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马仲全|我的高考:1977年的幸运儿
userphoto

2023.06.07 山东

关注

新中国成立七十多年来,每年的高考都是安排在夏季的六七月份,而处在特殊历史时期的特殊年代,即国家刚刚恢复高考制度的那一年,我们的高考却是被安排在进入冬季的12月中旬。

回想当年的高考,已经退休赋闲在家的我仍觉侥幸。作为一个世代与土疙瘩打交道的农民儿子,正是那次高考,改变了我的整个人生,真可谓“知识改变命运”。

01 广播听到好消息

1977年7月,我从昭通地区第二中学(市一中合并前)高12班毕业,回到家乡昭通县前进公社青岗岭大队落水洞小队(今属青岗岭乡青岗岭村),自然投入农业生产劳动,一天辛辛苦苦挣那10个工分,折合现金两毛多钱。

10月下旬的一天中午,我正汗流浃背地背着一箩毛壳玉米棒子,艰难地跟着社员们往生产队保管室走着。此时,从正在播送《午间新闻》的高音喇叭里突然听到一条新闻:为了尽快挽回“四人帮”犯下的滔天罪行,使国家快出人才,国务院决定今年恢复高考制度,全国实行考试招收大学新生。只要政审通过,应(往)届高中毕业生,甚至只读过小学的青年男女都可报名参加这次高考。

这一爆炸性消息,瞬间便在我们那个几十户人家的村子里传开了。七八个应(往)届毕业(肄业)青年奔走相告,热切地盼着后续消息。过了几天,我们几个青年人按照报考要求,各自写好申请书(恐怕是那年高考的“特色”吧!),一起跑到大队部盖了大红公章,又沿着昭大(昭通——大关)公路往北步行十华里,到了公社,小心翼翼地把这份申请书递到文教干部的手中,心里的一块大石才落地。

接过我们的申请,那公社“教头”(当时人们都这么尊称文教干部)还煞有介事地逐一看了一遍,并当面夸我写得好。

返回小队后,大家便分头复习功课。

02 懵懵懂懂去复习

回想当年的高考复习,现在都还觉得寒酸。我们那帮报考青年,都是20出头的劳动力,生产队不容许大家停下工来“脱产”复习。白天你必须和社员们一起下地出工,晚上才能在家看看书。至于复习资料,更是少得可怜——仅凭前几年读初高中时那几本课本,但内容都深深地打上了极左路线的烙印,与当时“抓纲治国”的政治形势格格不入,估计会弄黄掉。

听说昭通城里在办复习班,由地区几所中学的有名教师去辅导,但我们因要“出工”,且离城又远,只能望洋兴叹了。每天晚上,在昏暗的灯光下,我们几个各自为阵,胡乱翻阅着几本过时的课本,盲目地演算着习题,紧张地数着离12月中旬(考试时间)还有几天。


正当我不知所措之时,有个亲戚捎口信来,叫我去城里找他,有话跟我说。噫,莫非是复习资料的事?我怀着忐忑心理,急急步行五十多华里,到了昭通城。

这个亲戚不是别人,而是还在我的母校昭二中读高二的表弟张毅敏。他告诉我,因他父母都是小学老师,托熟人帮我弄到了一套复习资料,但有两科的还没印出来,待出来后又叫我去拿。于是,我喜出望外地得到了那套梦寐以求的“昭通版”高考复习资料。

返回农村家里,我利用一切空隙时间,如饥似渴地复习、演算起来。碰到实在弄不懂的问题,我便把它累积起来,利用进城取书的机会,当面向表弟请教(他虽然低我一届,但基础狠扎实,一直担任班里学习委员),直到弄懂为止。


我除了晚上复习,还在白天“见缝插针”。有时上坡去放羊,趁羊子聚在一块专心啃草的时间,赶忙拿出书来看上一段,或者抓紧背诵两条名词解释,可谓“劳动复习两不误”。

通过近两月的抽空复习,我这个从未进过一天辅导班的“回乡知识青年”,勉强把那套复习资料“挼”了几遍,紧张地做着临考前的准备。

03 未戴“时间”丢考分

那年的高考,考试时间全国统一定在12月中旬,因是十年动乱之后恢复高考的第一次,准备时间仓促,教育部就未全国统一命题,而是由各省自主制定试卷去考你那一片“天地”的学子。各省自主出题固然压力要小些,但有个不利于考生的最大弊端——那次高考,报考专业(学校)不是按考后分数去填报,而是报名填表时就一并填了,真正成了“一锤子买卖”。于是,为了谨慎起见,一个个学子都只敢压着报低档的学校和恰当的专业,否则就怕“打水漂”。


