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治筋急拘挛、去湿除痹的薏苡仁

薏苡仁药材

治筋急拘挛、去湿除痹的薏苡仁

薏苡为一年或多年生草本植物,花果期在7~10月,待植株茎叶转黄,果实大部分成熟时,采割植株集中立放3~4日后脱粒,晒干除去外壳及种皮,即得薏苡仁。

薏苡抽穗结实于夏日,而逐渐成熟必至深秋。冲冒酷暑湿热以成其体;饱吸秋金肃杀之气以炼其质。历尽炎凉,有条不紊而极具次序性,故可缓经筋失序所致之急诸症。薏苡仁色白,甘淡微寒,得厚土之精,土能胜水除湿;禀秋金之气,金能制风,肺属金而性降下气。所以,在《神农本草经》中,薏苡仁主“筋急拘挛,不可屈伸,风湿痹,下气”。[1]

治筋急

仲景《金匮要略·胸痹心痛短气病脉证治第九》:“胸痹缓急者,薏苡附子散(薏苡仁十五两、炮附子十枚,共捣散,每次方寸匕,一日三服)主之。”[2]以方测证,当有舌淡苔白而滑、脉沉迟或紧急,此为寒气客于脏腑,因虚而发,上冲胸间则胸痹,甚者筋脉拘挛,绞急剧痛而不能俯仰;在手足则不可屈伸。方中附子味辛大热,属阳中之阳,走而不守,通行十二经,本以逐痹;薏苡仁性可下气,寒既自下而上升,故用下气之药,并治以缓急,恢复其节奏。

金匮要略·疮痈肠痈浸淫病脉证并治第十八》:“肠痈之为病,其身甲错,腹皮急,按之濡,如肿状,腹无积聚,身无热,脉数,此为肠内有痈脓,薏苡附子败酱散(薏苡仁十分、附子二分、败酱草五分,共捣散,取方寸匕,水煎顿服)主之。”[3]肠痈之证有缓亦有急,其肌肤粗糙、干燥若鱼鳞状,属急之缓;腹皮痛急,为急之甚,故用薏苡排脓开壅以缓急。附子主六腑沉寒,回三阴厥逆,最具雄壮悍烈之气,藉以追寒破结。败酱草具陈腐气,故以败酱得名,诸书所载败酱,皆主实热瘀滞之证,俾以泄结排脓、行垢除秽,而生气自昌。

古方小续命汤(防风一钱二分,桂枝、麻黄、杏仁、川芎、白芍、人参、炙甘草、黄芩、防己各八分,附子四分,每次三钱,加姜枣煎服) [4]治中风,方后注云:“若筋急语迟、脉弦者,加薏苡仁”,当取缓急之义。

薏苡植株1

除湿痹

金匮要略·痉湿暍病脉证治第二》:“病者一身尽疼,发热日晡所剧者,名风湿。此病伤于汗出当风,或久伤取冷所致也,可与麻黄杏仁薏苡甘草汤(麻黄半两、炙甘草一两、薏苡仁半两、炒杏仁十个,水煎温服,每服四钱匕)。”[5]一身尽疼者,湿而兼风,但凡风寒湿邪有发热者,均至日晡发热为甚,并非仅属阳明之热。久伤取冷所致者,为贪凉坐卧湿地等,使湿侵肌腠并与风邪相合,则病。方中麻黄轻可去实,能开腠理,专疏肺郁;杏仁功专降气,使气顺则表方能解,而风邪得泄;薏苡仁除湿;甘草味甘性平,独入脾胃,为中宫补品,给薏苡仁以胜湿之权。

清医陈士铎在《石室秘录》中,用芡实二两,薏苡仁、白术各三两,水煎服,治腰痛如神,其功在祛湿。[6]张元素在《医学启源》中称:“白术利腰脐间血”,[7]须知血不利则为水,水湿与瘀血,形异而源同,都是阴邪,故治湿治血,本无二理;芡实味涩固肾,甘淡滋脾,能补中去湿,性又不燥,故能去邪水而补真水;薏苡仁,乃去湿缓急之物,湿去则腰脐自利而痛止。

清医吴瑭善用薏苡仁除湿,如三仁汤(杏仁五钱、飞滑石六钱,白通草、白蔻仁、竹叶、厚朴各二钱,生薏仁六钱、半夏五钱,水煎,一日三服)治湿温,症见头痛恶寒、身重而疼,舌苔白并不渴,脉弦细而濡,面色淡黄,胸闷不饥,午后身热,其状若阴虚,病程缠绵最难速愈。[8]

宣痹汤(防己、杏仁、滑石、薏苡仁各五钱,连翘、山栀、半夏、蚕沙、赤小豆皮各三钱,水煎,分三次温服)治湿聚热蒸,症见寒战发热、骨节烦疼、舌苔灰滞、面目痿黄。

薏苡竹叶散(薏苡仁五钱、竹叶三钱、飞滑石五钱、白蔻仁一钱半、连翘三钱、茯苓五钱、白通草一钱半,共为细末,每次五钱,一日三服)治湿郁经脉,症见发热身痛、汗多自利、胸腹有白疹。

杏仁薏苡汤(杏仁、薏苡仁各三钱,桂枝五分,生姜七分,厚朴一钱,半夏、防己各一钱半,白蒺藜二钱,水煎,分三次温服)治风暑寒湿杂感相混,气不能主宣,症见咳嗽头胀、不饥、舌苔白、肢体若废。

加减木防己汤(防己六钱、桂枝三钱、石膏六钱、杏仁四钱、滑石四钱、白通草二钱、薏苡仁三钱,水煎,分三次温服)治暑湿痹。[9]

宋医寇宗奭在《本草衍义》中指出:“拘挛有两种:《素问》注中,大筋受热,则缩而短,缩短故挛急不伸,此是因热而拘挛,故可用薏苡仁;若《素问》言因寒而筋急者,则不可用薏苡仁。”[10]薏苡仁味甘气和,力势和缓,故须加倍重用为宜,轻投无益。下利、虚而下陷者,勿用。

薏苡植株2

参考文献

[1]  沐之著.神农本草经彩色图鉴[M].北京: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15:61

[2]  李克光主编.金匮要略讲义[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5:99

[3]  李克光主编.金匮要略讲义[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5:219

[4]  吴仪洛辑;李志庸,廖俊翔,支济靓注.成方切用[M].北京:中医古籍出版社,2013:230-231

[5]  李克光主编.金匮要略讲义[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5:30

[6]  陈士铎著.石室秘录[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9:20

[7]  张元素著.医学启源[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7:104

[8]  吴瑭著.温病条辨[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41-42

[9]  吴瑭著.温病条辨[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98-100

[10]  寇宗奭撰;颜正华等点校.本草衍义[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0:49

后语 :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茯苓杏仁甘草汤 ’
去湿热克星,三仁汤(薏苡仁、白蔻仁、杏仁...
薏苡仁的本草记录 东楚网
倪海厦-神农本草经笔记(四六)薏苡仁
内伤胸痹心痛短气
薏苡附子散功效主治药物组成/薏苡附子散(《金匮》卷上。)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