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纪事|黄山寨西古有巡检司

黄山巡检司职掌缉捕盗贼,盘诘奸伪,在关津要害处设立关卡,但对黄山山林景区没有明确的管理权力。因而,在历代的山志编写中,巡检司这一派驻机构因对黄山的保护、管理、建设没有产生实际的影响,发挥更有效的作用,往往为编写者所忽视。

本文发表于《黄山》专刊

文字 / 施春生

图片 / 资料图片



据黄山风景区管委会2010年修订出版的《黄山志》记载,黄山巡检司是古代黄山的管理机构。

陈少峰编著的《黄山指南》也称:“巡检司旧址在寨西桥北,扼北去汤口,南至冈村,东达芳村之道,西为浮溪。浮溪之上为阴宕大湾,昔黄山源与太平焦村交通率此溪而上,越浮溪岗,下灰蜷山,逾双河口而至粟溪坦。”

由此可见黄山巡检司设在关津要害处,其主要职责:职掌缉捕盗贼,盘诘奸伪。主管称巡检。


古代巡检司 丨 资料图片


查询资料,见于古籍内含巡检司释义如下:官署名。宋置,掌训治甲兵。巡逻州县,擒捕盗贼。其官有都巡检、巡检,南渡后还有巡检使。(《宋史·职官七·巡检司》)金代在通州、良乡县等置巡检司,掌捕盗贼。(见《金史·百官三·诸巡检》)元代在县置巡检司,秩九品,巡检一人。(见《元史·百官七·诸县》)明代在各府州县关津要害之处都设巡检司,司有巡检、副巡检,掌缉捕盗贼,盘查奸伪等。(见《明史·职官四·巡检司》)

另据文献又查,巡检司始于五代十国,盛于两宋,金及西夏也有类似设置。元因宋金遗制,所设巡检司主要为州县所属捕盗官。在元代官署中,巡检司是品秩最低的一种。而在宋、元、明、清巡检司捕盗官属性最为典型。

巡检司在元明清三朝为县级衙门底下的基层组织。该组织于元朝时,通常为管辖人烟稀少地方,除了无行政裁量权之外,也没有常设主官管,其功能性以军事为主。明朝依其例沿用,不过佐以行政权力。晚清时期,中国人口大增,相对的县衙数量并无增多,于是次县级的巡检司在数量上与功能上日渐增多,也多有通判等官职设置。

据《黄山志》(—2008)所载。黄山巡检司,黄山的管理机构。《黄山指南》(陈少峰)记载:“巡检司旧址在寨西桥北,扼北去汤口,南至冈村,东达芳村之道,西为浮溪。浮溪之上为阴宕大湾,昔黄山源与太平焦村交通率此溪而上,越浮溪岗,下灰蜷山,逾双河口而至粟溪坦。” 由此可见黄山巡检司设在关津要害处,其主要职责:职掌缉捕盗贼,盘诘奸伪。主管称巡检。


云谷寺图丨 绘画:渐江

关于黄山巡检司最早记载见于宋淳熙二年(1175年)罗愿所著《新安志》。据《新安志·歙县·镇寨》载:“黄山寨,在(县)北百里”。明弘治《徽州府志·都邑公署·黄山巡检司》载:“黄山巡检司在县西北百二十八里,厅屋三间,后堂两厢各三间,门楼一座。”

黄山巡检司,又据民国许承尧主持编纂的《歙县志·营建志·公署》记载:“宋建炎(1127—1130年)中置,在(县)西北一百二十里柘木岭。明嘉靖四十三年(1584年)裁。清初复设。因廨宇被水冲毁,乾隆十三年(1748年)改驻潜口,距城三十里。”

清朝咸丰年间的歙县潭渡人黄肇敏,在他那篇著名的《黄山纪游》同样写下了黄山巡检司的变迁情况:“又三里至寨西,有草庵曰净土,又名浮溪庵,庵后有黄山巡检司署旧址,(按)司署建于此,继迁于佛子岭,乾隆间又移于潜口之紫霞山麓。”