统考的头两天,我便步行到了昭通城,很不好意思地借住在东升街一个亲戚家。到昭通县招生办(设在毛货街天主教堂处)领到准考证,又去地区一中看了看考场。

第二天天刚蒙蒙亮,我和一大群陌生的考生急急赶了去。首场考试,好像是语文。当卷子发下来时,考生们甚觉惊奇:我们云南的卷子,语文试题很少,只有两道。

第一题是将文言文《人有亡斧者》断句(句读)并译成现代文,第二题是作文二选一,题目好像是“青松赞”和“攻书莫畏难”。

一看题目,我多日悬着的心一下子放松下来,觉得问题不大。那道文言文虽然我们那届学生每学过,但很熟悉,我能顺利译出,这25分没问题,干脆好好写作文,最后才翻译。主意一打定,我就抱着那篇“攻书莫畏难”去认真写作。


因在学校时写作文习惯于打好草稿再誊抄,这次重大考试我也不例外,还是按部就班打好草稿,工工整整地往正式卷子上誊抄。由于事先没有借到“时间”——手表,便把考试的关键一环时间给忘了。

当我正抄得起劲,并且只剩最后一小段,监考老师突然发话:时间到,赶快交卷!我心里猛一怔:糟了,还有那“现成”的一题都没做!不管老师的再三催促,我还是忙着做题。

刚要去翻译文言文,老师走过来抢走了我的试卷。“完了,完了!”我心里念叨着,眼睛望着老师拿走的卷子,眼巴巴地让那本可捞个二十来分的“古译今”成了零鸡蛋“飞”走了,我的肠子都悔青了!

经历了那次高考的惨痛教训,在十多年以后的生活中,不论对子女还是其他侄子(女)晚辈们,每逢遇到考试,我都要不厌其烦地告诫他们:考试不要紧张,做题先易后难,作文不消打草稿,随时注意时间——这是后话。


鉴于语文考试的惨痛教训,后几科的考试,我一拿到试卷,便先急急浏览一遍,从简单的题下手,一道道忙着解答,对那些较难的题也不放过,尽量用自己的话写将上去。实在啃不动的,只好无奈地放弃。三天考试(我又加试外语一科)一结束,我便垂头丧气地回到家乡去刨土疙瘩了。


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我把自己考试的遭遇说给父母听后,二老宽慰我:淡话的,这次考不上,还有下次嘛,下次还可考中专呢(首次恢复高考时不准应届生同时报考中专)。

经老人们一说,我内心好受多了。

04 金榜题名幸运儿

大概一个月以后,公社刘“教头”突然上门来说:接县招办电话通知,你被初选上了,最迟今天要赶进城去,参加明天的体检。消息来得太突然,我顿时懵了,老半天才回过神来,犹如“范进中举”一般。

又过了一个月,居然得到了新崭崭的录取通知书——我被全省少数民族最高学府——云南民族学院汉语文系录取了!而同我一道去报考的其它几位同乡青年,一个都未录取。后来高中班主任老师告诉我:你们班三十多个农村同学,大学只考上你一个。我真是不幸之中的大幸啊!

进到大学以后,同学们聊起来,我才发现大家都有相似的经历,大家都是靠自己多年的老底子应付了人生中最重要的一场考试,一场改变了我们个人命运的考试。

我后来才知道,“七七级”高考全国有570万名考生,但最终录取的人数不到5%,那一年也是高考恢复以来录取比例最低的一年。当时的考生们都是“一颗红心、两手准备”,时刻准备接受祖国挑选。

那次高考承载着太多的光荣与梦想,太多的记忆与情感,有的人直接从田头地边赶到考场,有的人携手儿女同进考场,有的人看完考试题就离开考场……作为“七七级”的大学生,我们经历了人生最重要的一场考试。




















作者简介:马仲全,回族,1958年出生于云南省昭通县靖安区落水洞,历任镇长、县志办主任、县政协副主席等职。作品散见《人民日报》《云南日报》等各级各类媒体。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高考语文文言文翻译复习资料
高考数学重点复习资料
高考理科、文科学霸冲刺最后阶段独家秘笈,不看准后悔! | 学霸微课
高考前的最后一天,先别急着把语文书合上,你还需要看看这些内容,坚持到考前最后一分钟……
语文考120算什么?这套“4×2”复习法能把你推向140!(二)
谁不是穿越茫茫黑夜才抵达黎明!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