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论语启示录281:圣人无用武之地

导读

孔子周游列国一直不成功,为什么还那么自信?圣人为什么在他的时代没有用武之地,反而成剩人?孔子为啥说他执政需要三年才能卓有成效?为什么说很多老板被自己成功后的幻觉给毁掉?

想收听上面音频,请点击上面绿圈

今天的人,职业发展不得志,往往会说自己英雄无用之地。

如果他了解了孔子周游列国14年,最后撞一脑袋包,失望地回到鲁国,他们就不会觉得自己太委屈了。因为孔子是圣人,都无用武之地。

01

《论语》的子路篇里,有这样一则,是孔子的感慨。子曰:“苟有用我者,期月而已可也,三年有成。”

据《史记》孔子世家记载,这句话应该是孔子晚年到了卫国,卫灵公的年龄也比较大了,尽管卫灵公很欣赏孔子,但是他表示自己没有办法用他了,孔子发出的感慨.

孔子说:如果有人用我呀,只要一年的时间,就能见到成效,三年的时间就会卓有成效。

孔子带着自己的弟子们,周游列国14年,说是推行仁政,如果你不去执政,怎么能够推行仁政呢?

孔子带着自己的学霸们,是想能到各个诸侯国里面去做官,能够把自己的仁政思想,在国家治理的实践当中应用出来。

结果是一个打击接着一个打击,一个失望接着一个失望。记得在曲阜的孔子博物馆,看到墙上的一幅油画,我的眼泪马上就下来了。

那是一个傍晚,天已经快要黑了,孔子一个人坐在马车的一堆书上,只给我们一个背影,他的弟子们每个人背着包袱徒步行走。

周游列国的14年,他老人家得受多少的打击,受多少的委屈,受多少的挫折,得经历过多少的失望。

02

那么大一个圣人,在他生活的时代,没有人能够真正理解他,真正欣赏他,能够把治理国政的事情交给他,为什么大圣人在他的时代成了“大剩人”呢?

首先,当时的诸侯国们,国君也好,身居上位的那些卿大夫们也罢,大家满脑子想的都是怎么样争权,如何去夺利?对仁义道德是提不起半点兴趣的,这是一。

二,也有学者在讲,孔子他是一个团队,他自己就很强大,他的号召力又那么足,手下的那些弟子们一个比一个能干,所以让很多诸侯国的执政者们缺少安全感怕被孔门的师徒取而代之。

所以,我们就知道了,结局就是老人家带着自己的学霸们,周游列国十几年,满怀疲惫与失望,重新回到了鲁国去整理典籍。

03

那我们看孔子这段话,他很自信呢,一年就能够见效,三年就卓有成效,孔子的自信来自于哪里呢?

第一个学识渊博,能文能武。

孔子可不是我们今天很多大学教授,只会坐而论道,他老人家是能解决实际问题的。

他当过鲁国的司寇,孔子他老人家在鲁国主政只有三个月时间,就能够让国家大治,所以他讲一年见效,已经是谦虚的了。

而且我们知道孔门的弟子们,可不是天天在那儿念书,他们要学驾车,要学射箭,每个人都是能文能武的。

其实这就告诉我们,孔子他不是一个人在战斗,他有一个强大的团队,有一个好的班子。

还有一个关键,一般的学者可能不愿意会讲,孔子他老人家是一个得道高人。

一个真正得道的高人,他的思维是比普通人要通透,考虑问题要全面,能够抓住重点和关键,所以很快见效。

时间到了,会有非常好的效果。

04

那我们还要问,孔子为什么一定要三年才能卓有成效呢?

其实翻历史书,我们就知道,在孔子生活那个年代,每个诸侯国都会利用农闲的时间,把贵族的子弟和老百姓集中起来进行武装训练。

要保家卫国,贵族的子弟要做军官,普通的百姓要做士兵,这个作战部队的训练周期是三年,所以孔子才会说,三年卓有成效。

农业时代生产,一年就可以见到效果。但是国家不简简单单是经济,还有军事,还有教化,所以孔子讲三年是有依据的。

而且我们借题发挥一下,“三”这个数字,在中国人的文化里面很有意思。三往往代表多,我们常讲三生有幸,还讲三缄其口。

很多果树是栽下去三年之后才会结果,这告诉我们什么呢?

以后我们做一件重要的事情,第一次没成功,那就去试第二次,第二次没成功,也不要灰心,再想办法试一次。如果第三次还不行,你再考虑放弃。

我想应该和三代表三才有关,天地人全都包括。

05

其实读了这则《论语》,我还有一个感慨,孔子周游列国14年,政治抱负得不到伸展,应该是不幸的。

但是他的不幸,随着时间的推移,又证明是我们民族的大幸。

孔子和唐代的六祖慧能大师有点像。我们知道六祖慧能大师悟道以后,是在猎人堆里也待了十几年,没有马上出来传道弘法,也要到实践当中去经受折磨和自我打磨。

孔子周游列国,和六祖慧能大师,一个信佛的人整天和打猎杀生的人泡在一起,就是磨练自己的心性。

能够让心里明的理和身边的世事合而为一,这样的话更能透彻地理解人性和世事,自己的思想才更加的通透。

所以把时间拉长来看,在当时的时代,官场上少了一个得意的成功者,而我们民族的历史上多了一个思想深邃的大智者。

06

而且我个人也有类似的感叹,我在20年左右的时间里,都在跟各种类型的房地产开发商配合,最深刻的一个感受是:

我们这个时代有很多人,他是很得意的,他是这个时代的宠儿,他拥有了超出常人的权力或者超出常人的财富。

而他手中的权利和腰里的金钱,会让他产生一种错觉,他觉得他是这个时代最有智慧的人。

但是就是这种自己认为自己很智慧的人,把辛辛苦苦做起来的企业搞得大起大落,有很多人一夜回到解放前。

他们的成功,他们的得意,为什么不能持续得时间更长一点?就算不能够持续的时间再长一点,为什么不能让自己的下场不那么难看?

我的总结就是,虽然他们有运气,但是运气能来也能走,大起大落,是因为智慧不足,是因为做事背离了天道。

因为得意之后就会利欲熏心,利令智昏。困难的时候会恐惧,因为恐惧,因为贪婪看不到机会;当顺利的时候,还是因为贪婪往往会忽视风险。

佛家特别强调福慧双修,我衷心地希望那些做老板的人,能够多学一学圣人的智慧,能够让自己的财富和权利,让自己的成就维持的更长一些。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孔子何以不仕
孔子周游列国十四年,最终没有走入仕途的原因
关于形容表示鲁国的成语
走进《论语》:孔子在中国,是权势者们捧起来的
一、孔子与《论语》
《文学与艺术》【孔子文学奖入围作品】德子的诗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