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索尔-贝娄的小说印象

索尔-貝娄的《雨王亨德森》,也是心宏兄与《大师与玛格丽特》一道寄我的,除此还有罗新璋译的《紅与黑》,以及法國小说《暗店街》。

    索尔-貝娄的大名是改开后不久先期抵达中國的,彼時有一本小书似乎名叫《西方現代派》,专门介紹我們当时还一无所知的西方現代主义文学。此书一经出版便影响巨大,就我个人而言读后犹如醍醐灌頂。也是在那本书中我知道了贝娄之名,知道了他的小说写的是西方人"晃來晃去"的精神苦闷与煩恼。

    后來(90年代初?)贝娄的《赫索格》与《洪堡的礼物》相继出版,我先读了《赫》,觉得好,但不觉得它能成美國畅销书,但它的确在美國畅销一時,亦成话题。

    贝娄是美國犹太人,也是一大学教授,純粹的知识分子。他小说中的主人公,无需考证,几乎都能窥見他个人的投影——一个于现实生活中陷入或经济或精神困境中的人之尷尬、恍惚、犹疑、徬徨、迷惘与竭力寻找精神出口,也就是說,是海明威后的"迷惘的一代",但此际之迷惘,又被添加了更多的心理內涵和精神内容。

   《雨王亨德森》正好我尚未读过,但我提及的那本《西方現代派》的小册子(80年代那一代理想主义者与思考者,似乎几无一人沒读过这本书吧?而且,我們对当时还完全陌生的西方現代主义思潮之认识,也是从那本小冊子开始的。今天再读,这本书依然沒有过時,真是了不起!)专门介紹过这部小說的內容,予以我的印象颇深。据说贝娄自认为也是他最满意的小说,我以為这话千万別全信,至多说是他的代表作之一。

    美國的几位最有名的犹太作家特有意思,读他们的小说,有時恍然间会混淆了他們谁是谁,就像几个人的小说均出自同一个作家,比如贝娄、马拉默徳、辛格,他們的笔调都是辛酸的、苦涩的、痛楚而忧伤的、不断遭遇不测之命运的。尤其是前两位——贝娄与马拉默德(如果他不是过早的遽然西行,诺贝尔文学奖离他的距离乃一步之遥)太容易分不清此与彼之别了。

或许他們写的大多数都是知识分子,人物身份与心态又彼此相似,以及面对命运时的自我解嘲与苦涩的幽默,都太像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当代知识分子赫索格的精神世界探析
索尔•贝娄:如何成为晃来晃去的人?
《洪堡的礼物》索尔·贝娄著|人的异化与抗争(上)
​他结过5次婚,又在争议中获诺奖:完美人生,从接受不完美开始
索尔·贝娄:小画眉之死
晴耕雨读!这7本书和下雨天更配哦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