他在注《大学》《中庸》自称:“新安朱熹”,并说,“吾家先世居歙邑之篁墩”。朱熹对徽州祖籍地的认可,更加激励和鞭策徽州对科举、对读书的热爱和痴迷。朱熹重修徽州古紫阳书院更是将“崇文尚德”“书香徽州”推向一个高度。

南宋理学对后世的重大影响巨大,朱熹作为程朱理学集大成者,更成了继孔孟以来最伟大的儒家学者。放眼望去,徽州全境遍布书院、族学、私塾,正所谓“十户之村,不废诵读”,徽州也成了科举制度的极大受益者,终被誉为“东南邹鲁”。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大抵,徽州从南宋才真正归属在了“江南”。

END

  “

作者简介

吴炯,爱书,爱看书。18岁开始在省市级报刊发表作品。乐于从琐事中看到微光,为人豁达,待人如酒。

黄山日报

文创设计|神兽工作室

策划|胡青丝

制作|陈夏暑

摄影图片|本报资料图

联合出品|黄山市作协

征稿邮箱|hsrbxayk@163.com

联系方式|13685591385

(微信同步)

新安夜空

本栏目面向全社会征稿,题材不限。只要您有打动人心的瞬间,请务必记录下来,投给我们。可配图!可配乐!可搭配一切美好的元素。要求:原创首发!要有正能量!有温度!有力度!有深度!稿件一旦被采用,作者将获得保底稿酬+阅读量对应比例奖金。

值班编辑:胡晓苗

责任编辑:胡玉琪

二审:徐海生

 终审:李学军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原创] 屯溪照壁怀古
视频: 新安如画(上)[新安江延伸段综合开发][徽州纪录片]
拥抱徽州(72):新安夜美迎佳节
徽州纪事——篁墩
春日中国行(15):莺歌燕语话徽州
新安文化杂谈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