云谷古道边的“千古”题刻丨 资料图片

民国《歙县志·官司志·职官》载有自宋建炎至清宣统二年(1910年)的880多年间,可佐名证的黄山巡检司计47任,备注有巡检姓名、籍贯、始任时间等记略。其中,元代1任,明代20任,清代26任。

元代,江赛因,歙县人,至正年间。明代,第一任巡检杨晎,弘治年间。清代,第一任巡检俞时兴,顺治年间。最后一任巡检滕楷,宣统二年。

黄山云谷寺沿苦竹溪去山岔的“乾隆古道”因历史传说而知名,在就掷钵庵遗址下行不远竹林间,有石刻“千古”二字。此块石刻在绿竹掩映下红色大字越发引人注目,这是黄山巡检司巡检雷平题写的。雷平是湖南澧州(今澧县)人,贡生,乾隆二十六年(1761年)任黄山巡检司巡检。

“千古”石刻往上50余数米,丞相源溪边,“词客留吟”四字石刻是雷平的后任者俞传声题写。俞传声是浙江桐乡人,监生,乾隆四十年(1775年)任黄山巡检司巡检,比雷平晚了14年。

古道上这二位巡检题写的石刻,给我们留下了实实在在的可以看得见摸得着的黄山巡检司宝贵遗存。他们肩负着地区的管理责任,怎样上下连通、执行公务,又怎样情系黄山、诗意焕发,通过这两处石刻,我们似能读到他们的心声。而除此之外的黄山巡检司故事,只能通过文献典籍一行行竖直排列的文字去留心读取。


黄山云谷丨 绘画:雪庄

黄山风景区的古道是上山的古道,是山上的古道,是通向“天都”的古道。走在古道上的人,既有诵经的和尚尼姑、朝山进香的香客、更多的则是贩夫走卒。红尘俗世里的为生计或挑米贩盐或担柴肩舆或挑酒背粮,平民百姓为嫁女娶媳或走亲戚访故友,往来不绝,熙熙攘攘一派市井景象。

在《辞海》中对“古道”有两种解释:1、古代之道。泛指古代的制度﹑学术﹑思想﹑风尚等。2、古老的道路。这篇短文里仅谈作为连接两地之间的路。古道作为古交通的功能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文明的不断进步早已退出了历史舞台,如今走古道、写古道、忆古道、说古道,不仅为了领略古道的自然风光,看到不一样的风景,更是在与古人与历史作交流,追寻古来圣贤的足迹,而踏步千百年来生生不息的古道。

古道是硬的冷的,行走在古道上的人、古道上发生的故事是有温度的,因而写黄山的古道不能不写古道上的最早的管理机构:巡检司。


黄山云谷小景丨 绘画:钱瘦铁

但总体说来,由于古代交通不够便捷,从东汉会稽太守陈业遁隐黄山时起,渐至开发建设稍具规模的唐宋至明清,黄山风景区内的一般游客活动,基本上由寺院在接待维持。民国以前,山上仅有寺庙,没有居民村落,也无明确的景区范围,虽设有黄山巡检司,职掌缉捕盗贼,盘诘奸伪,在关津要害处设立关卡,但对黄山游览景区没有明确的管理权力。

故而,在历代的山志编写中,巡检司这一派驻机构因对黄山的保护、管理、建设没有产生实际的影响,在景区作用有限,往往为编写者所忽视。

  原题《古道上的黄山巡检司》。题图为方然国画作品《云谷清音图》。

网络视频|戴建业教授在黄山说“七夕”。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巡检司制度与明代基层社会控制
吴塔在哪儿
试论明清时期山东的巡检司设置
巡检司
明清这个机构虽然级别很低,但却直属于兵部,一般的县无资格设置
峰尾古城有“看头”!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