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味苦气寒、泻肺胃之热的黄芩

黄芩植株

味苦气寒、泻肺胃之热的黄芩

黄芩为唇形科植物黄芩的干燥根,又名空肠,中空之物多具流通之气,生于向阳干燥山坡、荒地、路旁等走性极强之旷地,元医朱震亨称其动之性:“黄连能去中焦湿热而泻心火,若脾胃气虚,不能转运者,则以茯苓、黄芩代之。”[1]

黄芩中枯而飘,体轻能浮,气寒可泄肺中火邪,能清伏藏于躯壳肌表之热,退阳以养阴,可补膀胱寒水之不足,乃滋其化源;色黄归中土,内空似肠胃,肠为手阳明,胃为足阳明,其核中腐,乃腐化,取形色为治,故主胃肠痞热、实满于中。

仲景治伤寒心下痞满之半夏泻心汤、大黄黄连泻心汤、附子泻心汤、生姜泻心汤、甘草泻心汤,方中皆用黄芩,方名泻心,实则泻胃,由胃入心,以其主诸热、利小肠之故;治太阳病桂枝证、医反下之、遂利不止、喘而汗出、脉促者之葛根黄芩黄连汤,方中黄芩取其能清泻胃肠中热。

《神农本草经》曰:“黄芩主诸热,黄疸,肠澼泄痢,逐水,下血闭,恶瘡疽蚀,火疡。”[2]黄芩味厚气薄,阴中微阳,可升可降,其性清肃所以除邪,味苦所以燥湿,阴寒而能胜热;黄色有土金相兼之德,故入肺胃与大肠,可提出郁火、清利湿热。诸经湿热,归于中土而为黄疸,归于大肠多作赤白泄痢,黄芩能清泻胃肠中湿热与火,故主诸热黄疸、肠澼泄痢。黄芩善理肌表之热,肌表清、肺气通调,水津四布而血气运行,则留水可逐、血闭自下。火热留结肌肉皮肤,因成恶疮疽蚀,火气伤血则为火疡;阳明主肌肉,黄芩所治,乃清肌表热、泻阳明之火,苦寒清肃之气胜,则病邪当除。

黄芩色黄带绿,得甲胆之气,又中多虚空似胆腑,苦寒能清胆热,胆属少阳相火,故主邪在少阳。仲景治少阳往来寒热,用柴胡提出郁热,乃苦以发之,能散火之标;黄芩亦少阳经本药,寒能胜热,为除火之本;《伤寒论》第172条,治太阳、少阳二经合病,自下利的黄芩汤(黄芩三两,白芍、甘草各二两,大枣12枚,水煎温服)[3]盖太阳在表之邪郁久而为里热,少阳枢机不利郁而化火,故太、少合病而致下利是阳邪入里内迫所致,其治重在清里热。本证缘由太阳、少阳二经病邪所为,故以黄芩彻其火,苦以坚之;芍药酸以收之,于土中泻木以缓其急而和太阴;甘草味极甘,得中和之性,有调补之功,大枣号称脾之果,二物相协而行,以固中土而治自利,使里气和而外症自解。

黄芩药材

据《本草纲目》记载:有人平素多喜饮酒,某天突病少腹绞痛,痛不可忍,小便如淋,遣以多方皆不效。明医李时珍据《名医别录》中“黄芩治少腹绞痛”,用黄芩、木通、甘草三物成方,大剂煎服而痛止。[4]并非黄芩可治所有腹痛,盖少阳腹痛始有热证,必因实热窒滞所迫致少腹绞痛者,方可为用。

《灵枢·营卫生会篇》旨言:“中焦亦并胃中,出上焦之后,此所受气者,泌糟粕,蒸津液,化其精微,上注于肺脉,乃化而为血。”[5]可知脾胃及肺在化生血液中之地位与功用,如此黄芩能清上焦气分之热,肺得以降阴于心,则血分之本源清疏,故陶弘景称其“主淋露、下血”。[6]宋医许叔微单用一味黄芩,研为细末,每服一钱,用铁秤锤烧赤淬酒调下,治崩中下血;盖崩中多用止血药、补血药,此治阳气乘于阴,前所谓天暑地热、经水沸溢者。[7]

黄芩性寒,一品宜分两用,其飘与实,有高下之分,与枳壳、枳实同例,即本乎天者亲上、本乎地者亲下之义。中枯而飘者,名枯芩,其体轻主浮,具上升之象,能清上焦肺胃及伏藏于躯壳之热,可清咽定喘嗽,消痰利气,止失血,退往来寒热,治斑疹疮疡;坚实而中不空者,有下行之理,称子芩,故入下焦大肠诸经,可泄实火,能除赤痢、大肠闭结。

清医陈士铎在《本草新编》中称:“古书记载黄芩为安胎圣药,其因胎中有火(胎坐宫中,气行难畅,易生郁热),故用之于白术、归身、人参、熟地、杜仲之中,自然胎安。倘无火,而寒虚胎动者,正恐得黄芩而反助其寒,虽有参、归等药补气、补血、补阴,未必胎气能固。况且若不用参、归等药,仅欲用黄芩以安胎,万无如此之理。”[8]黄芩为苦寒清肃之药,通治一切湿热,其性与黄连相近,但黄芩治热甚于湿,黄连则主湿重于热。黄芩功在除热邪而非补益之品,虽能清利湿热,然苦寒易损胃阴而伤脾气,脾肺虚热者须忌之;大凡脉迟小弱、血虚寒中、大肠无火滑泄,苟无实火者皆不可用,以其苦寒而伐生生之气。

黄芩药材

参考文献

[1]  李时珍著.本草纲目[M].山西:山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14:353

[2]  沐之著.神农本草经彩色图鉴[M].北京: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15:227

[3]  孙曼之著.孙曼之伤寒论讲稿[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4:92

[4]  李时珍著.本草纲目[M].山西:山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14:358

[5]  佚名著.全本黄帝内经[M].云南:云南教育出版社,2010:388

[6]  陶弘景著.名医别录[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3:95

[7]  许叔微著.普济本事方[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7:164

[8]  陈士铎著.本草新编[[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8:105

后语 :

只有频率相同的人,才能看见彼此内心深处不为人知的优雅,懂得你的言外之意,理解你的山河万里,尊重你的与众不同。

真诚感谢同行者,希望高抬贵指不吝点赞、点“在看”并转发,非常在意您的鼓励支持。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中药古今研究:麦门冬
阎艳丽 临床使用黄芩的原则总结
药性直指之十五:黄芩
【每日一药】黄芩
沿着神农氏的足迹之黄芩
黄 芩(《本经》)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